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孩子為啥總聽不到別人叫自己?因為他們這項能力薄弱

2020-10-19 大米和小米

自閉症孩子家長常常有這樣的感受,孩子明明聽力沒有問題,但卻總是「聽不到」別人叫Ta的名字。


更令人困惑的是,對自己名字沒反應的孩子,卻常常被其他細小的聲音吸引或者刺激……


最新一項研究表明,自閉症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為他們缺乏聲音共同注意力!


生活中,工作上,我們常常需要有意識地跟其他人關注相同的事,這叫做共同注意力。很直白的舉例,老師站在講臺上,大聲說:看黑板!



共同注意力,對兒童來說,可以幫助他們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學習社交和溝通技巧。例如,當父母看著一個玩具並說出名字時,孩子也跟著他們的目光看向這個玩具。


人們通常在幼兒時就會發展出共同注意力。但是,自閉症孩子的這項能力卻很弱,缺乏這種能力被認為是自閉症最早出現的跡象之一。

共同注意力有多種形式,包括視覺共同注意力、聲音共同注意力等。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視覺共同注意力上,研究主要在父母試圖讓孩子看他們的臉或某個特定物體的背景下進行。


最近,美國亞特蘭大喬治亞州立大學教授亞當森團隊的一項新研究考察了一系列聲音引起的共同注意力。他們發現,看到新事物時,自閉症兒童通常會對新聲音感興趣,但不太願意與父母或其他人分享與聲音有關的經歷。


研究過程


這項研究的對象有49名正常發育的幼兒、46名自閉症幼兒和46名患有其他發育障礙(如發育性語言障礙)的非自閉症幼兒,所有的孩子年齡都小於30個月。

當每個孩子與父母或看護人一起玩耍時,研究人員使用隱藏的揚聲器播放一系列不同的聲音,如古典器樂、鳥鳴或貓叫、火車或摩託車的聲音,以及包括孩子名字在內的人類語言錄音等。

起初,研究人員要求父母忽視這些聲音,陪著孩子繼續玩。這樣做是為了觀察孩子們是否會注意到聲音、以及他們是否會試圖分享聽到的這個聲音。比如向父母指示或者談論或者眼神互動。

結果表明,對於所有非人類的聲音,所有組中的大多數幼兒都會注意到,然後轉向或指向聲音的來源。一些自閉症幼兒注意到了這些聲音,也會停止演奏或者睜大眼睛,但卻不會尋找聲音的來源。

然而,當孩子們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時,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明顯的顯現出來了:


與其他兩組相比,自閉症兒童不太可能注意到或朝向那個聲音,即使那個聲音在叫他們的名字。自閉症幼兒中只有15%的孩子試圖分享語音,而這一比例在正常發育的幼兒中為73%,在患有其他發育障礙的幼兒中為41%。這表明自閉症幼兒很少嘗試去分享聲音。

接著,研究人員再次播放了之前聲音,並要求父母試圖引起孩子的注意跟孩子分享聽到聲音——指向聲音來源的方向,描述發出聲音的動物或機器,或者和孩子一起跟隨音樂跳舞。


觀察結果發現,這次三個組之間孩子們的表現差別較小。在正常發育的幼兒中,98%的孩子在這一階段至少與父母分享一種聲音,而在患有其他發育障礙的幼兒中這一比例為91%,在自閉症幼兒中這一比例為70%。


拓展研究


研究人員還評估了孩子們是如何分享聲音的,以及這是否表明他們理解了聲音的含義——比如四處張望尋找一隻貓,或者邊找邊喊「喵喵喵~」。


在這項評估中,自閉症幼兒在共同關注期間與父母交流的信息明顯少於正常兒童。也就是說,自閉症幼兒即使有父母的支持,也很難與聲音打交道。

這項研究將共同注意力研究的範圍擴大到聲音,為早期識別自閉症提供了新的參考。研究的結果也發表在8月份的《自閉症研究》雜誌上。


給我們的啟發


聲音共同注意力的研究揭開了很多家長心中的疑惑:孩子明明聽力沒問題,卻常常對自己的名字完全沒有反應,但又會被其他細小的聲音吸引或刺激。


我們也希望這項研究能夠幫助研究人員判斷哪些類型的互動對自閉症兒童來說特別具有挑戰性,了解哪些大腦區域參與了聽覺和視覺的共同注意,並幫助他們設計更好的方法來支持孩子們學習語言和社交。


-END-


整理 | MAY、夏天

編輯 | 噹噹

主編 | 潘採夫

參考 |

Adamson L.B. et al. Autism Res. Epub aheadof print (2020) PubMed

原文連結

https://www.spectrumnews.org/news/autistic-toddlers-do-not-tune-in-to-sounds-with-others/

