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視頻 武術理論 武術教育 武術人生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飛渡時空
練太極拳的愛好者大多聽到凌空勁,卻不了解凌空勁的真正含義,首先凌空勁這次詞,出自吳圖南老先生的凌空勁歌訣,「祿禪、班侯、夢祥間,三世心傳凌空難。我今道破其中秘,洞徹全豹反掌間。只因傳功皆口授,未嘗公開告世人。且幸恩師多倚重,教我其中步驟全。如今說明其中義,節省時間又便傳。先須琢勁練到手,再練蕩勁不費難。透空諸勁都學會,哼哈運氣亦練全。彼此呼吸成一體,牽動往來得自然。此時再學凌空勁,堅持功夫一二年。手舞足蹈隨心意,至此方叫功夫完。」在此之前據說是秘傳,楊家也未曾有過凌空勁的說法。
吳圖南老先生的凌空勁又是從何而來呢?吳圖南先生口述親自見過少候和宋書銘演示這種勁法而引用了這個詞,宋書銘為什麼會太極拳呢,因為他是張三丰仙長的弟子宋遠橋的後裔,練得是家傳的太極拳,和陳家溝無關,這也證明太極拳絕非起源於陳家溝,當時這個宋書銘在京城擊敗許多高手之後,引得請出了楊家太極拳代表人物楊少候,在當時被太極拳界公認太極拳功夫最好的來和宋書銘比試。
據吳圖南先生親自講述:宣統末年(1911),吳圖南從友人處得到《宋氏太極功源流支派論》署名宋遠橋的傳抄本。後來吳鑑泉、楊少侯、紀子修、許禹生都抄了一份。當時,許禹生有個朋友,叫宋書銘,在袁世凱處當幕僚,也會練太極拳,稱作「三十七式」,是祖傳的,他自稱宋遠橋是他的遠祖。於是,體育社的許多教員都隨許禹生去訪宋書銘,同去的有紀子修、吳鑑泉、劉恩綬、劉彩臣、姜殿臣、吳圖南等人,到宋書銘住所之後,宋很客氣地接待大家。吳圖南告訴宋,說他從朋友處得到一個《宋氏太極功源流支派論》抄本。宋聽說之後,馬上到內室,也找出一本家傳《宋遠橋太極功源流支派論》抄本,拿給大家看。兩者除了名目略有不同外,內容完全相同.. 他們表演完畢,其他人多有不服氣的表現。因為,這一行人都是當時京師太極拳之翹首。然而,一搭手,不得了,竟然都和許禹生差不多,沒有一個人是宋書銘的對手。其中最慘的要算紀子修了,紀早先是練嶽家散手的,很硬梆,後來從凌山學太極拳,凌山是楊祿禪的徒弟,以剛發著稱,所以,紀子修就剛上加硬。他看到其他人柔化對付不了宋,他一搭手就是硬的,雙手掌死死壓在宋的雙臂之上。孰不知,這恰對了宋書銘的胃口,眼看紀要把宋壓垮,紀猛一用力,打算把宋擊翻在地,就聽「嘭」地一聲,紀就似斷了線的風箏,倒飛出去,跌倒在地.. 宋書銘與太極拳名家推手的事立即驚震京師,訪者日眾,多被宋婉謝。一天,楊氏太極拳宗師楊少侯攜徒東潤芳、尤志學、烏拉布(吳圖南)、馬潤芝,來到宋書銘住所拜訪。少侯先生是當時京師太極拳第一人,其技藝之高、名氣之大勝過楊澄甫,他的太極拳得班侯的親傳,兒時得乃祖祿禪教授,功夫極佳。宋聞聽少侯來訪,親自迎出門外。把少侯一行讓到室內,寒喧過後,少侯表明切磋拳藝的來意。宋書銘對少侯久已聞名,能與少侯接手,就是一份殊榮,何況登門造訪。當即到室外,接手。宋與少侯一搭手,竟然空如無物,就感到遇著對手了。少侯也覺得宋的全身沒有實處。兩人似乎靜止,少有動作。只見少侯像是在練氣功,頭懸、身正、氣沉、體舒;宋則相反,運功、提氣,不敢稍有鬆懈。突然,少侯抬手,一拉一放,就見宋書銘像被風颳跑了一般,倒出三丈開外,連退數十步,才慢慢停下來。過了一會,連聲說:「好厲害的『凌空勁』,我領教了。」
這段吳圖南的描述,也是他寫下凌空勁歌訣的原因,使凌空勁成為習練太極拳愛好者眾所周知並追求的太極拳最高目標和境界。也只有從吳圖南先生這段描述,才能真正理解所謂凌空勁的真正含義,無論是宋書銘還是楊少候,都沒有隔空發人的本事,而是把自己練到松空的最高境界,和人接觸之後能把人發的凌空而起,就像我們能把風箏放到空中或者投射籃球到空中一樣。太極拳最高境界就是把任何人都能發的凌空而起,而絕不是只對徒弟有效的表演,這才是練到了真凌空勁的真正功夫。
現在有些假大師,自身都不理解凌空勁含義,卻用開始用只對徒弟有效的,類似隔空取物表演來譁眾取寵,騙錢騙物來獲取自身利益,而侮辱了整個傳統武術的名聲,糟蹋了傳統武術文化,可笑其無知,可憎其欺詐,可嘆優秀的傳統武術文化繼承者皆被其牽連,讓中華優秀的傳統武術文化被後世不明真相的中華子孫所詆毀,影響了武術的文化的傳承。
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精彩武術內容,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