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分人在談戀愛時會遇到一個「力不從心」的現象,那就是自己的男/女朋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原來的主動熱情慢慢變得很被動遲鈍,甚至讓你覺得有些冷漠。
之前有個提問是「如果男朋友對你冷暴力,該怎麼做,才能回到過去?」,我看到下面很多人把情侶之間的關係冷淡歸結於一方已經談膩了,或者兩個人過了熱戀期。
其實還有一個造成情侶之間戀愛遇冷的現象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你的男/女朋友可能是個「迴避型依戀」的人。
很多人看到另一半對自己不夠熱情了,第一時間就是去責怪自己做的不夠好,覺得是自己平時的需求感影響了對方的工作、自己某些事忽略了對方的感受、自己最近太不修邊幅....
但可能你的行為根本不是對方變冷淡的原因,而是你其實正在和一個迴避型依戀的人談戀愛。
「依戀理論」描述了我們孩童時期經歷的親密關係對現在人際關係的影響。
它通過我們早年的經歷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會愛上一個人?我們怎樣去愛一個人?我們如處理關係中的衝突和矛盾?以及我們在遭受傷害時的反應方式等等....
根據依戀理論,我們在五歲之前,通過跟自己的父母及重要親人的情感互動會發展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依戀類型,而這種依戀類型會或多或少地決定我們在成年以後如何去與伴侶建立親密關係。
依戀類型通常分為這三種:
安全型:安全型依戀的人不害怕與人變得親密,也不會對伴侶產生過度依賴。
焦慮型:有焦慮依戀的人在孩童時期缺乏父母的關注,經常讓他們感覺父母對自己的愛和照顧「若即若離」,所以他們成年以後在親密關係裡害怕被拒絕和拋棄,也很難有安全感,並且經常不信任他們的伴侶。
迴避型:迴避型依戀的人潛意識裡會抑制他們對伴侶的依戀,當伴侶會和他們變得太親近時就會下意識的想去把對方推開。
迴避型依戀的人約佔總人口的25%,所以遇到他們的概率其實很高。美國心理學家埃米爾·萊文(Amir Levine)說,迴避型依戀的人在維護親密關係的各項指標上比其他依戀類型的人得分都低。他們通常比別人更快結束一段關係,並且離婚的機率更高。
因為對於迴避依戀的人來說,進入深層次親密關係等同於失去了獨立性,並且他們對於追求「自我的滿足」過於理想化,所以換句話來說,迴避依戀的人潛意識裡就抑制了他們的整個的依戀行為。
迴避依戀的人在戀愛關係中常常會讓伴侶覺得他是在故意製造距離、躲躲閃閃並且逃避交流…
而這些行為又恰似大多數人理解的一個人「不愛了」的舉動,所以迴避依戀的人時常會讓伴侶覺得自己不重要,容易在關係裡感到沮喪、迷茫和被拋棄。
迴避依戀的人之所以逃避親密關係其實跟他們的童年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迴避依戀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一直生活在父母對他們的各種要求之下,他們時常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壓力,並且在這種壓力之下形成了「如果我不聽父母的,我就不是一個乖孩子」的想法。
除此之外,迴避依戀的人通常在小時候很少得到父母的認可,甚至在他們遭受挫折,或者在學校受到欺負時父母給予的也不是安慰,反而是讓他們感覺自己又讓父母失望了的教育。
所以在反覆嘗試獲得家長的認可失敗後,一些孩子就會產生一種深深的挫敗和失望,最終放棄繼續尋求家長的認同。而這種失望也會隨著他們長大成人,被不知不覺中地帶到親密關係當中。
雖然迴避依戀的伴侶可能在關係中看上去很冷漠無情,但研究表明,迴避依戀的人和另一種類型焦慮依戀的人一樣,都有情感上的焦慮。
焦慮依戀的人因為自己無法填補完內心的需求,於是會通過依賴伴侶來滿足需求。而逃避依戀的人恰恰相反,他們認為沒有人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他們只能依靠自己。於是他們習慣與人保持距離以此來減少不必要的失望、不安和恐懼。
如果你看到上面的描述符合你自己的內心活動,或者很像你伴侶跟你相處的狀態,那麼你(或者你的伴侶)有可能就是個迴避依戀的人。
但是不用擔心,迴避依戀並不可怕,因為他們儘管對保持親密有恐懼,在關係中容易迴避伴侶,但是如果有足夠的動機和伴侶的幫助,他們一樣可以變得更開放、更親密、更溫暖和更願意交流。
下面就是十二查閱資料和總結經驗,給大家整理的河迴避依戀伴侶的相處技巧:
1、不要去逼迫他
