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美美與共」的東湖實踐

2020-12-23 騰訊網

周和平 周韜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是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提出的文明共處原則。

尊重多樣性,包容地欣賞他人之美,把自己之美和他人之美結合起來,就會達到理想中的大同之美。集思廣益、盡施所長、惠及各方,基層社會治理何嘗不是如此?

位於長沙城區最東邊的芙蓉區東湖街道,正處於城市化進程中,域內有社區也有村,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交錯,流動人口多,社情民情複雜。現代化治理如何在基層社區「最後一公裡」落地?

近年來,東湖街道以黨建引領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打破各領域黨組織行政隸屬壁壘,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域內,全力推進「城中村」改造,形成了人民東路、濱河路、遠大路、紅旗路等三縱四橫的路網格局;推動南達高鐵、東抵機場、西至火車站的「十五分鐘生活圈」日趨成型;自貿區添翼發展,「院士天團」助力,種業矽谷發酵,臨空經濟升級,為芙蓉區東片區這片待開發、可開發、開發潛力巨大的熱土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勢能。

「推動街道社區和駐地單位『一家親』,形成街道社區基層黨建『大合唱』,變獨奏曲為協奏曲,形成多方聯動、各領域融合的基層黨建新格局。」黨建引領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東湖街道黨工委書記尹衛東緊緊抓住黨建「美美與共」的牛鼻子。

共駐共建,開闢黨員服務中心、黨章文化園、黨建聯盟等黨建新陣地,聚合單位資源、聚力項目建設,發力「城中村」改造;共商共治,推出了東湖夜話、民情快遞員、百姓家常議事會等創新基層治理新途徑;共擔共享,編制出了屋頂菜園、志願服務精準配對等黨建新紐帶。讓駐地各單位和街道、社區之間「各美其美」,讓「美美與共」的和諧理念深入人心,最終凝聚起基層黨建握指成拳的「天下大同」整體效應。

如今在東湖街道,通過聚全民之力,集全民之智,黨建「朋友圈」成為服務群眾的「幸福圈」,現代化基層社會治理繪出了共建「同心圓」,奏響了共治「同心曲」,形成了共享「同心體」,生動展現了共建共治共享「美美與共」的東湖實踐。

抓共建

推行「大工委制」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平整的全新瀝青路面、規劃有序的停車位、統一的油煙淨化器……這個冬季,走進東湖街道龍馬社區的豐裕小區和豐潤小區,這裡乾淨整潔的暖心環境給人印象深刻。然而,就在三年多前,這裡卻是違章建築隨處可見、牆面陳舊、路面破損不堪的老舊小區。「那時候路面坑窪,落雨天進出小區,經常被泥水濺溼身。」作為這裡的居民,龍慧雲深有體會。

豐裕小區和豐潤小區原為湖南省農科院所屬小區,有宿舍樓近30棟,近600家住戶。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區基礎設施老化,居住環境惡化,居民怨聲載道,也成了湖南省農科院管理工作的一個包袱。這一窘況在東湖街道大刀闊斧推進社會治理中實現逆轉。

「省農科院與東湖街道以及社區結成黨建聯盟,日常通過黨建聯席會議架起單位與社區、街道聯繫的橋梁,豐裕小區和豐潤小區的改造就是議事之一。我現在還擔任龍馬社區的兼職委員。」作為東湖街道共駐共建的參與者、見證者,湖南省農科院保衛處處長武華國介紹,龍馬社區4.3平方公裡,其中省農科院就佔了4.1平方公裡,是典型的單位型社區。東湖街道創新基層治理,作為黨建聯盟成員,湖南省農科院積極響應推進共駐共建,2016年便為街道免費提供辦公場地,讓東湖街道整體搬入湖南省農科院辦公,為共駐共建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涉及區域內的經濟、社會、民生的事項,大家會一起商量,達成共識,然後共同推進實施。」武華國說,豐裕小區和豐潤小區提質改造作為其中的一大重要事項付諸實施,兩個小區2017年完成改造後第二年實現移交,成為社區管理的社會化居民小區,為湖南省農科院卸下了由來已久的小區管理包袱。不僅如此,近年來,通過與東湖街道和龍馬社區的攜手共建,湖南省農科院還實施了水庫改造、汙水處理等項目,用武華國的話說就是「單位辦成了許多年前想辦卻一直未能辦成的事」。

