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粒米裡寫下他的故鄉

2021-01-09 為你寫詩唱一曲

也寫一粒米

——獻給我最親愛的祖國和人民

戴 瑀

是一個叫春奎的詩人,在一粒米裡寫下他的故鄉——純潔,剔透,精悍是一個叫漢字的倉頡,在一粒米裡刻下我們的姓名——炎黃子孫是倉頡的倉,囤積了太湖的軟太行山的的勁道,中國人軟硬適中的情懷是一擔擔經過如琢如磨的風、雅、頌的傳唱,碩鼠碩鼠勿食我黍是管鮑之交,倉廩實而知禮儀是一個叫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漢子,在一條大河九曲迴腸處種下的內斂,含蓄,五穀豐登是我的華夏啊,你有多少米粒,就有多少脫穎而出錚錚如米的骨氣,赴湯蹈火的豪情是十五座城池的春種秋收,舉起的犁鏵用一塊叫藺相如的和氏璧是百金之資裡包裹的漂母的恩情用一介國士的布衣是一位叫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相父,在蜀道上留下的日月星辰和七粒米臣本躬耕於南陽是被一扇朱門遮住的酒肉臭讓一葉扁舟想起的小邑猶藏萬家室是性本愛丘山在縣衙大堂如釋重負的五鬥粳米是一個叫儒家的朱子,在江南魚米之鄉立下的家規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是我的國啊,你有多少米粒,就有多少風調雨順和青黃不接就有多少斬木為兵,揭竿而起是一次次沸騰的大澤鄉,米脂縣,金田村和鳳陽花鼓是一個青年在井岡山上用來著色星星之火的一碗紅米是一個烈士在獄中蘸著發黴的米湯寫下的我可愛的中國是一個叫農民的中國,用來打下江山的一支步槍和一袋小米是一支叫雄赳赳,氣昂昂的軍隊捧一把炒米就一把雪,就能灑出一腔熱血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是我們血脈相連的親人啊燻黃的皮膚,潔白的牙齒,你有多少米粒就有多少含辛茹苦就有多少蒸蒸日上和生生不息是一條叫父親的扁擔,在一隻籮筐裡許下的承諾——顆粒歸倉是一個叫糟糠的妻子,在一粒米裡褪下青春是一粒米十月懷胎留給娘一輩子的牽腸掛肚是一粒用大骨熬香的米,留在嘴角的痣是一粒用水化開的米,貼上的春聯、門神和一張張孩子的笑臉是一粒粒米擠在齋飯裡,接納祖先,天地鬼神,叫團圓是一粒粒米醉倒在酒裡,叫夢裡不知身是客是一粒粒沒有石頭堅硬卻比石頭更加堅強的米是一粒粒生亦倔強,死亦柔軟的米是你是你還是你是無數個你的你,是每一個你的你是我的故土啊,你有多少米粒就有多少炊煙一望無垠的田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民我也是十四億粒米中的一粒純潔,剔透,精悍,飽含深情……

詩人簡介

戴小寶,筆名戴瑀,江西永修人,南昌大學史學碩士。1995年起在《中國校園文學》《巨人》《文學與人生》等刊物發表作品。2008、2016及2019年三次獲南昌市文聯穀雨詩會一等獎。詩作《一塊石頭也有春天》於2016年5月31日上榜中國詩歌網「每日好詩」,並獲2016年度十大好詩入圍作品。現居南昌。

「松 籬」的點評

這粒米是人,是城,是國,是文化。米上寫下的是鄉愁,寫下這個國家與人民的特點,像米一樣的純潔,剔透,精悍。

這首詩共五個小節,前四個小節以時間順序敘寫了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物和事,又展示著中華民族的性格——溫軟又勁道,有骨氣與豪情,堅強與柔軟並存……從倉頡創造漢字、寫下炎黃開始,我們便有了起點。我們一步步發展,有了詩三百,有之後的繁榮,就像稻禾的生長。不斷用典:管鮑之交,大禹治水,完璧歸趙……進一步歌頌中國這片土地的內在文化。

