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想要有更多的收穫,該如何做?讓我們來讀韓愈的這首詩|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

2020-09-12 孫雲曉

誦讀:趙楠

親愛的父母朋友們,你們好:

歡迎大家一起參與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的「『新家庭,心行動』——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的伴讀、伴行、伴成長活動。

01

讀書貴有疑,讀書貴有法。那麼,讀書要想有收穫,還應該注意什麼呢?今天,讓我們誦讀韓愈的這首詩,體會其中哲理性的觀點,繼續來鞭策自己努力讀書吧。

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其五)

唐·韓愈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TO父母:

這首詩出自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五言古詩組詩作品《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韓愈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者在詩中對年輕人的讀書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告訴我們讀書要多學多思,不能驕傲自滿,更不能死讀書,讀死書,要把讀書和生活實踐互相聯繫。和孩子一起讀一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TO孩子:

和父母一起誦讀詩句,用心想想詩句的意思。說說自己的讀書學習,應該從哪些地方去努力做得更好呢?把自己的收穫記錄下來。

02

煎雞翅是許多孩子最愛的美食。今天,我們一起來帶著孩子製作一道新菜——孜然煎雞翅。

一、用料

翅中、姜、蒜、鹽、生抽、老抽、胡椒粉、蠔油、料酒、孜然粉/孜然粒、芝麻

二、做法

1.鍋裡倒入冷水,加點鮮薑片和蔥將洗乾淨後的雞翅十分鐘左右,然後撈出倒入冷水裡,控水後翅中上兩面劃上2刀。將姜蒜切末、備用。

2.把姜、蒜放入翅中、並倒入適量鹽、生抽、老抽、料酒、蠔油、胡椒粉、孜然粉、醃製半個小時左右。

3.鍋裡加入適量油、熱油後挨個放入雞翅、煎至表面有金黃脆皮。

4.將剩餘的醃料汁倒入鍋裡、並加少量水、煮熟雞翅。

5.收汁差不多的時候加入適量孜然粒。最後撒上適量的芝麻、並拌均勻。

TO父母:

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製作,注意煎雞翅的時候不要讓熱油濺到皮膚上,以免受傷。父母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下,這道菜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TO孩子:

和父母一起完成這道菜的製作後共同分享美食。試著用自己的話向同學介紹製作過程,分享一下自己製作這道美食的經驗。

03

周末來了,又到了觀影的時間,今天向大家推薦這部非常值得觀看的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影片中,8歲的男孩伊夏是成年人眼中的問題兒童,他的成績不好,還屢屢闖禍。後來被父母送進了寄宿學校。在這裡,伊夏遇到了一位特別的美術老師尼克,他主張讓學生們保留自己的個性和思想,自由的發展。同時根據孩子不同的個性,幫助他們成長。於是,伊夏的生活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TO父母:

1.和孩子一起觀看電影,同時思考自己對孩子的認識。想一想,如果自己的孩子是這樣一個特別的孩子,或者你身邊有遇到這樣的孩子,你應該如何對待他(她)?

TO孩子:

1.和父母一起觀看電影,討論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或者人物。

2.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存在,獨一無二。如果你是或者你身邊有這樣的孩子,你會怎麼認識自己或者他(她)?請把你的想法和父母交流,或者寫在自己的暮省日記上。

04

今天的暮省時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種讀書方法:思辯。顧名思義,就是思考辨別。古人云:書不可以不信,亦不可全信。這句話背後的深意是:我們在讀書的同時,有時需要跳出書本,以一種審視的眼光來看書中的內容。這就是思辨性閱讀。這樣來讀書,可以提升我們的思維品質,走上更高的閱讀層次。

思辨的方法:針對故事邏輯的思辨,針對故事中人物經歷、成長過程以及所做選擇的思辨,對故事結果的思辨,對主題的思辨等等。

TO父母: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針對共讀過的一本書,跳出書外,提出自己另外的看法。比如:《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中,表達了作者哪些觀點?你認為哪些觀點是不對的?

TO孩子:

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大膽獨立思考,並且和周圍的同學或者自己的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要養成隨手記錄的習慣,今天的閱讀思考和收穫,你記錄了嗎?

親愛的父母朋友,這裡是新家庭教育研究聯合藍玫工作室共同發起的「新家庭,心行動」活動時間,歡迎您積極參與。

今天就到這裡,明天不見不散!

