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繁衍子孫。俗話說得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見,生養子女,是一個家庭以及背後整個家族的第一要務。
十月懷胎,孩子落地,年輕的父母欣喜若狂,立即昭告天下。爺爺奶奶笑彎了腰,在鄰居和親友面前,腰杆挺得老直,嗓門大了三分。從此,我家有後了,底氣足啊。
孩子滿月,擺酒,大家來慶賀。張三提著禮物,見到孩子,就誇:「瞧小臉蛋,長得多俊,將來一定會發大財的!」;李四來了,撂下禮金,看看孩子,就說:「哎呀呀,看這孩子長得濃眉大眼的,將來一定會當大官的」;隔壁的王二麻子來了,接上茬,說:「依我看啦,這孩子腦門寬,腦子好使,將來肯定是個大科學家!」。一家人聽後,別提多開心啦,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都笑歪了嘴。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孩子兩歲多了。大人開始打量自家的孩子,總覺得孩子有些不對勁。孩子在小區樓下的兒童遊玩區,總和別的孩子玩不到一塊。特別是,當一群孩子一起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時,別的孩子玩瘋了,自家的孩子要麼不感興趣,要麼不知所措,要麼不懂規則。
出於擔心,幾度思考後,終於帶孩子去醫院看了兒童精神發育障礙專家。當那位醫生慢慢地吐出一句話:「你孩子得了自閉症!」
剎拉間,兩個小夫妻一下子呆住了。以前,雖心裡在懷疑,現在一確診,哪能不慌啊?
回到家,大家一商量,「拯救孩子」就成了一個小家庭和一個大家族高度統一的行動目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一對小夫妻,對任何一件事的意見,從來沒有像這樣高度統一過。
媽媽辭工,爸爸請假,帶著孩子,找一流專家治療、培訓。先去國內的北京、上海;一旦感覺孩子轉變的效果慢,再去鄰國日本;又不甘心,就一家飛美國,聽說那裡有個專家理念最先進,口碑真的好。
這樣一番折騰下來,一年多過去了。結果呢,錢花沒了,人很疲了,兒咋還是那個兒呀?
那麼,父母對待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什麼才是最正確的理念?哪種的做法才是最理性,最有效的呢?
第一,父母必須直面現實 ,接受現實。
自閉症無法治癒。你的自閉症孩子,跟普通孩子相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之間的差距將越拉越大。長大成人後,他們之間的差距,比一個2歲普通孩子與一個20歲普通孩子的差距還要大。
所以,作為父母,早點認清現實,接受現實。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二,父母必須接納孩子、認可孩子。
既然自閉症治癒不了,那就應接受現實。所以,父母一定要從內心深處,完完全全、徹徹底底接納你的不幸患有自閉症的孩子,接納他所有的一切,好的和所有不好的。
從內心深處完全、徹底地接納自己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很難、很難。但,這是必須的,無比重要!
當你的自閉症孩子半夜裡無端地鬧情緒,攪得你無法入睡,心煩意亂時,你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接納他的可怕行為,理解他自己無法言說的理由。
當你的自閉症孩子在外面闖了禍,衝過去,無端地推到了別人家的孩子,你得在眾目睽睽的圍觀下,給別人賠禮道歉甚至賠錢了事。這時,你依然得接納你的自閉症孩子,理解、認可他無法言說的理由。
第三,父母必須尊重孩子、認可孩子。
父母接納自閉症孩子,平時就應該去觀察孩子閃光點,發現他在某個方面的長處,然後創造條件幫他提升這種能力。特別是,結合孩子的情況,培養孩子的某項特長,這監管幫助孩子成長,建立他的信心。此外,可選擇一些既適合他的情況又是在社會上自立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來培養。
不要把學成某項能力作為目標, 而應該把如何讓他開心幸福作為最終目的。這樣,父母和孩子都活得輕鬆。
父母要認可、尊重、關愛自己的自閉症孩子。接納和關愛孩子遠比改變孩子重要。
我們要明白,我們得放棄「他不正常,他的行為有毛病,我們得去改變他,讓他變成一個正常的孩子」的想法。因為,你有這個想法,本身就說明你沒認可他、不接納、不理解和不尊重孩子。
