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自閉症孩子,正確的教育理念最重要!

2020-12-12 慧眼看星孩

自古以來,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繁衍子孫。俗話說得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見,生養子女,是一個家庭以及背後整個家族的第一要務。

十月懷胎,孩子落地,年輕的父母欣喜若狂,立即昭告天下。爺爺奶奶笑彎了腰,在鄰居和親友面前,腰杆挺得老直,嗓門大了三分。從此,我家有後了,底氣足啊。

孩子滿月,擺酒,大家來慶賀。張三提著禮物,見到孩子,就誇:「瞧小臉蛋,長得多俊,將來一定會發大財的!」;李四來了,撂下禮金,看看孩子,就說:「哎呀呀,看這孩子長得濃眉大眼的,將來一定會當大官的」;隔壁的王二麻子來了,接上茬,說:「依我看啦,這孩子腦門寬,腦子好使,將來肯定是個大科學家!」。一家人聽後,別提多開心啦,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都笑歪了嘴。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孩子兩歲多了。大人開始打量自家的孩子,總覺得孩子有些不對勁。孩子在小區樓下的兒童遊玩區,總和別的孩子玩不到一塊。特別是,當一群孩子一起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時,別的孩子玩瘋了,自家的孩子要麼不感興趣,要麼不知所措,要麼不懂規則。

出於擔心,幾度思考後,終於帶孩子去醫院看了兒童精神發育障礙專家。當那位醫生慢慢地吐出一句話:「你孩子得了自閉症!」

剎拉間,兩個小夫妻一下子呆住了。以前,雖心裡在懷疑,現在一確診,哪能不慌啊?

回到家,大家一商量,「拯救孩子」就成了一個小家庭和一個大家族高度統一的行動目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一對小夫妻,對任何一件事的意見,從來沒有像這樣高度統一過。

媽媽辭工,爸爸請假,帶著孩子,找一流專家治療、培訓。先去國內的北京、上海;一旦感覺孩子轉變的效果慢,再去鄰國日本;又不甘心,就一家飛美國,聽說那裡有個專家理念最先進,口碑真的好。

這樣一番折騰下來,一年多過去了。結果呢,錢花沒了,人很疲了,兒咋還是那個兒呀?

那麼,父母對待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什麼才是最正確的理念?哪種的做法才是最理性,最有效的呢?

第一,父母必須直面現實 ,接受現實。

自閉症無法治癒。你的自閉症孩子,跟普通孩子相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之間的差距將越拉越大。長大成人後,他們之間的差距,比一個2歲普通孩子與一個20歲普通孩子的差距還要大。

所以,作為父母,早點認清現實,接受現實。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二,父母必須接納孩子、認可孩子。

既然自閉症治癒不了,那就應接受現實。所以,父母一定要從內心深處,完完全全、徹徹底底接納你的不幸患有自閉症的孩子,接納他所有的一切,好的和所有不好的。

從內心深處完全、徹底地接納自己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很難、很難。但,這是必須的,無比重要!

當你的自閉症孩子半夜裡無端地鬧情緒,攪得你無法入睡,心煩意亂時,你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接納他的可怕行為,理解他自己無法言說的理由。

當你的自閉症孩子在外面闖了禍,衝過去,無端地推到了別人家的孩子,你得在眾目睽睽的圍觀下,給別人賠禮道歉甚至賠錢了事。這時,你依然得接納你的自閉症孩子,理解、認可他無法言說的理由。

第三,父母必須尊重孩子、認可孩子。

父母接納自閉症孩子,平時就應該去觀察孩子閃光點,發現他在某個方面的長處,然後創造條件幫他提升這種能力。特別是,結合孩子的情況,培養孩子的某項特長,這監管幫助孩子成長,建立他的信心。此外,可選擇一些既適合他的情況又是在社會上自立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來培養。

不要把學成某項能力作為目標, 而應該把如何讓他開心幸福作為最終目的。這樣,父母和孩子都活得輕鬆。

父母要認可、尊重、關愛自己的自閉症孩子。接納和關愛孩子遠比改變孩子重要。

我們要明白,我們得放棄「他不正常,他的行為有毛病,我們得去改變他,讓他變成一個正常的孩子」的想法。因為,你有這個想法,本身就說明你沒認可他、不接納、不理解和不尊重孩子。

