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現用的記譜法稱為「減字譜」,為唐朝曹柔所發明。唐朝之前一直使用漢字記敘琴譜,複雜繁瑣。減字譜,是把一些筆畫減去只留下能代表這個指法的偏旁部首,力求簡潔易懂。如指法「挑」,減去筆畫後,保留「」用來表示「挑」這個指法;用「」來表示指法「勾」。「」表示左手無名指;「」 表示左手食指;「」表示左手大指;「」表示左手中指;「」表示跪指。
減字譜有單獨表示左手、右手的,也有左右手同用的。如「爪起」「帶起」「罨」等等是表示左手的指法;「輪」「鎖」「疊涓」等表示右手的指法。左右手同用的指法一般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分表示左手指法和徽位,下部分表示右手指法和弦位。
以下藍色字視頻教學可以點擊打開。
一、右手指法
:散音。即彈奏空弦。
:擘。大指向內彈。 視頻教學——擘
:託。大指向外彈。 視頻教學——託
:抹。食指向內彈。 視頻教學——抹
:挑。食指向外彈。 視頻教學——挑
:勾。中指向內彈。 視頻教學——勾 、打
:剔。中指向外彈。 視頻教學——剔、摘
:勾剔。勾剔連作。
:打。名指向內彈。
:摘。名指向外彈。
:抹挑。抹挑連作。
:打摘。打摘連作。
:抹勾。抹勾連作。
:歷。食指連挑兩弦或三弦,與挑的區別在於歷的節奏較快。
:急歷。食指連挑兩弦或三弦,歷的彈法比挑的節奏快,急歷更有強調快彈的意思。
:蠲。在同一弦上急速抹勾,連續出二聲,這是蠲一根弦的彈法。
、:疊涓。與蠲同。
視頻教學— 疊涓
:輪。在同一弦上急速摘、剔、挑,連續出三聲。
視頻教學— 輪
:半輪。在同一弦上摘、剔,連續出二聲,其速度通常會比全輪慢。
:鎖。在同一弦上急速 「抹、挑、抹」 三聲為鎖。
:背鎖。在同一弦上急速 「剔、抹、挑」 三聲為背鎖。
:短鎖。在同一弦上急速 「抹、挑、抹、勾、剔」 五聲為短鎖。
:長鎖。在同一弦上急速 「抹、挑、抹、勾、剔、抹、挑」 七聲為長鎖。
:如一聲。兩弦一按一散,按內散外,中指剔出,同得一聲,所以名曰如一。
:雙彈。在一按音和一空弦上,彈出兩個「如一聲」的音,彈法是中、食兩指先架在大指上,然後先剔後挑,出音有力。
:潑。兩弦一按一散,按內散外,用食、中、名三指相併微屈,同時斜向身內方稍斜向左,快速彈入兩根弦,出音有力。
視頻教學—潑
:剌。剌讀作辣。用食、中、名三指於「潑」的反方向彈出兩根弦,出音有力。
視頻教學— 剌
:撥剌。此兩指法常常連用。先潑後剌,彈奏有力度的雙音。
伏:伏。伏是針對一二弦的指法,起始前食、中、名三指拳曲,然後突然伸開並快速向右前方以掌心伏於弦上,遏止住餘音,使琴音突然靜止。
這一指法過程中食、中、名三指指甲必須擦弦而過,發出一「沙」聲,伏的位置通常在一、二弦五徽左右。伏常與剌結合使用,先刺後伏,記作 「剌伏」。
:撮。雙音彈法,分小撮和大撮。
小撮為被彈兩弦之間隔一或兩根弦,勾挑並作,出音要齊;
大撮為被彈兩弦之間隔三或四根弦,勾託並作,出音要齊。
視頻教學— 撮
:打圓。對此符號之前的兩音(可能是挑勾、也可能是託勾)又急彈二次,再緩挑(或託)一聲,共出五聲,如果從打圓符號之前兩音算起,共出七聲。
:滾。用名指自內向外彈,連續摘四聲至六聲或七聲,連成一片。
:拂。用食指自外向內彈,連續抹四聲至六聲或七聲,連成一片。
:滾拂。前兩種指法常常連用,先滾後拂。何弦起何弦止,譜上會另有弦位標明。
視頻教學 — 滾拂
:全扶。食指連抹兩弦,中指緊接又連勾此兩弦,名指隨即捂住前一弦的餘音。
:鎖鈴。右手連挑數弦,與歷相似,唯用於泛音。
二、左手指法
:泛音。左手指當琴徽處輕輕一點,右手同時彈弦。
:泛起。泛音句或泛音段落開始。
:泛止。泛音句或段落止。
視頻教學:泛音彈奏法
:大指。大指末節微屈。用側面按琴弦。大指按弦有兩個部位,一是有指甲部位,用半甲半肉按弦;二是大指骨節凸起部位,完全用肉按弦。
:食指。食指以指面自然地平按在弦上,但食指更多是用於點徽位上的泛音。
:中指。中指以指面按弦,只在琴面的中、下準部位使用,上準不用。
:名指。名指以指面偏左側(小指方向)部位按弦。
視頻教學:左手基本指法—大、食、中、名
視頻教學:左手按音按弦方法
:跪。用名指跪著按弦,多用於七弦五徽以上。彈法是名指中節、末節彎曲,以名指指背左側部位按弦。
視頻教學—跪指
上:按彈得音後,按弦手指不離開弦向右走上一音或數音,也叫「走手音」。
下:與 「上」彈法相同而方向相反。
