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大數據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到底有何價值?

2020-12-11 網際網路日談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人們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行為在網際網路中發生,這直接導致人們的行為信息在網際網路中呈爆發式增長,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大數據」時代。

依仗於無處不在的傳感器,大數據技術能夠讓人們在醫院之外得悉自己的健康情況,通過收集處理數據給家庭提供切實可用的節能提醒,實現城市交通的優化。可以說,大數據洞察了一切,每個人都無法逃遁。

大約十年前,「大數據」成為網際網路信息技術行業的流行詞彙,網頁上隨處可見,新聞報導鋪天蓋地。2012年聯合國發布了大數據白皮書《Big Data for Development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明確提出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將會對社會各個領域產生深刻的影響。

大數據的含義

海量的數據規模(Volume)、快速的數據流轉(Vwlocity)、多樣的數據類型(Variety)和巨大的數據價值(Value),這是大數據的特性。

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挖掘,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獲得巨大的產品服務,深刻的真知灼見,為我們理解生活以及認識世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實現思維的三大轉變:一是不再依賴於小樣本數據,而是與現象相關的所有數據;二是不再熱衷於追求微觀層面的精確,而是宏觀層面的洞察力;三是從傳統的因果關係追求中解脫出來,關注相關關係的發現和應用。

大數據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能力,即從海量複雜的數據中尋找有意義關聯、挖掘事物變化規律、準確預測事物發展趨勢的能力。

大數據與教育的融合

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相比較PC時代的網際網路有著本質的區別,伴隨著數據帶動的非線性大數據增長過程,社會生活和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教育系統也在高速發展過程中,這完全不同於過去的二十年間的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改變進程。

國內外對於教育大數據的研究,起步略有早晚之分,但從政策到區域再到機構的發展方式是共識。美國教育部於2012年10月發布的《通過教育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促進教與學》中指出通過對教育大數據的挖掘與分析,促進美國高等院校及K-12學校教學系統的變革。

2015年8月31日國務院發布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中指出「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並在啟動的十大工程之一「公共服務大數據工程中」明確提出要建設教育大數據。

教育大數據的內涵

特指教育領域的大數據,即整個教育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以及根據教育需要採集到的、一切用於教育發展並可創造巨大潛在價值的數據集合。

教育大數據的價值是什麼?

戰略層價值

①教育大數據是一種無形的戰略資產、是一座可無限開採的「金礦」,充分的挖掘與應用是實現數據「資產」增值的唯一途徑;

②教育改革既要有膽魄,更要有科學的依據,教育大數據是推動教育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力量;

③教育大數據匯聚、存儲了教育領域的信息資產,是發展智慧教育最重要的基礎。

應用層價值

①開展數據驅動的教育決策,實現教育設備與環境的智能管控,提升教育危機預防與安全管理的能力;

②持續優化教與學,輔助教師開展精準教學,輔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

③促使教育評價從「經驗主義」走向「數據主義」、從「宏觀群體評價」走向「微觀個體評價」、從「單一評價」走向「綜合評價」;

④教育數據的合理、合法、有效、創新應用,不斷催生越來越多樣化且越來越智慧化的教育服務;

⑤推動社會科學的研究範式從抽樣模式走向全樣本模式,使社會科學成為一門實實在在的實證科學。

教育大數據的最終價值應體現在與教育主流業務的深度融合以及持續推動教育系統的智慧化變革上。

雖然教育大數據的重要性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國內也有一些大數據在教育管理方面創新變革的應用案例,但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大數據來更好地為教育管理服務,還存在著嚴峻的挑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才的緊缺,目前全球尤其中國亟需大量既懂信息技術又懂教育的專業人才。基於此,法國布雷斯特商學院推出數據科學與教育管理碩士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紮實的數據科學與教育管理專業知識,立足全球的前瞻性視角,較強的大數據技術與教育管理服務能力的新一代高級人才!

