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戈·馬拉度納 1960年-2020年
對如今在商業化道路上越走越遠的現代足球來說,馬拉度納這樣桀驁不馴獨樹一幟的性格和精神,是堪比他球技的同樣讓人懷念的特質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周刊
文 | 靴室笑談社 鄧延鑫 編輯 | 陳雅峰
全文約2813字,細讀約需7分鐘
2020年11月25日註定將是世界足壇黑暗的一天。一個月前剛剛過完六十大壽的馬拉度納,因心臟驟停去世,享年60歲。
無論是場內還是場外,馬拉度納都是一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1986年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對英格蘭的比賽堪稱馬拉度納人生的縮影:他用左手打進本應被吹無效的違例進球,被球迷和媒體痛罵「騙子」、「無恥」;而四分鐘後他連過五人完成破門,所展現的球技天下無雙,是球迷心中當之無愧的球王,更是以一敵百的孤膽英雄……馬拉度納的傳奇一生,值得人們仔細回味。
1986年6月22日,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1/4決賽阿根廷2-1擊敗英格蘭,馬拉度納連過五人破門得分 圖/視覺中國
熟悉馬拉度納的朋友,在震驚之餘,應該對這一消息並不感到十分意外。自退役以後,馬拉度納的健康狀況就一直亮著紅燈:
2004年,馬拉度納因過量吸食古柯鹼入院,一度病危;
2005年,馬拉度納接受手術,胃部被切除絕大部分;
2007年,馬拉度納因為肝炎和酗酒再次入院,情況嚴峻,甚至一個月內三次被傳出死訊;
……
而在馬拉度納去世的三周前,他就因為腦部被檢測出血凝塊而入院接受手術,其醫生透露手術十分順利。
2020年11月5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馬拉度納接受腦部手術治療,球迷在街頭祈福
馬拉度納糟糕的身體狀況和他混亂且放縱的私生活分不開關係:在80年代效力於巴薩時期,馬拉度納就沾染上了古柯鹼,而在職業生涯末期,他因食用禁藥在1994年世界盃被禁賽;
退役之後,馬拉度納的生活更加沒有節制,他的體重一度達到了130公斤,飽受肥胖問題的困擾,直到2005年手術後才有所緩解。
1981年5月30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21歲的馬拉度納(前中)與父親(前左)、母親(前右)在海灘上合影
除此之外,馬拉度納場外醜聞不斷:他曾在1994年世界盃期間用氣步槍射擊記者,導致後者輕傷;在2010年世界盃上,已從球員變為主教練的馬拉度納故意駕車撞倒了攝影記者,並在事故發生後繼續辱罵對方。
2010年6月6日,南非普利托利亞,阿根廷主教練馬拉度納和隊員梅西訓練備戰世界盃
從旁觀者的角度,馬拉度納的這些所作所為跌破道德底線,甚至應遭受牢獄之災。但作為一名足球運動員,馬拉度納舉世無雙的球技,卻總能讓人暫時忘卻這些。
《正反馬拉度納 》 視頻來源:央視天下足球
足球技藝、身體素質和超強意志完美結合的球王
自出道開始,馬拉度納就是天之驕子,綠茵場上絕對的聚焦點。
18歲時,馬拉度納便帶領阿根廷青年隊在決賽中擊敗蘇聯,奪得世青賽冠軍並榮獲MVP。
兩年後,馬拉度納轉會博卡青年,在40場比賽中打進28球,奪得了人生中第一個聯賽冠軍。
1982年,馬拉度納以創足壇轉會費紀錄的12億比塞塔(900萬美元)的身價加盟巴塞隆納
在1982年世界盃及紅藍生涯短暫的失意後,馬拉度納很快就走上了職業生涯的巔峰。1984年,馬拉度納來到了素有「小世界盃」和「世界第一聯賽」之稱的亞平寧,加盟了上賽季距離降級區僅1分的那不勒斯。
效力那不勒斯的七年間,馬拉度納將這支弱隊變成歐洲頂級強隊,率隊奪得了兩次意甲冠軍和一次歐洲聯盟杯的冠軍,而他本人也榮獲兩次意甲金靴。
1986年6月29日,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決賽阿根廷3-2擊敗德國,馬拉度納高舉世界盃獎盃慶祝奪冠
最讓人稱道的還是馬拉度納在1986年世界盃上的表演:在七場比賽裡,馬拉度納打進五球、送出五次助攻,並完成了122次一對一成功。
這樣豪華的數據甚至還不足以體現馬拉度納在場上的實際影響力:除了對英格蘭連過五人的「世紀進球」外,半決賽對比利時的第二球同樣是連過數人後的破門。而這粒進球雖然在知名度上遠不如前者,但在實際難度上並沒有很大差距:前者主要是沿著邊路完成的突破,而後者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從中路的直搗黃龍,並且比利時防守球員已經落位。
