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隨筆 現代紳士與貴族傳統

2020-12-16 百家號

牛津大學隨筆 現代紳士與貴族傳統

莊容天

自從我踏入古老的牛津,便跌入一條漫長的時間河流,說不清楚身處什麼時代。13世紀的古書靜靜地躺在圖書館裡,15世紀如夢似幻的鐘塔,敲擊著600年前富於變幻的鐘聲,16世紀的禮拜堂唱著讚美歌,17世紀的蒼天梧桐樹低吟著愛情,18世紀的人物肖像油畫在牆壁上沉默不語的審視著歷史,19世紀的殖民風格圓頂和柱式陽臺,20世紀的戰爭亡靈紀念碑,21世紀在牛津大學地理邊界不斷生長的現代建築......還有每個學院靜謐的花園與庭院裡,那些古老的或年輕的動植物的生命,死亡與輪迴就像是不停流瀉的光芒,如一盞明燈點亮了人類文明的星空。

在800多年的牛津大學歷史上,它曾是高級神官鑽研學問的地方,是國王的避難地和逃亡地,是王公貴族和世襲貴族子弟讀書的場所。14世紀,這裡是歐洲的天文學和神學中心,自命為"默頓計算者"的哲學家試圖用數學量化萬物,甚至是人類的情感。

17世紀,牛津的學院是俱樂部和紳士官邸的混合,王政復闢後上層社會的富家子弟,以酗酒賭博和嫖妓補充了牛津大學的考試大綱。

18世紀貴族弟子當僕人來資助個人學業的貧窮學生與那些俱樂部的特權者組成的小型階級社會;19世紀美國人被牛津出生的人腰纏萬貫、牛氣沖天的浮華和虛榮嚇壞,牛津被視為大英帝國的動力資源和皇冠上的珍珠。

20世紀牛津的知識分子在唯美主義與共產主義之間穿梭,抱著泰迪熊的孤獨貴族消失於基督教堂學院方庭的陰影裡。然後二人打斷了牛津的時間,新世界誕生了。

英國的世界秩序隨著貴族階級蒸發在輓歌的舊夢中,牛津在不動聲色的古老建築裡,變得平等與多元-來自普通甚至貧窮家庭的牛津學生,在被貴族氣息與顯赫身世衝擊與震懾時,去發現在這樣一個歷史體系中,開放與自由與勇氣並存。

十八十九世紀,牛津相比劍橋更快轉向了人文主義,成為了抗拒粗糙的進步主義的精神領地,成為了文學與詩歌的國度。

二十六十年代牛津大學決定以它的古老姿態與浪漫的節奏從和科學創造的生命裡,在傳統的堡壘學院之外,院系與研究生院成為牛津大學學術向前推進的發展陣地。

時間在那些中世紀蒼老而斑駁的建築上消失了,在石牆的內裡現代性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雖然湯姆鐘塔的鐘聲仍然固執的按照1665年那樣,一成不變的在9:05分敲擊神秘的101下。

貴族的等級秩序與英國的世界秩序完全沒落。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世襲貴族的子弟與公立學校天賦過人的子弟一起接受本科教育;研究生的人數在老學院緩慢地增長,在院系則激進擴張;牛津大學的管理者開始來自英國之外,甚至牛津體系之外;夢想擴張英帝國版圖的種族主義者的遺產,在種族主義、殖民主義隱退的歷史曙光裡,成為服務世界慈善基金。

貴族從物質意義上已經隱退,但貴族的精神卻統治著牛津。王世、公侯、伯爵的慈善捐贈,是過去的財富,通過歷史傳承,向牛津源源不斷地提供著資金支持;企業家仍然可以通過向牛津的捐贈,躋身牛津的貴族階層;學問家則可以通過卓越的知識創造與貢獻,獲得貴族的榮譽;那些融入歷史體系裡去的普通家庭的學生,在感謝歷史饋贈的機遇的同時更感到一種歷史責任感。

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在牛津大學你通過偉大創造與利他主義的貢獻而獲得榮譽。在那些老學院裡,本科生的教育仍然是貴族模式的:學院用過去的財富,與紳士捐贈與回饋,確保本科生的數量維持著很小的規模,確保成不然貴的一對一輔導課仍然能因材施教,培養獨立、與眾不同個體。

貴族教育的本質就是教育一個高貴的人,教育這個人就是教育全人類;你可以說它是一種特權,一種獲得巨大財富與資源傾斜的特權,不同的只是,現在的本科生們擁有過人的天賦與品格,就會有機會獲得這種特權。

牛津的學問,追求一種品位,這種品味就如同一件充滿細節的藝術品,在緩慢的時間流逝中,精細雕琢,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質性。

