中國首個新冠疫苗:陳薇少將帶隊,腺病毒做載體,比預期提前1個月

2020-12-19 澎湃新聞

關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

乾明 郭一璞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進展?

就在昨天(3月17日),官方重磅宣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重組新冠疫苗,並於3月16日獲批展開臨床試驗。

已知的是,這是國內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受試者招募已經同步展開。

而且項目領銜者,還是聲名卓著的陳薇院士。她不僅在非典抗疫中立下功勳,而且2014年還曾赴非抗擊伊波拉,是《戰狼2》中陳博士的原型。

更重要的是,基於同樣的技術,陳薇院士領銜研發成功的重組伊波拉疫苗,之前也已獲批上市。

所以此時此刻,如此消息引發巨大關注——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達到5.2億,討論12.7萬,原因顯而易見。

但與此同時,陳薇院士打造的,又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疫苗?有多靠譜?進入臨床試驗之後會如何?最後臨床使用還需要多久?

我們一一了解個中原理。

什麼叫「重組疫苗」?

官宣消息中,此次成果是一種以腺病毒為載體的重組疫苗。

而重組疫苗,是疫苗研發的一種方式。

在3月17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曾介紹,疫情爆發後,我國選擇了5條技術路線進行新冠疫苗的緊急研製。

這5條路線分別是:

滅活疫苗

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

腺病毒載體疫苗

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

核酸疫苗

中學生物學知識告訴我們,疫苗的原理,就是將病原體通過滅活或者減毒等方法處理後,讓人體針對這種病原體產生抗體,以後就再也不怕正牌病原體入侵了。

帶入新冠病毒的話,就是要將新冠病毒通過各種方式處理,削弱或者消滅它的戰鬥力,但保持它的特徵,這樣注入人體後會被免疫系統識別,產生新冠抗體。這樣,真正的新冠病毒來了之後,人體中的抗體就可以迅速反應,殺滅病毒,讓人不得病。

這次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就是靠其中的第三種路線,腺病毒載體疫苗研製的。

腺病毒,本身是一種會感染脊椎動物的病毒(當然人類也包括在內),它對淋巴腺有親和力,最早是從人類的腺樣組織中分離出來的。

如果感染了腺病毒,可能會引起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不適,也可能會出現結膜炎、膀胱炎等症狀,不過,如果不是感染的免疫缺陷者,腺病毒很少會致人死亡。

這種病毒1953年被分離出來後,1957年人們就研發出了針對它的疫苗。

但是後來,人們發現腺病毒這種本身「戰五渣」殺不死人的病毒,可以被很好的利用,當成一個沒有 感情 殺傷力的「工具人」載體,把病毒基因組的關鍵區域「刪掉」,再把其他對人類更危險的病毒「裝上」。

現在,腺病毒就會像小車一樣,綁著這個要針對的危險病毒,在人類的免疫系統裡「遊街」,讓免疫系統記住該危險病毒的樣子,生成抗體,在病毒真正入侵的時候,就可以全軍出擊、迅速反應、當場消滅。

在所有腺病毒中,人5型腺病毒(Ad5)是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是科學家們最偏愛的「工具人」,這次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就是用它來完成的。

另外有意思的是,腺病毒這個「工具人」,是真的好用。

陳薇院士和康希諾此前聯手研發的針對伊波拉、結核病的疫苗,也是讓腺病毒來當這個「工具人」的,而且科學家們還讓腺病毒做載體,研發狂犬病、登革熱、B肝、C肝甚至HIV的疫苗,此前針對SARS的疫苗研究,科學家們用的也是腺病毒。

多久能用上?