(供稿人 新教育藍玫工作室 弓曉俊)

相關焦點

  • 讀《觀書》,交書友,閱童年|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之六十七 一日三省
    歡迎大家一起參與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的「『新家庭,心行動』——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的伴讀、伴行、伴成長活動。本期我們的主題詞是「書友」,很多人都愛讀書,不僅和書交友,還在讀書的過程中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 讀書有「三到」,你做到了嗎?讓我們一起讀《訓學齋規》|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
    誦讀:趙楠親愛的父母朋友們,你們好:歡迎大家一起參與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的「『新家庭,心行動』——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的伴讀、01讀書要勤奮,也要講究方法。我們這一期的主題就是「有方」。今天的晨誦,我們一起讀南宋大儒朱熹《訓學齋規》中的「讀書有三到」。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此文有福利」讀《勸學詩》、知自律|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之五十九 「一日三餐」
    歡迎大家一起參與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的「『新家庭,心行動』——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的伴讀、伴行、伴成長活動。(一)本期主題是自律,自律是什麼?自律是自覺遵守紀律或者規則的能力,也就是不靠外力就能夠自己約束和管理自己。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我們的父母或者老師,有沒有對我們提出要求,或者勸勉?我們是被動接受還是自覺自愿完成呢?
  • 怎樣讀書才能稱得上是學習?|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
    歡迎大家一起參與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的「『新家庭,心行動』——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的伴讀、伴行、伴成長活動。01讀書帶給我們最重要的收穫,是會讓我們的精神富足。今天的晨誦,我們繼續來讀一首朱熹的《讀書須有疑》。
  • 讀書當「思辨」——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
    歡迎大家一起參與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的「『新家庭,心行動』——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的伴讀、伴行、伴成長活動。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這句名言提醒人們多讀書是提升思想深度的捷徑,多讀書能提高並保持思辨的能力,不會人云亦云,也不閉耳塞聽了。本期就交流「思辨」這個話題。今天我們誦讀李白的《日出如行》,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人的對宇宙萬物地感悟。
  • 共讀《遊子吟》,感恩慈母情|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之六十九 「一日三省」
    歡迎大家一起參與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的「『新家庭,心行動』——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的伴讀、伴行、伴成長活動。01「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這是顧城詩裡的陪伴,簡單而美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詩經》裡的誓言,平凡而真誠。這一期,我們走進「陪伴」的主題,從不同角度去感悟陪伴的美好。
  • 誦讀《問候》,給家人朋友以問候|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之七十 「一日三省」
    歡迎大家一起參與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的「新家庭心行動」----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的伴讀、伴行、伴成長活動。你知道問候的魔力嗎?陽光的問候溫暖了大地,鳥兒的問候熱鬧了森林,露珠的問候嬌豔了花朵,星光的問候璀璨了夜空……你的問候呢?今天的主題,我們就走進不同的問候。01今天的晨誦,我們一起來誦讀佚名《問候》。
  • 韓愈最經典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很美,讀來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除了散文寫得好之外,韓愈的詩歌同樣水平很高,以這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來說,那就是一首名篇佳作,這首詩用細膩的筆觸,寫出了春天獨有的美景,每一句都很唯美,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卷,這樣的作品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其實整首詩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只不過是那麼淡淡著筆,可是每一句都美得如詩如畫,不失一首難得的佳作。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 初春小雨,韓愈的這首詩,你應該讀一讀!
    韓愈,字退之,河陽人,自言郡望昌黎,故後人多稱韓昌黎。他三歲而孤,由其兄嫂養育成人。著有《昌黎先生集》,存詩四百餘首。韓愈多長篇古詩,其中不乏揭露現實矛盾、表現個人失意的佳作,如《歸彭城》、《縣齋有懷》等,大都寫得平實順暢。但他也有寫的清新、富於神韻、近似盛唐人的詩,如《晚雨》、《盆池五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等。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一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韓愈這首《晚春》通篇如詩如畫,高超的表現手法,令人讚嘆不已!