創造歷史,立下千秋功業,是貴族的追求。牛津的學問,因此要博文強識,甚至有文藝復興時的淵博,它推崇來自直覺的靈光乍現,認為這種文化實際上好於一切知識的工具性。

本質上,好的創造是藝術。正如指環王的作者託爾金所說,大樹之所以是高貴的植物。【就因為它生長的緩慢與成長後的精彩,為它罩上了一層神聖感。】

相關焦點

  • 英國的紳士文化:培養一個英國紳士需要三代人的努力
    前幾年一部《王牌特工》使大眾重新燃起對特工片的興趣,與之前經典的上天下海、身手兇猛的肌肉硬漢特工相比,戲中扮演英國皇家傳統特工的科林叔,身披高級定製西裝,手持紳士必備長柄傘,腳踩手工製作牛津鞋,還操著一口純正的倫敦腔,把英國特工演繹的高貴優雅,再加上科林叔一句「紳士是現代社會的騎士」的經典臺詞,使紳士味道的暴力更有魅力。
  • 牛津大學VS劍橋大學:到底誰在裝樣子?關於校徽的那點趣事。
    是因為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低調,作為世界知名一流大學,沒必要刻意宣揚?還是因為它們沒有校門和圍牆,和城市融為一體的緣故?來英國前,我就讀到一則趣事 ,說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學生誰也不服誰,在各個方面展開競爭。哪怕是小小的校徽,也要一比高下。
  • 世界第一學府-牛津大學那些不為人知的奇怪傳統和事實
    牛津大學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大學之一,它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世界排名中都名列前茅。它也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大學之一,平均每一個名額都會收到五份申請。儘管它聲名遠揚,但我們中的許多人並不真正了解這所大學是如何運作的。它的歷史、傳統和成就對一般人來說仍然是一個謎,今天七哥就帶大家從各個奇怪的角度來認識一下這座全球知名學府。1.
  • 與牛津、劍橋大學相媲美的貴族名校——杜倫大學
    (University of Durham)排名:在2018/19 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英國第12名、世界第74名學生滿意度:85%杜倫大學是僅次於牛津、劍橋大學的第三古老大學。《泰晤士報》描述:「長久以來,作為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之外最好的選擇」,這也奠定了杜倫大學貴族名校的地位。杜倫大學多年來培育的人才於全球各領域作出不同貢獻,包括:科學家、經濟學家、成功商界人士、奧運金牌運動員、英國以及其他國家的領導人等。
  • 英倫紳士風必備,牛津鞋讓你低調不低頭
    事實上,正裝本身就帶著極其強烈的進攻氣息,一套合體的正裝便是工作中的鎧甲,而牛津鞋便是這套鎧甲的阿克琉斯之踵。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牛津鞋的搭配。一、 牛津鞋的起源這種鞋源於蘇格蘭和愛爾蘭的鄉間。起初這些鞋是無根的,通常是用厚實的未經鞣製的牛皮製成,用飾有花邊的窄皮帶來固定。
  • 英國遊學隨筆:牛津印象
    城市和大學 在整個牛津,城市與大學融為一體,沒有校門和圍牆,街道就從校園穿過。 在牛津訪學的第一天早上,Dr Lynn Robson教授在給我們做牛津大學介紹的最後,用了Test everything, hold>Dr Lynn Robson對我們未來學習和生活的一種期許。嘗試所有,持守美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去探索。敢於嘗試,才能打破原有的認知。
  • 英國貴族學校有哪些
    溫徹斯特公學溫切斯特公學(Winchester College)是英國第一所免費收受窮苦學生的大學預備學校,開創公學教育歷史。而今天的溫切斯特公學雖然已經演變成為一所貴族寄宿制學校,但依然保持了自己悠久的傳統與文化。
  • 英倫,紳士文化與足球流氓的矛盾體!
    英國詩人霍普金斯說:「即便英格蘭民族不能給世界留下別的什麼東西,單憑紳士這個概念,他們就足以造福人類。」「紳士」一詞最早出現在1413年亨利五世時代。為了保護貴族的權利,亨利五世頒布了一條法令:在上訴或控告的過程中,都需要陳述被告的財產和地位。這就意味著在貴族群體中,騎士、男爵家族中年輕的、沒有貴族頭銜的成員就需要一個新的詞彙來指代,「紳士」就這樣被創造出來了。
  • G5名校對比:牛津、劍橋、倫敦大學,誰更優秀?