根據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文件,重組新冠疫苗已經在3月17日完成了I期臨床試驗註冊,預計納入參試者日期是3月10日。

臨床試驗的實施時間,是從2020年3月16日到12月31日,將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武漢特勤療養中心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進行。

所以按該計劃,臨床試驗需要9個月時間。

幹預措施方面,一共分為三組,分別是低劑量組(5E10vp)、中劑量組(1E11vp)、高劑量組(1.5 E11vp),每組樣本量36。

主要測量指標是在接種後7天的「0-7天內的不良反應」,次要指標是0-28天內的不良反應、6個月內的嚴重不良反應、抗S蛋白特異性抗體、抗SARS-CoV-2中和抗體、抗Ad5中和抗體、特異性T細胞反應、實驗室安全性指標檢測變等。

目前還在徵募研究對象,男女均可,年齡範圍在18-60歲之間,原始數據將會在試驗完成6個月內公開。

不過,這只是開展了臨床實驗的第一階段。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藥物臨床試驗通常分期順序進行,一般分為Ⅰ、Ⅱ、Ⅲ、Ⅳ期。

它們分別評估:

藥物用於人體的耐受性、藥代動力學及初步的藥效學;

針對特定適應症人群開展的初步評估藥物療效和安全性;

評價研究藥物總體獲益/風險特徵;

考察在廣泛使用條件下的藥品的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獲益與風險關係以及改進給藥劑量等。

不過,規定中同樣指出,也可根據藥物特點和研究目的開展一個或者多個分期研究,或者交叉重疊進行。

比如康希諾研發的伊波拉病毒疫苗,就展示出了不同的臨床試驗過程。

而且因為其研發的伊波拉疫苗和新冠疫苗技術一致,伊波拉疫苗的臨床試驗過程,可以作為參考,來觀察新冠疫苗的試驗過程。

根據康希諾的招股書,其研發的伊波拉病毒疫苗在有條件上市前,一共經歷了3個階段,分別是Ia期臨床試驗、Ib期臨床試驗、II期臨床試驗。

Ia期臨床試驗針對的是國內人群,在江蘇完成了對120名年齡在18至60歲的健康成年人的隨機雙盲、劑量遞增、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用於證實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結果顯示,接種後14天達到預期免疫效果,28天抗體水平達到峰值。

Ib期臨床試驗針對的是在中國的非洲人,受試者是位於杭州的61名年齡在18-60歲的健康非洲人。研究的同樣是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兩次臨床試驗結果證明,並未發現非洲及亞洲種族群體之間在免疫反應上存在種族或人種差異。

2015年,他們前往非洲進行疫苗的II期臨床試驗,針對的是非洲人群,在獅子山對500名年齡為18至50歲的健康成人進行的單中心、隨機、雙盲及安慰劑對照的試驗。

試驗結果表明,自接種後第14天起,高劑量組及低劑量組均至少有96%的受試者中檢測到抗體應答,並於第28天達至高峰。

這就意味著,對健康的獅子山成人而言,Ad5-EBOV具備安全性及令人滿意的免疫原性。但他們在招股書中指出,抗體應答的持續時間較短,增加了初免-加強免疫接種的需要。

不過,在試驗後期,伊波拉流行間歇期,難以提供大樣本量人群有效性數據,Ⅲ期臨床試驗無法開展。

國家藥監中心根據此前試驗數據,在2017年10月批准新藥申請,允許其有條件上市,但僅作為國家儲備,用於疫情發生時的應急處理,並開展Ⅲ期臨床試驗。

所以整體來看,康希諾研發重組伊波拉疫苗,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試驗,跨越中非,一共持續了3年時間。

那麼新冠疫苗最終需要這麼久嗎?

不會。

多位專家評價稱,新冠疫苗用時可能會大大縮短。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於2月12日在日內瓦的一次會議中,透露過疫苗可能在18個月後研製成功。

此前國新辦在湖北武漢舉行新聞發布會上給出的數據是,多數疫苗研發預計4月中旬甚至更早申報臨床試驗。

並且相比之下,這款重組新冠疫苗,其實已經比預期提前了近一個月。

陳薇院士有啥不一樣?

