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最近疫情的影響,大部分的中小學生開啟了在家上網課的模式。語文、數學、英語、釘釘、騰訊、學習通令人眼花繚亂也讓學生應接不暇,由此學會合理地安排時間至關重要。
一、明確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要覺得安排時間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其實它恰恰是最重要的事情,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提前安排好時間反而可以幫助你更高效地完成任務,做起事來更加事半功倍。時間老人是非常公平的,他給予了每個人二十四個小時,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把這 24 個小時用成 48 個小時而有的人卻只能縮水成 12 個小時甚至更少呢?關鍵就在於去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時間。前段時間刷屏的清華學霸作息時間表令人印象深刻,對於時間的安排具體到分鐘這真令人瞠目結舌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嘆:「這就是清華學霸和普通人的差距所在啊!」這也更加表明了學會安排時間的重要性,由此我們一定要為自己樹立安排時間的觀念意識並在生活中努力讓自己付諸實踐。
二、每日三連問,粗放安排
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清晨起床時我們可以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我昨天的任務有遺留嗎?我今天的安排是什麼?我今天有什麼特別重要的事?這樣你就大概明確了今天的任務和安排然後根據它們的輕重緩急程度進行一個大致的計劃安排,把最重要的事放在最前面做、最困難的任務和科目放在最前面學接下來一整天都可以有的放矢去學習去完成任務、減少拖延效率加倍。
三、精細化安排
在有了上述的大體安排之後呢,就可以以此為根據細化成更加細緻合理的安排啦。我們可以借鑑一些優秀的時間安排者的計劃制定屬於自己的時間計劃,可以製作一張表格把一天的時間按小時進行劃分再寫上自己要完成的計劃以及完成後的反饋,這樣既可以幫助自己更加清晰直觀地明確時間的規劃(為明天的安排提供改進)也可以幫助自己改掉拖延的壞毛病,但是在這裡一定要注意留白給自己一個伸縮調整的時間。
四、學會擠時間
魯迅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時間總是客觀的——每個人都只有二十四個小時,因此我們要學會為自己擠出時間。古有文豪歐陽修利用廁上、馬上、枕上這「三上」的時間來構思文章,現代的我們更要懂得學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不要小看這些微小的時間;積少成多、集腋成裘,這些細碎的時間裡也能完成大事情。我們可以在利用睡前、坐地鐵、坐公車、廁上,走路的時間來思考來閱讀亦或者背背單詞公式做做回顧複習。
此外,統籌計算也是一個重要的幫手。小學數學裡大家都學過統籌計算,小明同學需要完成燒水、澆花、用洗衣機洗衣服、擦玻璃等一系列的任務,一件一件做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所以我們發明了統籌在洗衣服的同時燒水在燒水的同時澆花擦玻璃,這是我們在小學就學到的知識可是卻是我們到現在還不甚明白的道理:一定要學會合理地安排和計劃時間,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時間,讓生活學習更高效。在現在這樣一個時間是金錢、速度就是生命的時代中,越好越快地合理安排時間、合理安排資源,你就能更好更高效地先人一步,一步先,步步先,終會成為領跑者。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