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教育一直都是令無數家長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往往很難管教,因父母教育方式不當造成的家庭悲劇也是一再上演。
近期,就又有一則教育悲劇發生。一名14歲初中男生在教室裡和另外2名同學玩撲克牌,被班主任老師發現後請了家長來配合學校管理。
根據被曝出的監控視頻,男生的母親到學校後,在教學樓的5樓走廊教訓兒子,氣怒之下還扇了男生2個耳光,而當時走廊上還有其他學生在。
等到母親離開後,這個男生在走廊站了一會兒,忽然縱身從5樓一躍而下,因為太突然,其他人也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到了醫院也沒能搶救回來。
對於14歲男生被母親扇後跳樓墜亡這件事,網友們觀點不一。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太過脆弱,動不動就跳樓自殺的,心裡承受能力太差,挫折教育應該受到爸媽們的重視。
當然,也有網友反駁,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本就敏感,和孩子抗不抗壓沒關係,主要是這個當媽的太失敗,當著其他同學和老師的面就扇孩子耳光,完全不給孩子面子,孩子也沒人能及時給他開導,一時衝動就鑽了牛角尖。說到底,還是男生的媽媽的教育方式太粗暴了。
那麼,到底是孩子太脆弱,還是媽媽太粗暴?
在這件事情上,小編其實更偏向於認為是媽媽的教育過於簡單粗暴。
14歲初中生正是青春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獨立和被尊重,不愛被束縛和管教,而且情緒也比較反覆,既多愁傷感又喜怒無常,常常令父母很是頭疼。
可以這麼說,&34;、&34;、&34;、&34;、&34;等等都是大多數孩子青春期的標籤,而上面的媽媽犯了很致命的點,就是沒有顧及到孩子的顏面和情緒。
&34;,這句話用在青春期孩子的身上也很是合適,有時候,保持沉默不一定就是無言以對、羞愧難當,也可能是在&34;。
男生在被母親扇耳光後一直沒反應,母親出了氣就走人,沒有設身處地考慮過孩子的感受,而此時的他很可能就鑽了牛角,情緒出不來但又散不去,一時想不開選擇了最笨的辦法了結這件事。
有一個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說:
我高三上課時看小說被抓了,被老師要求喊家長之後真的是萬念俱灰。我爸爸來了之後一直跟老師道歉。老師讓我爸把我領回來之後,我爸就帶我出去散心,跟我聊等我上大學之後買什麼電腦之類的……我爸爸幫我走出那次陰影,我從此再也不敢了!
我覺得值得這個父親的做法值得很多的父母借鑑。
青春期的孩子不比小時候,小時候孩子犯錯家長不指出來,孩子是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的,而青春期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是非觀念,當然認知上也許還不全面,也需要家長適當地指出不足,但整體上也有了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家長需要做的不是在孩子犯錯後大罵一通,而是要引導孩子去反省悔過,改正自己的不足。
李玫瑾教授曾說,要將青春期的孩子當自己的同事一般相處。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隱私,需要有自己的空間,當他們遇到問題時,父母可以從旁指引,幫忙疏導情緒,但不能過度幹涉。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如何照顧到青春期孩子情緒:
1、有什麼事回去說,最好單獨和孩子聊。
孩子的面子需要維護,孩子犯錯後,不要當著外人的面就數落孩子的不是,最好找個獨處的時間,和孩子談一談,青春期的孩子打罵其實沒什麼用處了,心連心的交談更能讓孩子意識到問題所在。
2、在外維護下孩子顏面,多說點孩子好話。
部分家長總愛和親朋好友閒聊時順帶吐槽孩子幾句,雖然能理解這樣的做法,但父母不肯定孩子,還總給孩子抹黑,容易讓孩子&34;,沒起到激勵的作用反而還拖了後腿。
3、錯誤可以指出來,之後和孩子一起承擔。
雖然要照顧孩子的情緒,但孩子有錯時,也不是要父母當成沒看見,可以指出來,和孩子商討下錯在哪了,引導孩子去改正,就像上面那位網友的父親一樣,和孩子一起去承擔責任。
4、控制下情緒,決不可口無遮攔冷嘲熱諷。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適當地控制下情緒,千萬別因為生氣就口無遮攔冷嘲熱諷,要知道,有時候一句惡言惡語,傷孩子程度遠比暴打孩子來得要深。
教育是一場持久戰,而青春期是對孩子很重要的一個過渡階段,在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一定的自由,但也比其他時期更需要家長的引導和關愛,別把孩子當孩子,給他一點私人的空間,相信在家長耐心引導下,孩子也能變得更優秀更自信。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