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的不斷發展,人們常說世界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地球村,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範圍不斷拓寬、程度不斷加深。不同領域常常有各種賽事、交流會促進世界上不同國家在同一個領域的交流和合作。體育界就有奧運會、世錦賽、還有各國互相之間的各種私下練習交流等;學術界有各種學術交流會和知識共享平臺;商業圈更是常常有跨國合作和貿易。
可是,每逢這種國際大型交流活動,許多人便陷入了苦惱之中。讓他們苦惱的原因出奇地一致,無非是語言不通帶來的交流障礙。不同領域都有許多屬於自己的專有名詞,這些專有名詞在翻譯時對翻譯的語言能力和該領域專業能力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能滿足這種高要求的翻譯人員相當稀缺,嚴重供不應求。
縱然有些領域對翻譯的該領域專業能力要求相對較低,同聲傳譯中有時候也難免出現一些偏差,讓交流效果大打折扣。更何況,許多小語種本身就人才相對不足,翻譯更成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大難題。面對這個問題,有人提出要創造一種語言作為全球通用語用以解決這一難題。為此,還有國家煞有其事地向聯合國提交了申請,其中日本就頗為積極。那麼要成為全球通用語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
首先,需要有獨立的語言體系。世界上有許多語言並不具備自己獨立的語言體系,往往是雜糅了許多其他語言而成。如日本語言文字體系就與中國的漢字脫不了干係,甚至有許多字詞是一模一樣的。而韓國的語音體系,則是英語影響下的結果。連自己獨立的語言體系都沒有的語言自然沒有資格成為全球通用語,否則難以服眾。
其次,要有較高的國際影響力。這一點尤為重要,畢竟若是小語種被確認為全球通用語,就意味著大部分人都要學習一種聞所未聞的語言。這樣的話,教育成本和難度都會大大提高。目前為止,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而英語是世界上影響範圍最廣的語言。但漢語雖然使用人數多卻多是得益於中國龐大的人口總數,而英語雖傳播範圍廣,實際使用人數卻又並不佔太大優勢。加之作為聯合國與歐盟的官方語言的西班牙語和文化影響深遠的法語的競爭,全球通用語就顯得越發難以確定。迄今為止,全球通用語還沒有確定。
但一直積極參與競爭的日本的申請,已經被聯合國果斷駁回。顯而易見的是,不管是語言體系還是國際影響力方面,日語都沒有符合條件。雖然近年來,日本的二次元文化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日語的影響力。但這畢竟仍是一個小眾群體,影響力的擴大極為有限。因此,日語依舊並沒有資格成為全球通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