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武漢市江夏區一中初中部九年級一學生因被母親扇耳光跳樓,送醫後宣告不治,令人惋惜。
當天下午,該校九年級學生張某銳(男,14歲)在教室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校配合管教。張某銳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
張某銳乘人不備跳樓
當晚9時,傷勢嚴重的張某銳被宣告不治。當地教育、司法等部門介入處置善後。
父母不易 教育孩子一定要講究策略
最絕望的2分鐘
就在教室門口,這個孩子先是被連扇兩個耳光,又被掐住了脖子。孩子被打得默默低下了頭,母親又用指頭直戳他的腦門。直到老師勸阻之後,這位媽媽才憤然離去,留下自己的孩子待在原地。
整個過程,走廊上一直有學生來來回回,還有學生就站在教室門口旁觀。
孩子自從被扇了耳光之後,他整個人都變了,自始至終未曾抬起頭。
期間他還往樓下看了一眼,等走廊上的老師都進去之後,他義無反顧地爬上窗臺一躍而下。
我們很難想像在他默立的兩分鐘裡想了什麼。
丟臉、難過、憤怒、絕望....
是多麼大的痛苦才讓他連恐懼都忘記了,連隔著屏幕的我們都能感受到他的決絕。
事發之後,有個學生在qq空間裡發了這樣一句話:
他靜止的兩分鐘,是我看過最長最絕望的沉默。
自殺學生在年級所佔比例圖
可以看出,青少年自殺率還是非常高的,而這其中,小學和初中是自殺率最高的階段。
學生自殺原因分布圖:
當我們總以為孩子沒有煩惱,自己沒有問題時,數據卻狠狠給了父母一巴掌。
導致孩子自殺最多原因居然都是因為:家庭矛盾,佔比33%。次之是學業壓力,佔比26%
而家庭矛盾無非就是家長對孩子施加的:語言暴力、身體暴力和冷暴力。
而排名第二的學習壓力也是大多數家庭矛盾的來源。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施加極大的壓力和負擔,並且不會開解,還會用言語打擊。
最後致使孩子和父母無法很好的相處,矛盾積壓,孩子稚嫩的心靈無法自己排解,於是大多數選擇輕生來逃避。
《冷暴力》一書的作者,法國臨床精神學者瑪麗-弗朗斯·伊裡戈揚將這種家庭之間的語言暴力稱之為「精神虐待」,她認為這種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超過了身體上的傷害,並將伴隨孩子一生。
著名親子專家、馬來西亞薩提亞中心首席導師林文採老師說:「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
在大多數父母的認知裡,孩子一出生,我們就要考慮如何「教育」。
我們希望通過教育讓孩子知書達理、聰明好學、令行禁止,唯恐自己的疏忽或懈怠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把學習看的甚至比其他一切都重要,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年紀,和心理教育與疏導。
而事實上,我們跟孩子之間應該是先有關係,後有教育。
每個孩子天生就知道,他們需要父母,他們依靠父母,所以,只要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是不會故意去破壞跟父母之間的關係的。
除非父母的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或者言辭行為不當,孩子才會抗拒。
因此,當孩子表現出不配合或者逆反的時候,就是父母需要反省自己的時候。
我們跟孩子之間的關係越友好,我們的「教育」才越有效。
如果我們跟孩子保持著良好的親子關係,當遇到問題時,彼此就能夠心平氣和地商討,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我們的意見和建議。倘若我們跟孩子關係緊張,一旦遇到問題,就會馬上劍拔弩張。
因此,良好的親子關係能夠讓教育事半功倍。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在學習的道路上一帆風順,一定不能僅僅靠「教育」,先得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港灣,讓孩子在疲勞的時候可以放鬆休息,在煩惱的時候可以盡情傾訴,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可以得到支持鼓勵。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緩解家庭氛圍裡有時劍拔弩張的氣氛,讓孩子放鬆心態,保持良好心態的同時也能專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