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管火起來的美食頻道有哪些細節值得國內美食自媒體創作者借鑑的地方?
在短視頻領域做美食節目的競爭也是特別多,但是有些在國內很火的在youtube卻收穫寥寥的。個人認為除了文化上的差異,更多可能是在內容選擇和後期製作上用心不夠。比如美食家王剛,在頭條以及國內幾個平臺都有大幾百萬的粉絲,到了youtube只有30多萬粉絲。個人認為很重要的部分是飲食文化的差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每一道菜製作的可仿效性不高。當然今天我們要盤點的一個頻道,即使把他的視頻仿效再做一遍,在國內的短視頻平臺也不一定有很高的訂閱,但不妨礙我們今天盤點他優質的細節地方,可以供美食內容創作者參考。
個人很喜歡的一個美食頻道Munchise, 347萬訂閱者。主播是一個經常粗話連篇的大肚子油膩長鬍子中年男,自己也是個大廚,講話特別逗趣。
首先看封面基本上知道有精良的製作團隊,無論從slogen,圖片選擇,頁面排版都還算是有那麼點電視頻道的感覺,識別度也是很高。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內容選擇,下面看細品3個播放量最高的系列和2個播放量一般的系列。
1:街邊標誌美食系列。無論從,選材,標題以及視頻主頁都很吸引眼球,類似「the king of falafel」, 沙拉三明治之王等等. 其中有一期介紹紐約街頭的一個美食,叫dosa類似土豆煎餅果子的一種食物,標題叫傳奇的的紐約dosa人,播放量高達750萬。 內容題材國內此類的很多,個人感覺勝在視頻剪切上。
2:如何製作各種披薩系列。可能美國人的食物中,pizza和漢堡是佔了絕對的領袖位置,各式各樣的pizza製作流程,用料等簡單易學,基本上單個視頻播放都在100萬左右。
3:波士頓地標美食系列。 其中製作波士頓啤酒播放量最低32萬,其他的最高的高達368播放量。個人感覺,單個美食是否具備高地仿效性是影響播放量的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播放量一般的2個系列:
1, Chef’s night out . 類似國內點評網上的東西,就是主廚去各個餐廳吃晚餐並且對食物製作以及品嘗後的一些評價。 個人認為播放低有兩個因素,首先內容沒有偏移頻道很多,但是訂閱者更多的是想看到製作,不是想看到美食點評。其次,晚餐外出可以選擇的類似引導類的欄目夠多,審美疲勞。
2, How to 系列 總共兩季,共同的特點就是播放量很少的視頻,基本上這些菜都特別難做。
當然,總的來說還是非常成功的一個美食頻道,個人也非常喜歡。 其中播放量低的,其實都不算很低,在整個youtube來說依然可以算是高產的內容。
網上關於搬運能不能做,還能不能掙到錢。個人保留意見,但是如果作為短視頻內容創作者可以從優秀的頻道和作品中吸取創作的靈感,又何必冒著侵權被舉報的風險去做搬運。日復一日的在一個工作室中用不同的軟體去下載,剪輯,抄襲呢? 那又有何樂趣所在。
後續會持續更新一些不同領域優質創作者內容的特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