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月14日最新消息,2020年我國自美國進口農產品1627.4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增66.9%。
而中國買家大幅採購的美農產品主要有玉米、大豆、高粱、豬肉、牛肉等。其中,我國自美進口大豆、豬肉分別增長了56.3%、223.8%。
此前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表示,得益於中國買家的大幅採購,才使得美國農民及農場主從中賺取部分收入,以減少疫情下的損失。
據美國食品和農業政策研究所的預計數據,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2021年美國農業收入將下降12%;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則表示,2020年美國農業債可能增至創紀錄的4250億美元。可以說,中國買家對美農產品的購買,給了美國農業「喘口氣」的時間。
那麼,為什麼我國非要購買美國的農產品呢?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中美貿易協議的籤署。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自2020年2月14日起生效,為兌現320億美元的採購目標,自去年以來,中國買家便開始大幅度增加採購美國農產品。
其二,美國農產品具備競爭優勢。作為世界最大的農業發達國家,美國在自然資源和農場經營機械化的雙重優勢下,其糧食總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5,且生產的農產品品質相對優質。
其三,我國進口需求量巨大。中國雖然同為農業大國,三大主糧(稻米、小麥和玉米)的自給率達到95%,但在14億人口的巨大食用需求下,大豆、大麥、高粱、菜籽等農產品還需從海外大規模採購。
可以說,基於中美貿易協議的推進,未來一段時間裡,中美農產品貿易還將繼續保持合作。此外,據海關總署數據,2020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達4.06萬億元,同比增長8.8%,佔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2.6%。其中,我國對美出口3.13萬億元,同比增長8.4%。
文 | 林妙瓊 題 | 曾雲梓 圖|盧文祥 審 |廖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