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我的顯微應用尋找合適的數字相機?

2020-12-17 中國教育裝備網

  作者:basler

  更多顯微鏡相機選擇,請登錄http://www.dayueweijia.com

  如今,圖像處理技術在大範圍的光學顯微應用中使用,其中包括醫學和生物學研究、診斷、醫療產品測試或材料科學。有了顯微鏡,即可直接訪問並研究最多樣化的對象的結構和功能。然而,僅使用一個方法,基本上不太可能得到所需的所有信息。因此,提供眾多顯示方案和解析度的許多不同顯微技術漸漸得到了發展。 該白皮書說明了選擇相機時要考慮的各個方面。

  要在顯微鏡中使用圖像處理,選擇最適合顯微應用的組件至關重要。除了顯微鏡本身,還需要選擇合適的鏡頭、光源,以及——取決於是否使用染料和比對方法,還需要濾光片組和偏振鏡。最終,相應應用的特殊要求決定了如何選擇最適合的顯微相機和兼容的圖像處理軟體。

  數字顯微相機以最優的使用圖像數據的方式提供顯微圖像。該圖像數據可被記錄、存儲、列印或嵌入文檔;然後使用特殊的軟體,在PC或行動裝置上以數字方式處理和分析由顯微相機提供的這些圖像數據。數字顯微相機提供的圖像可以快速地顯示在大屏幕顯示器上,因此方便用於現場演示或觀察等目的。

  不過,如何為顯微應用尋找合適的數字相機,在做選擇時必須考慮哪些方面?

  1. 黑白相機還是彩色相機?

  彩色相機在其應用中是非常靈活的,是傳統光學顯微鏡廣泛應用領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物醫學和臨床實驗室裝置以及工業和材料研究中的許多常規微觀應用是基於使用各種光源和比對方法的傳統光學顯微鏡。此外,顯微標本通常使用特殊的染色技術,以便詳細分析原本對比度較低的結構,例如作為疾病組織病理學診斷的組成部分和監測疾病發展。

  因此,對於顯微成像,色彩保真度和色彩重現應該儘可能準確,以便材料和生物樣本中最細小的結構區別可以重現。

  顯微相機中的數字彩色晶片使用與感光晶片匹配的不同顏色的濾光片記錄色彩信息。

  黑白晶片(左)和晶片上帶Bayer濾光片形式的彩色濾光片的晶片(右)。 通常,彩色晶片會使用較小但較多的像素來實現同等「真實」的解析度。黑色區域代表重現中的一個點。

  通常,彩色晶片的每個像素只記錄一種顏色,但通常圖像上每個像素都包含所有顏色。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每個像素都會使用相鄰像素的信息。要給每個晶片像素分配完整的顏色信息,必須對每個三原色以插值填充缺口(「去拜耳化」)。去拜耳化可能導致插值效應,並且彩色濾光片會降低光吸收效率,特別是在光照條件不佳的情況下。

  然而,得益於靈敏度相當高的彩色相機,可以使用較低的光強度實現大量的應用,例如在標準螢光顯微鏡中。彩色相機可以工作在明場與暗場中,非常適合顯微鏡,可以在比對程序和螢光應用中選用。它們也適合使用多波段濾光片同步監控和記錄一些螢光體。

  腎臟組織的光顯微圖像:為區分不同的細胞和組織結構,對組織學組織部分使用蘇木精和曙紅進行了染色(HE染色)。

  黑白相機提供成像晶片上的亮度值的完整信息,雖然沒有顏色信息。即使沒有進一步的計算,此處每個像素的信息也都是可用的。黑白相機沒有彩色相機由於通過彩色濾光片吸收光能而損失強度的問題。然而,黑白晶片通常在晶片前面有一個二維紅外截止濾光片,抵消了光源發射的紅外光。在許多應用中,發出的這些紅外光不會對圖像信息作出貢獻,只會降低圖像的對比度。