單位相關負責人擔任兼職委員,實行「大工委制」,黨建聯盟聯席會議實現駐地單位相關事項共議共建,這正是東湖街道黨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共建的抓手。近年來,東湖街道黨工委以加強城市基層黨建系統建設和整體建設為目標,整合區域內分散的黨建資源,建立大工委、兼職委員制度,採取「高職低兼」的辦法,從轄區黨組織影響力較大、黨員人數較多、黨建工作基礎較好的駐街單位黨組織聘請街道大工委兼職委員5名,社區大黨委兼職委員14名,成立街道「大工委」,並建立街道、社區、駐街單位三級聯動機制。

借勢「聯動東風」形成的合力,其中舉全街之力推動的「城中村」改造,已在東湖街道結出了共建碩果。自今年5月15日發布第一公告以來,街道、社區、駐街單位攜手聯動,開展以「比幹勁、比進度、比總量」為主題的競賽活動,先後成立了東湖村一期一片區、二片區,合平村,東湖漁場村,東湖村二期5個指揮部,抽調幹部職工90餘人,全程參與徵拆騰地。年內,預計可騰地1700多畝(魚塘400畝),受益人口2400多人。

將兼職委員單位、兩新黨組織的在職黨員,吸納進區域黨建的網格當中。抓共建促服務,東湖街道選聘「一長多員」,建立健全街道、社區、樓棟的三級網格,108名網格工作人員下沉12個三級工作網格。通過「一卡四制」督促黨員亮身份、受監督、履職責,採取在職黨員積分制管理,建立在職黨員服務站,完善考核表彰制度,開創了「黨員蜂巢」「艾沙先鋒服務站」「樂齡之家」「同心課堂」「美麗長沙大學生公益聯盟」「 民情議事會」等黨員服務品牌。通過同兼職委員成員單位的溝通協調,實現區域內的機關、企業、場地、人員、信息等黨建資源和社會資源的集約利用和良性互動,打造了10餘個「微基地」,其中將廢棄的老宿舍變身全市兩型宣教基地,廢棄牆面改造為學習用典牆等,構建了「10分鐘黨群服務圈」。做到用黨建引領一顆「子」,盤活民生實事「一盤棋」。

促共治

品牌活動互動奏響全民參與「協奏曲」

「過去車輛亂停亂放,小區過往通道經常被堵,弄得大家心情亂糟糟的。現在進出口變成了雙向通道,通行順了,環境變好了大家心情也跟著好了。」在濱湖社區教師新村小區,說起家門口的變化,居民周銘華連連點讚一臉獲得感。他說,這條「腸梗阻」的背街馬路,多虧了「東湖夜話」這樣的議事平臺。

周銘華所說的小區過往通道,就是濱湖社區沿科教路進入教師新村居民區的道路,也是小區唯一的進出通道,更是事關小區安全的消防通道。道路南側是創業街市場,因為社會車輛亂停亂放,經常導致道路半幅路面被佔,不僅影響居民的出行,還帶來比較嚴重的安全隱患。面對居民多次反映出行難的熱點問題,前不久,東湖街道「東湖夜話——把話筒交給群眾」活動開進了小區。現場,在濱湖社區牽頭召集下,芙蓉區市政局、交警中隊、街道城管、駐區單位以及物業等單位負責人一道,與居民代表、商戶代表圍坐一起,圍繞打通「腸梗阻」面對面協商共話。針對存在的問題一起分析原因,最終敲定了整治方案,在大家的互動中,「腸梗阻」熱點難題迎刃而解。目前,教師新村小區大門門禁系統已建成,並改造成雙向通道過車,南側創業街后街沿線騰出空間,劃出了多個免費社會停車位,緩解停車壓力。科教路南北向則安裝了減速帶,居民出行暢通了,心也不堵了。

