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融合教育,對於自閉症兒童和普通兒童的溝通,具有著重要意義

2020-12-27 小鳳聊教育

何為融合教育?事實上,對於這一概念,不同學者有著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融合教育是一種更為廣泛的全納教育,這種教育相對於融合教育來說,更多的是側重於理論的描寫,而融合教育則是一種實踐,這種教育可以在不同的空間內展開,重點強調彼此之間的有效交流與溝通。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在幼兒融合教育環境中,在幼兒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社會交往能力。但是,一些較為成熟時期的高齡兒童,有於已經錯過了話語形成的最佳時期,儘管在融合教育模式下進行教學,卻很難達到最佳效果。相信在幼兒融合教育環境下,更多的自閉症孩子能夠像正常孩子一樣進行有效交往溝通,共享一片藍天。

1 研究的目的、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是從自閉症兒童和普通兒童的互動情況出發,對普通幼兒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積極意義,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在融合教育課堂中,將一個自閉症幼兒放在普通幼兒的班級中,並就二者之間的互動溝通狀況進行探討。

2 結果分析

在進行多方溝通和細緻觀察的背景下,對二者之間的互動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記錄,以周為單位,進行周期性觀察,後經總結分析,記錄如下。

2.1 從交往空間上進行互動情況觀察

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空間環境的變化極為敏感,所以本文將從教學課堂空間、遊戲活動空間、以及戶外空間三方面進行了實驗,在不間斷的觀察中有所發現,在對自閉症兒童與普通兒童進行遊戲活動空間進行實驗過程中,明顯感覺到他們彼此之間更願意進行交流,此種空間交流佔整個交流環境的50%左右,與此同時,戶外活動空間的交流佔總交流的比重也顯著高於其它空間活動,由此可知,在沒有教師的自由空間狀態下交流,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更願意進行交流,而且能夠在融洽的環境中進行,所以,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普通幼兒與自閉症幼兒的交流引導作用。

2.2 從交往對象分析溝通情況

在對自閉症幼兒的交往對象進行觀察中發現,不同類型的群體之間存在著很大的溝通差距,在進行調查的過程中,將交流對象具體劃分為三種,分別是教師、男幼兒、女幼兒。將這三者按照相同的時間放置在特殊幼兒的屋子內,通過觀察發現特殊幼兒更願意與教師進行溝通,而與普通幼兒則較少溝通,實際上,從一些方面就能夠理解這種結果出現的原因,自閉症幼兒由於缺少安全感,所以他們更願意與一些成年人進行溝通,更容易產生對他們的依賴。觀察中還發現,對於一些普通幼兒來說,男孩更願意主動與特殊幼兒交流,而女孩則不太主動與特殊幼兒溝通,以上種種現象主要因為普通幼兒在溝通方面更具自信,而自閉症幼兒則由本身存在的不安全感,加之語言方面的障礙讓孩子產生溝通畏難情緒,致使他們不願意與外界交流。

2.3 從交往方式觀察分析

在我們的日常交流中,交往方式對於交流的成功與否十分重要,交往方式實際上則是一種交往藝術,自閉症幼兒和普通幼兒之間的交往方式,更多採用的是非言語性的交往。在不斷的觀察研究中發現,肢體交往佔據交往方式的80%左右,遠遠高於其它類型的交往方式,對於自閉症幼兒來說,由於他們大多存在語言方面的障礙,很多孩子無言語表達能

力,因此,很難與他人進行言語上的交流。普通兒童正處於開口學話的關鍵時期,普通兒童與特殊兒童之間的溝通明顯減少了,這實際上是二者之間由於自閉症兒童不能正確地運用語言回應有密切關係。

2.4 從交往內容出發觀察分析

對於幼兒之間的交往內容,實際上更多的是關於他們對玩具、遊戲等方面的主題。可以說在日常的交往中,幼兒間的交往呈現出多方面、多角度的特點,其中佔據交流內容比例最高的則是遊戲,在幼兒時期,他們還沒有形成對世界的正確認識,意識還多停留於外在物質的表象層面,在遊戲這一普遍愛好下,普通兒童和特殊兒童之間能夠擁有更多的交流話題。伴隨著後期的細緻觀察,發現幼兒之間互相幫助現象,出現明顯提升,在這種融合環境下,幼兒之間彼此溝通行為也明顯增加,幼兒的一些社會性互動行為也得到顯著的發展。