  因此,如果不需要顏色信息,可能會提高靈敏度和加強信息內容。因此,黑白相機非常適合應用在複雜的螢光顯微鏡中。曝光時間可能會減少,因此敏感的螢光樣品的應用效果相當好。即使在弱光信號中,對光線更敏感的晶片也可以呈現低噪聲圖像。特殊的NIR晶片版本增強了包括近紅外範圍在內的敏感性。

  活的人類黑色素瘤細胞的螢光顯微圖像:螢光染色後,某些細胞質元素呈現綠色,而細胞核呈現藍色螢光。

  2. 感光晶片類型(CCD與CMOS)、快門選擇、幀速率

  下一個重要步驟是選擇最合適的晶片。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需要在CMOS與CCD晶片之間作出選擇。接下來需要選擇最好的幀速率,即:無縫處理任務,相機每秒必須提交的圖像數量。

  感光晶片類型

  市場上有大量適合作為顯微相機成像晶片的基於CCD(電荷耦合器件)和基於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的晶片。這些晶片類型的技術設計完全不同,因此它們的特徵屬性也不同。如何選擇正確的晶片類型取決於應用。

  CCD和CMOS晶片將光信號(光子)轉換成電信號。值得注意的是它們不同的特徵以及這些特徵將如何隨進一步的技術開發而改變。

  CCD感光晶片有哪些顯著特點?一般來說,CCD晶片具有低噪聲因子、高填充因子、高信噪比、高顏色保真度的成像特點,可輸出超高品質圖像。這些屬性使得使用CCD晶片的相機成為弱光條件下應用不錯的選擇。

  今天的CMOS晶片有時比許多CCD晶片更優秀。

  近年來,得益於根本性的新發展,它們趕上了CCD晶片。憑藉高速(幀速率)、高解析度(像素數)、低功耗以及新改良的噪聲指數、動態範圍、量子效率及色彩概念等各方面優勢,CMOS晶片逐漸在由CCD晶片統治的領域裡取得了一席之地。這一點同樣適用於顯微鏡(特別是高速顯微鏡),而新色彩概念的現代CMOS晶片能提供優秀的實時成像。

  CMOS面陣感光晶片

  鑑於CMOS技術近年來所取得的長足進步,可以預期其在未來也一定會有更多突破性的新進展。市場趨勢表明,最新的CMOS技術將在很大程度上取代CCD技術。

  幀速率

  這個專業術語的含義為「每秒多少幀圖像」或「fps」。這些術語描述晶片可在每秒鐘拍攝與傳輸的圖像數量。

  幀速率越高,晶片的速度則越快,也就是說每秒能夠拍攝更多圖像,並且傳輸更高的數據量。可能或必要的幀速率取決於隨相機使用的顯微系統類型和顯微鏡中的相機需要記錄的內容。

  對於許多系統,直接查看監控上的無延遲實時成像是主要目標,這可以實現對樣品的無縫篩查與快速聚焦。人類的大腦每秒能檢測約14到16幅畫面,而訓練有素的人可以顯著提高這個數字。標準影院電影的幀速率為24fps,最近的出品甚至達到48 fps。理想情況下,標準顯微相機的幀速率是在這一範圍內。

  然而,確定實時監控舒適度的不僅是移動圖像的平滑播放,而且還有良好的成像質量和清晰度。這裡逐行掃描技術提供了一個決定性的優勢。

  對於除了要求高成像質量還要求高吞吐量的自動化應用,顯著提高幀速率非常重要——例如,在樣品範圍的自動掃描中,要求自動聚焦或在儘可能最短的時間內用多張圖像重現整個樣品。

  快門

  與晶片選擇相聯繫的是快門系統的選擇。

  全局快門以及滾動快門是兩個主要的快門選項。快門能夠保護相機內部的晶片不受入射光線的影響,且只有在曝光時才會打開。所選的快門或曝光時間將會確保像素接收適當數量的光子,並決定快門維持打開狀態的時間。CCD晶片只使用全局快門,而CMOS晶片則提供全局快門與滾動快門兩種版本型號。

  兩個版本快門的差別在於晶片曝光圖像的方式:

  全局快門是整個晶片同時曝光,也就是說光線將同時照射到晶片的整個表面。

  而滾動快門是在很短的時間序列中(數微秒內)逐格漸次曝光。取決於所選取的曝光時間以及目標的實際速度,目標在曝光過程中移動可能會導致圖像失真。這被稱為滾動快門效應。

  顯微鏡應用中的某些情況(例如在樣品/試樣臺高速運動的情況下或高動態過程的觀察中)不希望發生這一效應。然而,帶滾動快門的晶片非常適合大多數標準應用,它們提供了一些勝過全局快門的優勢。得益於低讀出噪聲,其動態範圍明顯更高,給人印象深刻。高動態範圍允許實現極高品質的記錄以及對詳細結構信息的分析。

  此外,通過使用特定範圍內的曝光時間,能夠防止滾動快門效應。一些用於科學應用的基於CMOS的高性能相機即工作在滾動快門模式下。

  3. 解析度、感光晶片與像素尺寸

  在數字圖像處理中,因數字圖像能夠以不同大小列印或重現於不同尺寸的顯示器上,傳統顯微鏡中作為鏡頭和目鏡放大倍數計算結果的專業術語「放大倍數」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但是,主要由鏡頭的數值孔徑(NA)確定的鏡頭光學解析度仍很重要。

  相機拍攝的同一幅圖像,以不同像素數顯示

  解析度

  在顯微鏡中,專業術語「解析度」指的是兩個高對比度對象可以在顯微鏡下被識別為圖像中兩個單獨的對象而不會被合併為一個對象的最小距離(dmin)。

  對於最佳光源條件下的常規光學顯微鏡,解析度是由所用光的波長λ(計算時通常使用550 nm)以及由所用顯微鏡鏡頭的數值孔徑NA決定的。

  適用Rayleigh準則:dmin = 0.61·λ/NA。

  專業術語「解析度」也用於描述數字相機的晶片。它經常被用於指示晶片上的像素數量。例如,相機的解析度可以是800萬像素,這意味著光學配件投影到晶片上的成像隨後被分解成晶片上的800萬個像素。應用這一術語,指定晶片使用100萬像素與3200萬像素之間的「解析度」。

  不過,指定像素解析度更有意義。如果沿相機像素的邊長向後經過光學配件跟蹤到對象,像素的解析度顯示理想情況下一個相機像素應該涵蓋的對象上相應的距離長度。

  對於顯微相機,顯微鏡中所使用的任何鏡頭的像素解析度應該高於鏡頭的光學解析度。事實上,我們推薦使用像素解析度至少是光學解析度三倍的鏡頭。

  對顯微鏡鏡頭來說,數值孔徑範圍在0.1(通常針對4倍放大的鏡頭)和1.3(通常針對100倍放大的鏡頭)之間(對應於3.4 m到0.26m的光學解析度),在這個範圍內最小的光學解析結構可提供足夠數量的像素。

  例如,如果需要更低的放大倍數,則需要一臺達到相應高解析度的相機,以便對顯微圖像的細節進行最佳記錄和重現。此時,超過500萬像素的解析度可能確實有用。但是,對於大的放大倍數,由於光學系統的限制,這樣的高解析度通常無法提供任何額外的圖像信息。取決於應用,300萬到500萬像素通常就足夠了。

  像素大小也很重要。如果像素非常小,光學配件可解析的最小結構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合理的選擇是像素寬度5 m或以上的黑白晶片以及像素邊長大於等於2.5m的彩色晶片。

  感光晶片尺寸和視場(FOV)

  越大就一定越好嗎?較大尺寸的晶片的優勢是較大的表面可容納較多的像素,因而提供較高的解析度。其實大型晶片的真正優勢在於單個像素的尺寸仍足以確保能夠取得較好的信噪比——較小的晶片所能夠使用的空間不多,因此需要使用尺寸較小的像素(另請參閱「像素大小和靈敏度」一節)。

  然而,實際上需要多大的晶片呢?在這裡,除了所需的像素大小和像素數目外,能否最優化重現視場起到了重要作用。

  使用顯微鏡時,通過兩個步驟創建圖像:顯微鏡的鏡頭創建(必要時連同顯微鏡中的鏡筒鏡頭)中間圖像。用戶通過目鏡查看此中間圖像。總放大倍數由鏡頭的放大倍數和目鏡的放大倍數決定。由於物理和技術的限制,鏡頭只能在有限區域創建具有完整圖像清晰度的中間圖像。圓形鏡頭圖像的直徑(如果適用)則稱為鏡頭的視場寬度。