濱湖社區黨支部書記解惠感慨道:「『東湖夜話——把話題交給群眾』是解決社區麻紗事的好幫手,也是服務居民的快車道。面對問題,各方坐下來面對面商討溝通,以最快捷的方式解決,讓居民家門口的揪心事有人辦、馬上辦、能辦好。」

把話筒交給群眾,不稱心的事在輕鬆愉快的「大家談」中清晰了、解決了,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東湖夜話——把話筒交給群眾」活動5年前在東湖街道應運而生。效仿焦裕祿「瓜棚會」形式,街道按照議題居民定、對策居民談的思路,破解幹群時間錯位,把白天不好組織到一起的群眾聚攏來,把會開在需要議事解決問題的群眾中,同群眾坐一條板凳,說想法,提意見,拉家常,讓群眾宣洩怨氣,讓群眾成為主角,讓民意主導工作。一時間如古井修繕、氣排球場改造、街區環境建設等有了群眾的聲音、意見、智慧,群眾心平了、氣順了,昔日的「上訪隊長」轉化成為街道工作熱心人,有幾個還成為街道維穩接訪的骨幹。

「小話題,凝聚出大智慧,黨建引領用創新服務提升居民自治,形成街道的共治。」這是東湖街道黨工委班子經常強調的共識,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倒逼工作「升級提高」,創新領導在一線指導、幹部在一線工作、民情在一線了解、問題在一線解決、發展在一線推動的「一線工作法」,幹部贏得了民心,政府樹立了威信,改進了幹部作風,有效促進了居民自治。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社區和諧則城市社會和諧。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居民需求日趨多元,怎樣才能構築起幸福祥和、文明親和、安定平和的和諧社區,社會治理不是街道社區的「獨角戲」,而是必須奏響全民共治的「協奏曲」,在東湖街道,黨建引領共商共治,在街道和社區黨組織的引導下,包括「東湖夜話——把話筒交給群眾」系列活動在內,民情快遞員、百姓家常議事會、劉雲陽「五老」工作室、「艾沙」志願服務、僑之家、辣利婆管家、合平先鋒等活躍在街道、社區的響噹噹品牌活動,串起了各方力量,凝聚成一股股強大的共治力量,成為營造和諧東湖的生力軍。

今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始料未及,正月初一,小商販趙先生一大家六口人從湖北監利老家趕回了東湖街道韶光社區。因居住地開放式無物業,獲悉該情況後,作為民情快遞員,錢月巧第一時間迅速將情況反饋給了社區。送米、送油、送菜、送桶裝水……趙先生一大家人居家隔離期間,在韶光社區的組織下,身為黨員志願者的錢月巧幫著送生活物資,一直堅持到半個月的居家隔離期結束。「雖然不是老家,甚至互不認識,關鍵時刻給予我們家這麼貼心的幫助,真的勝似親人!」異鄉的溫暖至今讓趙先生一大家為之深受感動。

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引導居民群眾在社會治理中擔當主體,近年來,東湖街道從轄區單位聘請一批熱衷公共事業的在職或退休黨員幹部、在職教師、企業員工和居民群眾等組建一支100來人的民情快遞員隊伍,專門針對街道、社區黨員幹部糾正「四風」問題、轄區突發狀況、環境衛生問題、安全生產問題、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化解矛盾糾紛等方面提供信息,並監督和有效解決。積極引導群眾在轄區社會治理中發揮「黨風廉政評議員」「保潔保序維護員」「文明行為勸導員」「社會事務服務員」「食藥安全監督員」等作用,在增強群眾有序參與社會自治、協調利益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做出了成效。