中國首席生物武器防禦專家、少將軍銜,領導研發重組新冠疫苗的研發工作,非常不一樣。

陳薇出生於1966年,是浙江蘭溪人,高中就讀於蘭溪一中,1988年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1991年碩士從清華大學畢業,1998年獲得軍事醫學科學院醫學博士學位,之後便一直在軍事醫學科學院工作。

她長期致力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和治療藥物研究,帶隊抗擊過SARS、伊波拉病毒。

2003年,她率課題組研發的廣譜抗病毒藥物在抗擊SARS中發揮了關鍵作用,1.4萬名預防性使用「重組人幹擾素ω」噴鼻劑的醫護人員,無一例感染。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她擔任「國家減災委科技部抗震救災專家委員會」衛生防疫組組長,組織編寫《震後衛生防病30問答》和《衛生防疫與心理援助知識手冊》。

2014年,伊波拉病毒肆虐,陳薇率團隊研發出世界首個2014基因型伊波拉疫苗,並於2017年獲得上市批准。

2015年,她被授予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截至2019年5月,陳薇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期刊發表SCI論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53.2,同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另一個研發團隊,來自康希諾——是陳薇院士研發伊波拉病毒的合作對象。

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成立於2009年,主要從事人用疫苗的研發、生產和商業化。2019年3月,康希諾生物在香港聯交所主板H股上市。

2020年1月,公司正式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並獲得受理,擬募集資金用於新型疫苗產能擴大與新疫苗產品研發。

「疫苗是終結新冠最有力的科技武器」

雖說國內疫情高峰目前已經過去,但國外尤其是歐洲正面臨湖北一樣水深火熱的情形,國內一樣每天都有輸入性病例,很難判斷這波疫情會持續到什麼時候。

而且,並不是所有傳染病病毒都會像SARS病毒一樣抗擊成功後消失,或者像天花病毒一樣完全被人類鎖在實驗室裡,絕大多數的傳染病病毒都會一次又一次出現在人類的歷史上。

包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內,不少專家都認為新冠病毒不會隨著夏天的到來而終結。

因此,即使臨床試驗剛剛開始,疫苗真正可用還有待時日,但對於未來可能會捲土重來的疫情,疫苗才是最為有效的方法。

目前,中美兩國對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發進展最快,均走到了臨床試驗階段。

美國在3月5日宣布進行人體試驗,3月16日開始為受試者注射。

而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發的疫苗3月16日已獲批進行臨床試驗,根據中國軍網的報導,疫苗16日已經開始注射。

陳薇院士說:疫苗是終結新冠最有力的科技武器,這個武器如果由中國率先研製出來,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不僅體現中國科技的進步,也體現了我們的大國形象!

參考連結:

http://www.chinamil.com.cn/syjdt/2020-03/17/content_9771126.htm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20/03/18/705394.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5%BA%E7%97%85%E6%AF%9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denoviridae#Infections

https://www.cell.com/molecular-therapy-family/molecular-therapy/fulltext/S1525-0016(04)01342-5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03)14962-8/fulltext

https://www1.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9/0328/ltn20190328235_c.pdf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 完 —

