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時,佳佳(化名)僅550克。 院方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3月1日14時20分訊(記者 黃宇 實習生 謝爽)出生時胎齡25周零4天,體重僅550克,沒有自主呼吸……2016年11月,一名叫佳佳(化名)的袖珍嬰兒由出生醫院轉送至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新生兒中心NICU。經過100餘天的精心照護,佳佳闖過多個難關,於近日平安出院。
降臨——
佳佳的主管醫生李廣紅介紹,接收時,佳佳的胎齡僅25周零4天,體重550g,沒有自主呼吸,全身皮膚薄如蟬翼,柔弱得不堪一擊。
新生兒中心醫護人員在科主任和護士長的帶領下成立特護小組,集中對佳佳及其他幾名超低體重早產兒進行管理。
為幫助寶寶「回憶」在媽媽子宮裡的安全感,醫護人員創造性地製作出「鳥巢」;為避免聲音、光線等不良刺激對寶寶生命體徵的影響,又在暖箱蓋上厚厚的遮光布。通過仔細觀察佳佳的行為表現,「讀懂」寶寶想要表達的「話語」,醫護人員制定了針對性的照護措施,幫助寶寶度過她生命中最脆弱的時期。
「在院新生兒中心收治的眾多早產兒中,佳佳是目前為止孕周最小,體重最輕,病情最重的患兒。」李廣紅介紹,呼吸關、感染關、營養關是佳佳出生後要闖過的「三座大山」。
第一關——
李廣紅說,由於佳佳出生時還沒有自主呼吸,醫護人員必須得在第一時間提供解決方案,幫助其有效呼吸。為此,除常規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促進肺發育外,呼吸機輔助呼吸是度過呼吸困難關的必經之路。
條件成熟時,醫護人員還積極幫助佳佳改進呼吸方式。
佳佳出生後第五天,醫護人員幫佳佳拔除氣管導管停用有創呼吸機,改用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從而減少下呼吸道感染發生率,同時減少氣管插管對患兒的不良刺激。
第二關——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佳佳系西南地區目前收治的孕周最小、體重最輕、且存活的寶寶。 院方供圖 華龍網發
如此小的寶寶,全身器官發育不完整,救治成功僅僅為寶寶生存打開了一扇門,後續照護直接關係到寶寶的遠期生存質量。
為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在嬰兒父母的配合下,醫護人員首次為佳佳採用初乳塗抹口腔,在預防感染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李廣紅介紹,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正是初來人世的孩子所需要的最佳食物,它能保護孩子免受細菌和病毒的感染。
第三關——
「除了呼吸和免疫方面的照護成功,讓嬰兒母親堅持母乳餵養也是確保佳佳生長發育的關鍵要素之一。」李廣紅說。
由於佳佳的外周血管條件有限,如果沒有一條暢通的靜脈通道會對救治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為此,新生兒中心的護士們排除萬難,通過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技術為佳佳打通生命通道,為靜脈營養支持及後續治療奠定堅實基礎。
出院——
經過醫護人員們的精心照護,在佳佳住院的100餘天裡,體重從550g長到了2110g,糾正胎齡達到了38周多,每天能吃280ml的母乳並完全消化,可以完全脫離氧氣自主呼吸,佳佳終於迎來出院回家的時刻。
2017年2月20日,佳佳出院。院方介紹,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佳佳系西南地區目前收治的孕周最小、體重最輕、且存活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