推共享

盤活黨建資源形成「齒輪效應」

2020年芙蓉區青年幹部實訓營結業典禮近日在中共中國氣象局黨校湖南分校舉行,來自該區各街道、各單位和對口援助的龍山縣靛房鎮青年幹部完成為期半年的學習培訓和黨性鍛鍊。

芙蓉區青年幹部實訓營放到了中共中國氣象局黨校湖南分校。沒錯,原來中共中國氣象局黨校湖南分校也是芙蓉區基層黨校東湖分校,這是東湖街道抒寫「共享」篇章的又一生動實踐。

位於東湖街道的中共中國氣象局黨校湖南分校,率先建成全國首個氣象幹部培訓黨性教育基地,入選中央國家機關黨校黨性教育基地名錄,先後承擔20多個中央部委等單位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培訓,有著良好的資源優勢。創新基層治理推進共駐共享,東湖街道與中共中國氣象局黨校湖南分校就組建黨建聯盟、加強共建共治共享、開展培訓合作等方面達成共識。

今年5月21日,芙蓉區基層黨校在中共中國氣象局黨校湖南分校正式掛牌成立,成為芙蓉區幹部培訓的一大基地。如今感受到黨建聯盟帶來的共享互動效應,中共中國氣象局黨校湖南分校副校長羅雪玲對未來更充滿期待:「我們也正在利用街道獨有的資源開發院士精神等精品課程,打造袁隆平水稻博物館等區域紅色文化教學基地,形成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探索,既有集中統一又有分類分散的學習體系,以生動實踐服務基層黨員幹部培訓。」

共擔共享,編制出黨建新紐帶。近年來,東湖街道黨工委盤活聯盟成員黨組織黨建資源,讓每個黨組織強起來,讓每名黨員動起來,通過資源共擔共享形成「齒輪效應」,注入促發展的新動力,通過單向或多項互動,促進不同黨組織黨建特色、融合互通、優勢互補,推動全街黨建工作由「一片紅」到「全面紅」。自2018年7月東湖黨建聯盟成立以來,這個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農科院等120餘家駐街高校、單位、企業組建的黨建聯盟,在黨建引領下,紅色共享、綠色共享、文化共享、服務共享多領域迸發,黨建「聯盟圈」成為「力量圈」,發揮了強大的基層服務作用。

利用社區建築物牆面、行道兩側以及護欄,打造成了宣講黨的政策聲音、宣傳黨建知識、展示新修訂的《黨章》內容以及紅色故事的窗口,行步間知黨史、學黨章,讓轄區黨員群眾受益匪淺。在龍馬社區,建成開放的長沙市首個黨章文化園,成為東湖街道紅色共享的一大「窗口」。

蘿蔔個大葉粗、芹菜鬱鬱蔥蔥……寒冬的東湖街道東湖路一側,居民袁紅豔家的屋頂上,「小菜園」一派生機勃勃,各種時令蔬菜應有盡有。屋頂「小菜園」得益於東湖街道區域化黨建實施的「綠色共享」,街道與湖南省農科院共駐共建共享突出「農字號」優勢,免費為居民提供菜苗及技術指導,打造「屋頂菜園」。用黨建推動綠色發展,街道全力推進垃圾分類,打造屋頂綠地,讓屋頂變身「農場」,讓都市回歸田園,不斷構建良好生態環境,推動東湖的高質量發展。