    韓愈是中唐時期的一代文宗,他不僅詩寫得好,同時他的散文更是一絕,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成為了唐宋八大家之首,而且他的散文用詞簡練,充滿了無限的智慧,一些比較經典的句子,即使是到現在我們也依舊,還是會在日常的生活中引用,這也正是韓愈最令人敬佩的一個地方;其實他除了散文寫得好之外,他的詩同樣的很是經典
  • 童詩教學|42個孩子寫了33首詩,這堂課是怎麼設計的?
    (四)積累我的創意1.猜猜大家的感受:站直了(這是我寫的第一首詩)2.分享老師寫的詩:學生提問(對感興趣的或者不明白的)3.啟發:多讀才能寫好詩。(雪野的話,我半年讀了70本書)生活中處處都有詩,用一個詞就可以種出來。但是,我們讀得多,看得多,想得多,這個詞語的種子才選得好哦。
  • 韓愈這首詩表現手法高超,整首詩構思奇巧,成為詠雪裡的千古名篇
    韓愈也是唐詩八大家裡的領軍人物,如果把這八位文學大師排一個座次的話,那麼韓愈是當之無愧的大佬,他的很多文章那都是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而且他的很多詩作,也是同樣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對於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我們也應該要去了解,去讀一讀他的詩作。
  • 怎樣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語感,請一起讀姜二嫚的15首小詩
    大梅沙姜二嫚|兩歲三個月 大梅沙在此我們路過這裡月光之下有條紋的星星亮晶晶【長辮子老師賞析3】我們在讀詩的時候,有時詩句是斷的,但詩意、詩境是藕斷絲連的,就像行書、草書中的連筆,似有若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二部分「課程目標與內容」中對中年段的習作有這樣一句要求:「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我喜歡「新鮮感」這三個字,它恰恰是一首好詩的標準之一。把「手電筒」的光想像成一根拐杖,夠新鮮吧!
  • 如何讀書?諸葛亮觀其大略,韓愈提要鉤玄,蘇軾八面受敵
    那麼,究竟該如何讀書呢?可以借鑑古人的讀書方法。一、諸葛亮「觀其大略」諸葛亮好學深思,深通讀書之道。他的讀書方法是「觀其大略」。《魏略》上記載:諸葛亮在荊州耕讀之時,和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 韓愈經常被和尚打擾,寫了首拒絕的詩,情商超高,讀完佩服不已
    現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想要看到一個僧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我國古代時期,有許多文人與僧人之間的往來都是非常密切的。比如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北宋文學家蘇軾,他就和許多僧人都是非常好的朋友,還因此流傳下來了許多的佳話。
  • 讀《一剪梅》,寫一封信|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之七十 「一日三事」
    歡迎大家一起參與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的「新家庭心行動」——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的伴讀、伴行、伴成長活動。01春風、春雨的問候,催開了花朵、綻放了柳芽;寶寶的問候,讓爺爺咧開了嘴巴。但如果期待一份問候而無果的時候,又會是怎樣一種「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愁緒呢?今天的晨誦,我們一起走進李清照的《一剪梅》。
  • 讀《淮南子·主術訓》,學會合作|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之六十 「一日三事」
    歡迎大家一起參與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的「『新家庭,心行動』——親子日常生活『三個三』」的伴讀、伴行、伴成長活動。俗話說,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個人的力量再強大也無法與團隊的力量相匹敵,而團隊的力量要強大,就有賴於成員相互之間的默契配合,這才是合作的真諦。
  • 日常如何提高讀書積極性?
    ✿「我好像寫過無數篇跟讀書有關的公眾號。」總的來說,毋庸置疑,讀書是件好事。有多好,可能需要你自己來定義。讀書的意義這件事先放一邊,我想來聊一聊日常如何提高讀書積極性這件事情。每年很多人會在年初的清單裡寫上讀書計劃,20本、30本、50本,我也不例外,我一般寫100本,有幾年超額完成過,有幾年也因為種種藉口並沒有達成目標。讀書對我來說很多時候是消遣,是避世,用來對抗無聊生活,汲取力量,獲取別人人生中的經驗和知識。要說它給我帶來什麼其它更多更實際的好處嗎,好像也沒有。但是還是愛看書。
  • 韓愈的名作《晚春》太難解,古代學者:有三個字看不懂
    除此之外,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也會有不同的領悟。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著名詩人韓愈的一首詩《晚春》,來具體探討一下古代詩學解釋學的這種「升華的理解」。《晚春》是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元和十一年。顧名思義,這首詩的內容主要就是描繪了晚春時分的繁麗景色。但因為其中「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中的「無才思」三字太怪異,遂引起了後人的諸多猜測。
  • 親子共讀|慢慢來,不設限才能享受高質量的親子閱讀時光
    文|桃小真今天來跟大家說說關於親子共讀那些事兒。工作人員說:「你的孩子,為了比賽而讀書,因為讀書而讀書,根本不理解書中內容,這樣給不到其他小朋友做榜樣……」我們來想一下自己的孩子在讀書時的狀態,如果是沒有給孩子定目標,而是他們自己選擇的是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是不是看某一頁或某一章節內容特別開心,還會跟其他小朋友分享有趣情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