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店是在國內高校、政府設施、居民區附近很常見的店面。尤其在高校這一類的地方,列印屬於剛性需求。
據統計,2016年南京市大學生在校總人數在40萬左右,如果平均每月學生列印支出按照25元估算(當然每年都有寒暑假的淡季和期末的旺季),南京市一年高校的列印市場規模應該在1.2億元左右。以往學生們的列印需求都是靠高校周圍為數不多的列印店滿足,在列印高峰期,時常可以看見大學周圍的列印店人滿為患。
而且國內列印店多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連鎖店較少,難以標準化的傳統列印店有著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價格不統一、服務不夠及時等痛點。
看到這個痛點,2015年在南京創業的公司窩趣雲列印(以下簡稱窩趣)開始致力於運用網際網路手段提升列印業務的質量和效率。最早窩趣的切入方向是整合高校周邊的列印店,走平臺模式,將線下的列印店業務搬到線上去。然而一段時間以後,窩趣發現列印業務的核心服務商還是這些線下的列印店,而對於這些列印店,窩趣並沒有很好的控制能力。所以2016年4月,窩趣開始尋求轉型。
在引入了一個新的法人股東南京理工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後,窩趣開始加入了硬體設施的部署。
南京理工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在江浙滬地區主要致力於大學校園一卡通的業務,對江浙滬地區大學高校資源擁有一些積累,並為窩趣打通了智能列印硬體設備提供了供應鏈端的支持。使得窩趣在布置自己的智能列印終端機上獲得了較快的進展。
他們目前在南京、揚州、鎮江、無錫等24所高校放置了150臺雲列印終端機,旨在改變高校學生的列印習慣,通過雲列印業務變現的同時,向線上平臺引入流量。
用戶可以通過窩趣雲列印app或微信端在線上傳列印文件,編輯列印版面並支付,在到達印表機後通過掃碼和輸入驗證碼的形式完成最後的列印步驟,和在線買電影票的形式很相似。印表機也會準備A4紙和相片列印紙,除了標準列印業務以外,還可以實現1寸和2寸證件照的列印。
窩趣雲列印平臺現在有5萬註冊用戶,每臺設備每臺列印量是500張紙左右,平均客單價在2-3元,每月的GMV在20萬元左右。
目前窩趣放置列印終端的密度是1500人/臺機器。機器維護工作是在學校招募勤工儉學的學生進行兼職維護。窩趣創始人郭東旭告訴36氪,目前設備平均列印5000張紙會出現一次卡紙問題,在報修後平均4小時內管理人員會來處理好問題,一個管理人員目前管理6臺機器,所以任務量並不大,兼職的方式可以顧及得過來。
目前窩趣的主要盈利方式還是雲列印業務,郭東旭表示,一臺終端設備的成本大概在一萬元以下,平均投放後3個月會被高校學生普遍接受,5個月左右可以回收機器成本。以後窩趣會試著向政府機構、居民區、商業區等地擴展,並通過機體廣告、培養學校自媒體等方式實現影響力和流量變現。
然而雲列印市場近年來湧現出了不少的創業者,雲列印業務本身的技術壁壘和硬體壁壘也不算高,基於校園雲列印的創業公司如印咖和新印象目前也和窩趣一樣處於搶佔高校資源階段。當被問到如何與這些競品競爭並建立自己的壁壘時,創始人郭東旭表示,窩趣的競爭優勢主要在渠道和產品兩個方面。
窩趣種子輪投資人、法人股東之一的南京理工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加入窩趣後,給窩趣帶來了華東地區的一些優質資源,可以提高他們佔領市場的速度。
而在產品上,窩趣根據大學生的需求開發了線上修圖、掃描複印、證件照模板(學生不必專門去照證件照,使用模板可以生成證件照)等服務。最近還和豆丁雲庫、有道雲筆記合作接入了窩趣的列印端,在豆丁和有道平臺上的一些付費文檔,如果用戶使用窩趣來列印的話,可以免去下載文檔的費用。
由於南京理工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原本的業務就是做大學一卡通的業務,所以窩趣核心競爭力表現在對高校市場的把握比較精準,市場敏銳度也相對較高上。
目前窩趣團隊有6名全職人員,其中3人負責產品技術、2名負責市場、1名負責客服。勤工儉學的兼職學生有20人左右。
窩趣在2016年7月獲得了南京理工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的戰略種子輪投資。目前正在積極尋求3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