原標題:《一文看懂中國首個新冠疫苗:陳薇少將帶隊,腺病毒做載體,比預期提前1個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陳薇: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有望5月揭盲
    4月25日是第34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今年的主題是「及時接種疫苗,共築健康屏障」。在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主辦的2020年「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主題直播活動」上,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透露,目前,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二期臨床實驗的508個志願者已經注射完畢,現在正處於觀察期,如果一切順利將在今年5月揭盲。
  • 1000億個「活」腺病毒的新冠疫苗,你敢接種麼?
    上周一(3月16日)開始,我國和美國幾乎同時展開了新冠疫苗的人體第1期臨床試驗。不同的是,我國這款新冠疫苗採用腺病毒載體技術,美國採用mRNA技術,兩種技術有何區別見:看這篇就夠了:新冠疫苗爭霸賽,誰領先?
  • ...研究顯示,前述以腺病毒Ad5為載體的新冠疫苗,在給志願者接種後...
    【世界首個新冠疫苗人體臨床數據公布:全部產生免疫應答】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全球首個重組腺病毒5型載體新冠疫苗I期臨床試驗結果,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論文稱,研究顯示,前述以腺病毒Ad5為載體的新冠疫苗,在給志願者接種後28天時,顯示出免疫原性和人體耐受性。
  • 全球首個新冠疫苗臨試報告:未發現嚴重不良事件,陳薇:「對結果應...
    北京時間2020年5月22日晚9時45分,《柳葉刀》雜誌刊發了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重組新冠病毒(腺病毒載體Ad5-nCoV)疫苗Ⅰ期人體臨床試驗結果,這是全球首個新冠疫苗的人體臨床數據報告。
  • 中國和英國研發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哪個更有希望?
    柳葉刀雜誌在7月20日在線連續發布了兩篇新冠病毒的腺病毒載體疫苗的臨床信息,其中包括中國軍事科學院陳薇院士的重組腺病毒5型載體新冠病毒疫苗和牛津大學研發的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新冠病毒疫苗。 這兩種疫苗是現在公開的進行到臨床三期的唯二的腺病毒載體疫苗。
  • 40天內兩個新冠疫苗試驗暫停,腺病毒載體疫苗安全嗎?
    全球42個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10月2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42個在研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中國自主研發的疫苗已有11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全球多個腺病毒載體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是讓無害的腺病毒戴上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關鍵鑰匙S蛋白的「帽子」讓人體產生免疫記憶,刺激人體產生抗體。
  • 中信證券:疫苗、mRNA、腺病毒載體將是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解藥
    3月17日國務院的聯防聯控發布會上提及,我國正按照5種技術路線開展COVID-19疫苗的緊急研製。其中,軍科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進展最快,於3月17日完成了I期臨床試驗註冊,初步結果有望在6個月後公開。結合創新性的二三代疫苗技術及審批政策放鬆,我們判斷COVID-19疫苗研製有望加速。
  • 宇學峰:康希諾在研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可在2-8℃保持長期穩定|公司...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11月20日,康希諾生物董事長宇學峰在某論壇上表示,康希諾與陳薇院士團隊合作研發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可在2-8℃長期穩定,目前正在III期臨床階段,進展順利。對於此前輝瑞宣布的其mRNA疫苗需要在-70℃下儲存,康希諾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在儲存和運輸上佔據顯著優勢,可及性更高。 一般來說,疫苗的儲存溫度標準是2-8℃,比如常用的B肝疫苗、狂犬病疫苗、水痘疫苗存儲條件在2℃~8℃或2℃~10℃,部分特殊溫區的凍乾粉類疫苗如凍幹麻疹疫苗,儲存溫度在- 20℃。
  • 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便宜量大易存儲 療效如何?
    COVID-19新冠的腺病毒疫苗(Adenovirus vaccine),是新冠疫苗研發線上重要的一隻生力軍。用腺病毒作為載體作為疫苗的開發,也不是啥新鮮事。腺病毒並不是什麼新的病毒,它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病毒,通常會引起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很多普通感冒就是由它引起的,所以大部分成年人都感染過這種病毒。
  • 新冠疫苗可能無需18個月:中美同時開展人體臨床試驗!
    我國的mRNA疫苗上人體臨床的計劃是4月中旬,比美國慢了1個月。 周二晚(17日),也就是在美國拋出上面消息後第2天,央視新聞頻道報導重大消息:陳薇院士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也已獲批開展人體臨床試驗。
