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首創一成語,可惜曹操不聽,導致夏侯淵白白送命

2020-12-15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劉曄傳》,時間是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主人公是劉曄。原文如下:

曄進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將誅董卓,北破袁紹,南徵劉表,九州百郡,十並其八,威震天下,勢慴海外。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後憂。」太祖不從,大軍遂還。曄自漢中還,為行軍長史,兼領軍。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劉曄進言說:「明公(曹操)當年以五千步兵起家,誅殺董卓,北破袁紹,南徵劉表,九州百郡已經統一了十分之八,威震天下,勢力之強盛連海外都為之懾服。如今您攻克漢中,蜀人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驚恐,失去守衛城池的信心和膽量,趁著這個有利時機向蜀中進發,蜀地可不戰而勝。

劉備本是一代豪傑,雖有謀略但行動遲緩,他佔據蜀地的時日尚短,民心尚未完全依附。現在您攻破漢中,蜀人震驚惶恐,劉備的根基更加不穩。以明公您的英明神武,趁著蜀人氣勢傾倒之際出兵,必將戰無不勝。如果不利用這個機會發動進攻,劉備任用精於治國的諸葛亮為相,再讓勇冠三軍的關羽和張飛統率三軍,蜀地民心穩定,然後再扼守險要之地,我們就再無機會了。現在如果不進攻蜀地,必定成為日後的大患。」

曹操並沒有聽從劉曄的建議,率領大軍返回中原。劉曄從漢中回到中原後,被任命為行軍長史,兼領軍。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劉曄口中的「望風破膽」,意為遠地看見對方的威勢,就把膽嚇破了。比喻軍隊毫無鬥志,完全被敵方的氣勢所嚇倒。這也是由劉曄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這則成語故事發生在曹操打敗張魯並佔領漢中之後。謀士劉曄建議曹操乘勝追擊,向剛剛被劉備佔據的益州地區發動進攻。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也是曹魏集團奪取益州的最佳時機。可惜曹操並沒有聽從劉曄這一正確主張,率主力返回中原,將夏侯淵留在漢中鎮守,最終也導致了漢中失守、夏侯淵被殺的悲劇。

