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老街 | 侯孝賢,梁朝偉,宮崎駿,為何都愛這座深山小城?

2020-12-20 騰訊網

▲這篇是「多聊茶」的第叄佰壹拾貳篇常規文章

九份老街 | 侯孝賢,梁朝偉,宮崎駿,為何都愛這座深山小城

前言

同學們,上午好。我是助教粒粒。

前段時間,多傑老師去臺灣訪茶了。

上周的直播課中,便和大家分享了一些有趣的見聞。

不過因為時間有限,大家還沒有聽盡興。

多傑老師也留著很多內容,想與大伙兒分享。

除了美食,當然還有老茶店,博物館咯。

這一期【訪茶隨筆】,多傑老師就專門闢文。

和咱們聊聊不是產茶地,但卻成為大臺北地區的茶文化重鎮的九份老街。

正文

發現金礦

臺灣不光好茶多,適合喝茶的空間也不少。

在大臺北範疇內,我首推的飲茶去處便是九份老街。

但是,醜話也要說在前頭。

比起公館、永康街或是貓空,到九份的交通都要更麻煩一些。

先從臺北市出發,搭乘臺鐵到瑞芳火車站。

下了火車,再尋找接駁的公交前往九份。

畢竟,九份是遠離臺北市的一座小山城。

可深山中,卻為何有老街?

這條老街,又為何成了愛茶人必要打卡的地方呢?

一切,都要從山城九份的發跡聊起。

九份所屬的瑞芳鎮,本身與臺灣茶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據連橫《臺灣通史》記載,最早從武夷山引進的茶樹,就種植在瑞芳鎮桀魚坑。

但是九份最初的興起,卻與茶無關。

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九份及金瓜石地區發現了金砂。

一對林姓兄弟為了壟斷金礦,便謊稱此處為「臺灣龍脈之首」。

他們散布謠言,說凡是妄動九份及金瓜石一草一木者,都不得善終。

當時的人很迷信,聽信林氏兄弟的謊話,不敢靠近九份。

於是乎,林姓兄弟便先行掘金,最終致富。

傳說林氏兄弟為了感激山神庇佑,曾以金礦石雕成神像供奉。

而供奉的地點,就是如今九份天福山宮的前身。

我這人十分財迷,到九份時曾特意跑到天福山宮去參觀。

結果也沒看到閃著金光的神像。

新北市黃金博物館

但如今在九份不遠處的金瓜石,開設有一座黃金博物館。

裡面擺放有一塊200公斤重的金磚,倒是貨真價實。

有空不妨一遊,感受一下九份曾經的「黃金歲月」。

九份發現金礦才四年,國際風雲劇變。

甲午戰敗,清廷割臺。

日本對於礦藏資源垂涎三尺,加大了對於九份金礦的開採力度。

大量勞動力,隨著淘金熱湧入深山中的九份。

淘金工作,風險極高。

每一次下礦,都要抱著有去無回的心態。

這樣危險大,收入高的職業,造就了礦工們及時行樂的心態。

礦裡掙了錢,馬上要跑到九份花天酒地。

這樣一大股有消費能力的人群,極大的刺激了山城九份的發展。

久而久之,小小山區搖身一變,成了夜夜笙歌、紙醉金迷的不夜城。

九份,被當時的人稱為臺北「小上海」。

二度興盛

現存的九份山城老街,格局是三橫一豎。

因此在空中俯瞰,正好形成一個簡寫的「豐」字。

九份老街

三條橫向街道分別是可供汽車行駛的汽車路,曾為輕便車通行的輕便路,以及商店、小吃街林立的基山街。

縱向街道是豎崎路,由下往上串連三條橫向道路。

如今遊客進入九份的主入口,就是三橫之一的基山街。

這條街自1916年開設九份市場以來,逐漸成為了最主要的商業街。

由於地處山區,造就了九份多雨的氣候。

為了防止淋雨,基山街兩側店家都把屋簷相接。

雨水是擋住了,可採光也削弱了很多。

就這樣,這條街又有了「暗仔街」的稱號。

掘金的高峰時代,這條街上每天下午到深夜,都極其熱鬧。

昇平戲院

至於豎崎路與輕便路交匯處的昇平戲院,則是九份興盛的又一重要遺蹟。

立面仿巴洛克風格,融入東方裝飾元素。

整個戲院,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樓的石砌牆。

這是為了九份夏天酷熱,冬日溼冷的氣候而特有的設計。

昇平戲院在礦業興盛時期,負擔起娛樂九份居民的重任。

畢竟,深山礦區中的生活總是寂寞而困苦。

有了這樣一座戲院,自然給礦工的生活平添了很多樂趣。

據當地老人講,這裡最早演出的是傳統的歌仔戲。

二戰後則有歌仔戲、布袋戲、話劇、電影等多種形式輪番登臺。

金瓜石礦業遺址

1970年代,九份礦業落寞。

戲院裡歌舞昇平的畫面,這才逐漸消失。

空留下「昇平戲院」的名字,供後人懷古了。

開採了近百年的九份金礦,終於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趨於敗落。

就在九份不知何去何從時,有人突然想起來早年一位相士的預言:

「九份仔興兩遍。」

也就是說,九份會經歷兩次興盛。

第一次,自然是發現了金礦。

莫不是,還能再次發現金礦不成?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事情有了轉機。

電影《悲情城市》取景地

侯孝賢導演、梁朝偉主演的電影《悲情城市》劇組,來九份老街取景拍攝。

隨著電影的火熱,山城九份開始被大眾關注。

尋歡作樂的礦工,雖已物是人非。

慕名而來的遊客,卻又紛至沓來。

九份,第二次興盛了起來。

九份位置絕佳,地處臺灣島東北海岸。

既可賞山色,又能觀海景。

因此上,成了絕佳的飲茶所在。

老街的酒館,漸漸被茶空間取代。

來九份喝茶,是很多臺北市民閒度周末的選擇。

九份,雖不產茶,卻也逐漸成為大臺北地區的茶文化重鎮。

九份茶坊

這其中最值得一去的地方,要數九份茶坊。

在景區開茶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不留神,便會成為旅遊商品的集散地。

要是不潔身自好,故意抬高價格,更免不了被人評為「宰人的黑店」。

九份茶坊,卻是少數我不擔心遊客化、商業化、庸俗化的景區茶空間。

三十年前,九份是一座只有老人與狗的沒落山城。

一位外地人,一眼就看重一間有著櫻花樹、漂亮石砌牆的老房子。

他在這裡安頓下來,開設了九份的第一間茶空間。

這家茶空間,就是九份茶坊。

這位外地人,就是老闆洪志勝。

我與洪老闆,並不相熟。

但我們之間,卻又有很多共同好友。

從大家的口中,我也算對他有著大致的了解。

洪志勝是畫家出身,對於茶坊的經營一直抱有藝術家的堅持。

他看中的這間老房子,建於日本大正初年,是臺陽礦業瑞芳坑場長翁山英的宅邸。

房子採用石造混合木結構,沿山坡砌蓋而成。

前後各為一、二樓,在兩層樓之間還設有天井。

洪先生不是只知逐利的商人,因此對於古蹟的開發總是心懷敬畏。

他以「做最少的變動,做最大的保存」為原則,小心翼翼地修復老屋。

利用舊木料拼接茶桌,自己設計店內茶器,時常策劃藝術展覽……

可能,他已將九份茶坊視作畫布外的另一項藝術創作了吧?

九份茶坊的消費,並不算特別高。

不按人頭算帳,而只是根據所點的茶來結算。

我們曾經一行四人,點了一份標價600新臺幣(折合人民幣不到150元)的紅水烏龍。

人均30人民幣,能坐一個下午,價格真的比北京實在不少呢。

時至今日,九份大小茶空間不下百餘家。

首開飲茶之風的九份茶坊,卻還保有初心,真是難能可貴。

阿妹茶樓

沿著362層石頭臺階組成的豎崎路一路望去,懷舊氣息濃厚的茶館酒肆疊羅漢一般的密排兩側。

在其中,最引人駐足的是阿妹茶樓。

這座茶空間的火紅,是源於日本漫畫家宮崎駿的作品《千與千尋》。

茶樓的外部造型,酷似動畫片中湯婆婆的道場。

近到港澳遠至日韓的遊客,紛紛慕名而來。

一度盛傳,阿妹茶樓與湯婆婆道場的相似並非偶然。

動畫大師宮崎駿,繪製場景的靈感就來源於九份老街。

是真?是假?