1986年世界盃對比利時進球
在決賽中,德國專門派出兩人對馬拉度納進行盯防,甚至施行伐木戰術,但馬拉度納依然依靠個人能力為隊友創造進球:阿根廷的第一粒進球是任意球,來自於馬拉度納在邊路策動隊友後的被犯規,第三粒進球則是馬拉度納在中圈以手術刀般精準的直塞幫助隊友獲得單刀機會並破門。
1986年世界盃對德國助攻
即便是1990年狀態已大幅下滑的馬拉度納,在世界盃淘汰賽對巴西依然奉上了類似的憑藉一己之力完成的表演:80分鐘時在中場線後帶球從中路狂奔近50米,連過三人為老搭檔卡尼吉亞送出單刀,助後者終結比賽。球迷們也不禁暢想,若半決賽卡尼吉亞不停賽會怎樣……
1990年世界盃對巴西助攻
若不被對手特別針對,馬拉度納能以一己之力連過數人親自進球終結比賽;即便被對手嚴加看管甚至被踢得人仰馬翻,馬拉度納也能助攻隊友完成致命一擊,這就是馬拉度納在世界盃無與倫比的統治力。
出道以來,馬拉度納就是進攻型中場。在巔峰期,馬拉度納在球場上踢球的侵略性更強,除了帶球向前突破外,經常快速後插上進入禁區並尋求身體對抗,起到了實際的前鋒作用。
在沉迷毒品及受傷病困擾而狀態下滑的後期,馬拉度納跑動衰減,但仍能依靠精湛的技術和強壯的身體穩住球權,而在中圈附近的組織和節奏感更加遊刃有餘。即便是1994年臨近退役的馬拉度納,依然在禁賽前的兩場小組賽中奉獻一球一助攻,是阿根廷當仁不讓的中場定海神針。
1994年美國世界盃小組賽D組阿根廷4-0擊敗希臘,馬拉度納和雷東多慶祝進球。這也是他在世界盃上打入的最後一個進球 圖/視覺中國
相比阿根廷小老弟、大家更為熟悉的梅西,馬拉度納擁有同樣出色的傳射腳法、腳下技術和過人頻率,而且擁有更出色的體能、速度、對抗和處理球的多樣性,這讓他在世界盃上一舉封神。
相比於如今鼓勵進攻的商業化的年代,80年代的足球充滿了背後鏟球、側踹、剪刀腳……馬拉度納在一次次被鏟倒後又爬起,又再次被鏟倒,身體極度扭曲之下卻仍能護球控球或將球摘出去。
1990年8月7日,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決賽,阿根廷0-1不敵德國,馬拉度納試圖突破布赫瓦爾德(左一)和馬特烏斯(右二)的防守時被絆倒 圖/視覺中國
在這樣惡劣環境下一路殺出並最終稱王的馬拉度納,真正達到了足球技藝、身體素質和超強意志三合一的境界。
1986年6月22日,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1/4決賽阿根廷2-1擊敗英格蘭,馬拉度納以「上帝之手」攻入第一球 圖/視覺中國
桀驁不馴的矛盾體
在綠茵場上,馬拉度納是天生的領袖,無雙的球技加上鋼鐵般的意志讓他成為更衣室當仁不讓的隊魂;而在球場外,馬拉度納也堪稱阿根廷甚至拉美人民的精神圖騰。
在1986年世界盃前,阿根廷剛剛輸掉了馬島戰爭,國內經濟一片蕭條,民眾叫苦不堪。英阿兩國也因此結成了世仇,阿根廷國內急需一針強心劑。
在世界盃這樣和平年代的戰爭中,阿根廷以2:1擊敗了英格蘭,兩粒進球全都來自於馬拉度納,並且以「上帝之手」和「世紀進球」這樣驚世駭俗的方式,這讓他直接成為了阿根廷人民心中的英雄。
1986年世界盃決賽對英格蘭進球
馬拉度納身上有兩處最著名的文身:右手手臂上文上了切·格瓦拉,左腿小腿上則文上了卡斯楚,兩人都是反帝國主義、關心底層人士的拉美革命家,他們也是老馬一生的偶像。
場外的馬拉度納做風硬派,敢愛敢恨,多次在公開場合炮轟美國在拉美國家的霸權主義:就在一年前,他公開對委內瑞拉領導人尼古拉斯·馬杜羅表示支持,並譴責美國的非法幹預。這讓馬拉度納深受第三世界和底層人民的愛戴。
甚至在2010年世界盃對韓國開賽前,狂熱的阿根廷球迷更將他的頭像與政治家切·格瓦拉放在一起。馬拉度納的影響力顯然早已超出足球之外。
在世界盃阿根廷對英格蘭的比賽之後,主流媒體將馬拉度納稱為「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矛盾體。但在筆者看來,馬拉度納無論在場內場外,無論是否退役,他始終如一:純粹,真實,敢於抗爭。
2016年6月9日,法國巴黎,馬拉度納和貝利(右)出席傳奇足球賽
馬拉度納的青年隊教練梅洛蒂曾總結道:「他們更接近『我』的理念而不是市場理念。一種慷慨的、開放的、為人民著想的足球,為自己的代表性和歸屬性驕傲的足球。還存在一種足球,那種足球漠視球迷,只對結果感興趣,我不喜歡。」而對如今在商業化道路上越走越遠的現代足球來說,馬拉度納這樣桀驁不馴獨樹一幟的性格和精神,是堪比他球技的同樣讓人懷念的特質。
中國人物類媒體的領導者
提供有格調、有智力的人物讀本
記錄我們的命運·為歷史留存一份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