推動文化共享,2014年以來,以民意為導向,東湖街道打造古井鄉愁特色街。修繕了東沙古井,新砌了麻石井臺,平整了古井長牆,修建了一座精美的取水亭,並於亭後更設廉政文化牆。東沙井附近的老龍井,則用麻石修建起「滿月」狀取水池,池周更有石刻青龍飛躍等壁畫,古樸厚重,呼應「老龍井」之名。以東沙井、老龍井為一頭一尾的東湖古井鄉愁文化街內,還遍種紅楓、格桑花等綠植花卉,並隨處可見老翁取水、孩童戲水等代表「取水眾相」的石雕銅雕作品,讓古井鄉愁街更加名副其實。以此為基礎,打造出了「東湖一日遊」精品旅遊線,舉辦紅楓節、油菜花節等活動百餘次,規劃構建「稻聖公園」、東湖溼地公園,推動柳子明故居上升為市區兩級重點文旅產業。如今的古井鄉愁特色街,在這裡取水者絡繹不絕,成為居民和遊客的打卡地。

「以前十幾個人坐班大廳,辦事窗口好些個,搞完這個找那個,一個上午搞不完;現在是兩人坐班『全崗通』,隨時隨地找到人。」東沙社區居民、退休老師戴老對街道「一門式」改革讚不絕口,還編成打油詩。推進服務共享,東湖街道以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創建為抓手,推行「一門式」服務,推出「全崗通」APP,讓更多工作人員下沉進網格,讓辦事更高效群眾更省心。