  鏡頭的圖像由目鏡再次放大。區域的最大直徑(目鏡仍然可以清楚地放大的範圍)稱為目鏡的視場。目鏡視場和鏡頭的視場直徑應該相匹配,達到「模擬」顯微鏡的最佳重現效果。目鏡的視場(視場數)表示特定顯微鏡鏡頭的視場大小。目鏡常用的視場數是18、20或22mm等等。然而,在實踐中超過23或25mm的視場直徑也是常見的。

  通過使用匹配的三目鏡筒(主要使用C口連接)或目鏡固定器使顯微相機適合顯微鏡,可以繞過目鏡的光學配件,直接通過相機查看鏡頭的中間圖像。

  因此,鏡頭的視場直徑是顯微相機的決定性值,因為通過顯微鏡鏡頭創建的圖像會被直接複製到顯微相機的晶片。因此,顯微相機的晶片大小與視場直徑應實現最優匹配。一方面要將圓視場的最大部分重現到有稜角的晶片上,另一方面還要防止最接近視場邊緣的地方出現重現錯誤。這意味著,晶片的圖像對角線應該比鏡頭視場直徑略小一些,以便晶片圖像的所有區域都能以最佳清晰度重現。

  市場上晶片的圖像對角線不一而足。上圖顯示了最常見的晶片大小。以英寸表示晶片大小是因為歷史原因確定的,它遵循反映早期的圖像記錄管的直徑的約定。遵循此約定,一英寸不等於25.4mm,而是大約16mm。

  對於許多標準的顯微鏡光學配件,大小為2/3"的CCD、CMOS晶片在放大倍數、解析度和顯微鏡視場中圖像部分的大小之間提供了理想的折中方案。

  如果選擇了一個過小或過大的晶片,需要使用集成在中間光學配件中的適配器將鏡頭視場與晶片匹配(也就是進行相應的縮小或後放大)。

  如何調整感光晶片尺寸和視場

  使用帶有集成中間光學配件的C接圈優化和調整晶片尺寸和視場:

  鏡頭放大倍數10x 目鏡放大倍數10x 目鏡18的視場數

  晶片尺寸1/2"(內部圖像部分)和4/3"(外部圖像部分)

  1/2"晶片傳送的可見中間圖像的百分比是沒有進行適應的圖像的約12%(內部圖像部分)。此圖像部分(中間圖像部分)可能相應使用帶有集成縮小光學配件(0.65x或本案例的0.5x)的C接圈進行優化。如果晶片明顯大於1"(外部圖像部分)並超出視場的邊緣,可能會使用帶有集成放大光學配件的相應適配器(例如1.2x 或1.6x)調整到該視場。

  最常見且最適合顯微應用的是縱橫比為4:3的晶片。縱橫比為1:1的晶片可以重現鏡頭的直觀可見中間圖像的最大部分。也可以使用3:2或16:9等其他晶片格式,但在像素數相同的情況下,因為它們的圖像高度低於4:3晶片,所以重現的視場部分較小。

  HD(高清)或全高清格式(目前已經全面作為電影和電視的標準)儘管現在對於顯微鏡而言仍然有些爭議,但它們完全適合(比如說)將現場圖像投放到大型顯示器上以用於討論。通過將視頻技術和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相結合,可以方便地查看、研究和分析快速變化過程。

  像素大小和靈敏度:正如前面討論的那樣,像素數或更確切地說是圖像晶片解析度對顯微圖像的信息內容和質量起著關鍵的作用。儘可能提高解析度這一總體趨勢顯而易見,但是解析度增加也意味著像素減小。一般來說,較大像素的靈敏度高於較小的像素。最終需要具體為每個應用選擇圖像噪聲、信噪比(SNR)、飽和容量和相關的動態範圍的最佳組合。

