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2020絲綢之路能源化工產學研用國際研討會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行。來自中國、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瑞典、土耳其、烏克蘭、白俄羅斯、新加坡、日本、韓國等12個國家的近30所高校、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的200餘位專家、代表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會。陝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寶平,西安石油大學校長李天太,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席光,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賀長中,能動學院、化工學院負責人出席開幕式。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何茂剛主持開幕式。
席光代表西安交通大學向現場及線上參會的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對教育部、陝西省相關上級主管部門長期以來的指導與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他表示,西安交通大學始終強調大學應與社會深度融合,解決社會問題,引領社會進步。2015年,西安交通大學發起成立了絲綢之路大學聯盟。2018年,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和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分別成立了能源子聯盟和化工子聯盟。這些平臺的搭建必將促進能源化工領域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深度交流與合作。「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支持全球合作,願同各方一道,共同解決當前面臨的前沿問題和挑戰。
劉寶平代表陝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對此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專家表示誠摯歡迎。他指出,此次會議一方面是在古絲綢之路起點,秉承先輩們千百年來流傳的國際合作交流理念,推動後疫情時代國際學術交流取得新成果,另一方面是抱著克服困難的信念,共同探討更高水平、更全方位、更有質量的高校、科研院所、產業界深度合作,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需求。在分享「合作」「創新」「共享」三個關鍵詞後,他希望在教育界、科技界、產業界的共同努力下,絲綢之路能源化工產學研用合作為後疫情時代世界發展貢獻應有力量。
西安交通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院長魏進家、黨委書記張早校,中陝核工業集團公司首席專家許滸分別作為學院代表、博士聯合培養項目導師代表及企業代表致歡迎辭。魏進家簡要介紹了化工學院歷史沿革及產學研合作現狀,真誠歡迎各高校、企業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前來合作交流。張早校介紹了自身研究領域及參與博士聯合培養項目的指導經歷,表示將全力投入聯合培養博士生的指導工作,確保項目圓滿執行。許滸在致辭中表示,在貫穿綠色發展理念過程中,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核電項目取得了很大進展,陝西是中國核能的重要基地,中陝核工業集團將突出「核」特色,打造核心競爭力,在絲綢之路能源化工產學研用中發揮作用。
大會報告環節,西安石油大學校長李天太教授作題為「智慧油氣田及智能油氣井技術發展現狀、應用與展望」的大會報告。他詳細闡述了石油天然氣能源發展現狀與趨勢以及智慧油氣田與智能油氣井技術現狀與發展,並探討了「大數據+AI」為海上鑽完井作業帶來的新機遇。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劉向陽從離子液體簡介、熱容量模型、粘度模型、導熱係數的預測與設計等幾方面作「離子液體分子設計熱物理性質預測」的大會報告。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金鵬在大會報告中介紹了隆基清潔能源光伏解決方案在農業、扶貧、閒置土地、工業節能等方面的應用,將以領先科技推動光伏平價時代的早日到來。
隨後,來自線上線下20位專家學者在能源、化工兩個會場,圍繞新能源開採及利用技術、先進能源化工產業技術、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技術發展及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等方面作分會報告並展開了熱烈的研討。
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法國/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Jean-Marie Lehn教授以「Steps Towards Complex Matter: Chemistry !」為題,為在座師生帶來一場學術盛宴。Lehn教授的工作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化學研究領域,他稱之為「超分子化學」,他也憑藉在此領域的傑出工作被稱為「超分子化學之父」。
會議期間,與會嘉賓還參觀了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化學工程與技術研究院、能源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相關科研平臺。大家表示,此次會議在後疫情時代為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逐漸恢復注入了信心與動力,期待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能夠成為全球科技創新與產學研用國際合作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