第四,父母必須關愛孩子、培養情感。

自閉症孩子因為表達有障礙,通常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如果父母不耐心地與孩子交談,沒及時地感受到他發出的微弱情感信號,忽略對孩子在情感培育方面的引導和。孩子慢慢地感覺到失望,導致缺乏情感交流能力。

所以,父母應成為自閉症孩子情感交流的源頭。平時在與孩子的互動中,要讓她感受到輕鬆快樂,體會到人際交往的樂趣。自然,漸漸地孩子就會產生與他人互動、玩耍、遊戲的欲望。父母要善於利用經常性的親子遊戲活動,與孩子建立起親密關係。

自閉症孩子的情感交流逐步發展了,與人交往的欲望慢慢強烈了 ,心智漸漸變得成熟了,將來他會發現自己的缺點,自己有意識地主動調整自己的行為,最終實現某種程度上的自立自強。

所以,不管如何,每天父母要以笑臉面對孩子,接受孩子,包容孩子,感受孩子的情緒變化,努力去理解孩子發出的微弱信號,與孩子進行充滿快樂的交流。

只有當與孩子建立起了一種快樂、親密和相互信賴的互動關係,這樣,父母才會把養育自閉症孩子看成一種樂趣。

訓練孩子,切不可操之過急。遇到孩子不配合,發脾氣,學不會時,父母要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開朗樂觀的表情和溫和的態度,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

第五,父母必須因勢利導,指導孩子。

很多時候,自閉症孩子因為不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情感或需要,而家長又不能及時、正確地猜測出他的意圖,所以他就變得急躁而發脾氣。

這時,我們不應該大聲呵斥他或用強力壓制他的脾氣爆發。我們應冷靜地等待他情緒的宣洩,對他的行為表示理解,然後和他進行輕聲細語的對話,試圖弄清出他想表達的意圖。

在自閉症孩子鬧情緒時,如果大人自己的情緒失控,對孩子又打又罵,極力壓制孩子,反而會激發孩子情緒更加猛烈地爆發,因為孩子覺得你不理解、不明白他的需要。

而且,長期受到父母強力壓制的孩子,長大後他的問題行為將變得更嚴重。比如,他會經常找機會,找藉口,欺負比他更弱的新夥伴,把這些能力比他更差的自閉症孩子當成出氣筒,施以暴力攻擊。

在一所特殊學校,我們已發現這樣的例子。經老師耐心地詢問,這名語言能力較強的孩子痛苦地表示,自從小時候開始,家裡的大人就一直打罵他,懲罰他。

還有,如果一味地強力壓制自閉症孩子的刻板行為,最終,他可能變得發狂易怒,甚至會自傷自殘。

所以,我們要以自閉症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指導、教育孩子,最終幫助他學會那些對自理自立有實際幫助的事情。

對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家長也要表現出同樣濃厚的興趣,這樣你和孩子就有了共同的話題。從而在他感興趣的世界裡,與他互動,感受他的情感變化,與孩子建立起情感交流方式。

孩子的刻板所在,也就是他的興趣所在。不要把他的刻板行為當做問題行為,也不用壓制他的刻板偏執行為。

我們要轉換自己的思維,也許他的這些看起來古怪的刻板行為可能隱藏著培養和激發他的情感和心智的大好機會。所以,要去分析其刻板行為背後他的想法和感受,並善於利用他的刻板行為,引導他向有意義、合適的方向轉變。

這樣,父母的思維轉變了, 看待孩子異常行為的角度變了,從而,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就走出了無望的死胡同,邁向了充滿希望的陽光大道。

總之,作為自閉症孩子的父母,必須徹底轉變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看待孩子的角度,要理解、接納和尊重自己的特殊孩子。山不轉水轉,接受現實,樹立正確的自閉症教育理念。

身為自閉症孩子的父母,當以孩子終身幸福為最終目的,因勢利導,善於培養孩子的情感,靈活利用孩子的刻板行為,從而成功地走出困苦無望的死胡同,把自己和孩子引向灑滿陽光、充滿希望的光明大道!

自閉症孩子是上天恩賜給天下父母的最好禮物。愉快地接納你身邊這顆來自遙遠蒼穹的小星星吧。

你了解自閉症嗎?你認識自閉症孩子嗎?你是如何教育自閉症孩子的?你教育自閉症孩子期間,是否感受到困惑與無奈?

