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老人常說三種酒席,是為了收禮金,去了也是為了收禮金,你知道是那三種嗎?以前農村窮,手裡無錢,對於辦酒席,主人是非常著急的。所以能免則免,儘量不辦。比較多見的是:婚喪酒席,這是免不了的。還有給60歲以上的父母祝壽,以示做兒女的孝心。另外生小孩辦酒席,必竟這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是一個新的生命,降臨人世,慶祝一下,很有意義。
而現在不同了,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紛紛外出打工,農村面貌日新月異。農民的生活,極大改善了,農民手裡有了餘錢。辦酒席的名目,各種各樣,越來越多。而有些酒席可辦可不辦,沒有什麼值得慶賀人的意義,讓很多人心生反感。至於說是哪幾種?可能各地風俗和酒席名目的不同,有所差異。實際上,這些多餘的酒席,並不是農村老常的。而是所有農村人,都有的共識。因其缺乏慶祝的意義,被人們認為是以收禮金為目的。那麼按照題意,是哪三種酒席呢?我來說說個人的觀點。
一、沒有超過六十多人,辦酒席慶祝生日。偶爾為之,無可厚非。最討厭的是,有些人仗著在地方有點名氣,有點影響力,而年年都辦酒席。這樣一來,客人奈於面子和人情世故,不得不去。一般來說,這樣的酒席,都是在酒店舉辦。所以來賓隨禮,自然不在少數。太少了,自已拿不出手,難以為情,甚至被主人不待見,錢白扔了。多送吧,有很多人並不是那麼富有,實在拿不出錢,以至讓人心生怨言。
二、子女考上大學,是一件喜事,是孩子人生的轉折點和起點,值得慶祝一下。但是也要看什麼情況,現在大學生,非常普遍,不稀奇。考上清華北大或者重點大學,確實有驕傲和泛耀的資本。必竟稀少,值得慶祝。而不必要的是那些考上普通大學、大專等專科學校的,也藉機辦酒席,大肆通知親朋好友。令人心生無奈,或者不以為然。
三、最沒必要的一種酒席:買車辦酒席。農村人買車,放在以往,確實稀奇。現在農民都富起來了,買車變得稀鬆平常,就跟過去家家戶戶都有自行車,是一樣的道理。只不過是添制了一件交通工具而已,實在沒有值得慶祝辦酒席的必要。實際上,主人不一定是以斂財為目的,而是為了高興和慶祝。但這種不必要的慶祝,被人曲解,也是人之常情~~
總之,在農村這樣不值得慶祝的酒席,不只是這三種,有很多,在此不作多說。而題主所說的,農村老人常說的有三種酒席不去也罷,去了也是為了收禮金。相信這不光是老人所說,應該是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和認知吧。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妥,請留下寶貴意見。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探討三農問題,敬請關注三農創作者:英山人餘夢雲。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