  圖像噪聲:各種噪聲的影響(例如暗噪聲、光子噪聲或數位化噪聲)可能與信號疊加,從而對數字圖像產生負面影響。在高靈敏度晶片中,如果在弱光條件下測量信號非常弱,那麼圖像噪聲就會尤其顯著。這裡的檢出限主要由暗噪聲決定,暗噪聲是熱效應(也就是晶片發熱)所引起的。可以通過被動或主動對晶片進行冷卻大大減少這種熱效應,例如利用氣流、水或半導體元素(另請參閱「製冷晶片與非製冷晶片」一節)進行冷卻。

  飽和容量:飽和容量(也稱為滿井容量)描述一個單獨的像素能夠吸收電子的最大數目。光照射晶片生成電子。

  信噪比:大像素比小像素的飽和容量更高。這意味著它們對光在像素中產生的電子有更大的容量。反過來,這意味著它們能夠處理更多的光。

  高飽和容量意味著信噪比更好,也就是說像素麵越大,信噪比(SNR)越好。信噪比表示相機數據屬於實際圖像內容的部分與不需要的噪聲信號的差值因子。信噪比SNR越高,成像質量越好。

  簡而言之:如果給定晶片大小,相機晶片的像素越多越不利於信噪比(也就是說信噪比較小)。

  動態範圍:定義了晶片對光的響應的下限和上限之後,我們最後可以解釋漏掉的這個專業術語「動態範圍」(DR):它定義為飽和容量(滿井容量)與檢出限的比率。用另一種方式說明:動態範圍是像素作為對入射光的真實響應而能夠檢測到的最亮值和最暗值的比例。如果您的應用需要高動態範圍,則推薦使用像素相對較大的晶片。

  如今,大小在3.5u m和6 um之間的像素提供了以前10 m像素所能提供的輸出:在感光度和高解析度之間實現了良好平衡。像素大小從2.2um到不到1.4u m的晶片具有高解析度且價格實惠。它們能提供高解析度,但因為面積小,所以感光度較低。

  對於螢光顯微鏡等弱光條件應用,晶片的靈敏度尤其重要。在這種不利的光源條件下,相機需要有好的信噪比,以確保仍能檢測到非常低的光信號,同時又有良好的成像質量。

  4. 顯微鏡應用中製冷CCD/CMOS感光晶片與非製冷CCD/CMOS感光晶片

  所有晶片都會生成所謂暗噪聲或暗電流。熱會在感光晶片上的像素中生成電子,與光所生成的電子相混合,從而產生幹擾,覆蓋所需的圖像信息,並扭曲圖像內容。此外,非製冷晶片的暗電流和噪聲會有變化,具體取決於晶片的溫度。因晶片在操作過程中會逐漸升溫,這會導致與環境和操作溫度相關的波動。在長期暴露的情況下,晶片的電壓和溫度也會升高,它反過來會被解釋為像素和感知為噪聲。

  通過製冷晶片可以減少暗電流。假設圖像信號保持不變,將晶片的溫度與環境溫度相比降低7攝氏度,暗電流約降低一半。

  在這裡新的晶片技術具有明顯的優勢,這包括新一代的CMOS晶片。得益於較低的功耗和優化的電子元件,這些晶片可顯著改進噪聲性能。

  帶非製冷晶片的數字相機完全適用於許多標準顯微鏡應用,可提供出色的成像質量,並滿足所有的圖像處理和分析要求。

  但特別是,如果需要在不利光源條件下長時間曝光,或者需要特別恆定、重現性好的結果進行圖像分析或作進一步處理,製冷晶片是正確選擇。例如,在現代螢光顯微鏡中的複雜應用、在活的有機體內的生物發光應用或在天文學中,這種要求佔主流。

  5. 接口

  一般來說,相機用戶通常可以在幾個接口之間加以選擇。最重要的適用接口是USB 2.0、USB 3.0、1394(FireWire)、千兆網(GigE)或Camera Link。

