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所發現催產素調節人類對化學性別線索的解碼

2021-02-13 中國生物技術網

  嗅覺是動物界中廣泛使用的社會信息交流通道,以個體分泌到體外的化學信號(信息素,又稱費洛蒙)為載體,特定的神經肽和激素在對化學信號的加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已有的證據表明,人體氣味可在人類個體間傳遞社會信息,它們的效應通常發生在意識層面之下。其中兩種人類類固醇物質被發現以一種特異於接收者性別和性取向的方式有效傳遞性別信息,並引起下丘腦(負責繁衍行為的重要腦區)激活。具體而言,主要存在於男性的精液、腋下皮膚和毛髮上的雄甾二烯酮 (androsta-4,16,-dien-3-one)向異性戀女性和同性戀男性傳遞男性信息,並激活其下丘腦;而最初發現於女性尿液中的雌甾四烯(estra- 1,3,5 (10),16-tetraen-3-ol)則向異性戀男性傳遞女性信息並,激活異性戀男性和同性戀女性的下丘腦。  下丘腦產生的激素中,催產素(oxytocin)和加壓素(vasopressin)這兩種結構相似的九肽在演化歷程中與繁衍行為和社會行為息息相關,它們的受體在嗅覺系統中也有表達,且表達模式受到性激素的調節。催產素-加壓素系統是否中介了人類對化學性別線索的解碼?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周雯研究組採用心理物理學方法,在對216名男性受試者的共計1056次的施測中,系統評估了催產素和加壓素與對雄甾二烯酮和雌甾四烯所攜帶性別信息的解碼之間的關係。通過5個遞進實驗,科研人員分別考察了雄甾二烯酮和雌甾四烯對同性戀和異性戀男性的性別知覺的調製效應,如何受到鼻噴催產素、加壓素,以及它們共同的拮抗劑阿託西班(atosiban)的影響。實驗視覺材料是英國約克大學教授Nikolaus F. Troje製作的光點小人,光點小人的性別在男性和女性間作了不同程度的數字變形。考慮到個體社交能力(social proficiency)與內源催產素水平的關係以及鼻噴催產素在不同社交能力個體上效應的異質性,研究進一步比對了高低社交能力個體對化學性別線索的解碼在不同藥物幹預條件間的差異。  研究發現,催產素,而非加壓素,調製了異性戀男性對雌甾四烯所攜帶的女性信息的解碼以及同性戀男性對雄甾二烯酮所攜帶的男性信息的解碼,兩者共同的拮抗劑阿託西班阻斷了個體對化學性別線索的解碼。催產素的調製效應與劑量有關,表現出一種倒U型的劑量-反應模式,並與接收者自身的社交能力有關。低社交能力的個體(一般而言內源性催產素水平更低)不能有效利用化學性別線索,鼻噴12 IU的催產素可恢復該能力,更高劑量(24 IU)的催產素則不表現出任何助益。而高社交能力的個體(一般而言內源性催產素水平相對較高)可有效解碼和利用化學性別線索,該能力在12 IU催產素噴鼻後被削弱,在24 IU催產素噴鼻後被消除。在這兩類個體中,給予12 IU或24 IU的加壓素噴鼻均不改變其原本利用化學性別線索的狀況,即與不給藥情況下無異。  儘管人類不像昆蟲或老鼠那樣強烈地被費洛蒙所驅使,但化學信號無疑影響著我們的社會知覺和行為。該研究表明人類對化學信號的加工與神經內分泌過程密不可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eLife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資助。 催產素和加壓素在高、低社交能力個體中的劑量-反應關係(A)高(low AQ)、低(high AQ)社交能力的異性戀男性的自舉樣本均值分布,橫軸和縱軸分布代表基線狀態下和12 IU催產素噴鼻後雌甾四烯引起的性別知覺的主觀相等點的偏移量(PSE shift)。(B)在自閉譜系量表(AQ)上的得分與基線條件下雌甾四烯引起的性別知覺的PSE shift負相關,並與12 IU催產素噴鼻後雌甾四烯引起的性別知覺的PSE shift的增量正相關。(C)整體而言,外源性催產素顯著調製異性戀男性對雌甾四烯攜帶的女性信息的解碼,調製作用依賴於其劑量以及個體的社交能力;外源性加壓素則沒有表現出任何調節作用。圖中PSE shift > 0表示受試者傾向於將光點小人的性別知覺為女性;*: p<0.05;**: p≤0.01;***: p≤0.005。