參考書籍:《三國志》

相關焦點

  • 此人引用一成語,足以改變歷史,可惜曹操不聽,遺憾終生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劉曄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主角有兩個,分別為曹操和劉曄。劉備是人中的豪傑,有計謀但行動遲緩,得到蜀地的時間不長,並未得到當地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如今您攻破漢中,蜀人都非常驚恐,形勢的發展會自動傾覆。以您的聰慧明智,趁著有利時機大兵壓境,沒有不能攻克的。
  • 此人用一成語勸諫,劉表卻不肯接受,曹操為之痛哭流涕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武帝紀》注引《逸士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年間。主人公名叫王俊。原文如下:俊為人外靜而內明,不應州郡三府之命。帝之都許,復徵為尚書,又不就。劉表見紹強,陰與紹通,俊謂表曰:「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興霸道,繼桓、文之功者也。今乃釋近而就遠,如有一朝之急,遙望漠北之救,不亦難乎!」表不從。俊年六十四,以壽終於武陵,公聞而哀傷。及平荊州,自臨江迎喪,改葬於江陵,表為先賢也。這段記載的大意是:王俊為人處事不動聲色,看問題非常透徹,不願意擔任州郡官職。
  • 此人曾擊傷關羽,曹操為之痛哭流涕,曹丕首創一成語緬懷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龐德傳》,時間是在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主人公是龐德。原文如下:太祖聞而悲之,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曹操聽說龐德被關羽殺害,悲傷流淚,封他的兩個兒子為列侯。曹丕繼任魏王后,,派人到龐德的墓前賜予他諡號,並在文誥中寫到:「春秋時期,元軫摘下頭盔闖入敵營,壯烈殉國;王蠋則不肯投降齊國,自撞大樹而亡。他們都以身殉節,都是古代享有美名的人。而今龐德將軍作戰果斷堅毅,捨身成名,他的事跡被廣為流傳,其仗義超過了古人。我非常欣賞他,因此追諡他為壯侯。」
  • 此人首創一成語,點醒了曹操,奉天子戰略因此變成現實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董昭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主人公是董昭。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曹操在洛陽覲見皇帝後,與董昭見面並問他:「如今我來到了洛陽,下一步應當怎麼做呢?」董昭回答:「將軍興兵剷除暴亂,輔佐王室,這是春秋五霸的功勞。不過,在洛陽的其他將軍們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互不賣帳。這樣一來您呆在洛陽輔佐天子就會遇到很多的阻力,唯有將陛下移駕到許昌。但目前朝廷流離失所,剛剛返回京城,所有人都踮起腳尖,希望朝廷能夠就此安定。
  • 夏侯淵真的是「笨蛋將軍」嗎?曹操為何說他是「白起將軍」呢?
    也是就說曹操認為他不會用兵,士兵都認為他是白痴,然後發生了修鹿角被殺一事。咋一看,環環相扣,前後因果十分合理,但真的是這樣嗎?不,我認為不是。曹操原先可沒說夏侯淵不會用兵,軍中也沒人說他是「白痴將軍」,反而在早年的用兵中,由於夏侯淵常常出其不意,「軍中為之語曰:"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說明他以善於千裡奔襲而聞名。
  • 趙雲擊敗曹操的這一戰役 誕生了一個流傳千古的成語 是什麼成語?
    追隨劉備以後,趙雲雖然不像關羽那樣打了很多勝仗,但是,目光長遠、對劉備忠心耿耿的趙雲數次提出良策,幫助劉備獲得民心、增強實力。在劉備取得益州之後,眾多將領都建議劉備「分田地以獎眾人」,唯獨趙雲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覺得應該將田地分給百姓,讓百姓過上有糧吃的生活,劉備採納了趙雲的意見,最終收穫了益州等地的民心。
  • 曹操首創一成語,原本是渴求人才,如今卻成了及時行樂的代名詞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曹操著名的樂府詩《短歌行》,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原文如下: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首詩的大意是這樣:面對著美酒與歌舞,人生歲月有幾何?時光如同那朝露,苦於離去的太多。在抒發感慨之際,深藏的心事難忘。用什麼排遣憂愁,只有杯中的杜康。身著學子衣裝之人,你時刻掛系我心。只為了你的緣故,我低頭吟念至今。梅花鹿呦呦長鳴,召喚同伴吃野草。我歡迎貴賓前來,演奏著瑟和笙。
  • 三國志戰略版夏侯淵詳解 夏侯淵怎麼樣
    在冷兵器作戰的時代,軍糧可以說是一支軍隊的命脈,凡擔任督糧大將的人,必須是智勇雙全且深受主君信任的大將,可見,年輕的夏侯淵在曹操心中的分量十足,曹操既認可其能力,又認可其忠誠。及與袁紹戰於官渡,行督軍校尉。紹破,使督兗、豫、徐州軍糧——《諸夏侯曹傳》夏侯淵督糧官的工作幹得十分漂亮,當時曹軍糧少,軍心不穩,然而夏侯淵總是能夠在關鍵時刻準時運送軍糧,使軍心復振。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味如雞肋,你還知道哪些與雞相關的成語?
    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來沒有多大好處。出處:《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典故:公元217年,劉備派兵進攻漢中。經過激戰,終於殺死守將夏侯淵,拿下了漢中。
  • 賈詡用一個成語勸諫曹操,可惜不被採納,否則劉備孫權寢食難安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本文要介紹的這個三國成語,見於《三國志·賈詡傳》,時間與上文介紹的「安車軟輪」是同一年,都是發生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期間,只不過成語的主角則由東吳的謀士賈詡變成了曹操的謀士賈詡