3 提高交往的建議

首先,在交往對象方面,幼兒相比於其他兒童更願意與教師進行交流,因此,教師要根據這一特點,在普通兒童與特殊兒童之間建構起溝通橋梁,幫助他們實現更好的交流。教師要讓他們懂得交往規則,掌握交往技巧,幫助孩子建立交往自信,多模擬演練,讓其體驗到交往的樂趣。對於幼兒出現的良好溝通行為要及時強化,從而增強孩子產生溝通行為的主動性。其次,對於幼兒交流的空間也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自然空間內的幼兒,更願意與人交流,尤其是在一些遊戲空間內,孩子溝通主動性明顯增強。所以,教師要創建適宜的交流空間,通過有趣且多樣化的遊戲活動內容,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學會尊重、接納與包容,學會輪流等待與分享,從而促進孩子間有效的交往溝通。另外教師還應交給孩子多種溝通方式。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幫助他們選擇適宜的溝通形式,可以是口語溝通,也可以肢體溝通,手語溝通或者使用圖片溝通,以及其它輔助溝通系統。通過適合自己的溝通手段,來實現溝通的目的。最後,教師要不斷的提升個人在融合教育中的專業性,了解自閉症幼兒的特質,熟悉普通幼兒的發展規律,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尋求科學循證實踐有效的方法,進而為自閉症兒童實現更好的溝通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

4 總結

通過不斷的研究發現,幼兒時期的融合教育對於自閉症兒童和普通兒童的溝通,具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教師要在不斷的觀察中,為孩子創造更多的溝通契機,去幫助幼兒建立溝通自信,實現溝通的無障礙。最終,幫助他們實現健康成長,更好進入高階學習,儘早融入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焦點

