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武漢市江夏一中發生一起令人痛心的「學生跳樓」事件。事件的起因是:學生張某某在教室與另外兩生打撲克牌,被老師發現,通知學生家長到學校,張某某母親到校後聽說事情經過以後,找到走廊上的張某某,情緒激動教訓了一番,並動手扇了兩下耳光,張某某在母親走後,等了大概3分鐘後,轉身翻越走廊圍牆,跳下5樓,當晚9點,因為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了。……
事件經媒體發酵,引發廣泛議論。
說點自己的淺見吧:
父母方面,有句老話叫「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意思是父母不論做什麼,都是為了子女「好」。這句話本質上沒有什麼問題,父母的出發點多是從子女考慮,然而,出發點是好的,結局未必是。像該事件中的母親,在教訓孩子的時候,心裡肯定是存有了「恨鐵不成鋼」的不忿,她的出發點肯定是想孩子能經此事,受到「教訓」,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有所「長進」,只是沒想到代價會如此「昂貴」。
讀書時我們學過一篇古文《觸龍諫趙太后》,裡邊有句話印象深刻,「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作為父母,教育孩子要長遠打算,不能出了事再來「教訓」,要貫徹到平時生活中,一言一行,言傳身教。「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教育孩子是一個長遠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貫穿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每一個細節。
孩子方面,孩子的承受力確實過於脆弱,自尊心過於強。這不是張某某的問題,而是現在孩子的「通病」。在他的心裡,一條生命或許只值「兩個耳光」,甚至還不如。
講一個筆者當年所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襄陽市某高中。筆者大一那年,聽高中復讀班的同學說,班上一學生因為發試卷沒發給他(應該是漏了),問了一句「你是不是看不起我」,發試卷的學生回了句「是」,結果沒接到試卷的學生拿水果刀當場捅死發試卷的學生(真人真事,有心者應該可以查到)。在他們的心裡,難道一條生命比不上那「輕飄飄的」兩句話麼?顯然不是,高考的壓力、所謂的自尊、脆弱的承受力等等,糾葛在一起,是導致這些悲劇的根本。
學校教育方面,在大多數老師的眼裡,分數就是一切,老師都喜歡成績好,聽話的乖學生,但是不是每個學生都是「狀元之才」,也不是非要「狀元之才」才能立足社會的。真正「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老師太少了。「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裡邊包含的不僅僅是「分數」,孔子的弟子也不全是「學者」不是麼。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植一棵樹成材況且需要10年的心血,何況是有思想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