  • 此人首創一成語,自己壯志未酬,其子卻葬送東吳帝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本文要說的這個三國成語,正好是虛度光陰這個成語的反義詞。這個成語出自《三國志·孫和傳》。首創這個成語的便是吳大帝孫權的第三子孫和。況且有識之士都是珍惜時間,不浪費精力。君子志向遠大,如高山流水,恥於做其他事情虛度時光。這裡面出現的成語就是「愛日惜力」,意為珍惜時間,不浪費精力。這裡再簡單介紹一下孫和這個人物。他是孫權的第三個兒子,以聰明伶俐、才氣過人而著稱。東吳赤烏五年(公元242年),孫權的太子孫登病故,孫和被立為太子,成了孫權的接班人。
  • 此人用一成語糊弄曹操,曹操卻加官進爵,後來郭嘉道出真相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張紘傳》注引《吳書》,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主人公是江東謀士張紘。原文如下:紘至,與在朝公卿及知舊述策材略絕異,平定三郡,風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誠,乃心王室。
  • 讓這6個成語為你解析
    曹操的一世英名,離不開曹氏、夏侯氏兩族的支持,同樣也是曹操給了他們舞臺肆意發揮。自曹操開始,往下三代人才輩出,比如夏侯淵、曹仁、曹真、夏侯玄等。看起來就沒什麼人能阻擋他的兵鋒,連羌胡都被他打怕了,這也讓曹操對他大加讚揚。然而,夏侯淵作為魏國西線總指揮,居然在修鹿角的時候被黃忠所斬,這是極少有的陣斬大將,誰讓他當眾修裝備...「所向無前」用來形容軍隊所指向的地方,無可阻擋。
  • 此人首創一成語,使劉備欣喜異常,可惜卻被劉備錯過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太史慈傳》,時間是在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主人公是太史慈和劉備。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太史慈口中的「親非骨肉」,意為非親非故。這也是太史慈所首創的一句成語。說完了成語,再來說說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當時,名士孔融在北海擔任國相,被黃巾餘部管亥圍困。孔融派遣太史慈突出重圍前往平原向當時擔任平原相的劉備求援。太史慈來到平原後,力勸劉備派兵援救孔融,因此便有了「親非骨肉」這句成語的出現。
  • 黃忠劈死夏侯淵後,劉禪只說了7個字,夏侯淵之子甘願為蜀國賣命
    而夏侯淵卻一直是曹操手下的一員名將,曹操非常的重視夏侯淵,還把自己妻子的妹妹嫁給了他,讓夏侯淵在自己的隊伍中擔任將軍一職。當時曹操正和劉備對峙,劉備攻克了劉璋,佔領了成都,而與此同時,曹操也佔領了漢中。
  • 劉備一年沒拿下漢中,為何此人一出馬解決了?
    文/用堅強的微笑來創造劉備一年沒拿下漢中,為何此人一出馬解決了?此人,年輕的時候並沒有什麼超強的本領,但是他有一門獨家絕技,百步穿楊。當曹操收復了荊州以後,就讓他繼續做他以前的那些事,但是劉備之後到了這裡,諸葛亮用計謀將他騙到劉備營,從此他為劉備效力。他也就跟著劉備開始南徵北戰。他也是因為之後的戰功非常的高,也是被封了大官,他就是黃忠。
  • 該成語講述一低級將領,率部嚇跑劉備,十餘年間多次擊敗諸葛亮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郭淮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主要人物是時任曹魏漢中大軍司馬的郭淮。淵與備戰,淮時有疾不出。淵遇害,軍中擾擾,淮收散卒,推蕩寇將軍張郃為軍主,諸營乃定。其明日,備欲渡漢水來攻。諸將議眾寡不敵,備便乘勝,欲依水為陳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敵,非算也。不如遠水為陳,引而致之,半濟而後擊,備可破也。」既陳,備疑不渡,淮遂堅守,示無還心。這段記載的大意是:曹操返回中原,留徵西將軍夏侯淵抵禦劉備,命郭淮的司馬。
  • 曹操殺孔融全家前,九歲兒子首創了成語至今在用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南北朝劉義慶所撰《世說新語》,發生時間是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故事的主人公是漢末士人領袖孔融和他的兩個兒子。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
  • 曹操借用一成語,表明對呂布的看法,呂布卻被蒙在鼓裡
    布大喜,即聽登往,並令奉章謝恩。登見太祖,因陳布勇而無計,輕於去就,宜早圖之。太祖曰:「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非卿莫能究其情也。」即增珪秩中二千石,拜登廣陵太守。臨別,太祖執登手曰:「東方之事,便以相付。」令登陰合部眾以為內應。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呂布也怨恨當初袁術不肯接納自己,於是將已經走到半路的女兒追回,將韓胤帶上刑具押往許昌梟首示眾。
  • 郭嘉首創一成語,當時獲得戰爭勝利,如今已成兵法要訣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郭嘉傳》發生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所牽涉的人物是曹操和郭嘉。原文如下:至易,嘉言曰:「兵貴神速。本文要說的成語便出自郭嘉與曹操的這番話中,叫做「兵貴神速」,意為用兵以行動迅速為可貴。這句成語是郭嘉首創,但很明顯是受到《孫子兵法》中「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的影響。官渡之戰結束後,袁紹與曹操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曹操逐漸掌握了中原爭霸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