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指出:「千難萬難,只要重視就不難;大路小路,只有行動才有出路。」「重視——行動——出路」的破題方法,是黨員領導幹部需要具備的基本功
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但前進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困難、矛盾和問題。如何正確認識這些困難、矛盾和問題?如何在破解難題中不斷把工作推向前進?前不久,習主席在長春召開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就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作重要講話,鼓勵大家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勇於擔當,敢於面對挑戰,並強調指出:「千難萬難,只要重視就不難;大路小路,只有行動才有出路。」
重視,就是要正視問題,科學地分析和認識問題,體現的是認識論。習主席強調:「有矛盾有風險本身並不可怕,關鍵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風險的決心和辦法,不能在困難和挑戰面前束手無策、無所作為。」認識是行動的先導,重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不正視問題,就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正視問題並且把問題分析透弄明白,才能拿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很多情況下,問題弄清了、分析透徹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有了。要把問題看清楚、看準確,就要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既看正面又看反面;就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既看共性也看個性;就要用歷史的觀點看問題,既看當下也看過去和未來;就要用聯繫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既看現象又看本質,既看偶然性又看必然性,既看可能性又看現實性等等,並以此為基礎確定攻堅的目標和方案,追求破難的理想狀態。重視發展中存在的難題,敢於將難題擺到廣大官兵面前,體現的是自信,是責任意識,是對廣大官兵的信任,也是動員和集納大家的智慧解決問題的好方式。
行動,體現的是方法論。把問題看清了、看準了,甚至把解決問題的方案也定出來了,這只是解決問題的一半,另一半或者說更重要的一半,就是需要行動,解決如何突破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解決問題。具體說,就要有雷厲風行的作風,說幹就幹,立說立行,不能坐而論道,議而不決;就要有大刀闊斧的魄力,敢於碰硬,敢於較真,不能左顧右盼,患得患失;就要有抓主要矛盾的藝術,協調推進,重點突破,不能顧此失彼,掛一漏萬;就要有一抓到底的毅力,一環扣一環,步步為營,善作善成,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功虧一簣。難題之所以為難題,一定有其關鍵之點、卡殼之處。動腦筋、想辦法把它們找出來,「多從內因著眼、著手、著力」想辦法、找對策。一旦「找準癥結就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抓緊行動,集中精力攻關,一次不行就做兩次,兩次不行就做三次,正面難攻就迂迴,大路不通闢蹊徑,直至達到目的。關鍵之點、卡殼之處攻破了,難題就解決了一半,最終破題就有了亮光。
出路,既是認識論,又屬於實踐論。作為人類一種以自覺的目的性為基本特徵的能動性活動,「出路」必然成為認識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成為認識發展的最終目的和歸宿。這就是說,重視問題了,有破解難題的勇氣和行動了,還需要有破題的科學方法。譬如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在體制編制調整改革上「動大手術」了,領導管理體制不夠科學的問題怎麼辦?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不夠健全、力量結構不夠合理的問題怎麼辦?政策制度改革相對滯後的矛盾和問題怎麼解決?等等。這些問題不考慮周全,不付諸科學的破解方法,從根本上解決部隊「能打仗、打勝仗」的問題,就很難踏實走穩。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一再證明,發展的出路寓於創新。有時候,儘管前進途中關山重重,但只要不畏艱難,勇於創新,最終會站到破解難題的「風口」上。當前,包括國防和軍隊改革在內的許多發展難題,已經到了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我們只有堅持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思維去破解,才能真正找到戰勝困難和挑戰的出路,找到開創發展新局面的治本之策。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沒有困難的事情稱不上事業,也成就不了生活的強者,更孕育不出偉大的精神。破解難題的過程,既是求得發展的過程,也是鍛造素質、增長才幹的過程。「重視——行動——出路」的破題方法,是黨員領導幹部需要具備的基本功。有志於為黨和軍隊建設做一番事業的同志,更應對照習主席這段話認真領會,從中悟出真知,並在躬身實踐中去創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