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常孩子相比,自閉症孩子為啥差距越拉越大

2020-12-20 陽光語言矯正

如果班級裡有一個自閉症孩子會怎樣?

班級中有一位患有嚴重自閉症孩子叫琦琦(化名), 表現有:

1、他不會跟除了他媽以外的任何人說話。2、他不會跟任何人包括他媽有任何的眼神交流,哪怕你把他的臉扳過來,他也是看別處。3、他會在課上發出怪叫和尖叫。4、他在上課期間會突然跑出教室或離開座椅。5、他會在音樂課上受不了聲音的刺激,情緒暴躁。

總之任何學校內的規則和秩序,他都無法遵守或適應,嚴重影響教師上課,以及全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對於高功能或相對自理能力強一點的譜系障礙來說,其實是可以進入普通學習環境的,但這樣的孩子又需要一定的集體寬容度和溶解度,甚至需要作出集體讓步才行,能做到這一步也是不小的挑戰。

看護屬性大於學習屬性,是大部分自閉症孩子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因此在看護為主體的環境下,自閉症孩子想要拉近差距非常困難。曾經有一個新聞報導「南京一小學班上有個『熊孩子』,40多家長聯名勸退」,這就是強行融入失敗的例子。

自閉症孩子與同齡人的差距會變大嗎?

0-6歲時期,自閉症兒童很早就表現出各種能力(運動 精細 理解 表達等等)上的落後,在3歲後會尤其明顯。

從這一階段開始,自閉症兒童與正常同齡人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父母往往會通過明顯差距,才能發現孩子的異常,比如發現以前孩子怎樣,現在怎樣,與別人家孩子差在哪裡等等,這個時候才覺得問題比較嚴重,才會懷疑是自閉症。

也許孩子是暫時的落後,過一段時間會發展出同等的語言能力、同等認知水平,甚至也會出現同理心,但問題是,自閉症獲得的這些技能並不適齡,也就是說與同齡人相比始終處於落後,始終處於追趕者的境地,而且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大。

而這種差距會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無法持續發展下去,更會難以融入周圍環境。像前面講的那個叫琦琦(化名)的孩子,就是典型的案例。很多自閉症孩子在幼兒園年紀都會遇到這種缺乏「適齡」能力的難題。

因為自閉症孩子的無法融入,進入幼兒園或小學後,這種差距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進一步擴大。即使勉強進入學校或幼兒園,也會聽到這些話:「他就是不合其他孩子玩」「幼兒園老師說話他根本就不聽」「別人來找他玩他都不理人家」很多自閉症孩子因為這些差別對待,會更加封閉自己,至於獲得同等的認知發展,和學習進步困難重重。

學齡前的幹預和適應很重要

現在我們知道自閉症是一種多體系功能的混亂,嬰兒生來是很脆弱會親近照顧者,在出生後的幾天裡嬰兒除了偏好人的聲音,他們更喜歡盯著人看。 甚至會自主尋找他人的眼睛, 因為眼睛就是人生經驗的一個窗口, 而父母也會用目光給予雙向互動,一來一往如同舞蹈一樣的過程中,人的社會心理、社會大腦也藉此形成。

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會將物的世界與人的世界分得一清二楚,但是對自閉症孩子而言,這個分割線卻不是很清晰,這使得她學習的方式越來越偏離正常的軌道, 因為她不斷地封閉自己,她的大腦會被行為影響變得孤僻,這就是為什麼越到後期,與同齡人的差距越大,因為他們無法通過與同齡人溝通互動這些方式,獲取社會經驗,而很多通過口傳心授的說教,或者是模擬的場景,是無法讓自閉症孩子活學活用。

幼兒出生後的2-3年裡,是影響大腦發育走向的重要階段,大腦的可塑性很短暫。很多學者發現,3歲開始幹預的自閉症和6歲才被發現的自閉症孩子,他們的康復軌跡和表現,有很大不同,年齡越大,可適用大齡自閉症孩子的康復技巧,似乎都越來越困難,經常很久都得不到進展。

結語:

真正的語言是在與他人社會交往中出現的,而並非靠模仿學習就能夠完全掌握的。靈活地把握語言進行互動和交流。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需要真實、自然。如果只是1對1像授課一樣,很難讓他們通過字面意思去理解體會語言的本質,然而會讓他們身心壓力過大,產生厭倦。

父母或老師完全可以從每個兒童的個體特徵著手,從生活的興趣中,得到語言的康復訓練。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對廣告語感興趣、有的更喜歡有規律的運動、有的更喜歡畫畫、音樂或者數字計算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切入點,完全可以展開語言溝通,進而產生更多語言形式的交流。

另外,有的認為,自閉症孩子接觸到越多的人,對他們的語言康復越有利。日本著名的自閉症兒童家長明石洋子就說過,自閉症兒童家庭是「障礙在身、並非不幸」, 她認為自閉兒「無情感則無交流」,所以每一天都是用充滿著感情、充滿陽光的語言去跟孩子說話。

