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中級法院司法鑑定執行裁判黨支部與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揚子津街道二橋社區黨支部開展「探索共建模式、創新基層黨建」為主題的共創共建,基於此形成的《探索共駐共建新模式,打造社區服務新亮點》一文,被評為全國法院黨建創新優秀案例。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兩個基層黨支部結對共建的路徑與成效。
特約記者 王彬 記者 張羽馨
揚州市中級法院司法鑑定執行裁判黨支部與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揚子津街道二橋社區黨支部開展「探索共建模式、創新基層黨建」為主題的共創共建,基於此形成的《探索共駐共建新模式,打造社區服務新亮點》一文,被評為全國法院黨建創新優秀案例。
據了解,揚州中院司法鑑定執行裁判黨支部結對共建的二橋社區為村居合一社區,位於揚州三灣公園西側、揚子江路東側、南繞城高速出口北側,地理位置優越,集體經濟發達。但是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二橋社區基層黨組織陷於癱瘓,無法正常運轉。在院機關黨委的支持下,開展結對共建,發揮法院司法職能作用和社區黨支部善於做群眾工作的優勢,主動融入基層網格化治理,推進鄉村振興,兩支部形成共識,凝聚合力,突出法治對鄉村治理的引領作用,推動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務下傾,共同解決矛盾隱患,共商區域發展,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城鄉居民自治機制、民主協商機制、社會參與機制,共同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法治化、科學化、精細化水平。
在揚子津街道黨工委、街辦負責人見證下,兩支部籤訂了《支部結對共建協議》,明確支部黨建、鄉村治理、矛盾化解、法律服務、法治宣傳等共建內容,確定時間表、任務圖,列舉11項任務清單,實現優勢互補、工作互動。
實現了「三共享」
據介紹,兩支部圍繞共建責任清單,開展共創共建,實現了「三共享」。黨建資源共享,共同學習新思想,講授專題黨課,二橋社區支部創新「七個一」工作法,打造二橋網格黨小組和樓棟長兩個黨建品牌。調研課題共享,兩支部分別結合工作優勢積極探索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新課題。法治資源共享,社區收集反饋群眾法治訴求,法院通過法治大講堂、法律諮詢等形式,送法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受到群眾好評。
實現了「三支持」
支持社區建立法律服務室,實現小事不出門、矛盾不出村;支持指導保護「三農」,對涉及農業、農村、農民等涉民生案件,依法提供法律諮詢服務,保障、兌現合法權益;支持社區「三防」,通過廉政警示教育課,引導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和工作人員樹立法治意識、合法履職意識,防違紀風險、防違法風險、防瀆職風險。
實現了「三促進」
促進位度化建設,為揚州中院出臺服務保障民營企業發展、「兩個一站式」建設等便民利民措施建言獻策;促進訴源治理,司法鑑定支部從社區工作中得到啟示,學習掌握開展群眾工作經驗。2019年,社區矛盾糾紛同比下降20%;促進審判執行,以黨建帶隊建促審判成效初顯。司法鑑定處推行「集約化流水工作」新模式,2019年司法鑑定結案率達96.27%,今年克服疫情影響在全省乃至全國法院條線率先開展法庭搖號遠程選擇鑑定機構。執裁庭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在多起保全異議案件中,裁定解凍企業基本帳戶,換封不動產,維護企業生產經營秩序。撰寫《全市法院執行裁判案件撤改分析》調研報告,獲省法院分管領導批示轉發全省法院學習借鑑。近年來,司法鑑定處、執行裁判庭分別榮獲全省法院集體三等功、全市法院先進集體,12人次獲評全省法院先進個人、全市社會治理先進個人、全市優秀法官、個人三等功等。
編輯: 陶恩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