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次成功複製人類胚胎 聲稱是為了治療疾病(多圖)

2020-12-20 搜狐網
  

  美首次成功複製人類胚胎

  先進細胞技術公司聲稱不是為複製人,而是為製造幹細胞治療疾病

  本報綜合報導 美國先進細胞技術公司總裁兼執行長威斯特前日宣布,他們首次成功克隆了人類胚胎。但他同時聲稱,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複製人,而是為了製造胚胎幹細胞供治療多種疾病之用。

  據《今日美國》報報導,進行這項試驗的科學家是美國麻薩諸塞州伍斯特一個名為先進細胞技術公司的成員。他們說,這次克隆「很初級」,3個克隆出來的胚胎分裂出幾個細胞之後就停止了分裂,數目不足以產生有用的醫用幹細胞。儘管如此,這些科學家還是說,這證明了可以通過複製人類胚胎來得到幹細胞。威斯特將這一成果稱為走向醫學新時代的「蹣跚第一步」。他認為,這是治療性克隆研究的重大突破,將幫助研究人員找到治療帕金森氏症、糖尿病和早老性痴呆症等疾病的方法。

  自從1997年蘇格蘭的科學家們克隆了綿羊「多莉」以來,關於複製人類這一問題的爭論非常激烈。很多宗教界的領袖都譴責說,這種試驗是不道德的,也有很多人害怕科學家們會真的克隆出人來。有好幾個國家已經禁止複製人類,美國國會也正在考慮在美國禁止複製人類。

  白宮發言人米勒懷斯說:「總統已經明確表示,他反對任何形式的複製人。」布希總統8月9日曾宣布,他會允許科學家們動用公款研究已經存在的胚胎幹細胞,但是他重申了對複製人類的強烈反對。他說:「我強烈反對複製人類,大多數美國人也反對。我們對這種想法感到害怕:僅僅為了我們自己的利益,居然要克隆出備用的人類器官!」

  美國國會在得知這些科學家的克隆試驗之後,表示了很大的關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達施勒說:「我支持供研究用的克隆,但是強烈反對任何為了複製人類而進行的克隆。」

  名詞解釋·複製人

  克隆就是將一個體細胞的DNA移入一個已經被去掉細胞核的卵細胞中,然後用電或者化學方法刺激這個改造後的卵細胞,使它開始分裂並成為一個胚胎,這個胚胎的基因是與體細胞提供者的基因完全一樣。