每一小節文末的感嘆都是下一小節的主題。由第一小節所述的文化起始——軟硬適中的情懷,進而感嘆中華民族具有的骨氣與豪情。轉入第二小節,完璧歸趙,一飯千金,鞠躬盡瘁…等典故來印證,節末「風調雨順和青黃不接/就有多少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引出中國人民的變革。大澤鄉起義等古代史起義,以列錦的形式略寫,緊接著著重敘寫了近代史的變革之路: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革命烈士的英勇無畏,長徵路上的鬥志昂揚……筆鋒一轉,引出下一小節「誰是最可愛的人/是我們血脈相連的親人啊」。

父親,妻子,母親都是無數親人的代表,是一個又一個中國人的具象化。我們是誰的兒子,誰的父親,誰又是誰的妻子或丈夫。而「是一粒用大骨熬香的米,留在嘴角的痣……是一粒粒生亦倔強,死亦柔軟的米」則是傳統文化的體現,是傳承千年的「米」。

米就是人,人的性格也是米的特點——純潔,剔透,精悍,飽含深情……

相關焦點

  • 在學校裡,楊浦同學感受了「一粒米的奇妙旅程」~
    在學校裡,楊浦同學感受了「一粒米的奇妙旅程」~ 2020-11-06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一次離開故鄉的李白,還特意寫下一首詩,可見他的一片赤子之心
    少年時代的李白便是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還有遠大的志向,這也使得他必修是要離開四川,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實現心中的抱負,成就自己的人生。不過他又是一位極講感情的人,當他在出發之時,面對故鄉的一草一木,還有過往純真的童年生活,也是讓他感慨萬千。
  • 蘇州大米,江南味「稻」——「一粒米」,啥稀奇
    「一粒米,啥希奇,一粒米,那哈好算大事體?」這句評彈曲調,對於蘇州人來講,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大約半個世紀前,有「評彈皇帝」譽稱的嚴雪亭先生,用他膾炙人口的嚴調演唱的彈詞開篇《一粒米》,風靡一時,大街小巷男女老幼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蘇州評彈發展演變幾百年來,名家名篇不計其數,但是要說家喻戶曉,只有嚴雪亭的《一粒米》,無出其右。
  • 甘肅老人在大米上刻字,一粒米刻出204個字,有望打破世界紀錄
    甘肅老人在大米上刻字,一粒米刻出204個字,有望打破世界紀錄本文章內容原創,文章中圖片來源於網絡,麻煩喜歡的朋友們給小編點個關注,給文章點個讚吧,也可以分享給自己的小夥伴看看喲。陳大爺今年已經82歲了,手上的微雕功夫是年輕的時候自學的,到現在微雕已經有62年了,他年輕的時候做過教師和搬運工人,但是他最愛的還是在自家的房間裡面待著做微雕作品。最開始的時候陳大爺是在鋼筆或者毛筆上面刻上神話人物或者是古詩詞等,經常會刻仙女圖或者西遊記的圖。
  • 漂泊異鄉的葉紹翁思念故鄉,寫下一首悽美之作,引起旅人的鄉愁
    宋朝詩人葉紹翁一首經典的七絕《遊園不值》,可謂是膾炙人口,不僅寫得很有趣,同時還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為此也是收錄在了我們小學的課本裡,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宋詩。雖然他的作品並不是很多,但是流傳下來的作品中,每一首都很經典。
  • 你的臉上有一粒米
    咕咚咕咚喝兩口下去,看到桌子對面坐著的是我們科室的一對夫婦,女人笑著說,你臉上有一粒米,說著就把手伸過去,輕輕地替他撥掉這粒米,男人不好意思的笑了。這個動作如此自然又充滿愛意,我和另一個同事坐在對面,簡直是被虐死的節奏啊。
  • 準備數著米下鍋了,一粒米熬一碗粥,能過多久?
