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孩子敢練體育,我就把他的腿打斷」,以前總能聽見某個體育人這樣說。是啊,練體育太苦、太累、太難了。下面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體育人的孩子該不該練體育」這個話題。
體育,對孩子來說有太多的好處,可以鍛鍊身心、促進大腦的發育、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領導力等。但凡事都有他它的兩面性,小編認為針對上面在的問題,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
一、孩子的興趣愛好
俗活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體育的某個項目特別感興趣,小編認為應該幫助孩子保持興趣,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而且還可以培養一個技能,這麼好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當然,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培養孩子一個喜歡的體育項目,作為終身鍛鍊身體的手段,為孩子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因為我們體育人自身具備體育各個項目的技能,在專業的訓練方面也可以給自己的孩子加以指導,有這樣好的教練資源,為什麼不用呢?
二、孩子的身體素質
只要父母一方練過體育的,孩子的身體素質一般都比較好,特別是如果媽媽是練過體育的,那麼,這個孩子身體素質好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您的孩子身體素質足夠好,不防讓孩子參加體育鍛鍊吧,如果孩子的身體素質不好,也讓孩子練體育吧,因為練體育不僅可以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且可以促進大腦在發育,促進神經元之間的連結,讓孩子的大腦更加聰明靈活。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了一個好的身體,孩子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幹自己喜歡的事情。
三、家長的言傳身教
小編也曾聽到身邊的體育人說:越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練體育,孩子越喜歡體育運動,這是為什麼呢?我想這可能就是言傳身教的結果吧。大部分體育人都已經養成了鍛鍊的習慣,體育人在平時鍛鍊的時候孩子也在不自覺地跟著模仿和學習了,所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人說:一個家庭就是一部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我感覺自己的孩子多掌握一項運動技能絕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所以各位體育同仁們一定要做好的榜樣,讓我們和孩子一起練起來。
四、學校的有利環境
學校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場所之一,充分利用學校的優質資源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校長在重視孩子學習的同時同樣重視孩子的體育活動,學校有優秀的體育老師和教練,學校有優秀的小運動員,孩子在享受優質資源的同時,通過體育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抗挫折的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支持孩子去練體育,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容易和同學交上朋友或者打成一片,也會更快地融入環境。這樣孩子在學校也更容易找到自信,在班級也會更有影響力,在校隊鍛鍊團隊協作、人際交往一些能力。
五、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作為女體育老師的我就很支持孩子去練體育。因為我家孩子從小比較瘦弱,而且是面黃肌瘦,於是在他四歲半在時候我把他送到了足球場,在教練的指導下和其他小朋友一去踢球,記得第一次送他去的時候兩個小時的足球課,在足球場上,他整整哭了一個小時,不斷地從挫折中戰勝自己,一次次地跌倒一次次地站起來。後來在教練的鼓勵下,他不僅身體越來越來越健康了,而且越來越喜歡足球,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足球比賽,剛入小學就就進入足球隊跟著訓練,不僅球踢的好,學習也很優秀。
六、提升孩子的領導力
薩古魯說過:體育運動與領導力有直接的聯繫,體育運動能很好地塑造孩子的領導力。比如孩子參加足球運動,在足球運動的比賽中,一個代表隊就代表一個小團體,小團體想取得勝利,必須統籌守門員、前鋒、中鋒、後衛以及相應的戰術。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就很好地培養了孩子的領導力。
柏拉圖說:為了讓人類有成功的生活,神提供了兩種管道--教育與體育運動。體育運動可以強身健體、健全心理、提高抗挫能力、團隊協作、集體榮譽感等,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不能因為練體育而耽誤孩子的學習,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成績而忽略了體育的功能。
總之,從體育運動中學到的東西,夠孩子受用一生。所以,在適合的情況下讓我們的孩子去吃苦,請我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體育運動吧。讓我們的孩子一起練起來,在體育運動中體驗快樂,在運動中健康成長,在運動中收穫成功,讓孩子走向更高層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