相關焦點

  • 自閉症孩子為啥總聽不到別人叫自己?因為他們這項能力薄弱——
    自閉症孩子家長常常有這樣的感受,孩子明明聽力沒有問題,但卻總是「聽不到」別人叫Ta的名字。
  • 最新實驗發現,自閉症患者的這項能力不會隨衰老而退化
    心智能力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能理解自己與他人心理狀態的能力,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會「察言觀色」。心智解讀能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我們只有正確理解了別人的心理狀態才能恰當地做出回應,幫助我們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
  • 孩子不回應自己的名字就是自閉症嗎?訓練孩子應名技巧有哪些?
    通常情況下,NT(正常發育)的孩子在9-12個月左右開始對自己的名字做出回應,比如: 別人喊她/他名字時,會頭扭向喊的人,看一下,或笑一下,總之當聽到自己名字時會回應一下。當孩子不響應他/她的名字時,許多父母會擔心。社交障礙嚴重的兒童(例如自閉症兒童)在被叫時通常不會回應他們的名字。成年人很難引起他們的注意或使他們遠離正在做的事情。
  • 跟別人坦言自己孩子是自閉症,是一種「公開處刑」?
    跟我認識很久的朋友是一名幼教老師,最近一起吃飯的時候她聊起幼兒園的事,說今年開學的時候班上新來了一個小男孩,聽她媽媽說孩子有自閉症。 小男孩也就五歲,看起來和其他孩子差不多,但是他在幼兒園的時候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喜歡滑滑梯跟蹺蹺板,最喜歡做的事是繞著操場的欄杆一個人轉圈圈,誰叫他也不理。
  • 最新研究:自閉症人士這項能力不會隨著衰老而退化
    對不少人來說,老去是一個很難面對的事情,因為隨著年齡漸長,身體和頭腦老化,我們大部分人無法避免地會出現身體素質下降,一定程度的認知能力衰退等等。但2020年10月,美國《自閉症研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年齡對自閉症譜系障礙成人社會認知的影響:一種可能的自閉症心智保護作用》發現自閉症人士的社會認知能力卻並不會隨老去而下降。
  • 最新研究:自閉症人士這項能力不會隨著衰老而退化
    對不少人來說,老去是一個很難面對的事情,因為隨著年齡漸長,身體和頭腦老化,我們大部分人無法避免地會出現身體素質下降,一定程度的認知能力衰退等等。但2020年10月,美國《自閉症研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年齡對自閉症譜系障礙成人社會認知的影響:一種可能的自閉症心智保護作用》發現自閉症人士的社會認知能力卻並不會隨老去而下降。
  • 和正常孩子相比,自閉症孩子為啥差距越拉越大
    父母往往會通過明顯差距,才能發現孩子的異常,比如發現以前孩子怎樣,現在怎樣,與別人家孩子差在哪裡等等,這個時候才覺得問題比較嚴重,才會懷疑是自閉症。也許孩子是暫時的落後,過一段時間會發展出同等的語言能力、同等認知水平,甚至也會出現同理心,但問題是,自閉症獲得的這些技能並不適齡,也就是說與同齡人相比始終處於落後,始終處於追趕者的境地,而且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大。
  • 自閉症兒童的表現:為什麼他們玩耍時和別人不一樣?有哪些挑戰?
    刻板行為是自閉症兒童症狀的表現之一他們和其他孩子玩玩具和遊戲表現十分不一樣,總是以常人不理解的方式自顧自的玩,不合群,即使是父母也很難參與到其中。星悟說自閉症幹預教程圖片來源於網絡隨著自閉症兒童長大,他們的技能也會提高。那些有能力學習遊戲規則的孩子經常這樣做。但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他們的行為和其他孩子的行為有巨大的差異。
  • 自閉症孩子能意識到他們自己「異於常人」嗎?
    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人說「我自閉了」、「我感覺我得了自閉症」這樣的話,大概就是他們最近「變得」不愛說話,不願意主動跟別人交往,或者覺得更喜歡獨處,而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不自在等等。 之所以說他們變得這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表現是後天在社會環境中因為某種外在因素或心理原因而產生的,並且可以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勁」。
  • 機構能力第一的自閉症孩子,為什麼不能去上學?