相關焦點

  • 何為大數據及大數據在教育中的應用
  • 教育大數據深度學習的價值取向、挑戰及展望——在技術促進學習的...
    在關聯理解、知識挖掘、腦科學、認知科學、人工智慧等新理論新技術驅動下,並受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和吉爾德定律的影響,大數據分析和深度學習成為數據科學研究的中心主題,利用深度學習進行大數據分析,提取數據蘊含的潛在價值,引領教育結構的變革與創新。大數據分析的核心是挖掘和提取大量輸入數據中有意義的規律和模式。
  • 讓大數據創造大價值
    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深度融合,網際網路快速普及,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治理、人民生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2016年,「十三五」規劃綱要對全面促進大數據發展提出方向性目標和任務;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種持續性的方向引導和頂層設計,使我國在大數據發展規劃布局、政策支持、資金投入、技術研發、創新創業等方面均走在了世界前列。
  • 2018年數據領域熱點中文論文推介
    大數據、並行計算和深度學習驅動人工智慧技術飛速發展,並重塑教育新形態。人工智慧教育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有助於推動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發展。本文重點總結了近年來農業信息感知方向在農業個體標識研究與感知機理、工藝的最新發現、農業信息傳輸方向在低功耗廣域網的最新成果、農業智能信息處理方向在農業大數據技術與農業人工智慧技術的重大突破,提出以農業業務模型驅動農業業務控制、以設備管理設備的農業物聯網架構,人的主要角色是實時數據與價值信息的消費者,農業物聯網驅動的農機裝備智能化作業是最主要的勞動力來源;進而對比國內外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與集成現狀,分析農業物聯網發展的制約因素
  • 數據+管理全面融合 讓教育更添「智慧」
    隨著教育信息化不斷地深入發展,「智慧校園」成為各地區和學校探索智能環境下教育發展的重點。輕鬆教育通過先進的信息化手段,集成各類實用的校園以及教育局大數據,幫助教師理性分析學生的各類數據,也幫助教育管理者做出科學的管理決策。
  • 網絡爬蟲技術促大數據與CPI 調查融合發展
    利用網絡爬蟲技術特定抓取房地產網絡平臺上的公開租房信息,如房源樓盤、行政區域、片區、地址、房型、面積、樓層、朝向、掛牌價格等網絡大數據,進而開展深度挖掘和分析,獲取CPI中私房房租新統計方法所需的各行政區熱點板塊、代表戶型等規格品信息,各行政區、各戶型租賃成交房數量比重等數據,並按照掛牌價格測算變動趨勢和幅度,用於評估私房房租價格指數,有效提高了數據評估的科學性。
  • 關鍵技術驅動的信息技術交叉融合——網絡學習空間內涵與學校教育發展研究之一
    、虛擬實境技術、人機互動設備等典型信息技術的發展、功能與作用的基礎上,提出在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促進多技術交叉融合的關鍵技術,闡述計算機網絡技術、移動互聯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等四個關鍵技術所引發的融合效應,歸納出以關鍵技術驅動的信息技術交叉融合發展的四個階段,為研究網絡學習空間的演變與發展提供支撐[關鍵詞] 網絡學習空間; 信息技術; 技術交叉與融合; 網際網路教育
  • 網際網路+農業時代 哪些大數據能成為農業投資熱點?
    大數據,大數據指的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網際網路+」,它由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產生,它的概念就是網際網路與各個傳統行業的融合,例如網際網路+房地產、網際網路+醫療等。由此,網際網路+農業、農業大數據也應運而生。當做農業的人對這兩個詞需要秒懂時,有多少人懂它們對農業的真正意義?
  • 大數據人才培養暨深度校企融合高峰論壇在肥召開
    2018年3月23日,以「大數據、大融合、大未來」為主題的「大數據人才培養暨深度校企融合高峰論壇」在安徽合肥盛大召開。本次大會由安徽省大數據產業聯盟主辦、安徽新華學院、安徽華信智原教育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大-象形大數據商業智能聯合實驗室聯合承辦。
  • 2013大數據熱點話題與趨勢解讀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計算機學會於2012年10月成立了CCF大數據專家委員會,意在探討大數據的科學與技術問題,推動大數據學科方向的建設與發展,同時構建面向大數據產學研用的學術交流、技術合作與數據共享平臺。CCF大數據專家委員會希望通過對大數據熱點問題的探究,充分認識和了解大數據的關鍵性挑戰和獨特價值,更好地把握投入方向,對學術界、產業界、用戶有指導價值。
  • 海外華文大數據與信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籤署軍民融合項目協議
    7月28日上午,鄭州信大先進技術研究院首批軍民融合產業化項目暨企業籤約儀式在鄭州舉行。海外華文大數據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夏傑,與鄭州信大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朱智強大校,分別代表雙方在合作協議上簽字。海外華文大數據集團聚焦全球多語種海量數據挖掘和基礎應用,業務範圍涵蓋數據採集、存儲、清洗、分析、應用和交易等大數據全產業鏈,集大數據理論研究、技術研發、平臺運營、產品開發和技術服務支持、人才培訓和融媒體數據傳播於一體的集團公司