  • 66名自閉症兒童在園接受融合教育
    有這樣一群孩子,我們稱他們為「星星的孩子」,醫學上他們被稱為自閉症兒童。融合教育在促進自閉症兒童成長為社會的孩子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市自閉症兒童接受學前融合教育情況如何?
  • 關於融合那些事(五)|自閉症兒童隨班融合的漸進性過程
    當身心有障礙的學生可以在身體、學習和社會生活等方面都融入了普通班級,真正的融合教育才算達成。然而,成功的融合併非是一日之功,一蹴而蹴的,真正的融合需要有一個漸進性的階段進程。01、特教老師支持為主---常規適應融合剛剛進入幼兒園,自閉症兒童會在社會適應、溝通、及語言表達方面均存在一些障礙,到了陌生環境中會產生更多情緒和行為方面的問題。
  • 自閉症融合教育架構介紹
    因此融合教育強調普通學校在不犧牲普通兒童權益的原則下,主動做出改變,以適應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上面提到的狹義融合幼兒園就是犧牲了普通兒童的權益卻沒有滿足特殊兒童的需求)。強調有意義的融合、共同成長與主動改變,一方面滿足有特殊需要兒童的個別教育需要,而另一方面,普通兒童亦得到配合他們的優質教育。這就是「全民教育權利」的體現。
  • 東莞首家融合教育幼兒園:讓自閉症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學習
    2歲半的時候,亦陽被診斷出患有輕微的自閉症譜系障礙。今年5歲的他已經是東莞玉蘭實驗幼兒園中班的學生。這所公辦幼兒園是東莞唯一一所提供融合教育的學前機構。在玉蘭實驗現有的160名幼兒中,有18名是特殊兒童,他們因為患有自閉症、腦癱和聽力障礙等問題而需要額外的融合支持。也就是說,這裡平均每個班有2-3名特殊兒童。
  • 思圻國際融合教育:用科技與愛溫暖自閉症等發育障礙兒童群體
    一些取得康復效果的個例,也很難原封不動地傳播和套用到其他孩子身上。研究表明,只有依靠科學持久地專業幹預治療,才能幫助患兒改善病情,進而逐步適應社會。思圻國際以「融合教育」為核心特色,根據特殊兒童發展的不同階段設置專業的課程體系,並逐步建立起由診療室、家庭、學校、社區共同構成的融合教育體系,讓很多「星孩」家庭看到了希望。
  • 東莞首家融合教育幼兒園:讓自閉症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學習_眼光...
    2歲半的時候,亦陽被診斷出患有輕微的自閉症譜系障礙。今年5歲的他已經是東莞玉蘭實驗幼兒園中班的學生。這所公辦幼兒園是東莞唯一一所提供融合教育的學前機構。在玉蘭實驗現有的160名幼兒中,有18名是特殊兒童,他們因為患有自閉症、腦癱和聽力障礙等問題而需要額外的融合支持。也就是說,這裡平均每個班有2-3名特殊兒童。
  • 思圻國際聚焦自閉症兒童康復之路,深耕融合教育創新建設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或孤獨性障礙,被歸類為一種因為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其病症包括不正常的社交水平、溝通水平、興趣和行為模式。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均逐年上升,在中國就有200萬的自閉症兒童。
  • 音樂教育對自閉症兒童康復的意義
    摘要:自閉症是兒童青少年中比較常見的心理疾病。本文闡述了音樂治療法的內涵,著重介紹了兒童青少年自閉症和抑鬱症的音樂治療方法和實施。通過音樂治療,能夠逐漸緩解甚至消除自閉症和抑鬱症的不良症狀,使兒童青少年患者得以康復。音樂教育治療可以有效的幫助自閉症兒童提高交流的技能和社會的互動能力。
  • 自閉症兒童綜合幹預注意事項
    自閉症兒童綜合幹預注意事項  一、儘早幹預自閉症幼兒  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根據沃頓幼兒項目的幹預研究表明,1歲半開始到4歲自閉症幼兒取得了更為積極有效的效果,主要表現在言語和社交行為的發展方面。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開始嘗試對幼兒進行篩查評估,進而及早進行幹預。
  • 融合教育:讓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一起成長
    幼兒園孩子和特殊兒童在一起。「融合教育就是將心智障礙的孩子(自閉症、腦癱、唐氏症候群、精神障礙、發育遲緩等)安置在普通幼兒園,使特殊幼兒和普通幼兒在一起接受教育。幼兒園會根據特殊幼兒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要,採取不同的教育形式,保證讓特殊幼兒最大限度、有效地參與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許昌博愛兒童康健園園長俎書歌向記者解釋道。
  • 自閉症兒童言語治療的幾大核心要素