    2.特色專業(1)牛津大學的課程,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由導師自己挑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取得學士學位。近年來,牛津大學還設有兩種以上的學科結合在一起的科目,如哲學和數學、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等,充分體現也適應了當今學術領域多角度、多邊緣,急需資源共享的潮流和趨勢。
  • 牛津大學教育理念及其啟示
    它因歷史悠久、大師雲集、人才培養和學術成就卓著、國際化程度高而享譽世界,同時它又是一所現代的大學,它以常人難以理解的智慧把中世紀以來的教育傳統與現代大學教育理念融為一體,不斷創造輝煌,在國家乃至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生活中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直保持世界一流大學的地位而不動搖。
  • 走進英國貴族學校,扒一扒,紳士淑女養成之路
    很多人只要一想到英國貴族,腦海裡面就會浮現《唐頓莊園》的畫面,歷史悠久,復古華麗的古堡,穿著燕尾服風度翩翩的紳士,長裙搖曳的淑女。相信有不少人都會好奇,這些紳士淑女是如何養成的呢?他們接受的是怎樣的教育?
  • 英國紳士和江洋大盜都穿著牛津鞋
    在他們長達21個月的亡命之路上,Bonnie一直穿戴著裙子和貝雷帽,Clyde則馬甲西裝,連途中路過服裝店都不忘挑一雙牛津鞋。雖然現在牛津鞋多半和西裝搭配展示紳士風貌,它的誕生卻充滿了Clyde式的反叛精神——在黑色的高幫高跟又緊繃難穿的靴子Jackboot風靡全球時,頗具反抗精神的牛津大學的學生展開了一場「解放雙足,讓鞋子回歸舒適」的鞋類改良運動。
  • 一位牛津大學畢業生的現代隱居生活
    核心提示:Emma Orbach,,58歲,畢業於牛津大學。13年來其一直遠離主流社會,居住在威爾斯山中自建的泥草屋裡, 過著原始而自給自足的生活。她將這個泥草屋命名為Tir Ysbrydol-即威爾斯的「精神之家」。
  • 英國最著名的貴族學校——九大公學
    而今天的溫切斯特公學雖然已經演變成為一所貴族寄宿制學校,但依然保持了自己悠久的傳統與文化。 伊頓公學每年有33%的畢業生成功進入牛津大學或劍橋大學,過去三十年間每年有60-100人進入了牛津劍橋。
  • 紳士的品格 英倫貴族都怎麼說英語?
    >
  • 直擊全球公認第一的貴族學校,全部是男生不接收女學生
    伊頓以「精英搖籃」、「紳士文化」聞名世界,以培養學生的貴族精神為主,也素以軍事化的嚴格管理著稱,學生成績大都十分優異,被公認是英國最好的中學。這所聞名全球的學校有哪些獨特之處呢?伊頓公學是一所男校,不接收女學生。它要求所有想來的男孩在10歲半之前必須提交申請,然後參加60分鐘的面試和包括英語、法語、地理、歷史、拉丁文、數學以及宗教學等科目在內的筆試。
  • 紳士還是君子:英國禮儀課程與中英文化的碰撞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  烏玉紅近年來全球化的日益發展讓中國人也感受到了國際交往中東西文化存在的顯著差異。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人開始對西方高端禮儀感興趣,認為傳統的英式禮儀是任何社交場合的通行證。這樣一個群體的出現也促進了文化禮儀市場的產生。
  • 放任自流的時光中,那些牛津大學的年輕人
    《牛津大學如何塑造了「脫歐派」和英國新首相》的文章中提到:翻開30年前牛津大學發黃的學生報紙,會發現,上面報導的人與當今英國媒體上的保守黨人士是同一批人。1985年,基督教堂舞會,照片中帶領結的男人正是當時就讀於牛津大學的英國現任首相鮑裡斯·詹森。20世紀80年代的剪影瓊斯不是牛津大學的畢業生,卻是位「老牛津人」。他10歲搬到牛津生活,16歲時就到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工作。
  • 蒙田的遺產:現代隨筆四百年
    一米蘭·昆德拉認為,現代的奠基者不僅有笛卡爾,還有塞萬提斯。竊以為,還應該加上米歇爾·埃康·德·蒙田(1533年2月28日-1592年9月13日)。作為現代隨筆的創立者(隨筆的源頭可以追溯至柏拉圖的蘇格拉底),蒙田的地位就如塞萬提斯之於現代小說。
  • 紳士是英國最成功的文化輸出
    我在牛津大學的一位中國學生向我提議寫一寫英國紳士這個話題,因為他覺得這個話題既令人著迷,也讓人困惑。這讓我不禁思考,對紳士的崇拜為什麼會存續這麼久,紳士在今天還有沒有什麼作用。今天我們的社會氣氛非常激烈,人們為了脫歐、川普、福利和移民等問題而分歧嚴重,#MeToo(我也是)運動對男性特權發出了嚴厲的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