如果你去逼那些本身就需要空間的人,那麼他們只可能會躲你躲地更遠或者反抗你。所以當迴避依戀的伴侶迴避時你要去學會給他們空間,雖然他們突然變的冷漠會讓你變的痛苦,但是如果你去逼迫只會讓他們迴避你的時間越長。
2、不要把他們的表現往心裡去
要知道迴避依戀的人冷淡你,逃避你是因為他們害怕失去自我而不是真的討厭你。其實,他們在迴避的時候也許比你更難受,並且也會去自我批評,認為自己的行為做的不好,所以你不要太把他們有時候的挑剔和疏遠往心裡去。
3、不要去抱怨
其實抱怨是我們內心深處偽裝起來的欲望和渴望。但是你要知道沒有人喜歡聽我們的抱怨。相反,如果我們把抱怨換成關心,對方更有可能給我們想要的反應。
4、多給對方鼓勵
當逃避依戀的伴侶做了讓你開心的事情,你需要讓他們知道你很開心。而當他們做了讓你難受的事情時你可以去和他們談談這件事給你帶來的感受,但不要太責怪他們,適當給予鼓勵,這樣的話就可以一點點減輕他們容易對事情產生消極態度的傾向。
5、多給予對方理解
當迴避依戀的伴侶願意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感受時,無論他們說什麼都儘量先給予理解,而不是去著急著解決問題。
6、變得可靠
迴避依戀的人容易對親密關係和伴侶產生失望,所以這就更需要你對他們能說到做到,不要許下無法兌現的承諾。
7、尊重你們之間的差異
要理解比起你他的節奏可能會比較慢,在感情裡也比較被動,但是這並不代表他不想和你在一起。
8、培養自己的興趣
即使對方不是迴避依戀,你也要知道沒有人能滿足你的所有的需求。所以你需要有自己的朋友和興趣愛好,並且能夠保持獨立。因為如果你讓迴避依戀的人感覺你的生活重心全部都在他身上,他就會開始擔心你會過度依賴他們,從而選擇迴避你。
9、看清幻想和現實的差距
不管是你還是你的迴避依戀伴侶,你們都可能曾經幻想過自己有個完美的伴侶,對方能滿足自己所有的需求。但是如果你對伴侶抱有太多這種不切實際的需求,那麼你可能會在關係裡感受到更多的孤獨和失望,從而引發矛盾。
10、注意表達自己強烈情緒的方式
當迴避依戀的伴侶長時間沒有滿足你的需求時,你可以用一個溫和的方式告訴他你的需求和願望。因為過於強烈的情緒表達和宣洩往往會讓迴避依戀的人陷入逃避,從而「聽不見」,「看不到」你的需求。
11、給予對方足夠的空間
當你們關係進展順利,你感覺和迴避依戀的伴侶越來越親近時,你可能會忍不住打開閘門,一股腦地表達你之前那些被壓抑的需求和渴望。但是這種你覺得你們可以變的更親密的行為往往會起反效果,因為過於強烈的表達容易觸發對方的不安全感,讓對方開始迴避你。所以細水長流的升溫反而會讓迴避依戀的伴侶覺得更安全,也會讓你們走得更近,感情更長遠。
12、打破需求慣性的僵局
如果迴避依戀的伴侶總是習慣迴避,而你總是尋求親密,那麼你們可能會陷入一個一方不斷需求,而另一方不斷逃避的死循環。所以你可以先從打破自己的需求慣性開始,給予迴避依戀的伴侶更多的空間,幫助他們慢慢戰勝迴避依戀的恐懼和困擾。
13、不要試圖改變或拯救你的伴侶
試圖改變一個人的依戀類型基本是徒勞的。就像我們沒辦法教一隻貓忍住不吃打開的罐頭一樣,既浪費了我們的時間精力,又惹惱了貓。你只要相信,在一段有安全感的親密關係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迴避依戀的伴侶可能會變得更願意去接受與伴侶的親密。
14、對你自己和你的伴侶坦誠你的需求
沒有人能100%猜到你到底需要什麼。如果你一直在要求伴侶做到對方根本沒有意識到的事,那麼你們的戀愛和婚姻很有可能出現問題和矛盾。所以你在提需求之前一定要清楚地去表達,去舉例,告訴對方你希望得到怎樣的回應而不是他抱怨你的陰晴不定,而你指責他的不配合。
15、設定健康的相處原則
你需要讓你的伴侶知道你希望被尊重,告訴他你需要什麼,你不能容忍什麼。因為愛雖然需要包容,但不代表你需要包容對方的一切,包括對方觸犯你的原則。
16、認識到你伴侶的不足
迴避依戀的伴侶可能更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和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並且這種情況可能伴隨他的一生都不會改變,所以你需要明白和接受:沒有人是完美的。
17、努力成長
在親密關係裡,你和你的伴侶都需要做出妥協你們的關係才能維持。如果你的伴侶是迴避依戀,那麼你可能需要給他更多的空間,而他也需要調整自己和你變得更親密。
隨著時間的推移,迴避和焦慮依戀都能在一段穩定的關係中都變得更有安全感,並且配合伴侶的幫助兩個人的感情會越來越好。
所以遇到迴避依戀的伴侶不要沮喪和逃避,如果你們都有決心和毅力去一起努力、共同成長、相互磨合,那麼你們就可以收穫一段更牢固、更有安全感、更充實有愛的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