  作為眾多應用的新的簡單標準,USB 3.0越來越突出。USB 3.0也被稱為Super SpeedUSB,是流行的新一代「即插即用」通用串行總線規範,它以USB 2.0的優勢為基礎,同時也糾正了其弱點。目前USB3.0已經成為無需額外硬體的標準PC接口。在不久的將來,USB 3.0將取代可用接口範圍中的1394 (FireWire)和2.0。某些作業系統已不再將1394(FireWire)作為標準支持。然而,將來仍然能夠在任何商用PC上運行USB 3.0相機,而無需附加接口硬體。

  這一快速接口是實時兼容的。此外,USB3.0接口的技術實現可將圖像數據直接傳輸到主存儲器,從而節省處理器資源;釋放出的處理器產能可用於圖像處理應用。這反過來可實現更複雜的處理步驟,並將結果更快地演示給用戶。

  如果需要長線材,就是更具優勢的千兆網(GigE)接口的舞臺。

  6. 總結

  要為您的特定應用選擇顯微相機,可入選的產品範圍很廣。這一範圍包括了使用不同的感光晶片技術、晶片尺寸、解析度和幀速率的彩色和黑白相機型號。

  未來,得益於性能的進一步發展和顯著改善,帶CMOS晶片的相機將在顯微鏡應用中發揮重要作用。CMOS晶片不僅具有成本效益、尺寸緊湊、用途廣泛,同時還提供半導體晶片不會發生光暈或拖影效應的優勢。此外,較新的CMOS晶片可降低噪聲。預計CMOS晶片將在數字相機中的許多應用領域取代CCD晶片。

  在選擇最合適的顯微相機時,可能需要考慮以下幾個重要方面:

  成像真實生動,實現樣本的平滑移動和方便聚焦

  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像質量和顏色保真度,提供良好的對比度範圍,以進行記錄、圖像處理和分析

  為光線水平弱的應用提供極好的靈敏度

  應用特點決定了潛在的具體晶片類型,例如:CCD、CMOS、NIR(近紅外)優化版本

  視場最佳重現所需的像素尺寸和解析度影響所需的晶片尺寸

  取決於原來的系統和意向的通用性,還要考慮大小,重量,用戶舒適度,對DirectShow、TWAIN、USB3Vision、GenICam等軟體標準的遵從

  相機選擇貼士:

  更多相機選擇,請登錄大悅維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網站。

  彩色相機可普遍使用。如果希望使用彩色相機,請確保相機提供顏色配置。

  對於複雜的螢光應用,請考慮產生噪聲較少的黑白相機。

  如果希望在低放大倍數下重現樣品的大部分,例如要將圖像用於記錄和存檔目的,請選擇高解析度。

  選擇合適的相機顯微鏡適配器,以便實現對視場的最佳利用。

  如果您的主要目標是在屏幕上查看樣本,那麼實時圖像的成像質量和相機的速度就尤為重要。

  對於標準的顯微鏡應用,低幀速率的相機一般足夠了。

    更多信息請查看企業專區:http://www.ceiea.com/cp14848

相關焦點

  • 掌心大小的「顯微相機」如何推開微觀世界的大門
    就是這個掌心大小、方方正正的顯微相機,重量只有65g,裝進衣服口袋毫無壓力,可以隨身攜帶。那麼除了看上去外觀迥異,這款顯微相機到底比小貼顯微鏡強大在哪兒呢?首先,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和手機的連接方式。打開APP中間的相機按鈕,選擇「USB相機」,此刻的你,就像穿上戰衣的蟻人,可以來一次奇妙的微觀世界之旅了。蟻人進入亞原子空間後,看到了傳說中地球最強的生物—「水熊蟲」,那在顯微相機的幫助下,我們普通人能看到什麼呢?
  • 為孩子解鎖「新世界」,國產顯微相機,輕鬆將物體放大1000倍
    今天就給各位家長們推薦一款只有巴掌大小,卻能輕鬆將物體放大1000倍觀察的TipScope CAM 可攜式手機顯微鏡相機~這款堪稱顛覆了傳統顯微技術的顯微鏡相機,是由華中科技大學的8位博士合力設計研發,搭載了高性能SONY CMOS,讓其具有高達1300萬像素高清畫面,是目前全球放大倍數最高的手機外設。
  • 華中科大博士團研發新型顯微相機!2微米解析度,可放大物體千倍
    相比觀測天體,使用顯微器材觀察物體的微觀形態,似乎更能引起孩童的好奇心。然而,專業的顯微鏡結構精緻、造價昂貴,且體積較大,並不適合於普通家庭。一方面,考慮到家庭內沒有專業的安置平臺;另一方,則是因為專業設備操作相對複雜,無法使用孩子獨立來完成對物體的觀察。正是因為以上兩點,華中科技大學的8位博士組成的團隊,研發了一款全新的顯微相機——TipScope CAM。
  • 全景視覺點膠機(全景視覺點膠機系統)如何合適選相機、鏡頭
    在機器視覺系統應用中,工業相機、工業鏡頭、圖像採集卡、機器視覺光源、機器視覺系統平臺軟體,在選擇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那麼今天就工業相機、工業CCD攝像頭的選擇,給大家介紹一些經驗。1、選擇工業相機的信號類型工業相機從大的方面來分有模擬信號和數位訊號兩種類型。
  • 華中科技大8位博士研發的手機顯微相機,物體1秒放大1000倍
    TipScope是一家由華中科技大學8位博士組成的研發團隊,推出了一款能將物體放大1000倍的TipScope CAM 可攜式手機顯微鏡相機。和傳統那種昂貴且笨重的光學顯微鏡不同,這款手機顯微相機採用了目前行業中最為先進的光機電一體化技術。搭載了高性能SONY CMOS,擁有驚人的1000×倍放大的能力!
  • 應用分享 | SRRF-Stream+超分辨顯微成像平臺
    SRRF可以在寬場、共聚焦、TIRF等光學顯微成像系統中使用,最終的成像解析度依靠成像數據的特性。依靠於SRRF算法,在XY方向的最高解析度為50nm;SRRF算法不需要特殊的樣品製備過程,也不需要特殊的螢光染料,兼容各種傳統的螢光染料和螢光蛋白。
  • 共討電子顯微學技術新進展——2017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12月19日,一年一度的「2017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在北京天文館4D科普劇場如約召開。200餘位電子顯微學相關技術及應用專家學者、廠商代表等不畏嚴寒,參加了本次年終電鏡學術交流會。
  • 奧林巴斯顯微科技,助力試管嬰兒技術變革_奧林巴斯數位相機_數碼...
    1992年,卵漿內單精子注射技術(ICSI)的成功應用,對重度少、弱精等男性不孕症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使試管嬰兒技術的妊娠率維持在50%左右。如何進一步提高試管嬰兒流程中各環節的成功率,一直是科研工作者、人類胚胎學家所關注的課題。        從1919年奧林巴斯第一臺「旭」號顯微鏡問世開始,奧林巴斯就一直在努力將光學技術投入生命科學領域,幫助人類實現更多重要突破。
  • 數字生活 | 復古膠片相機-FIMO
    大家好,我是傳玉,這裡是青春作伴好讀的【數字生活頻道】,該頻道主要是推送一些關於數碼設備、影像應用訊息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 昨天推送了一組我的搞怪照片,這些照片是使用一個名為FIMO的復古膠捲相機應用拍攝的。這款應用是我最近很喜歡的一個攝影應用,所以今天給大家詳詳細細的聊聊這個應用。