第四,父母必須關愛孩子、培養情感。
自閉症孩子因為表達有障礙,通常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如果父母不耐心地與孩子交談,沒及時地感受到他發出的微弱情感信號,忽略對孩子在情感培育方面的引導和。孩子慢慢地感覺到失望,導致缺乏情感交流能力。
所以,父母應成為自閉症孩子情感交流的源頭。平時在與孩子的互動中,要讓她感受到輕鬆快樂,體會到人際交往的樂趣。自然,漸漸地孩子就會產生與他人互動、玩耍、遊戲的欲望。父母要善於利用經常性的親子遊戲活動,與孩子建立起親密關係。
自閉症孩子的情感交流逐步發展了,與人交往的欲望慢慢強烈了 ,心智漸漸變得成熟了,將來他會發現自己的缺點,自己有意識地主動調整自己的行為,最終實現某種程度上的自立自強。
所以,不管如何,每天父母要以笑臉面對孩子,接受孩子,包容孩子,感受孩子的情緒變化,努力去理解孩子發出的微弱信號,與孩子進行充滿快樂的交流。
只有當與孩子建立起了一種快樂、親密和相互信賴的互動關係,這樣,父母才會把養育自閉症孩子看成一種樂趣。
訓練孩子,切不可操之過急。遇到孩子不配合,發脾氣,學不會時,父母要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開朗樂觀的表情和溫和的態度,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
第五,父母必須因勢利導,指導孩子。
很多時候,自閉症孩子因為不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情感或需要,而家長又不能及時、正確地猜測出他的意圖,所以他就變得急躁而發脾氣。
這時,我們不應該大聲呵斥他或用強力壓制他的脾氣爆發。我們應冷靜地等待他情緒的宣洩,對他的行為表示理解,然後和他進行輕聲細語的對話,試圖弄清出他想表達的意圖。
在自閉症孩子鬧情緒時,如果大人自己的情緒失控,對孩子又打又罵,極力壓制孩子,反而會激發孩子情緒更加猛烈地爆發,因為孩子覺得你不理解、不明白他的需要。
而且,長期受到父母強力壓制的孩子,長大後他的問題行為將變得更嚴重。比如,他會經常找機會,找藉口,欺負比他更弱的新夥伴,把這些能力比他更差的自閉症孩子當成出氣筒,施以暴力攻擊。
在一所特殊學校,我們已發現這樣的例子。經老師耐心地詢問,這名語言能力較強的孩子痛苦地表示,自從小時候開始,家裡的大人就一直打罵他,懲罰他。
還有,如果一味地強力壓制自閉症孩子的刻板行為,最終,他可能變得發狂易怒,甚至會自傷自殘。
所以,我們要以自閉症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指導、教育孩子,最終幫助他學會那些對自理自立有實際幫助的事情。
對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家長也要表現出同樣濃厚的興趣,這樣你和孩子就有了共同的話題。從而在他感興趣的世界裡,與他互動,感受他的情感變化,與孩子建立起情感交流方式。
孩子的刻板所在,也就是他的興趣所在。不要把他的刻板行為當做問題行為,也不用壓制他的刻板偏執行為。
我們要轉換自己的思維,也許他的這些看起來古怪的刻板行為可能隱藏著培養和激發他的情感和心智的大好機會。所以,要去分析其刻板行為背後他的想法和感受,並善於利用他的刻板行為,引導他向有意義、合適的方向轉變。
這樣,父母的思維轉變了, 看待孩子異常行為的角度變了,從而,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就走出了無望的死胡同,邁向了充滿希望的陽光大道。
總之,作為自閉症孩子的父母,必須徹底轉變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看待孩子的角度,要理解、接納和尊重自己的特殊孩子。山不轉水轉,接受現實,樹立正確的自閉症教育理念。
身為自閉症孩子的父母,當以孩子終身幸福為最終目的,因勢利導,善於培養孩子的情感,靈活利用孩子的刻板行為,從而成功地走出困苦無望的死胡同,把自己和孩子引向灑滿陽光、充滿希望的光明大道!
自閉症孩子是上天恩賜給天下父母的最好禮物。愉快地接納你身邊這顆來自遙遠蒼穹的小星星吧。
你了解自閉症嗎?你認識自閉症孩子嗎?你是如何教育自閉症孩子的?你教育自閉症孩子期間,是否感受到困惑與無奈?
大家一起在評論區聊聊吧,分享彼此的感受,討論各自的心得。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