大家一起在評論區聊聊吧,分享彼此的感受,討論各自的心得。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深度 | 蒙臺梭利教育理念也有弊端,適合孩子才最重要
    相信很多家長都不知道什麼是蒙臺梭利,很多家長以為這只是早教中心的名字,今天就告訴大家真正的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弊端。其實蒙臺梭利是一個人名,全名是瑪利亞·蒙臺梭利,是早期教育史上非常傑出的一位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她還是義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女醫學博士。
  • 與自閉症共存可能嗎?——也談自閉症教育幹預的「誤區」
    下面的很多問題都是自閉症兒童家長們最常問我的問題,我只能從我自己有限的專業積累和經驗裡嘗試著去進行一個簡單的梳理。1. 自閉症可以治癒嗎?特別是一些語言和認知相對不錯的孩子,家長會覺得能藏著先藏著,因為擔憂現在的教育環境裡的不包容甚至排斥,這點我完全可以理解。但事實是,現有的教育制度,很多孩子都是藏不住的,輕度的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初中,出現的「問題「會令其他人難以接受,很多時候也給父母和孩子造成更大的壓力和傷害。畢竟,融合教育並不只是為了特殊兒童有教育權,應該是為了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獲得高質量的教育。
  • 家中的這個兒童設施,其實就反應了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如何教育孩子是一個頭疼的事,為此,那些追求上進的父母會花費重金買各種育兒書籍、聽各種專家講座,為的就是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教育好自家的孩子。其實,很多正確的育兒理念就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關鍵就是父母缺乏足夠的觀察和反思精神,也就無法掌握正確的育兒之道。
  • 治療自閉症 科學的教育與訓練更重要
    本期看點自閉症有孤獨症的別稱,顧名思義,就是兒童不願與外界交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和思維中。電視劇《還是夫妻》中小滿寶寶疑似患有自閉症時,家長感到無比的傷心和崩潰。醫生告訴家長治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家長要給患自閉症孩子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注孩子的心理活動,重視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科學的訓練與教育。
  • 幼兒融合教育,對於自閉症兒童和普通兒童的溝通,具有著重要意義
    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在幼兒融合教育環境中,在幼兒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社會交往能力。但是,一些較為成熟時期的高齡兒童,有於已經錯過了話語形成的最佳時期,儘管在融合教育模式下進行教學,卻很難達到最佳效果。相信在幼兒融合教育環境下,更多的自閉症孩子能夠像正常孩子一樣進行有效交往溝通,共享一片藍天。
  • 孩子是自閉症譜系的哪個程度真的那麼重要嗎?真相只有一個
    那麼,孩子是自閉症譜系的哪個程度真的那麼重要嗎? 判斷一個孩子的程度要取決於兩個方面,首先是孩子是否進行科學專業密集的訓練,訓練了多久;其次是這個孩子有沒有達到一定的年齡。如果孩子經過科學專業密集的訓練,同時孩子年紀比較大了,判斷程度才會更準確。
  • 自閉症早期識別很重要 家長更渴盼「全納教育」
    「社會對於自閉症孩子的關懷很多,但很少有人明白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麼」,沈文豔是一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也是手牽手家庭支持中心的負責人之一,在她看來,比起同情,同理心更能讓自閉症孩子感受到關愛。「很多人覺得自閉症兒童可憐,但我們希望給孩子有尊嚴的生活。」
  • 如何應對自閉症?重慶有沒有自閉症醫院
    重慶有沒有自閉症醫院?自閉症不僅對孩子正常的社交造成影響,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發病的孩子可能會出現不願意說話,經常哭泣等症狀,家長應該及時帶孩子去專業機構進行治療以及康復訓練。
  • 融合教育讓自閉症孩子不再孤獨 思圻國際康復機構新理念引關注
    最近一段時間,思圻國際創始人、管理者景馨女士重回北大EMAB深造的消息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在「特殊兒童」的康復日益受到全社會重視的當下,思圻國際以「融合教育」為核心,不斷探索,深耕康復治療行業領域,獨創「融合教育」特殊療法,為發育遲緩,智力落後,唐氏綜合症,自閉症,孤獨症,腦癱兒等特殊兒童群體走向社會帶來了新希望。
  • 自閉症康復,父母才是最靠譜的機構!
    1 家有星寶,僅僅給孩子找個好機構就夠了嗎? 其實小星最想對大家說的的是,救子心切的心情非常理解,在大家還沒有準備好當父母的時候突然又來了這麼個挑戰,擱誰都難易接受。