  • 電鏡新技術新應用年終群議 2019北京電子顯微學年會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12月17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和北京市電鏡學會共同主辦,一年一度的「2019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在北京如期召開,會議旨在推動北京及周邊省市廣大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和交流
  • 最好最貴的GOPRO運動相機都比不上最合適的SJCAM山狗相機
    2018年的運動相機熱鬧異常,GOPRO尋求賣身,SJCAM運動相機SJ8上市,攪動著運動相機市場的神經,運動相機能夠應用的領域其實很廣,包括建築、醫學、警察、航天等都是潛在的市場。與此同時傳來的是 GoPro 更多壞消息:在新的財務預期中,2017年四季度的營收數字已經從4.7億美元被調整為3.4億美元。大幅裁員、削減產品線。擁有 1254 名員工的 GoPro 公司將裁員 20%,員工人數被削減至 1000 人以下,重組費用為 3300 萬美元。裁員的同時,GoPro 公司將砍掉售價無人機 Karma 業務。
  • 今日應用:讓照片配字簡單到極致的黃油相機
    話說「圖片加文字」類應用實在是太多了,從「工具箱式」集大全者 Phonto 到清新簡單的 MocaDeco、中文字體豐富的「字拍」、英文樣式精緻且嗲到不行的 VRSLY……雖然也喜歡創作漂亮的圖片,但我打開這些應用的頻率都稍低。而黃油相機是我最近使用頻率較高的一款應用(應用前身是食物拍攝加字應用」食日談「)。
  • 2018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大會報告(下)&頒獎盛典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會上,朱靜院士榮獲中國電子顯微學會首屆「中國電子顯微學終身成就獎」,並由張澤院士為其頒獎。以表彰其在電子顯微學前沿和應用於材料科學領域56年辛勤工作,默默無聞為中國電子顯微學事業做出的諸多貢獻。
  • 如何尋找合適的模型參數
    該數據集一共包括70,000張圖像,其中每個圖像是0到9十個手寫數字中的一個。我們使用相同的數據集來探索在微調機器學習模型參數時產生的前後差異。本文我們結合代碼詳細的解釋了如何使用GridSearchCV來找到該數據集的最佳擬合參數,並使用它們來提高模型的預測準確性並改善混淆矩陣。
  • 有圖有真相:民間達人們的顯微攝影DIY
    在國內的攝影發燒友中,玩微距攝影的大有人在,一旦到了顯微攝影這個層面,似乎就變成了少數人的遊戲。在人們的心目中,顯微攝影一般在科研或者醫學上應用較廣,相應的器材也很高端,不是普通攝影發燒友所能染指的。不過,中國民間總是臥虎藏龍,一些愛鑽研,具備一定動手能力的網友們自己DIY出各具特色的顯微攝影裝置。這些DIY,有的是淺嘗輒止,有一些則讓專業人士都大跌眼鏡。
  • 新型數字CCD相機及其圖像數據傳輸卡設計
    隨著CCD技術的發展,頻率高、數位化的新型CCD相機不斷出現。CCD相機輸出的數位化,簡化了相機與傳輸採集系統的接口設計,使數字CCD相機正越來越多地成為實時PCI控制、數據採集、圖形圖像處理、遙感遙測等系統中的探測器。
  • 多功能單細胞顯微作業系統FluidFM BOT的原理與應用介紹
    瑞士Cytosurge AG公司的多功能單細胞顯微作業系統FluidFM BOT,是將原子力系統、微流控系統、細胞培養系統合為一體的單細胞作業系統,採用不同孔徑的微型納米注射器,可實現單細胞注射(Injection)、活細胞內物質提取(Extraction)、單細胞分離(Isolation
  • 徠卡超高分辨顯微技術-病毒學相關研究應用
    那麼如何有效防範病毒傳播,如何進行專業防控和疫苗研發,這都需要對病毒基本特徵和機理深入研究。超高分辨顯微技術的出現,為觀測這類精細結構提供了可能,因此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作為超高分辨技術的先驅,受激發射損耗(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STED)技術更是在生命科學領域尤其是病毒學相關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佳能單眼相機與數字「5」的前世今生,你到底了解多少呢?
    成千上萬的百度網友們好,很感謝我的粉絲對我的自媒體的關心和支持,應廣大數碼粉絲的要求,今天帶各位數碼愛好者帶來了日本的一個光學巨頭,佳能的成長歷史,希望能對大家正確認識佳能起到一定的幫助,好了廢話不多說了,我們直接進入正題。
  • 顯微故事下,京東數科「首席增長官」為產業數位化做增長
    (來源:顯微故事《放棄海外高薪,博士紮根三線城市,為了做產業"首席增長官"》)如何擁抱數位化?京東數科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2015年,京東數科轉向ToB,進軍金融科技;短短兩年後,京東數科業務逐漸擴張至產業數位化深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