宮崎駿倒是沒有回應。

但只要等到華燈初上之時,站在阿妹茶樓外便可明了。

滿開窗戶的日式黑色木板,以及外牆偌大的面具及層層串起的燈籠,都是最好的證據。

若說兩者之間毫無聯繫,估計也沒人信了。

阿妹茶樓近山臨海,露天茶座格外舒爽。

邊泡茶邊欣賞九份特有的山海景致,絕對是別處沒有的享受。

阿妹茶樓外觀

特色芋圓

來九份喝茶,肚子餓了也不怕。

畢竟,小吃攤鋪俯首可見。

而我每次來,必吃的是芋圓。

九份芋圓所用的芋頭,是口感鬆軟綿密的大甲芋。

太白粉(即土豆澱粉)不能摻太多,否則留不住芋頭的獨特香氣。

手工搓揉的力道,以及煮熟後的熱脹冷縮,都有巧妙所在。

這些細節的處理,都決定了芋圓Q彈的程度。

九份的基山街上,就有一家芋圓老店,口感中規中矩。

只是甜湯稍膩,一口氣吃下一碗多少有些負擔。

若是肯多爬幾十階,高處還有一家阿柑姨芋圓更為美味。

1970年代,創始人阿柑姨本在九份國小大門前開設雜貨攤,兼賣芋仔刨冰。

後來苦於芋頭漲價,便開始改做芋圓冰。

想不到一炮而紅,成為九份的名小吃。

據店長回憶,阿柑姨在世時對於芋圓品控要求十分嚴格。

甚至有人用「做十鼎嫌九鼎」,來形容她對美食的苛刻態度。

芋圓,分為冷熱兩種。

既可以淋上熱乎乎的甜湯,也可以摻上碎冰實用。

兩者我都試過,卻還是偏愛冰品芋圓。

可能是濃烈的甜蜜,需要在低溫中才能有所折中吧。

阿柑姨芋圓

尾聲

我前後兩次,從臺北市跑到九份喝茶。

兩次的情況,恰好相反。

一次是白天,一次是傍晚。

一次是晴天,一次是雨天。

但當有人問我:什麼時候到九份最好呢?

我卻總不知道怎麼回答。

白天的九份,遊客很少,更能感受山城的靜謐。

傍晚的九份,燈火通明,最能體現老街的華麗。

是白天好?還是傍晚好?

說不清。

晴天的九份,視野開闊,戶外泡茶可以遠眺大海。

雨天的九份,煙水朦朧,散步老街方顯小城風情。

是晴天好?還是雨天好?

答不出。

其實,是各有好處罷了。

喝茶,也是一樣。

有些人只喝老茶,對新茶嗤之以鼻。

有些人只喝新茶,對陳茶退避三舍。

大可不必。

晴天也好,雨天也好。

新茶也好,老茶也好。

茶事,既是人情。

編輯:粒粒

校對:齊航

設計:靜平

楊多傑,「多聊茶」創始人,歷史文獻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歷代茶學文獻及茶文化教學。「中華茶人聯誼會」特約茶文化講師,多家電視及廣播節目撰稿人、顧問及常駐嘉賓

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北京深處-地鐵沿線的75個塵封秘境》、《茶經新解》、《茶經新讀》

曾在《世界博覽》、《時尚旅遊》、《精品購物指南》、《中國國家旅遊》、《中華遺產》、《旅行家》、《社區》、《Timeout》等雜誌撰寫歷史文化類專欄文章

微信公號:多聊茶

新浪微博:@楊多傑 @多聊茶

人 人 講:【楊多傑的多聊茶】直播間

廣播電臺:北京文藝臺FM87.6 《吃喝玩樂大搜索》周二嘉賓

本公眾號所有文字、音頻、視頻及聲明過的圖片著作權均歸作者所有

除已籤約的機構和平臺外,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轉載、改編、引用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自網絡

你所在的城市

有什麼愛茶人必打卡的地方嗎?