  • 中國疫苗結果出來!腺病毒疫苗擔憂不必要,中國疫苗三點吊打美國
    然後越來越多人開始擔憂或質疑腺病毒疫苗行不通,而中國第一支新冠疫苗就是陳薇院士聯合多個團隊研發的腺病毒疫苗,於是很多人開始推測中國第一支疫苗研發也很可能會失敗,甚至還有人開始追捧美國疫苗。現在中國腺病毒疫苗研髮結果出來了,而且直接得到《柳葉刀》的認可並發文,事實證明,對腺病毒疫苗的所有擔憂都是不必要的。
  • 新冠疫苗十問,為你解疑釋惑|新冠疫苗|疫苗|滅活疫苗|新冠病毒
    答:早在疫情暴發初期,我國就布局了5條技術路線開展新冠病毒疫苗研究。近日傳來好消息,已有6個國產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研究。5個技術路線分別為:全病毒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基因工程重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減毒活疫苗。02 新冠疫苗不同的技術路線分別是什麼意思?
  • 阿斯利康: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平均有效性達70% 可正常冷鏈運輸|醫...
    阿斯利康表示,AZD1222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該疫苗可以在正常冷藏條件下(2-8℃)存儲、運輸和處理至少六個月,2021年預計可滾動生產30億劑。 阿斯利康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的平均有效性為70%,最高可達90%。
  • 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工作,領跑!個中之最,這樣的腺病毒...
    迄今為止,我國已經有5個新冠病毒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其中,陳薇院士團隊的腺病毒載體疫苗於今年3月16日首個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隨後相繼有4家滅活疫苗獲得國家批准,進入臨床試驗。腺病毒載體疫苗是我國新冠病毒疫苗5條研發技術路線之一開展的,也是目前研發進展最快的疫苗,已於今年4月12日進入二期臨床試驗。世界衛生組織官網公布,這是全球目前唯一進入二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陳薇院士日前透露,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的508個志願者已經注射完畢,正處於觀察期,如果一切順利,將在近期揭盲。
  • 中國腺病毒載體疫苗:研發競賽全球領跑
    ◎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4月12日,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開啟二期臨床試驗。由於臨床前和一期臨床在安全性方面的良好表現,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放開了年齡上限:60歲以上,甚至84歲的高齡老人都能作為志願者入組接種。武漢84歲老人熊正興參加了新冠疫苗II期臨床試驗,成為全球年齡最高新冠疫苗志願者。
  • 中國新冠疫苗研發首戰告捷!108個受試者全部產生免疫應答,再次領跑...
    5月22日,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在線發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研發的重組腺病毒5型載體新冠疫苗(「Ad5載體新冠疫苗」)I期臨床試驗結果。研究結果顯示,一期臨床108個志願者全部有顯著的細胞免疫反應。
  • 165款新冠疫苗競速,6個月6款進入3期,誰能勝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數據,僅僅6個月,全球有超過165款疫苗在研,其中有27款進入人體臨床試驗,6款進入了臨床3期。1月11日,新冠病毒的首個基因序列公布,3月,Moderna首個mRNA疫苗進入人體試驗。到了7月,全球已經有6款疫苗進入了3期臨床試驗,即最後的大規模人群試驗。進入了3期臨床試驗,疫苗研發就進入了批量生產前的最後一輪試驗。
  • 一期臨床108個志願者全部產生免疫應答,陳薇院士:應謹慎解釋!
    5月22日,世界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線刊登了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和江蘇省疾控中心朱鳳才教授團隊的新冠疫苗人體試驗臨床數據結果,研究結果顯示,一期臨床108個志願者全部有顯著的細胞免疫反應,這是世界首個新冠疫苗的人體臨床數據。
  • 中國第二個新冠疫苗接近臨床試驗:世界第三
    這將是中國第二個註冊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此前在3月2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領銜的科研團隊研製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2019-COV)疫苗,已經獲批正式進入臨床試驗,目前正招募II臨床試驗志願者進行臨床試驗。世界範圍內,美國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研發的mRNA疫苗也已開始人體試驗。
  • 中國已有三款新冠疫苗獲批臨床試驗 兩款滅活疫苗同日獲批
    其中,美國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研發的mRNA疫苗和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團隊開發的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均已在3月16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為儘快尋找出新冠病毒疫苗的答案,國內採用五種疫苗研製路徑,齊頭並進。此次兩款滅活疫苗進入臨床試驗,使我國對新冠病毒疫苗的探索又向前邁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