在教導孩子打招呼的時候,她卻毫不避諱自己的孩子患有自閉症,她採用的方法是請一百個人來跟自己的孩子說「早上好」,讓兒子感受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聲音語音語調、不同的面部表情、感受打招呼這一簡單交流的社交意義。

這些成熟的案例,其實都可以成為廣大自閉症家長借鑑的經驗。

相關焦點

  • 自閉症孩子越大,情緒越大,這可如何是好?​
    家長和教師學習、提升和分享、互助的精神家園。來源:網絡自閉症孩子越大,情緒越大,這可如何是好? 減少情緒衝動可能有些困難,但十分重要,因為情緒衝動妨礙了自閉症孩子的學習和社會關係。而且隨著自閉症孩子年齡的增長,情緒衝動行為要是沒得到緩解,可能會導致更多的不良行為。而改變認知是自閉症孩子情緒調節的重要方法之一。
  • 別再讓娃學個不停,「超前教育」有危害,恐讓孩子差距越拉越大
    超前教育的幾大弊端,甚至會讓孩子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家長應予以重視。超前教育三大弊端,家長需知曉:弊端1:限制孩子的想像力孩子想像力的豐盈期是在6歲之前,在此階段,孩子具備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對於許多事物,他們往往能夠有自己的奇妙想法。
  • 同是種地打工,為啥農民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村幹部3句話戳中重點
    而現在,絕大多數的農民還是靠種地打工來謀生,按理說同是種地打工,農民貧富差距不會太大的,為啥真實情況卻不是這樣的?村幹部3句話戳中重點!1.有人勤有人懶筆者此處所說的勤奮程度可能和農民理解的有所差異,有農民可能覺得,按理說自己也不懶,整天按時下田種地,早出晚歸,為什麼還沒有站入富人的行列。
  • 醫學前沿:和普通娃相比,自閉症孩子大腦究竟哪不一樣?
    自閉症孩子的大腦跟普通孩子是否一樣,他們為什麼會出現特別的行為?這是很多研究者和家長都關心的問題。最新研究顯示,自閉症孩子的大腦感覺區域連接過於緊密,這種連接阻礙了他們大腦的發育。今天這篇文章來自國際前沿「大腦感覺神經連接與早期自閉症」。
  • 拯救自閉症孩子,正確的教育理念最重要!
    孩子在小區樓下的兒童遊玩區,總和別的孩子玩不到一塊。特別是,當一群孩子一起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時,別的孩子玩瘋了,自家的孩子要麼不感興趣,要麼不知所措,要麼不懂規則。出於擔心,幾度思考後,終於帶孩子去醫院看了兒童精神發育障礙專家。當那位醫生慢慢地吐出一句話:「你孩子得了自閉症!」剎拉間,兩個小夫妻一下子呆住了。
  • 李玫瑾:看電視與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這3方面差距會越拉越大
    ,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如果讓孩子沉迷電視,那麼就很容易讓孩子無法分清現實與虛擬,誤把現實當虛擬,然後孩子容易做出一些危險的事情。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對孩子沉迷電視這個問題發表看法,她認為:看電視與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這3方面差距會越拉越大。
  • 自閉症是否可以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學?做好這幾點就可以
    對很多家庭來講,孩子開學的日子,是他們忍不住想敲鑼打鼓、集體慶祝的日子,熊孩子終於送走,能找回自由了。但對特殊兒童的家庭來講,開學日卻是他們的災難日,他們想讓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可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卻又讓他們憂心不已。上學對自閉症孩子有益,但他們卻面臨著「入學難」自閉症患兒有上學的必要嗎?
  • 自閉症該不該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學?做好這幾點就可以
    即使自閉症兒童有能力入校,他們能和正常兒童一樣嗎? 2 行為: 幾乎每一個自閉症孩子都有一些刻板行為,家長需考慮自己孩子的刻板行為是否會影響班級秩序,給老師和同學造成困擾。
  • 法國「新貴族」成型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上流社會「小世界」  通常,人們的社交圈有兩個來源———家庭和學校,現在出現了第三種來源———上流社會。這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社交圈,經常舉行私人聚餐或者派對。除了傳統的聚會,上流社會的子弟們還利用網絡這種新工具互相認識、聊天、交換度假心得。和派對一樣,網絡也是非常封閉的小世界,活躍其中的面孔非富即貴。  上文提到的克洛埃·布依格是網絡相冊Facebook的用戶。
  • 兒童自閉症正常的標誌是什麼?