  但是,很多團體在定義克隆時使用了一個更為廣義的概念。他們不單單把上述製造胚胎的過程定義為克隆,在他們看來,在培養器中培養組織或者器官也屬於克隆,而這是通過幹細胞完成的。當克隆的胚胎開始分裂時,分裂出來的細胞都是一樣的。但是隨著分裂的進行,有一些細胞開始變得不同,它們成為了幹細胞,這些幹細胞能被製造成組織,然後還能製成器官。由於克隆的緣故,這些組織器官的基因與當初體細胞提供者的基因完全吻合,在移植時不會產生排斥。不過,對於很多西方人來說,在胚胎形成的那一剎那,一個生命就被創造了,因此複製人類產生了很多的道德倫理問題。圖先進細胞技術公司CEO威斯度宣布克隆出人類胚胎。關於複製人的是是非非似乎將持續下去。人類首個胚胎克隆成功。醫學雜誌對克隆技術研究大力報導。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克隆成人類囊胚 不會用來複製人(圖)
    人類胚胎體外發育過程。林 森供圖  繼美國科研人員去年首次宣布由人體細胞成功複製人體胚胎後,我國科研人員利用不同來源的人類成體細胞成功克隆出5枚符合國際公認技術鑑定指標的人類囊胚。最終獲得的5枚囊胚進行了科學鑑定,證實克隆胚胎細胞核的遺傳信息來源於供體細胞,胞漿線粒體遺傳信息來源於供體與受體細胞。  李建遠教授表示,他們應用現代核移植克隆技術成功構建出無動物成分的人類胚胎,揭示了在構建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部分科學和技術問題。「所掌握的這一先進技術不是為了製造複製人,而是進行人類治療性克隆研究。」
  • 兩隻克隆猴誕生 中國利用克隆羊多利技術成功克隆獼猴
    它們的「故事」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封面,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雌性長尾獼猴代表著一個技術上的裡程碑。它代表著能夠創造出可定製和基因一致的猴子種群,從而加速治療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病和癌症等疾病。但這一突破將不可避免地引發人們的擔憂:複製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
  • 體細胞核移植從成人卵母細胞中獲得複製人類胚胎成功
    Wood博士擁有醫學、心理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物理學等多個博士頭銜,他表示此項研究堪稱尋求治療手段之旅上的「一座至關重要的裡程碑」。哈佛大學的幹細胞專家Douglas Melton評論這一成果道,「很難評價這一成果」,他也引用了之前兩個曾經利用SCNT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產生人類胚胎的例子。
  • 美國首次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或能消除家族遺傳病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的科學家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團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了美國首例轉基因人類胚胎實驗。由於牽扯道德倫理問題,人類胚胎研究屢屢處於爭議之中。迄今,只有中美兩國實施過人類胚胎基因編輯。
  • 外媒:中國成功克隆猴子轟動世界 但無意「複製人」
    這兩隻獼猴出生數周時間,24日首次介紹給世界,但它們已經為科研的未來作出了比許多人一生都還要多的貢獻。研究人員表示,這兩隻克隆獼猴預示著在不太遙遠的未來,實驗室將可以創造並研究大批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在遺傳背景相同的動物身上,科學家可進行更準確的研究,可分離並修改一些動物身上的某些基因,然後將結果與此前確定相同的基因版本進行比較。
  • 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攻克靈長類動物克隆難題
    自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多利」誕生以來,20多年間,各國科學家利用體細胞先後克隆了牛、鼠、貓、狗等動物,但一直沒有克服與人類最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克隆的難題。科學家曾普遍認為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經過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學前沿的這個難題。利用該技術,科研團隊未來可在一年時間內,培育出大批基因編輯和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
  • 人類克隆出了綿羊,還克隆了猴子,為什麼就不能克隆只恐龍?
    克隆一詞來自於英文單詞clone的音譯,意思是利用生物技術由無性生殖產生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組之後代的過程,在植物界很普遍,比如扦插與壓條繁殖等都是屬於克隆,但在動物方面的突破還是二十世紀末期,1996年英國農業部支持下的綿羊多莉克隆成功,成為轟動世界的新聞!
  • 複製人離我們還有多遠
    20多年間,大到馬、牛和駱駝,小到實驗室中的小白鼠,許多哺乳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相繼成功,然而,與人類最為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卻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  直到昨晚,一條世界級重磅消息發布:中國科學院公布,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於2017年11月27日誕生,10天後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
  • 人類胚胎基因可變,是醫療界的「潘多拉」魔盒?
    近日,有中國科學家宣布可以改變人類胚胎的基因,修復其中的致病部分,並且這一「優質基因」可以得到遺傳。正是由於修改過的人類基因可以被遺傳,不少國內外的科學家認為這一技術的持續發展將會對人類未來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如果該技術繼續發展,意味著阿爾海默茨症候群、唐氏症候群等家族遺傳疾病存在徹底根除的可能。