    年前,本以為福利沒啥用,但是,目前就是最好的,安排吃吃吃,為數不多了啊……一粒一粒,飽滿……能熬一碗粥就行!粒粒飽滿,熬粥了,多放水米,一粒一粒,終於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打發時間就數數,這多少粒米啊,估計9999999粒有嗎?希望,一粒米,可以熬一碗粥,那就好了,實在是,沒得吃的了,要出去要飯都沒人給你,因為,大家都沒吃的了。
  • 毛主席重視勤儉節約反對浪費:飯碗裡從未剩下過一粒米
    掉在桌上的一粒米、一根菜,他都要撿起來吃掉,飯碗裡從來沒有剩下過一粒米毛澤東處處身體力行,以身示範。他的衣服破舊了,總是經過縫補洗淨之後繼續穿。建國之後,為了諸多禮儀,曾做了兩套衣服,買了一雙圓頭的黃皮鞋,他一直穿到與世長辭。當時典禮局長曾要他再買雙尖頭的黑皮鞋,在接見外賓時穿,他沒有理睬。再問,毛澤東反問他:外國人是要來見毛澤東還是要看黑皮鞋?對方無言以對。
  • 世界上最大的「大米」,一粒大約2釐米,外國人稱為「米中貴族」
    於日常生活中,大米一般都是短小精悍的橢圓形,顏雪白,飽滿充足,一粒堆砌著一粒。但是,世界上還有一種類型的大米,便是長米,一粒可兩釐米左右,堪稱世界上最長的大米。 菰米不僅是世界上最長的米,還是最貴的米,在國外被稱為「土豪米」,之所以貴,就是因為比較稀少,物以稀為貴嘛!
  • 農博會上,消費升級催生新「擂臺」 一粒米成功「搶戲」
    農博會上,消費升級催生新「擂臺」 一粒米成功「搶戲」 2018-11-26 05:45:53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記者 翁傑   仙居達亨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燾是第一次帶著自己的富硒有機米品牌前來參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稻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說,希望通過這樣的試吃推介活動,讓人們對仙居好米有直觀印象,為以後的市場推廣打下基礎。  農博會首日,還舉辦了「2018浙江好稻米『最好吃大米』」評選活動。一個個熱氣騰騰的電飯鍋在展臺上一字排開,分別蒸煮了來自全省各地的優質大米品種。
  • 「古辣香米·米香知故鄉」高鐵冠名專列發車
    11月27日,廣西賓陽縣在南寧東站舉行「古辣香米·米香知故鄉」高鐵冠名列車發車儀式。專列在南寧東站發車。王勇攝據了解,「古辣香米·米香知故鄉」高鐵冠名是賓陽縣宣傳推介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在高鐵列車車外體、座椅小桌板、車門玻璃貼、車廂展板等位置設置品牌宣傳長廊,讓「古辣香米·米香知故鄉」高鐵冠名列車成為一張移動的名片。本次高鐵冠名列車將由南寧東開往廣州南方向,輻射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影響範圍囊括珠三角城市群。
  • 江蘇徐州:從稻田到餐桌 帶你體驗一粒米的「艱辛旅行」
    42歲工人王善柱是農場裡的技術骨幹,雖說他只有高中文化,但是從育秧、插秧、滅蟲除草,到大米加工、裝運等工作程序樣樣精通。   「插秧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有講究,太疏了不行,太密了也不行,直著插不行,得稍微斜著點,一定得插到泥裡面去,不然一場大雨,就會被衝浮起來。插秧累在彎腰,一根秧苗彎一次腰,一畝田插下來,腰已經直不起來了。」王善柱說。
  • 讓小學生「數1億粒米」,老師能一粒粒查收嗎
    原標題:讓小學生「數1億粒米」,老師能「一粒一粒」查收嗎? | 新京報快評文| 胡欣紅「今晚數學作業有一項是數1億顆米粒,辛苦家長們督促孩子們完成。」這兩日,一份作業火了。1億粒大米是一個概念,希望孩子們發揮想像,並不是真要拿出1億粒米。近年來,形形色色的「奇葩作業」可謂層出不窮,但要求小學生數1億粒米卻刷出了新高度,套用《倚天屠龍記》裡的一句話:「此題一出,誰與爭鋒」!面對這樣一道「挑戰不可能」的作業,傻眼了的家長請教老師「怎麼數」時,老師明確要求「一粒一粒地數」。
