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新聞訊(嶽金鳳)現年87歲的宋奶奶兩天前在家看電視時打了個噴嚏,立馬就出現了腰部劇烈疼痛,疼得不敢翻身,家屬帶著老人來到了哈醫大四院骨科門診。骨科張濤醫生分析患者可能發生了腰椎壓縮性骨折,經核磁共振結果顯示,宋奶奶為第1腰椎椎體新鮮壓縮性骨折。
由於宋奶奶長期患有「冠心病」「多發腔隙性腦梗塞」,張濤、胡乃武等專家充分討論後為宋奶奶實施了微創的經皮球囊擴張椎體成型術。術中,醫生在患者局部麻醉下將筆芯大小的套管針穿刺入椎體內,球囊擴張撐開壓縮的骨質,再注入適量骨水泥填充,達到固定骨折部位和增強椎體強度目的。術後宋奶奶就覺得腰不那麼疼了,敢翻身了。術後第二天查房時,宋奶奶激動地對二位醫生說她的腰疼明顯好轉,能坐起來吃早飯了,一想到自己還有機會能下地,不至於臥床,宋奶奶激動得流淚了。
胡乃武介紹,胸腰椎新鮮的壓縮性骨折如果按常規保守治療,恢復慢,需臥床2-3個月,且晚期容易出現嚴重的胸腰椎後凸畸形,慢性疼痛,脊柱活動度減低等併發症,影響日常生活。經皮球囊擴張椎體成型術不僅可解除疼痛症狀,還可以明顯恢復被壓縮椎體的高度,增加椎體的強度,使脊柱的生理曲度得到恢復,並可增加胸腹腔的容積與改善臟器功能,避免了長期臥床發生褥瘡、墜積性肺炎、肺栓塞等併發症的可能。此種手術創傷小,出血量低,見效快、術後半小時就能下床活動,考慮到穿刺對軟組織還是有輕度損傷,為減少滲出和疼痛,患者可以平臥一天再下床,總體上極大的縮短了患者住院及康復時間,減輕患者的病痛,特別適用於高齡患者。
張濤醫生介紹說,很多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常常因為輕微外傷即可發生椎體壓縮性骨折,導致翻身和起床等體位變化時出現劇烈疼痛,骨質疏鬆是根本的原因。常見的骨質疏鬆症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Ⅰ型),一般發生在女性絕經後5~10年內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Ⅱ型),一般指老年人70歲後。確診依賴於雙能X線吸收法(DXA)骨密度檢查。T值≤-2.5診斷為骨質疏鬆;-2.5<T值<-1.0為骨量減少;T值≥-1.0為正常。骨質疏鬆的治療是個系統工程,目的就是避免骨折的發生,經典的治療方案就是鈣製劑維生素D骨吸收抑制劑。
來源:龍頭新聞
【來源:生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