  • 英國今日將通過繁殖人獸「混種」胚胎法案(圖)
    時報訊 據《中國日報》報導,英國有關方面將於9月5日宣布,批准科學家將人類與動物細胞混合起來製造胚胎並用於醫學研究的計劃,而英國民意測驗結果顯示,多數人對培育「人獸雜交」胚胎的反應平和。  英國皇家學會主席馬丁·裡斯說:「HFEA的調查結果顯示,人們對這項研究的潛在價值表示歡迎,有61%的受調查者表示,如果這項研究能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疾病,他們同意製造人和動物的雜交胚胎,只有1/4的人反對這項研究。」  其中,對製造人類細胞與動物卵子的雜交胚胎表示支持的人較多,但對其他類型的雜交胚胎支持的人較少,比如用動物和人的卵子、精子製造雜交胚胎。
  • 英國首次批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實驗
    新華社倫敦2月1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1日宣布,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已正式批准該研究所一個團隊提出的在人類胚胎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的實驗申請,這是英國監管機構首次批准此類實驗。由克裡克研究所生物學家凱茜·尼亞肯領導的團隊去年9月正式提出相關申請。
  • 人類胚胎著床過程首次被解析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北京8月22日電 (記者張佳星)一枚受精卵長成一個嬰兒,需在發育的第7天左右著床才能存活,這期間的人胚胎細胞無法獲取,難以解析。22日,《自然》雜誌登載了我國北京大學湯富酬與北醫三院喬傑聯合團隊研究的最新突破,他們利用體外模擬人類著床策略和高精度單細胞測序技術,展現了「黑盒子」中的乾坤。「臨床上,著床失敗是導致早期流產的重要因素之一。」
  • 複製人入侵中國 中美合作類複製人試驗被禁
    試驗中,格裡福與中山大學醫學系專家採用了一枚捐贈者的卵子,卵子試管受精後,將其卵核去除,然後將這位30歲婦女的受精卵的卵核植入這枚卵子中,專家們因此而成功培育出了5個三基因胚胎。隨後,專家們將這5個三基因胚胎植入這位婦女的子宮,其中3個胚胎發育成長,這位婦女懷上了三胞胎。一個月後,為了讓另外兩個健康發育,專家將一個胎兒進行了流產。但另外兩個胎兒先後在懷孕24周和29周後死亡。
  • 未來可能會複製人嗎?他會不會有靈魂?
    醫學界認為,利用幹細胞培育出來的組織和器官對治療癌症和各種惡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將為糖尿病患者、帕金森氏症患者和脊髓受損患者等帶來希望。可是,要獲得胚胎幹細胞就必須破壞人類胚胎,這就觸及了現有倫理體系的禁忌,因為有人認為就算是早期的胚胎也是生命體,不能破壞。
  • 克隆動物食品是否能食用引起全球爭議
    倫理之爭  如今,無論是培養動物完整個體的生殖性克隆,還是僅培養器官移植所需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的治療性克隆,都存在一定的倫理問題。對於生殖性克隆,大家主要擔心一旦可以複製人類,就會產生身份認同問題,聯合國早已表示這是對人類尊嚴的一種侵犯;對於治療性克隆,由於其中涉及到胚胎幹細胞研究,就更加複雜。
  • 克隆魚誕生50年 中國克隆技術陷入困境—新聞—科學網
    1998年,曾師從童第周的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陳大元在異種克隆大熊貓時獲得重大進展,將大熊貓的體細胞核放入兔子的去核卵母細胞中,成功發育成了囊胚;2003年,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周琪發明了能精確控制大鼠卵細胞自發活化的專利技術,並在世界上首次獲得了克隆大鼠;2005年,李寧帶領團隊成功獲得國內首例體細胞克隆小香豬;2006年,李寧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完成轉基因克隆奶牛的「再克隆」和冷凍卵母細胞克隆,推動我國克隆技術進入新的高峰
  • 廣東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沒有複製人
    整個工作組的人員都清楚地知道,在輔助生殖技術上,對不同的病人,也要探索有沒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有沒有全新的治療技術。新研究為解決病人疾苦  說到對克隆技術的看法,這名主任專家表示,作為醫務工作者,他們也堅決反對產生一個跟原生殖人一樣的生殖性克隆,因為克隆技術生命短、安全性低,最重要的是從倫理上來說,人們很難接受世界上存在兩個一模一樣的人的事實,這都歸咎於克隆技術本身的不成熟。
  • 青島農業大學在克隆技術方面取得新突破!
    科研人員從該貓皮膚組織中分離培養得到成纖維細胞,利用中華田園貓卵子作為細胞核受體,通過細胞核置換和人工激活,製作出多枚體細胞克隆胚胎。將克隆胚胎移植到受體母貓後,經過62天孕育,成功得到一隻森林貓體細胞克隆後代。目前該項目經北京中正司法鑑定所鑑定,確定該森林貓為克隆個體。
  •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 正在緩緩打開?
    視覺中國供圖人的生命起源於早期胚胎,但人類胚胎著床後發育是怎樣進行的?胎兒形成即原腸前人胚胎和多能幹細胞的發育過程有沒有圖跡可循?科學家們一直在為這些生命難題找尋答案。國際頂級期刊《自然》日前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的李天晴教授和季維智院士等與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成果,他們首次建立人胚胎三維培養系統,首次系統揭示了原腸前人胚胎和多能幹細胞的發育過程。他們所繪製的分子和形態發育全景圖,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為研究胚胎著床後早期發育建立了重要的研究基礎。
  • 另三個克隆嬰將出生
    2003年1月7日08:17  華商報   據新華社電 已宣稱克隆出兩名嬰兒的邪教組織雷爾教派的科學家聲稱,還有三個克隆嬰兒將在今年2月份之前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