  • 李白第一次離開故鄉四川,寫下一首有趣的詩,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我們從李白眾多的作品中,最是能夠感受到他的狂氣,還有過人的才華。唐朝的詩人燦若群星,李白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即使是杜甫對於李白的才華都稱讚不已,寫下過很多的詩讚美他。李白的才華在他的作品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即使是早期的作品那也是寫得很有韻味。
  • 節約每一粒米每一棵菜 從你我做起!
    節約每一粒米每一棵菜 從你我做起!吃光碗裡的最後一粒米,盤中的最後一棵菜。自貢市廣播電視臺監製 丨 王曦主編 丨 餘靈 陳祺編審 丨 李天萍編輯 丨 萬江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下載看度·自貢▼原標題:《節約每一粒米每一棵菜
  • 高適除夕在旅館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卻寫到了心坎裡
    無論是對故鄉和家人的思念之苦,還是身為遊子的羈旅之愁,亦或是憂國憂民的家國之悲,都會在這一夜噴湧而出。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除夜作》,便是唐代詩人高適除夕不能回家,在旅館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眾所周知,高適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為唐代邊塞四大詩人。其詩歷來以筆力雄健,氣勢奔放著稱。而這首詩卻平易自然,精煉含蓄。
  • 「光碟行動看我的」丨珍惜每一粒米
    二、《珍惜每一粒米》這個作品用了比較簡單輕鬆的顏色和元素,畫面上一隻手拿著筷子從光碟上挑起最後一粒米,旁邊有幾個已經吃完的盤子,寓意著主人公珍惜最後一粒米,畫面明黃的正中間寫了"珍惜每一粒米」幾個字,突出主題。
  • 校長為一粒米代言 讓學校食堂有食慾也有「食育」
    王雨菲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變化,得益於午飯前的開學典禮,朝陽中學校長殷濤給學生們上的開學第一課,殷校長將自己化身為一粒米,用擬人化的敘事方法將一粒米從播種、發芽到生產、運輸再到烹飪、端上餐桌的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
  • 開學第一課 從「一粒米」講起
    來源:瀋陽日報-瀋陽網9月1日上午,大東區和睦路小學全體師生的開學第一課,是從「一粒米」的故事開始的,這一課也將勤儉節約的觀念植入學生心田。當天的開學第一課視頻中,講述了「一粒米」的故事。暑假中,和睦路小學開展了以「珍惜糧食,從我做起」為主題的宣講活動,「和睦娃」走到地鐵站,號召市民珍惜糧食。宣講活動、視頻故事讓「和睦娃」更加深了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意識,紛紛表示要用實際行動踐行「勤儉節約、勞動光榮」。「童心籲節糧」教育視頻短片收看活動,是大東區教育局在全區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愛惜糧食厲行節約」教育活動的內容之一。
  • 漂泊在外思念故鄉,唐代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絕詩,道盡離愁與人生
    他鄉之人每逢佳節總會更加思念故鄉,又是一年歲末,農曆新年即將到來,歸家的人們愈發多了起來,但依然還有很多人在盼望著回家,漂泊在外的離愁和思念令人輾轉難眠,古人亦是如此。唐代有位詩人在客居他鄉時寫下了一首經典古詩,站在渡口邊望著明月和江水有感而發,將遠離故鄉的遊子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一起來品讀這份離愁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