  • 數據驅動下的智慧課堂精準教學: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一直以「讓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為使命的北京四中網校,早在2012年就開始與全國各地學校一起,開啟智慧課堂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並通過「有知識、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的四有課堂常態踐行,共同創造出一個個令人欣喜的教育成果。
  • 數據驅動下的智慧課堂精準教學: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一直以「讓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為使命的北京四中網校,早在2012年就開始與全國各地學校一起,開啟智慧課堂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並通過「有知識、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的四有課堂常態踐行,共同創造出一個個令人欣喜的教育成果。今年正值國家「十三五」規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收官之年。
  • 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深度融合
    第一,實時洞察熱點事件。大數據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能夠即時且最大化的體現數據價值。如央視新聞採用百度定位數據展示春運人口流動圖景;印度研製的MogIA人工智慧系統用網絡數據四次成功預測美國大選結果;谷歌研發的GFT流感趨勢預測系統基於用戶搜索記錄預測美國的流感趨勢;等等。
  • 教育大數據隱私保護機制與技術研究
    本文結合教育大數據各利益相關方的隱私保護需求,識別數據的採集、存儲、處理和可視化階段的隱私風險,並提出教育大數據的隱私保護框架,以解決學習者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教育大數據的隱私保護框架如圖1所示。圖1 教育大數據的隱私保護框架3.1 面向教育大數據應用過程的利益相關方教育數據的質量是學習分析與數據挖掘發揮最大價值的基本前提。
  • 實現大數據與思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創新
    >(記者明海英 通訊員黨波濤 李紅玉)11月28日,第五屆「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學術論壇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  來自北京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華北電力大學、西安大學、西南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學工幹部和輔導員與會,共同探討新時代大數據、新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創新與應用。
  • 大數據應用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在「網際網路+大數據」思維框架下,以跨界知識體系培養為核心,實現智能計算技術(如數據挖掘、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和網際網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深度融合;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實現理論與實踐、產學與研用、實踐與責任、思維與視野、職業與執業的高度融合;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實現技術與科學、通識與專業、教學與科研、教師與學生的多維融合,已成為高校提高大數據人才培養質量的新理念和新實踐。
  • 網際網路+教育:融合信息技術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重構
    2.既有理論研究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指導性不夠  以前,教育學科、信息技術學科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理論研究均較為匱乏,對「融合」內涵、特徵研究不足,對於如何推進融合、如何實現融合,缺乏深入的規律研究,對學校實踐活動難以起到指導作用。
  • 日本高校是如何「玩轉」教育大數據的?
    大數據,作為當今最熱門的關鍵詞之一,已在一些行業掀起變革的巨浪。在教育領域中,同樣蘊藏著具有應用價值的海量數據。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數據,使之轉變成有價值的信息、知識,從而監控學習過程、改進學習實踐、優化學習效果,輔助教育決策,並提供更好的教學、學習服務,已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學習分析技術應運而生。通過調查日本高校在教育大數據方面的研究與應用,筆者發現,日本高校在教育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和學習分析技術應用方面走在了前列,值得深思。
  • 一起作業創始人劉暢:大數據+教育,最大的價值是什麼?
    一起作業創始人劉暢:大數據+教育,最大的價值是什麼?他認為,對中國的教育來說,大數據下最大的價值是數據驅動、教育均衡。以下為劉暢演講實錄整理:非常高興今天能夠參加大數據論壇,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劉暢,來自一起作業,是一家K12在線教育平臺。今天我為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大數據讓學習成為美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