    看到這樣的診斷結果,我瞬間就懵了,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自閉症孩子,當時會覺得他們很可憐也很可惜,可我怎麼都沒想到,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我的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辦,不知道什麼選擇對孩子是最好的。
  • 孩子遲遲不開口是自閉症還是語言發育遲緩?
    很多家長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和擔憂:「我家寶寶都3歲了,為啥還不會說話?」「別人家同歲的孩子已經流利對話了,我家寶寶現在卻只會叫爸爸媽媽,這是為啥呢?」而自閉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廣泛性發展障礙疾病,目前病因未明。其三大核心症狀為:社會交往障礙、溝通交流障礙、重複刻板行為。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到了正常講話的時期,仍舊不能正常表達自己,達不到溝通交流的目的,他們只是不會說話,卻可以很好的和同齡人建立友誼,一起玩耍,進行肢體上的交流。
  • 中美星星橋石建莉博士談如何培養自閉症孩子的社交能力
    通過對一些社交能力的教學課程研究發現,美國最推崇的社交能力教學課程是《社交思維》。根據《社交思維》的教學內容,有些專家們總結認為:單純教社交技能是教不完的,主要原因在於孩子自己體會不到社交,他還是不會想。所以在學社交思維的時候,第一件事需要學的是社交概念。什麼是社交概念?
  • 4個自閉症孩子和他們的微光小故事
    他是幾個自閉症孩子裡最「精緻」的一位,第一次見他的時候,帶著個墨鏡酷酷的,不跟別人說話,經過幾年的康復訓練,他漸漸地願意與人交往,現在看到有新的志願者到中心,都會主動的上前問「你叫什麼名字。」(然後默默地把那個人的名字記著,在下次再見面的時候,酷酷的說:「XXX,對吧。」)
  • 自閉症孩子基本能力的培養
    我們都說要培養自閉症孩子的基本能力,都是要培養什麼能力呢?又該怎麼樣培養自閉症孩子的能力呢?其實就是一般孩子學習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的生活經驗、表達方式,別的孩子要學,我們的孩子也要學,所要著重的只是,我們孩子有屬於自己的學習速度。
  • 3個自閉症家庭的脫軌人生:他們從未放棄過孩子
    他總自己玩,叫他的名字也不理人,好像聽不到一樣。更明顯的表現是,他的語言能力正在退化。他喜歡的大姨來家裡做客,原本能清楚發音「大姨」的他,現在只能勉強叫「姨」,不能將兩個字連起來。原本已經學會的「大樹」、「花」等詞語,變成含糊的發音在喉嚨裡出不來。羅微和丈夫想,孩子是不是看動畫片看多了?
  • 3個自閉症家庭的脫軌人生:他們從未放棄過孩子
    他總自己玩,叫他的名字也不理人,好像聽不到一樣。更明顯的表現是,他的語言能力正在退化。他喜歡的大姨來家裡做客,原本能清楚發音「大姨」的他,現在只能勉強叫「姨」,不能將兩個字連起來。原本已經學會的「大樹」、「花」等詞語,變成含糊的發音在喉嚨裡出不來。羅微和丈夫想,孩子是不是看動畫片看多了?
  • 自閉症孩子都是沒有感情的白眼狼?
    「自閉症孩子都是沒有感情的白眼狼……」仍然有不少家長對自閉症孩子存在這樣的偏見。他們覺得對孩子的呵護,嘔心瀝血的養育以及不顧沉重的精神壓力和經濟上的負擔,得不到孩子的理會。對家長的喜、怒、衰、樂也很少有反應,表現得極端冷漠。他們這種情感交流的障礙,使家長們心寒。
  • 自閉症家長的兩座大山:教孩子,管自己
    我也有一個ASD孩子,他叫雅各布。他學習時和別人不太一樣,放在普通的課堂環境中會有困難。他在情緒控制方面有問題,並不意味著就沒其他優點了,事實上,雅各布的語言能力非常好。當覺得不能繼續下去或者無法完成一些事情的時候,我會去向別人求助。雖然我的孩子現已成年,但我依舊是個照顧者。有時為自己留幾分鐘會讓一切變得不同。
  • 孩子總喜歡和別人攀比,是因為缺失了這項能力
    還是說覺得他長大了,也應該和別的孩子有同等的待遇,我不能比別人拉下?他想要這種在父母面前的重要地位?這裡我們要和孩子心平氣和地交流一下,知道他的真實需求是什麼。被花錢和玩手機掩蓋住的那個需求,究竟是什麼?然後我們要想辦法去滿足的是那個真實的需求。他想要的是面子,是權利,是和父母之間那種平等的地位,還是一份比較包容的愛呢?
  • 自閉症孩子的心裡究竟在想什麼?聽聽這位孩子說的吧!(三)
    本篇文章已經是關於"自閉症孩子的自述"第三篇了,通過對前兩篇的閱讀,不知道各位家長心中對自閉症孩子的一些疑問是否有了不一樣的答案呢?如果還沒有找到心中想要得到的答案,那麼就繼續看下去吧,或許這篇文章中會有您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