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起來真好看 合唱版(伴奏)
李昕融,中央少年廣播合唱團那天,我們幾個二胎媽媽一起聚餐。
麗麗不停地餵孩子喝排骨湯,說多喝湯補好鈣更快高。只有一歲兩個月大的小寶寶彤兒喝了一大碗。我心裡不禁感嘆,這多像懷孕時家裡老人一個勁兒燉骨頭湯勸準媽媽多喝湯的架勢。
問題來了,骨頭湯真的補鈣嗎?
答案可能不是那麼簡單。骨頭湯裡有大量的脂肪,容易導致肥胖。至於鈣,骨頭「湯」裡的鈣並不多,骨頭中的鈣不溶於水,就算加醋,溶解到湯裡的鈣也非常少。
答案是鈣基本都在骨頭裡,而不是湯裡。
人們如果指望通過骨頭湯來補鈣,那得把骨頭吃下去。
說到補鈣,我們只要保證充足的奶量,合理安排飲食,按時補充維生素D,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大多數孩子是不需要額外補鈣的。
如果孩子就愛喝湯,可以用湯煮麵條或者熬粥,不僅滿足了寶寶想喝湯,還可以增加主食的味道。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10個輔食添加誤區,足以讓人捶首頓足!
誤區1:給孩子用兒童醬油拌兒童麵條
實際上,我國相關部門目前尚沒有出臺專門的兒童食品標準。
1.兒童醬油的套路
兒童醬油被商家包裝成「專為兒童釀造」、「清淡少鹽」、「營養豐富」,然而,鹽的含量並不低,甚至比成人醬油中的鹽含量還要高,並不一定適合孩子。
有的商家還說,吃兒童醬油可以補充營養元素,例如鈣、鐵等,其真實的作用基本上微乎其微。
2.兒童麵條的套路
「兒童麵條」其實是商家為了照顧孩子的口感,把麵條做得更細,甚至加入一些食用色素讓麵條看起來更好看。有的標榜是兒童麵條的麵條,鈉含量甚至比家裡常吃的普通麵條含量都高。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寶寶1歲之後就可以嘗試大人飯了。與其每天想著做「大人飯」和「兒童飯」。建議家長們可以努力做出大人孩子都可以吃的食物。
在孩子能夠正常吃米飯等主食後,我家的飯菜除了比之前更清淡了一些,食物的選擇上幾乎是沒有變化的,給寶寶吃「大人飯」注意清淡健康、少油少鹽就很棒了。
誤區2:沒長牙齒的寶寶要一直吃糊狀食物
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家長們可以做一些細軟的糊狀食物。不過,如果長期給孩子餵細軟糊狀的食物,孩子的口腔得不到應有的鍛鍊,對長大以後的咀嚼能力和語言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1.寶寶不喜歡吃飯。
2.含飯不咽下去。
3.說話口齒不清。
隨著孩子咀嚼能力的提升,一般添加泥糊狀食物2個月左右,就要向顆粒狀食物、條狀食物、塊狀食物逐漸過渡,充分調動和鍛鍊孩子的口腔。
6個月寶寶可以嘗試稀糊狀的食物,各種糊:土豆泥、蘋果泥、香蕉泥等。 7-9個月可以添加稠厚的泥糊狀和顆粒狀食物,例如可以嘗試給孩子餵一些稀粥,嘗試讓孩子吃一點米油。 10-12個月可以添加塊狀、條狀或者片狀的食物。例如青菜梗、手指餅、蘋果片等。
誤區3:給寶寶喝青菜水
很多人喜歡給寶寶喝煮菜水,以為煮菜水看上去綠綠的,一定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然而,煮菜水顏色泛綠只是因為菜葉收縮、小部分蔬菜汁液流進煮菜水中導致的。
實際上,煮菜水並沒有多少營養,絕大部分營養成分都還在菜葉裡。
因此,給寶寶喝煮菜水是非常錯誤的。
家長們可以根據寶寶的月齡和咀嚼能力,將蔬菜做成菜泥或者菜碎餵給他吃。
建議製作前最好焯一下水,瀝乾水分,減少農藥和草酸。
誤區4:用自製米粉代替配方米粉
有些媽媽擔心商場採購的配方米粉存在食品安全問題,會大膽地自製米粉。然而,自製米粉是澱粉,營養單一,長期吃有可能會造成營養不良。而配方米粉中添加了多種寶寶需要的營養強化劑,特別是含鐵量比較高。6個月左右的寶寶基本已將母體帶來的鐵消耗得差不多,身體生長發育需要更多的鐵元素,媽媽們再也不要自作聰明地自製米粉給孩子果腹,那樣並沒有給孩子增加營養的。