  • 自閉症融合教育:怎樣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
    融合教育是我們幹預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孩子到了融合的年齡,上什麼樣的學校和自身的能力,家長的輔助力度以及學校對孩子的接受程度都有很重要的關係。同時,這三方面的因素對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學校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也和孩子是否接受學前幼兒園的生活也有重要的關係。
  • 正確診斷自閉症的方法
    正確診斷自閉症的方法 時間:2020-12-15 17:16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現在自閉症患兒高頻繁的發生,讓家長們擔心不已,許多的孩子們患有了自閉症這種疾病,家長們對於這種要足夠的重視,這種疾病會嚴重的影響孩子們的正常生活和學習。
  • 教育理念重要嗎?我們需要怎樣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理念,即是關於家庭教育的觀念,上位概念表現為教育思想、教育主張、教育看法、教育認識、教育信念等,直觀性表現為教育宗旨、使命、目的、理想、目標、原則等相關內容。 家庭教育理念從內涵到外延都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概念。沒有絕對的正確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認識的不斷進步,也就會不斷地修正。但從人群認識角度講理念有高下之分,有優劣之分。
  • 西安引進國際先進教育理念 與家長共同守護星星的孩子
    西部網訊(記者 李媛)「我希望孩子五年後能變得正常,能跟正常的幼兒園小朋友一起上課。」「我的孩子目前一半時間在特教機構上課,一半時間在幼兒園,我怎麼能合理分配時間?」「怎麼才能讓孩子在成年後獨立生活?」……12月30日下午,在位於鳳城五路的西安市五彩鹿兒童發展中心內,一堂關於自閉症兒童的公益分享課正在進行,五彩鹿兒童發展中心創始人孫夢麟正在對家長們提出來的問題一一解答。
  • ——說說美國的自閉症另類療法
    以下文章來源於小丫丫自閉症 ,作者美國丫丫爸爸小丫丫自閉症小丫丫自閉症項目是幾位北美華人成立的,基於美國密蘇裡州的公益組織。我們的宗旨是在中國以及美國華人社區倡導正確的幹預方法與理念,推動對自閉症的正確認識,幫助自閉症人士達到他們所能達到的高度。
  • 自閉症孩子內心最想要的父母,都有這8個特徵——
    但是,即使又累又難,可能對孩子來說,你並不是TA真正需要的父母……那麼,什麼樣的爸爸媽媽才是自閉症孩子需要的呢?家長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在父母吵架、相互指責的時候,你什麼反應?同理,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他們最怕的也是爸爸媽媽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因為TA而產生的矛盾!當孩子被確診自閉症,家長們難免會追根溯源,查找原因,一不小心就會指責對方。
  • 自閉症康復教育案例二:ABA的處境與思考
    小編認為,在國內目前的自閉症康復訓練當中,ABA是最受業內歡迎,因而也成為應用最廣泛的一套訓練工具、一種理念方法。只要你加入幾個有關自閉症方面的QQ群實地參與其中,就會更為深刻地體會到ABA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在自閉症康復事業發展之初,如此大規模高敬業度地研究借鑑、學習運用ABA是很有必要,當然也是意義重大的一種舉措。
  • 人幼的創始故事與理念、強調PCI教育模式!
    楊教授長期關注自閉症兒童的介入,在美國讀書時接觸到「遊戲團體融合教育(Integrated Play Group)」的重要研究,返回臺灣後,在臺北教育大學開設實驗課程繼續深入相關研究,最後發展了「遊戲與生活文化介入」的模式,在臺灣及大陸各地進行講學,為自閉症家長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產生了積極重要的社會影響!
  • 正確了解自閉症,讀懂他們不一樣的世界
    他們有個美麗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也被稱為自閉症兒童。 曾經有一位自閉症患兒家長這樣寫道:「當我發現我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不一樣時,我要做的,不是跪下,而是躺下,躺下來是要為他架座橋,讓我的孩子從我的身上走到另一端……。」
  • 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自閉症」的標籤
    如果我們充分了解兒童自我形成過程,觀察兒童不同階段的敏感期現象,就能通過理解他們的行為語言,減少成人對兒童世界的不知所帶來的情緒和焦慮,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高質量的陪伴,幫助孩子成長為一有能力的人。非常遺憾的是,家長們對此幾乎沒有太多的重視,更談不上正確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