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重振,建始及時出臺《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支持農業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果政策十條》,簡稱支持農業發展「黃金十條」,1413萬元財政獎補,四兩撥千斤,持續發力,鋪就一條條脫貧致富「黃金路」。
(長勢喜人的溫室玻璃大棚蔬菜。)(全媒體記者 劉波 攝)
農業技術人員在田間地頭指導生產。(全媒體記者 劉波 攝)
農業志願服務專家組織茶農搶時採摘茶葉。(全媒體記者 劉波 攝)
全媒體記者 劉波 通訊員 米緒凱
年終盤點,「支農十條」政策持續發力,建始農業產業好戲連臺。
獼猴桃白酒、獼猴桃果酒震撼上市,農戶的殘次果被「吃幹榨盡」;蔬菜「住」進玻璃房,一排排蔬菜大棚拔地而起;鄂魔芋1號種芋進一步擴繁,恢復性發展再現「魔力」;茶葉產業踏上農旅深度融合之路……
疫後重振,建始及時出臺《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支持農業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果政策十條》,簡稱支持農業發展「黃金十條」,1413萬元財政獎補,四兩撥千斤,持續發力,鋪就一條條脫貧致富「黃金路」。
政策支持大幹快幹
「一定要靠政策激勵,著力扶持一批見效快、收益穩的農業項目,增加農民收入,鞏固脫貧成果。」 疫後重振,「農」字當頭,建始縣委、縣政府一班人深思熟慮。
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建始縣委書記向紅林,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淵平一次次帶隊深入田間地頭走訪調研,了解詳情,一次次召開會議,聽取專家建議,研究對策,縣裡出臺《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支持農業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果政策十條》。
這十條政策明確對適用範圍、基地獎補、主體培育、加工扶持、平臺建設、營銷激勵、品牌創建、金融支持、技術服務、風險防範等出臺激勵政策,支持能有效帶動農民增收的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大幹快幹,大力發展特色蔬菜、魔芋、獼猴桃、茶葉、藥材種植及生豬養殖,確保農業增收、農民增效,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
該縣對新建集中連片100畝以上大田特色商品蔬菜示範基地每畝補貼100元,新建30畝連片大棚蔬菜每畝補貼500元;新建集中連片30畝以上獼猴桃水肥一體化標準基地每畝補貼4000元;新建鄂魔芋1號原種擴繁基地50畝以上每畝補貼2000元;實施能繁母豬補貼,每頭補貼30元。
該縣鼓勵農業企業積極爭創省級、州級農業龍頭企業,對新進的州級龍頭企業獎勵2萬元,新進省級龍頭企業獎勵10萬元;鼓勵農業企業積極申報農產品「三品一標」,對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獎勵5萬元,對獲得有機農產品認證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的獎勵10萬元……
「真是政策裡面有『黃金』!」手捧支持農業發展「黃金十條」,全縣農業經營主體驚喜不已。
「帶領農民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錯過的機會找回來,把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全力以赴奪取農業大豐收。」疫後重振,建始幹群「搶」字當頭大幹快幹,一大批短平快農業脫貧支柱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全力摁下農業產業發展「快進鍵」。
「科技田保姆」送「及時雨」
好花更需綠葉扶。
為抱團做大做強蔬菜、馬鈴薯、獼猴桃、關口葡萄等「短平快」特色產業,建始縣農業農村局及時組織馬鈴薯、獼猴桃、糧油、茶葉、蔬菜等特色農業方面的98位農技專家,成立農業志願服務隊,下沉到地頭,拿出抓疫情防控的拼勁、狠勁和韌勁,爭當「科技田保姆」,送去一場場科技「及時雨」。
一個個揮汗田頭的身影,一個個手把手耐心講解的場面,一個個鮮活感人的畫面躍然紙上,歷歷在目,永當銘記。
今年以來,建始縣98位農技專家聞令而動,不負重託,活躍田間地頭忙發展。戰疫情、戰雨情,大災年裡搶收成,用「忙瘋了」形容一位位農業志願服務隊專家,一點也不誇張。
「提醒一下,下田一定要戴口罩、不扎堆。」「眼下獼猴桃管理應該注意什麼?」「三件事,一補苗,二防病蟲害,三施肥。」作為全省獼猴桃優勢區中心區,春管刻不容緩。3月上旬,牽頭負責的縣農業志願服務隊林果專家米緒凱入業州、赴長梁、上紅巖寺,與當地獼猴桃志願服務專家一道,催果農下田,現場技術指導,按下春管「快進鍵」。
半個月時間,在一支支農業志願服務小分隊的指導下,全縣高規格完成獼猴桃春管2萬畝。作為農業志願服務隊一員,長梁鎮親鄉緣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傑一邊現場指導果農施肥、補苗、防病蟲害,一邊對打電話求助的果農進行遠程技術指導,搶時完成獼猴桃春管1200畝。
