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美國公司的程式設計師,把公司交給他的工作,遠程外包給在中國的一個碼農來做。付給中國碼農的酬勞只有他工資的五分之一,他每天到公司什麼事都不用做,整天就看新聞,購物,白拿公司幾十萬美元,不僅如此,還能到外面接私活做多份工作,混成全公司技術最牛逼的權威。同樣是一個人,做著同樣的工作,憑什麼美國人的工資就是中國人的好幾倍?想想其實有這麼幾個因素在影響吧!
第一,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資本的積累已經是全球最富有的了。這個國家只要有一個好的想法,一個點子,肯努力,有的是投資人去投錢。社會上有大量的存量財富在尋找投資機會,可以說這個國家不缺錢,不缺資金。資本在這個國家有更高的抗風險能力,由於大量資金在尋找出路,對人才的追逐也更激烈,自然能拿到更多的工資。
第二,美國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國家,他們的市場面向全球,同時他們的產品和服務也對全球輸出。比如,同樣一行代碼,只在美國國內使用,效益肯定不如在全球推廣使用大。像微軟的系統,面向全世界的市場在收費,肯定比只在美國市場收費產生的利潤大很多。同樣一行代碼在美國,依靠市場全球化的槓桿,發揮出更多的價值,可以賺更多的錢,因此拿更多的工資也是順理成章了。而在中國,由於各種原因,市場做不到全球化,產品和服務沒法輸出到全世界。同樣做一個軟體,寫一行代碼,只在中國發揮作用,自然只能賺到國內的利潤,只能得到更少的工資。
像我們媒體人,寫一篇文章,一萬人看,和一億人看,產生的收益肯定是不一樣的。雖然你的勞動還是那個勞動,市場越大,產生的收益也越多,而付出的成本和時間只須增加很少,邊際成本幾乎為零。所以如果還有誰反對經濟全球化,那就是跟錢過不去,就活該拿更少的工資。封閉和保守,註定賺不了全球市場的錢,也分享不了全球科技進步的文明成果,只能生活在貧窮和落的狀態。
2018年美國的人均GDP大約6.26萬美元,中國人均只有大約0.97萬美元,相差將近七倍,而在收入方面差距更大,人均年收入大約26萬元,美國家庭年均收入大約63萬人民幣。面中國人均年收入不到3萬元,將近於美國的九分之一。差距這麼大並不是我們中國人不努力,也不是我們不辛苦,有些工作我們中國人可能還做得更好,可是現實就是這樣的打臉。由於美國的存量財富更多,還有市場更加開放自由,決定了同樣一份工作,能發揮更多的作用,產生更大的利潤,因此他們可以拿到更多的工資。
歡迎關注我,一起懂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