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這麼一句話: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滋養。我們原本以為自己為孩子付出了一切,到最後才發現,成全的,原來是我們自己。
很多人都認為,孩子對自己的愛,遠沒有自己對孩子的愛多,孩子感謝父母是天經地義的。
其實,父母也應該感謝孩子,謝謝孩子給了我們一次做父母的機會,讓我們的生命更完整,讓我們的空虛有所寄託,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01
孩子,讓我們變得平和寬容
很多時候,當孩子有我們無法理解的行為時,我們總是武斷地認為孩子不懂事、難纏,會批評責備他們,甚至是大吼大叫。
其實,只要我們放下自己的情緒,耐心地去探究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我們會發現,孩子比我們想像中的要懂事,遠比想像中愛我們。
當看到孩子在廚房把水弄得到處都是的時候,先不要訓斥,問問他這麼做的原因,可能他是想幫媽媽洗碗而已;
當孩子讓你一遍又一遍地講同一個故事時,先不要不耐煩,他也許不是惡作劇,只是想多聽聽媽媽的聲音;
當你的孩子可能學習新東西很慢,成績不好時,先不要著急,他們也很想快點長大,多多進步。
多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我們收穫的不是憤怒,而是感動。
02
孩子,讓我們更加理解責任
我的一個朋友,當爹前是一個油瓶倒了都不扶的甩手掌柜,凡事只要自己開心就好。為此,夫妻倆沒少生氣,甚至鬧離婚。
女兒出生後,他卻是像換了一個人,開始對妻子體貼入微,不僅包攬了家務活,還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奶爸,給女兒衝奶,哄女兒睡覺,晚上起來換尿不溼……
雖然辛苦,但是每當他看到女兒天真的微笑,聽到女兒的牙牙學語,便覺得辛苦也是一種享受。
為了給女兒做個好的榜樣,他也不再隨心所欲,不再闖紅燈,不再隨手扔果皮,在公交車上自覺讓座,耐心地回答那些問路的人。
03
孩子,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的一個鄰居,說起她來,我自嘆弗如。在教育孩子上,說她是「虎媽」,並不過分。女兒每天的作業,必須高質量完成。額外的英語和舞蹈課,她事無巨細地監督完成。她自己呢,也以身作則,重新開始學習起來。
無數個晚上,她和孩子一起,捧著書,看得聚精會神,幾乎每周一本書。後來她開始寫文章,每寫完便向各個平臺投稿,不到兩年的時間,她便成為了一個小有名氣的作家,稿費也越來越多。而她的女兒,溫文爾雅,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並不是所謂的書呆子。
主持人董卿在談及作為母親的體驗時說,「我應該很努力地把自己變得更好,讓孩子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他對於你有愛也有尊敬,他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我不想放棄我繼續成長的可能,我不想因為孩子就變得止步不前了。」
養育孩子的過程,是對父母的歷練,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也需要不斷去成長,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
遇見孩子,是遇見更好的自己。
04
從一個小生命的降生,到睜開眼睛,咿呀學語,再到蹣跚學步,長牙換牙,生命的成長總是很神奇。孩子一年年地出落成自己,而父母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身也會得到成長。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經歷比孩子多,但並不代表就比孩子享有更多更高的權利,也不代表你懂得所有的道理。
大人第一次當父母,會不知所措,會犯錯誤,會發脾氣,也許孩子會讓你改變,靜下心來換到孩子的位置上去思考。
父母子女一場,是相互成全,一起成長,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我想,最好的親子關係,莫過於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