    語言是我們人類有別於其他物種的特有行為,也是人類群體最重要的溝通方式之一。語言是人類教育、知識、思考和社會行為的基礎,語言使我們能與他人溝通,表達我們的感覺和需求,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反饋我們收到的信息,從而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世界。可以說,語言是人類行為的重要基石之一。
  • 關愛自閉症兒童 融合教育助康復
    自閉症最佳康復訓練期在3—7歲,自閉症兒童是最迫切需要社會進行「搶救性康復和搶救性教育」的弱勢群體,市政協委員、青島市自閉症研究會理事長、青島市以琳康教展能中心創辦人方靜十幾年來一直致力於自閉症兒童的康復教育事業。探索自閉症康復教育之路    1994年方靜的兒子被診斷為自閉症,從此她踏上了對自閉症研究與探索的徵程。
  • 宿遷市9名自閉症兒童通過幼小轉銜融合教育順利進入普通小學就讀
    揚子晚報網9月9日訊(記者 張麗)經過暑期2個月的適應性教育,近日,宿遷市9名自閉症兒童在新學期順利通過幼小轉銜準備班訓練,進入普通小學隨班就讀。據了解,自2017年宿遷市特殊需要兒童康復協會啟動自閉症兒童幼小轉銜教育嘗試以來,累計已有17名自閉症兒童通過針對性訓練,成功適應了普通小學教育環境,也標誌著宿遷市承接的全省殘聯學前融合教育試點項目取得新的成效。
  • 融合教育開創者思圻國際走進北大,助力自閉症兒童擁抱美好
    12月9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2020級EMBA學術研討會 — 《後疫情時代下的中國機遇》在北京大學百年大講堂隆重舉行,融合教育開創者思圻國際兒童教育受邀參加此次活動。 研討會上,思圻國際創始人景馨女士和其他校友開展了以《企業家生態 — 溫暖、強大、共同成長》為主題的圓桌對話,並向北大校友介紹了融合教育的意義與方法,讓大家對自閉症及心智障礙群體有了比較系統、完整的認識,同時向大家介紹了思圻國際的服務理念和課程模式,讓大家對特殊兒童康復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 特殊兒童需要早期幹預治療,思圻國際創新「融合教育」體系
    近年來,思圻國際以「融合教育」為核心特色,根據特殊兒童發展的不同階段設置專業的課程體系,並逐步建立起由診療室、家庭、學校、社區共同構成的融合教育體系,讓很多「星孩」家庭看到了希望。首先從醫學角度來說,特殊兒童是指與正常兒童在各方面有顯著差異的各類兒童,這些差異可表現為智力、感官、情緒、肢體、行為或言語等方面。
  • 走訪兒童行為矯正中心,看看自閉症兒童是如何被教育和訓練的
    4月3日,澎湃新聞走訪了位於北京市高碑店的五彩鹿兒童行為矯正中心,該校區目前接收自閉症兒童約100人。五彩鹿成立於2004年7月,是一家旨在為廣泛性發育障礙(包括自閉症和其他發育障礙)以及有各種行為問題的兒童及其照護者提供教育與培訓的機構。記者觀察到在這個校區學生仍然是幼齡兒童為主且明顯男孩居多。
  • 自閉症兒童的入學困境:拼盡全力,還是被勸退了
    如此龐大的特殊群體應如何融合到普通教育體系乃至正常社會活動中來,正在成為家庭和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通過合肥一家專業自閉症兒童康復機構的一對一幹預,星星開始掌握最基本的語言能力,日常行為也有所改善。但內部消化只是第一步。2015年8月底,胡曉花決定將3歲半歲的星星送入合肥一所普通民辦的幼兒園,星星入園之後,坐立不安,亦缺乏溝通交流技能,表現出無法適應集體生活的症狀,而普通幼兒教師普遍缺乏特教知識,胡曉花亦未接受相關培訓,無法給予幫助。入園一年,星星就被退學了。
  • 融合教育,特需兒童不特殊
    「每一個兒童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本次論壇的舉辦和海亮集團融愛學園的創辦,積極學習國內外先進的自閉症幹預方法,嘗試探索醫教一體、普特融合的特需兒童康復模式,相信一定會取得成功和收穫,為廣大殘疾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浙江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陳玉國在論壇說。
  • @衢州人,自閉症兒童的入學困境:拼盡全力,還是被勸退了
    如此龐大的特殊群體應如何融合到普通教育體系乃至正常社會活動中來,正在成為家庭和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通過合肥一家專業自閉症兒童康復機構的一對一幹預,星星開始掌握最基本的語言能力,日常行為也有所改善。但內部消化只是第一步。2015年8月底,胡曉花決定將3歲半歲的星星送入合肥一所普通民辦的幼兒園,星星入園之後,坐立不安,亦缺乏溝通交流技能,表現出無法適應集體生活的症狀,而普通幼兒教師普遍缺乏特教知識,胡曉花亦未接受相關培訓,無法給予幫助。入園一年,星星就被退學了。
  • 自閉症兒童康復在路上,長沙星愛兒童發展中心在行動
    長沙市開福區星愛兒童發展中心是一所非營利性民營機構,面對自閉症、語言發育遲緩、多動症兒童。現有蒙氏教學室、感覺統合治療室、多功能教室、精細室、個人工作室、個別輔導室,配置有一系列語言、認知、社交等康復教學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