誤區5:經常給孩子喝果汁或者蔬菜汁
現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會配置果汁機。有些媽媽認為孩子小,牙不太好咀嚼,就自作聰明給孩子榨果汁。殊不知,一榨汁,水果中的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都有不同程度的丟失,糖分反而增加了。寶寶喝一杯果汁就相當於喝了滿滿一杯糖水,分分鐘鍾讓自家孩子變成血糖高的寶寶,而且過多攝入糖分容易造成寶寶肥胖和蛀牙。
閨蜜小鳳曾告訴我,說她家的二寶不喜歡喝母乳、配方奶、水。不過,她家的二寶一看到紅紅綠綠的蔬果汁,兩眼就發亮,還會興奮地叫。原來,小寶寶天生對甜味很敏感。因為小鳳經常榨果汁給寶寶喝,而果汁的甜味過早刺激味覺,正是影響了寶寶對淡淡的奶味失去興趣。本是好意,媽媽的無知卻讓孩子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
所以,給寶寶喝果汁,媽媽們完全失去了原本吃水果的意義,我們要給寶寶吃營養完整的水果。根據寶寶的月齡和消化咀嚼能力,提供果泥、水果片、水果條等食物給寶寶吃。
誤區6:豆製品會腹瀉不能吃
豆漿、豆腐等豆製品中含有一種大豆異黃酮的物質,又叫植物雌激素。
豆製品和人類的雌激素結構類似。可能有些媽媽們會誤以為孩子吃了會出現性早熟。
儘管植物雌激素會產生類似雌激素的作用,但對人體的影響微乎其微。
豆製品普遍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豆腐中還含有鈣,很適合孩子日常補充,不同種類的豆製品營養價值稍微有不同,都是健康的選擇。
建議小朋友可以多吃一些炒白扁豆再煮來吃,健脾好食品。
誤區7:肉類咬不動給孩子推遲添加
很多媽媽擔心肉類導致孩子消化不良,難以適應。其實,6個月的寶寶體內儲存的鐵元素已經消耗殆盡。肉是補鐵的最佳來源。從6個月添加輔食開始,寶寶就可以吃肉了。如果擔心寶寶無法消化,剛開始做得細膩些就行了。
誤區8:拼命給寶寶吃雪梨香蕉果泥
梨本性寒,大人的腸胃都不一定可以適應涼性水果。有些媽媽認為孩子喝奶粉很熱氣,想方設法給孩子餵一些寒涼的輔食果泥,殊不知小兒天生腎陽不足,需要呵護脾胃。建議1歲左右的孩子一周吃一至兩次香蕉泥或者梨泥。
誤區9:給1歲前的寶寶吃蜂蜜
1歲以內的孩子,腸胃還未發育成熟,像蜂蜜、糖果等這些很習以為常的食物,都不能給寶寶吃。
輕則威脅寶寶的健康,重則可能喪命。
而糖的代謝需要消耗維生素和礦物質,長期過量吃糖會導致身體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比如鈣,而鈣的缺乏會影響寶寶骨骼的生長發育。
蜂蜜屬於有菌果糖,大人的腸道細菌蠕動可以抵抗蜂蜜的細菌感染。而小寶寶往往會因為過早飲用蜂蜜導致過敏。
誤區10:給孩子喝兒童牛奶、兒童酸奶
兒童牛奶、兒童酸奶的一大賣點就是有「各種口味」。某綜藝曾做過一個實驗,叫《白水變「牛奶」》,一位專家在一分鐘時間裡,用各種添加劑,將一杯白水,調製成大家所熟悉果味牛奶,一波操作下來成本不足五毛錢。
越豐富的配料表背後代表著越豐富的添加劑,我們不用去搞懂這些添加劑到底是什麼,只要記住一點:給孩子選牛奶,儘量選配料表短的。
與其給孩子喝這些添加劑「勾兌」出來的兒童牛奶,不如喝正規品牌、渠道來源的鮮牛奶或純牛奶。
湖汐育兒:
孩子的口糧關乎生長發育是否健康。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你了解了10個輔食添加誤區後,還敢隨便餵孩子吃東西嗎?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的輔食是怎樣的?歡迎留言討論。
有關育兒困擾,湖汐育兒希望能幫您您答疑解惑,祝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