    兒童自閉症正常的標誌是什麼? 時間:2020-12-22 17:09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兒童自閉症的源頭就是"共同關注力"問題,也就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兒童自閉症才能"摘帽"。
  • 怎麼帶自閉症孩子玩「過家家」?
    」我們小時候應該都玩過「過家家」的遊戲:幾個小夥伴在一起扮演爸爸、媽媽、醫生、老師等角色,或者各自創造各種各樣的情節和人物,還可以摻雜好幾種的遊戲玩法,興致盎然。然而,自閉症孩子似乎很少會玩這樣的假想遊戲,更別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扮演各種角色了。
  •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的頭圍比同齡人更大?
    ,不過豆豆的媽媽卻有一個疑惑,為什麼自己3歲兒子的頭圍看起來比普通孩子大?1、自閉症孩子頭圍一定比同齡人大?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MIND研究所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傑出教授、首席研究員David Amaral和他的同事著手研究這種現象時,選擇優先招募自閉症女孩。
  • 懷疑朋友家孩子有自閉症,該不該和她說?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但是我總覺得她家孩子怪怪的,孩子已經快到3歲的年紀了,但卻過於安靜了些,一點也不像同齡孩子一般活潑好動,而且我發現他對什麼都不是很熱情,包括他媽媽和他說話,他也不怎麼回應,總是自己在那玩一個小瓶蓋,而且一玩就是一個多鐘頭,這正常嗎?之前聽說這好像是自閉症的症狀,但我的朋友是個馬大哈的性格,我不知道該不該和她說,關鍵是我也不確定這到底是不是正常的表現…..」
  • 自閉症的核心障礙有哪些?
    下面,就圍繞這三大核心障礙,作進一步的分析和說明。1、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障礙。一名三個月的正常嬰兒,已經會用自己的表情和眼神與周圍不相識的人互動,比如微笑和眼神追逐。小嬰兒用這種方式傳遞出與他人的交流欲望。如果對方作出回應,孩子會表現得更開心。
  • 為什麼說年齡越大的父母越容易生育出自閉症患兒?特別是父親?!
    其中,對於父親來說,年齡越大的父親越容易孕育出自閉症患兒,這種結論效應是目前自閉症流行病學中最為一致的發現之一。對於母親來說,母親生育的年齡與誘發自閉症患兒之間的聯繫更為複雜:一些研究表明,如果母親生育年齡大大高於平均水平,或者母親的生育年齡比平均年齡水平小得多,她們孕育出自閉症患兒的風險似乎更高。
  • 有一個自閉症孩子的我,還要生二胎嗎?
    2、同一個家庭,兩個自閉症孩子間的差距為什麼這麼大?3、家有自閉症孩子,家長該怎麼辦?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自閉症研究學者,通過多年對美國自閉症家庭的追蹤研究發現:與普通兒童相比,自閉症兒童的兄弟姐妹,患上自閉症的概率普遍較高
  • 有這幾點的孩子不是自閉症
    1、目光對視區別自閉症孩子和普通發育遲緩孩子的一一個最顯著的標誌,是大部分發育遲緩的孩子跟別人交流的時候會有目光對視,而自閉症孩子在別人同他說話時,眼睛總是望著別處,好像沒這回事兒似的。2、食指指物自閉症孩子另一個明顯的特徵,是不會用食指指物。當他們需要一些物品時 ,或者拉著大人的手走到那樣東西跟前,或者用中指指著那樣東西, 再就是轉動手腕、甚至因得不到那樣東西而生氣或是哭起來。
  • Gigi和Bella網紅姐妹花差距越拉越大,Bella魔鬼身材Gigi吃老本
    Gigi和Bella應該是中國人都比較熟悉的歐美網紅姐妹花了,因為都來自卡戴珊家族,從很年輕的時候就很出名了,而借著自己在歐美圈的人脈和人氣,這一對姐妹花都選擇進入了時尚圈當起了超模。靠著名氣當超模,實際上Gigi和Bella沒有超模那樣的業務能力,所以自從她們登上T臺開始走秀之後,經常會受到來自網友們的群嘲,網紅走T臺,臺步、定點都差超模一大圈,有人還做出了她們和其他頂級超模走T臺的對比,更是讓網友們感受到了她們和超模之間巨大的差距,所有人都在哈哈哈。
  • 4.2自閉症日,那個還沒等到孩子長大的爸爸走了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在4.2自閉症日前幾天,一位獨自帶大17歲自閉症兒子的爸爸,猝死在了工作崗位上。他留下的最寶貴的遺物,是他手機的備忘錄,裡面留下了10條關於兒子的詳細信息。 我能想像閉上雙眼前,父親心裡的話:一輩子很長,孩子的成長卻只定格在了起點。
  • 孩子遲遲不開口是自閉症還是語言發育遲緩?
    很多家長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和擔憂:「我家寶寶都3歲了,為啥還不會說話?」「別人家同歲的孩子已經流利對話了,我家寶寶現在卻只會叫爸爸媽媽,這是為啥呢?」「寶寶不愛和我們說話,差不多都是用肢體語言,這正常嗎?」遇到這種情況,很多家長會擔心,甚至懷疑寶寶是否得了自閉症?而有的甚至病急亂投醫,不僅耽誤了孩子的治療,對成長更是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