:進。與「上」彈法相似,但只「上」一個音位。
:退。與「下」彈法相似,但只「下」一個音位。
:復。回復到原來的音位。
:進復。進復連用,按彈得音後,上進一音位,又下回復原來音位,所以進復兩音都是虛聲。
:退復。退復連用,按彈得音後,下退一音位,又上回復原來音位,所以退復兩音都是虛聲。
:撞。按彈得音後,手指向上(半音或一音無定規)急撞後再回到原位,過程很快。
視頻教學:進復、退復、撞
:引。結合「上」、「下」 之用詞,與「上」「下」不同的是,「引上」、「引下」的音過程略緩。
:滸。按彈得音後略微停頓,再上至後一音位,琴譜中常寫成「午上」, 上至何音位譜中會接著標示;
另一說為上的幅度大至一個半音或一個半音以上,引上過程中不滯留者為滸。:淌。常寫成「尚下」,即淌下,奏法與下相似,「淌」使「下」進行的音過程略緩,有滑奏效果,常用於下準。
:往來。按彈得音後即連續綽至上一音位和注下至原音位,往來數次。
譜中不一定標出往來次數,一次至四五次都可能,三次為常用。
:逗。按彈得音的同時,手指急上復下少許,與撞的區別在於急上復下的音與彈弦同時進行,成為音頭上的裝飾音。
:喚。右手彈弦出音的同時,左手急速向上少許,又退至音位之下少許,又復上至原音位,這些向上、向下和復上原音位的動作都在快速中進行,共同成為原音位音頭上的裝飾音。
:搯起。大指按弦彈一聲後,名指按於大指的下一音位,同時大指將已彈過的弦搯起,大指搯起時使用大指甲左側邊緣將弦向內撥,此時在名指所按音位上出聲。
:對起。與「搯起」同。另一說法,右手無彈曰「搯起」,搯起之時右手有彈曰「對起」。
:抓起。大指按彈之後,隨即用大指抓起此弦散音。
:帶起。名指按彈之後,隨即用名指帶起此弦散音。
視頻教學:爪起、帶起
:罨。名指按彈之後,大指在上一音位上擊按弦得聲。
:虛罨。左右手不按不彈,左手用大指或名指在指定音位上擊按弦得聲。
視頻教學:罨、搯起、虛罨
:推出。中指按彈第一弦後,隨即用中指把弦向外推出得聲。
:不動。有兩種用法,一是左手按弦得音後定住不動,有意使出音呆板枯槁;二是左手按弦得音後,右手另彈它弦散音時,左手仍按原音位不動,以便在原音位上接著彈。
:就。前一音用某指上、下至某徽時,需在此弦或另一弦彈奏,此時用「就」而不必再寫某指、某徽位。
有「就在此處彈」之意,是一種省略寫法。
:綽。從下向上,向本位音滑奏,是上滑音記號。
:注。從上向下,向本位音滑奏,是下滑音記號。
:吟。彈出按音之後的餘音上下微微波動,稱之為吟。
視頻教學:吟、猱
:長吟。在時值長的音位上多次作吟。
:定吟。不移動按弦音位,只搖動手腕的吟,實是速度快而幅度極小的吟。
:細吟。幅度小速度快的吟,與定吟的區別在於細吟是移動音位的。
:急吟。動作急速的吟,與細吟類似而幅度略大。
:猱。彈出按音之後的餘音上下波動,幅度比吟大,上下半音至全音都可能。
:有撞意之猱,猱的過程中手指向音位上方有撞擊意,猱的幅度在多次急上復下中漸次減小;或是先作撞,撞後即在音位上方作猱,猱的幅度漸次小。
三、左右手配合動作指法
:分開。此譜字前應為抹挑連作或勾剔連作指法,當右指抹或勾弦出音以後,左指即向上進一音位,然後右指作挑或剔,左指隨即復下原音位,復下之音往往帶注。
視頻教學 — 分開
:同聲。左手大指或名指按彈出聲之後,把弦抓起或帶起得聲,同時右手彈一空弦與其同聲。
:應合。左手名指或中指按彈出聲之後,右手連彈二音或數音散聲,此時按弦的左指或上或下,進退到右手彈出的空弦音相合的音位。有些古譜在左指按彈出聲之後右手接著彈一散聲相應也標記為應合,但通常只標記二聲以上的應合。
:放合。左手名指或大指按徽取聲後再向內移動放開空弦,隨即按彈相鄰弦高八度音與剛才移動放開的空弦音相應合,應合的兩聲可以同聲,也可能是前後緊接出聲。
:掐撮三聲。據此譜字前名指按音、空弦之撮音,左手大指作罨、掐起,右手撮;左手大指再作罨、掐起、罨、掐起,右手再撮。
視頻教學:搯撮三聲
四、其它表示符號
:少息。略作停頓之意。
:急。急彈。
:緩。緩彈。
:慢。表示慢彈。
:入慢。表示此段進入慢彈,但此慢彈一般均與散彈、跌宕彈相同,不入拍。
:再作。再彈一次。再彈的起點處會有一豎線表示。
:從頭再作。從樂曲開頭或段落開頭再彈一遍。
:曲終。
為了方便交流、解決個人所遇到的問題、難點,特建立古琴交流學習群,老師公益免費指導,歡迎加入!請先加微信號670284697,邀請加入(請備註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