「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作為無疫情鄉鎮的花坪鎮,有20%的關口葡萄尚未進行春管,若氣溫回升,那就再不能剪枝了。種植戶急,專家更急。該鎮向緒豐、周光彥、龔小剛等志願服務專家一個個鑽進葡萄園督促指導,用10天時間高標準完成春管,交上一份漂亮答卷。
「要想甜柿成為脫貧致富的甜蜜『柿業』,就趕緊下田施春肥忙春管。」紅巖寺鎮志願服務隊專家張勝華吩咐村民。他帶著6人技術小分隊包村包戶包田塊,催農下田,半個月時間,全鎮1300畝甜柿春管全面完成。
在官店鎮,劉迪權、汪益等志願服務專家沉下身子抓發展,全鎮商品馬鈴薯面積突破3萬畝,成為百姓鞏固脫貧的「金蛋蛋」。
「一定要爭分奪秒,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奪回來。」在志願服務蔬菜專家李仕東等的帶領下,當地蔬菜產業蓬勃發展。
「老譚賣瓜,自賣自誇,教你育西瓜苗技術,如果有用,不忘給我點個讚。」作為農業志願服務隊的一員,蔬菜種植專家譚建平帶頭示範試種,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抽空編寫的20餘期微信授技文章「火」了,詼諧的語言、清晰的技術要領,讓廣大蔬菜種植戶受益匪淺。
「今年甜柿價格超漲。」「種了這麼多年獼猴桃,沒想到連殘次果都收了。」「今年的辣椒、西紅柿都賣成了天價。」「今年又是疫情又是雨情,沒有農業志願服務隊的專家傾力協助,就沒有我們的好收成。」該縣廣大農業種植戶無不嘖嘖稱讚。
「特殊時期,能成為一名農業志願專家,雖苦卻很榮光。」該縣農業志願服務隊專家們用辛勤和汗水確保了支農政策落實落地,疊加效應盡顯。
產業活力盡顯
「能不能支持一下張興銀,或許能成就一款品牌!」縣政府常務會上,建始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向定群曾提出要求。
長期致力於獼猴桃產業發展的張興銀不負眾望,靠著30萬元財政獎補資金添設備,從事獼猴桃果酒加工,一炮走紅,產品成了市場搶手貨。
「在我們企業發展爬坡上坎的關鍵時期,拉了我們一把,我們再也不用犯愁了!」建始縣親鄉緣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傑深有感觸地說。
今年,該專業合作社靠著「支農十條」政策支持,進一步鞏固提升水肥一體化標準示範園,選果機器拉回來了,冷藏庫建起來了,獼猴桃白酒研發投產了,帶動發展獼猴桃1500畝,對農戶種植的獼猴桃應收盡收。
建始有近40年種植獼猴桃的歷史,2018年被確定為全省獼猴桃優勢區,近兩年,靠著省農業廳下達的1000萬元獼猴桃產業發展資金,不斷加大品牌、示範基地建設和產業鏈延伸。特別是今年「支農十條」政策出臺,財政獎補資金的注入,真是「肥肉上添膘」。
地裡安裝攝像頭,架噴灌設施,凍庫、大蓄水池、水肥一體化等設施一應俱全,讓傳統獼猴桃種植插上「翅膀」。
在「支農十條」政策支持下,標準化生產基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目前已在業州、長梁、紅巖寺3個鄉鎮建立三大示範樣板、10個標準果園,改造老果園4650畝。以現有基地為基礎在全縣打造10個核心標準化示範樣板,帶動1萬畝標準化示範果園建設,生產優質獼猴桃商品果1萬噸,以高產優質的產品推動品牌建設。
品牌建設碩果纍纍。在華中農業大學和省農科院的鼎力支持下,目前,該縣種植的品種以「金桃」為主,其次是「金魁」「海沃德」和少量的「紅陽」。「建香」「金塘1號」等新品種已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18年11月,國家獼猴桃科技創新聯盟2018年年會暨全國優質獼猴桃品鑑會在鄭州召開,「建香」獼猴桃斬獲中華黃肉組金獎。
如今,「建香」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網上銷售論個賣,價格高達5元一個。「建始獼猴桃」品牌正叫響全國。
產業鏈進一步拉長。今年在財政獎補資金的支持下,2家企業分別研發生產出的獼猴桃果酒和白酒成為市場新寵。
「拉長產業鏈,徹底解決了多年未解決的殘次果問題,將種出的獼猴桃『吃幹榨盡』,確保農民增收,極大調動農民積極性。」向定群一臉喜悅。
作為武陵山特色獼猴桃優勢區,建始縣以「支農十條」政策撬動,正掀起一場甜「獼」的自我革新,不斷推動全縣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
蔬菜產業在建始好比「一根雞肋」,最大短板是技術含量不高。今年,縣委、縣政府下大力氣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縣裡投入350餘萬元獎補資金,建始縣慧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花坪鎮漆寮村建起玻璃溫室大棚,這裡成為縣內外蔬菜種植大戶參觀學習的示範之地,拉動建始設施蔬菜種植大發展,仿佛一夜之間,建始設施蔬菜大棚拔節長高。
曾作為全國最有名的魔芋種植加工示範基地,如何恢復性發展這一富民產業,「支農十條」政策發力,依託市場主體,大力開展「鄂魔芋1號」原種擴繁。該種芋抗軟腐病毒性強,生長旺盛,正讓建始魔芋產業再發「魔力」。
惠農政策鋪就「黃金路」。今年,建始縣在支持農業發展「黃金十條」撬動下,全縣以馬鈴薯、獼猴桃、糧油、茶葉、菸葉、蔬菜、魔芋等為主的特色產業高達32.8萬畝,新增面積2萬畝,各類脫貧支柱產業取得突破性發展,廣大農民脫貧奔小康的底氣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