相關焦點

  • 臺灣九份:悲情不再的"電影之城" 宮崎駿曾獲靈感
    橫向的汽車路、輕便路、基山路,縱向的豎崎路,這四條狹窄山路構成了「豐」字形的街道,也是九份主要的遊覽區。「豐」形商圈最核心的位置留給了「昇平座」(1951年易名為昇平戲院),這座北臺灣第一家電影院是九份山城的集體記憶。  據《臺北縣誌》記載,清朝初年,這裡僅是一個擁有九戶人家的小村落,一家下山購物時,總要給村裡買齊九份,久而久之「九份」就成了這裡的地名。
  • 迷醉在空中之城 臺灣九份
    原本只知道梁朝偉主演的《悲情城市》找回九份,到這才發現原來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場景都是以九份為原型脫胎出來。  從臺北坐火車到瑞芳站下,再20分鐘車程就可抵達九份。郭銘志笑說:「用童話版本三五句話就能真實完整地概括九份: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金礦,金礦吸引來一群人。礦枯猢猻散。
  • 九份這座神秘的小山城,激發無數文藝青年慕名而來,沒有一次差評
    九份這座神秘的小山城,由於激發了動畫大師宮崎駿的靈感,而名聲大噪,無數文藝青年慕名前來,尋找心中的「神隱少女」。九份老街是九份最主要的商業、文化街,各式小吃店、茶藝館及咖啡廳林立,讓你可以悠閒地消磨時光。
  • 人在旅途:我想我中了九份的毒
    九份夜景九份因金礦開採而生,也因開採殆盡而衰敗,如果沒有意外,九份這座城或許就會沉寂沒落漸漸的消亡。採掘殆盡的礦洞然而九份卻以她獨特的魅力而活了下來。九份這座山城的第一次復活因為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
  • 臺灣寫真:在九份尋找「悲情」因子
    中新社臺北十一月十四日電 題:在九份尋找「悲情」因子  中新社記者 於晶波 黃少華  臺北市區東北方向的山城九份,是一座被電影「光復」了的小城。臺灣知名導演侯孝賢轟動一時的《悲情城市》即取景於此。不過,如今徜徉山城,卻會發現,這是一座沒有悲情的「悲情城市」,當年揮之不去的沉沉愁緒已然蹤影難尋。
  • 這才是人生贏家,金棕櫚得主是枝裕和,由自己偶像侯孝賢陪玩九份
    頒獎典禮結束後隔天,是枝裕和就去了心心念念的九份遊覽,作陪的就是「父親」侯孝賢,以及電影攝影大師李屏賓賓哥,以及侯孝賢的弟子,著名電影攝影師和導演姚宏易。喔喔,九份嘛,就是陳綺貞《九份的咖啡店》的那個九份。
  • 網上盛傳的千與千尋湯屋的原型臺灣九份,真的是友愛又怪
    又快到國慶假期了,大家是不是都在考慮去哪遊玩呢?可能很多人提起臺灣,真的是友愛又怪,心裡很多不一樣的感覺,我們不談其他,就來談談旅遊吧。九份雖然是網上盛傳的湯屋原型(其實原型宮崎駿有提過在日本東京),但是九份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九份倚山靠海,這裡的房屋建築是倚著山勢而建的,高高低低的建在了一起,房屋看著擁擠其實錯落有致,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石階高一腳低一腳,經常走著走著就可以看見低處房屋的屋頂,這是九份最有特色的景觀。
  • 臺灣寫真:九份古鎮的戲夢人生
    原標題:臺灣寫真:九份古鎮的戲夢人生:隨礦興衰浮沉 緣影重拾芳華  中新社新北7月5日電 題:九份古鎮的戲夢人生:隨礦興衰浮沉 緣影重拾芳華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上世紀90年代,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讓臺灣九份這座因礦產耗盡而頹廢的古鎮再度被重識。
  • 臺灣九份揮別「悲情」 重現「歌舞昇平」
    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攝   中新社臺北6月21日電 題:臺灣九份揮別「悲情」重現「歌舞昇平」  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這裡是全臺灣第一個電影院。」自踏進九份懷舊的老街,擠進擁擠的觀光客流,耳邊總有人推薦「昇平戲院」。侯孝賢、宮崎駿的名字也不斷跟九份的簡介連在一起。
  • 大美九份:不僅有絢麗斑斕的老街美景,也有美味可口的芋圓特味
    說起九份,那最讓小編印象深刻的就是這九份老街了,建立在基山街、豎崎路及輕便路等街道一帶的老街,白天看去就是一條相對比較了老舊的商業街,整個街道順著山勢而建,一座座老舊的街道狹窄而又曲折,兩兩遍林立著舊式房屋鱗次櫛比。走入老街,你才發現這裡更加有舊時的風貌,腳下的青石階、頭頂的紅色燈籠、眼中的舊時木製建築等等,都讓你感覺像是穿越了一個世紀一般。