「美美與共」的東湖實踐,也正是「中國之治」的基層新境界。

相關焦點

  • 從多維度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特徵
    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問題,明確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在新時代背景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供了科學指引,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
  • 【觀點】龔維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應急管理體系
    推進路徑——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十九大報告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應急管理既是公共安全的一部分,又是社會治理的一部分。人們通常所講的社會治理是常態的社會治理,更多是指正常狀態下怎麼管理。應急管理則強調非正常狀態下的社會治理,是指突發事件發生以後如何進行應急處置。
  • 要點問答:如何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今日推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要點問答。如何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重要意義?(一)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 姜曉萍:社會治理須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從主體、路徑、目標三個維度體現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內在邏輯和要素構成,對於實現社會治理理念科學化、結構合理化、方式精細化,彰顯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共建、共融、共治、共享讓這裡從「最醜」變「最美」
    從「最醜」到「最美」,是街區、園區、校區、社區共建、共融、共治、共享的成果。在北京,變美的不止這一個大院,一個平房區。在「黨建引領、四區聯動、多元參與、協調共治」理念的引領之下,隨著環境整治行動的深入,許多曾經髒亂差的「陋巷」變成了乾淨美麗的 「靚街」,垃圾遍地、狹窄逼仄的胡同變成了鳥語花香的花園,道路更順暢了,生活環境更加安全、和諧、宜居。
  • 警校共建,譜寫共治共享平安校園新篇章!
    合心合力建校園 9月4日上午,八裡店派出所與轄區學校籤訂了警校共建十條協議▲八裡店派出所副所長姚濤介紹協議內容警校共建十條協議具體是什麼? 同心同德謀發展 與學校代表籤訂共建協議八裡店派出所將以此次的「警校共建十條」籤訂為契機,不斷濃厚警校優勢互補、共融共促的良好氛圍,共同構建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校園治理新格局。
  • 「十萬義警」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義警的出現,緩解了寶安區警力不足的問題,增強了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集體意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南方日報記者 蘇國銳破解難題寶安義警隊伍誕生2017年3月,初春的寶安萬物復甦,寶安區開展義警隊伍組建試點。
  • 花園南裡社區:共治共享共建新「花園」
    近日,花園南裡社區召開了以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共治共享共建新「花園」為主題的座談會。隨後,大家總結自己過去一年的工作,並結合「共治共享共建」的主題暢所欲言,表達對建成新「花園」的熱情和嚮往。來源:濱海時報【來源:天津濱海新區文明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平安為你》,獻給為平安銅陵「共建共治共享」的你!
    《平安為你》,獻給為平安銅陵「共建共治共享」的你!「共建共治共享」平安銅陵,平安為你,平安有你!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銅文化,城市核心銅經濟,強市之基銅都人,人才輩出
  • 共融共建共治共享 甸柳新村街道「紅領物業黨建聯盟」 成立!
    「作為轄區內最大規模的龍頭物業企業,將繼續努力配合社區開展各項工作,加強與社區的共融共建共治共享,在『共創文明社區,共建幸福家園』中爭創一流,再創佳績。」上海中建東孚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山東區域公司黨支部書記梅新洲代表物業單位發言。
  • 廣州大學城校地共建共治共享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
    廣州大學城校地共建共治共享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加大共建共治共享工作力度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張碩輔講話 溫國輝陳春聲章熙春等出席大洋網訊 昨日,廣州大學城校地共建共治共享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 共建 共融 共享
    作為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長沙學院在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方面不斷創新理念,提出了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的「共建、共融、共享」模式。「通過不同建設主體間資源整合和共享,以搭建平臺、學科專業融合等方式,進行主體共建、過程共融、結果共享。」長沙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分管教學的副院長郭紅衛解釋道。
  • 吳興公安丨警校共建,譜寫共治共享平安校園新篇章
    合心合力建校園 9月4日上午,八裡店派出所與轄區學校籤訂了警校共建十條協議。協議內容乾貨滿滿,涉及校園安全防範、法制宣講、警情聯動,預警對接等十個方面 。八裡店派出所副所長姚濤介紹協議內容警校共建十條協議具體是什麼?
  • 福州:共建共治共享 社會治理開新局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成為關鍵詞。  近年來,福州圍繞「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的時代命題,加快構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交出了一份溫暖的治理答卷,並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第一次交流會上進行交流。
  •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園-江西新聞網-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在帶領大家學習全會精神後,張婭開門見山地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我們生活的社區就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連接著千家萬戶的生產生活。社區治理好了,百姓才能安居樂業,社區治理水平和能力也直接關係著社會治理的效能。對於社區治理,大家有好的意見建議,儘管提出來,我們共同探討。」
  • ...小巷品質——《社區環境品質提升共建共治共享行動工作方案》解讀
    為助推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順利舉辦,以良好的社區環境向世界展示成都傳統與現代融合、自然與科技交織的大美公園城市形象,日前,我市出臺《「愛成都·迎大運」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總體行動方案》,其中社區環境品質提升將作為重要行動在全市全面鋪開。
  • 深圳:加強共建共治共享 促進社會和諧格局
    建立重大案件領導包案制度,由市、區兩級紀委監委領導包案負責,一線指揮、協調推進,共對112件案件包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聚力提升質效,決戰決勝案件訴訟攻堅戰。   六是聚力標本兼治,決戰決勝行業治理攻堅戰。組織實施行業治亂行動,以全國掃黑辦部署的社會治安、鄉村治理、金融放貸等十大重點行業領域突出問題實施專項整治為抓手,結合深圳市實際大力組織實施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有效整治了一批行業頑疾。
  • 「共建共治共享·2019幸福小區」調研報告之六南京五礦·御江金城...
    物業服務企業作為連接社區、小區與居民家庭的紐帶,是「共建共治共享」機制的推動者和踐行者,處在基層服務第一線,直面各類矛盾糾紛,基於專業化服務管理優勢,會同基層黨委、政府、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等主體共同協商,共同解決小區治理中的問題,推動幸福小區建設,為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環境,使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提升,彰顯物業服務專業價值。
  • 「針」走民心,「繡」好中央廚房,青海畫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圓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青海西寧「針」走民心,「繡」好中央廚房……堅持「人民至上」的本質與初心,依託共建共治共享,經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實踐和打造,彰顯生動而富有時代內涵。
  • 高中部丨謀共建共融 促共享共贏
    謀共建共融 促共享共贏為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加強校際交流,2020年11月19至21日,湖南三湘好教育聯盟2020年度高中數學、政治等學科「同課異構」教學比賽在常德市鼎城一中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