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社
本報記者 秦梟 北京報導
2020年科技圈「宮鬥戲」一場接一場,先有噹噹,後有比特大陸,而這次則爆發在了日本軟銀集團旗下的英國晶片IP巨頭Arm與中方合資的Arm中國(安謀中國)。
短短兩天的時間,4份聲明,3次反轉,Arm與Arm中國的換帥風波暫時停留在Arm中國發布的針對「Arm公司媒體聲明稿」的聲明。
聲明表示,Arm公司對Arm中國執行董事長吳雄昂的指控完全莫須有,Arm中國的相關運營一切正常。《中國經營報》記者就此次事件向Arm中國方面進行核實,除了官方聲明之外,暫未獲得其他回復。
一波三折
這場風波始於6月10日,當日傳出來自英國ARM公司及其中國合資方厚樸資本的聲明,Arm中國執行董事長兼CEO吳雄昂被免職,Arm中國董事會已任命Ken Phua(新加坡籍)和Phil Tang(中國籍)為Arm中國的臨時聯合執行長,接替吳雄昂擔任執行董事長兼執行長。
但隨後6月10日中午,該消息被Arm中國公司的官方發布聲明否認,該聲明稱吳雄昂將繼續領導公司。
不過,ARM中國的否認聲明很快又被一封「Arm公司媒體聲明稿」所淹沒。該聲明表示,作為大股東,Arm公司與厚樸投資最近共同在Arm中國董事會決定,罷免吳雄昂執行董事長兼執行長的決定符合安謀中國的最大利益。
同時,Arm公司表示,基於舉報人以及數位在職、離職員工的投訴,經過調查發現,美國公民吳雄昂的行為危害到了Arm中國的發展、公司股東以及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並且從多個渠道獲得的證據表明,吳雄昂未對公司披露他已經構成的利益衝突,以及違反公司準則的行為。
話音未落,6月11日11時左右,Arm中國公司又發布了針對「Arm公司媒體聲明稿」的聲明。該聲明稱,Arm公司對吳雄昂的指控完全莫須有,ARM中國公司未召開符合程序的董事會會議,也並未產生有效的導致人事變動的法律文件。
該聲明同時指出,Arm中國前僱員唐效麒 (即Phil Tang) 因嚴重違規行為,已經被ARM中國公司解職,他不再代表Arm中國履行任何職能。
值得注意的是,Phil Tang正是Arm指定的接替吳雄昂成為Arm中國的臨時聯合執行長之一。
誰的Arm中國?
Arm是一家英國公司,2016 年7月,日本軟銀以320億美元完成對ARM的收購。Arm是全球手機處理器IP市場龍頭,不過,Arm自己並不生產晶片,其商業模式為IP授權,即通過智慧財產權授權的方式,收取一次性技術授權費用和版稅提成。Arm有三種授權方式,分別是處理器、POP和架構授權。
目前,全球絕大多數智慧型手機都依賴於Arm架構。蘋果A系列晶片、高通驍龍移動平臺、華為海思晶片等,大部分基於ARM架構開發。
Arm中國的前身是Arm在華的銷售與授權團隊。2018年,日本軟銀正式將Arm中國公司51%的股份出售給包括中國投資公司(中國投資、絲綢之路基金、淡馬錫控股、深業集團、厚樸投資為首的資本方佔據ARM中國公司51%股份,由厚樸投資領投管理)、絲綢之路基金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在內的一批投資者。
Arm中國也隨之成立,逐漸拓展出了晶片IP設計業務和相關的授權業務。ARM中國的發展目標是在中國獨立上市。
當前這場風波的焦點是吳雄昂。
相關資料顯示,吳雄昂為美國籍,擁有加州伯克利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Haas商學院MBA學位,以及Ann Arbor密西根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MSEE)和電子工程學士學位(BSEE學位), 並持有史丹福大學商學院高管項目 (SEP) 的畢業證書。
吳雄昂2004年加入了ARM,2007年出任中國區銷售副總裁,於2009年被升為中國區總經理兼銷售副總裁,2011年初出任中國區總裁,2013年1月升任為大中華區總裁,於2014年1月加入ARM全球執行委員會。
吳雄昂在推動ARM本土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吳雄昂曾在公開場合表示:「Arm中國已經是一家中國公司,一家深圳本土公司,歡迎大家加入Arm中國。」
不過,從股權結構圖來看,雖然中方投資者所佔股份為51%,但Arm中國最大的單一主體股東仍是Arm。
對於事件的進展,本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編輯:張靖超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