  • 第三次臺灣行——九份老街與101大廈
    身雖殘疾,卻難以阻擋跨越海峽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這對所有人都是一種無言的激勵,人們紛紛投以敬佩的目光。東方航空公司737客機在天空翱翔,這是一個豔陽高照的冬日,機翼下面雲朵潔白純淨,像浩瀚無垠的雪域高原,令人渴盼在上面縱馬馳騁;又像鋪滿棉絮的地毯,令人想在上面打滾翻騰的衝動。
  • 臺灣九份,帶你走進《千與千尋》
    想必大家都看過或者宮崎駿的動漫電影《千與千尋》,但你們知道其中最有特色的湯婆婆的旅店其實就是取景臺北的九份嘛?今天我就有幸來打卡這動漫美景。九份,位於臺灣省的新北市瑞芳區。九份,這個特色名字源於,很久之前,山上這裡住著九戶富人家庭,這九戶人家輪流派一戶人家的傭人去買每日食材,每一次都是買九分,久而久之,山下的商鋪就習慣稱這裡為九份。九份曾因為盛產金礦而繁盛,但後期因礦藏被挖掘殆盡而沒落。但也因為這豐富歷史,今日這裡成為了名勝景點。
  • 臺灣山城九份 宮崎駿眼中的千尋
    當林伯將這宛如藝術品的早餐端到我面前,那份感動和驚喜,比九份清涼的晨風更加襲人。  從臺北到九份和金瓜石,可以乘坐基隆客運大巴,也可以從臺北火車站乘火車,車程都在1~2小時內。  傳說最早這個山村只有九戶居民,依海路採購生活用品往往需要一式九份。當我向林伯求證這個名字的由來時,他笑一笑,不置可否。
  • 九份老街,你絕對不可錯過的古樸風情
    你看過梁朝偉主演的《悲情城市》嗎?你聽過陳綺貞的《九份的咖啡店》嗎?你喜歡《千與千尋》的舊式建築嗎?也許你曾沉醉於《悲情城市》的市井煙火,也許你曾迷戀於《九份的咖啡廳》的婉轉動聽。那麼我要告訴你一個可以滿足你心中嚮往的小鎮——九份。九份原來只是一個有九戶人家的小山村,再被發現金礦以後才逐漸發展起來,成為一個具有三四萬人口的小鎮,結束了它的荒涼與平靜。
  • 遊覽九份老街,這裡充滿懷舊氣息
    為此,我搜集與九份有關的影視、文字資料,單是影片,就收藏多部。緩步踱向九份老街入口斜坡口時,怎能不思緒翻湧?九份因採金而聲名大噪,九份老街因金礦而成形——成為一時耀眼的神話。剎那間,九份的山野裡冒出礦坑處處,採金人開始淘金生涯。各種生活服務不斷出現,這就是九份老街的光鮮登場和鮮亮退去的淵藪。
  • 中國旅遊景區大全之臺灣九份老街
    九份老街是臺灣新北市瑞芳區的一處景點。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即以產金著名,後因臺灣電影「悲情城市」而名聲大噪,保留著許多日式建築。也是日本宮崎駿動畫神隱少女的參考場景之一。九份建築群是順著地勢沿山建造而成,一般指稱九份老街乃由基山街、輕便路、豎崎路這三條老街組合而成。
  • 臺灣知名九份老街變鬼街
    九份位於新北市的瑞芳區,早期因為盛產金礦而興盛,由黃金山城之稱。九份老街是臺灣非常受到歡迎的觀光地,許多外國遊客都會慕名而來。現在由於新冠肺炎的關係,原本是人山人海的人潮,現在開啟鬼城模式。與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電影場景相似的九份老街,街道由三橫一豎等四條道路為主,被許多階梯圍繞,別具特色。孤懸在山丘上的九份山城,以能鳥瞰基隆與山海險峙,霧雨迷濛的美景而聞名。
  • 圖:臺北縣九份老街
    圖:臺北縣九份老街 2008年04月22日 11: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北縣九份小城位於瑞芳鎮,是昔日臺灣的採金礦中心,一座環山面海的小小山城,保有著純樸的舊日生活風貌,但在金礦產業漸漸沒落之後,九份的輝煌時期便走向歷史,時至今日,由於觀光產業的興起,九份又恢復到以往的繁榮,在老街上處處是人聲鼎沸
  • 臺灣寫真:臺北九份山城瀰漫「古早味」 (組圖)
    近日,記者慕名來到九份探訪。從山腳遠遠望去,一座座石頭厝沿著傾斜的山坡分布,高低錯落,層次分明,形成獨特的山城聚落景觀。  九份隸屬臺北縣瑞芳鎮,根據《臺北縣誌》的記載,在清朝初年,當地村落住有九戶人家,每當外出到市集購物時都是每樣要「九份」,久而久之,人們便以此命名。  九份早期的發展得益於當地的礦產。
  • 雲遊九份十分—《千與千尋》靈感之源
    旅行 根據《臺北縣誌》的記載,由於在清初的時候,這地方的村落住了9戶人家,每當外出到市集購物時都是每樣要「九份」,到了後來九份就成了這村落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這就是九份的名字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