論文連結:

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59376

相關焦點

  • eLife | 催產素調節人類對化學性別線索的解碼
    逐步積累的證據表明,人體氣味也可以在人類個體間傳遞社會信息,它們的效應通常發生在意識層面之下。其中兩種人類類固醇物質被發現以一種特異於接收者性別和性取向的方式有效傳遞性別信息並引起下丘腦(一個負責繁衍行為的重要腦區)激活。
  • 《但丁密碼》神秘線索特輯 漢克斯捲入陰謀解碼
    動作懸疑解碼巨製《Inferno》(暫譯《但丁密碼》)今日全球同步曝光一支神秘線索特輯,單刀直入地曝光了符號學博士羅伯特·蘭登所面臨的陰謀危機。失憶受圍、遭人追殺僅僅是冰山一角,蘭登教授還將面對足以滅亡半數人類的病毒危局。
  • 解碼人類基因組:人類基因組計劃後17年,X染色體被解碼了
    圖源:unsplash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結束了13年長跑,成功測序人體90%以上的基因,但其餘部分仍難以解碼。人類基因密碼長到難以想像——約60億個鹼基——且DNA測序儀無法同時讀取所有鹼基。因此,研究人員不得不將基因組切割為含有上百個鹼基的小片段,這樣便可以一次分析一個小片段。任務完成後,研究人員還須重新拼接這些片段。在人類基因組項目初期,科學家一次僅能讀取500個鹼基。
  • 研究發現:人類大腦無法判斷對方性別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研究發現:人類大腦無法判斷對方性別 2010-12-01 18:49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
  • 科研人員發現催產素內分泌神經元通過腦內投射纖維影響情感行為
    科研人員發現催產素內分泌神經元通過腦內投射纖維影響情感行為 2020-11-25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一些想法)
    將來某一天人類會不會發現其實同性戀的數量和異性戀的數量相等?會不會有人在出生的時候被指派錯了身體,擁有了與心理性別不符的生理性徵?會不會我們的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的聯繫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也許上帝是分開製作它們,然後把它們配備到一起的?
  • 不同性別的腸道菌群對小鼠行為和大腦結構的調節作用不同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與厭惡性學習調節和焦慮相關行為有關,但研究幾乎只是在雄性個體中進行。該研究評估了不同性別的腸道菌群對於動物大腦結構和行為的影響。為了研究腸道菌群紊亂對厭惡性學習和記憶的性別特異性影響,首先對成年雌性和雄性小鼠口服給予中等劑量的抗菌藥物(neomycin, bacitracin, pimaricin ATM;新黴素,桿菌肽,那他黴素),為期10天。通過16S rRNA測序分析腸道微生物組組成的變化。
  • 易性揭示生理性別心理性別和性取向的微妙關係
    然而,像任何其他人類群體一樣,異裝癖者也多種多樣,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將他們的少數派身份展現在易裝表演上,並從中獲取報酬。對於比較低調的易裝癖者來說,鎂光燈從來就不值得嚮往。此外,易裝癖者之所以穿上異性的服裝、模仿異性的舉止,心理動機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易裝,只是人類諸多性別倒錯行為(cross gender behavior)中的一種。
  • 科學家們找到了「母性本能」線索
    科學家們找到了「母性本能」線索mints 編譯由於催產素在調節社會行為和母性行為中起著重要作用
  • 人類性別只有男和女?實際情況遠比你想的更複雜,一共112種
    除了文化層面的爭議,在生理層面上,人類的性別究竟是怎樣的呢?一、人類的性別從不是一分為二日常生活中,我們判定男女的方式就是自己的眼睛,可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逐漸明白,在性別這個問題上,事實上要遠比我們看到的情況要複雜。
  • DSP在音頻解碼中基於心理-聲學的性能分析
    通常在談到關於DSP解碼與系統整體性能表現時,我們主要利用了傳統的SNR、瞬時誤差和相位誤差等方法進行判斷。本文以心理-聲學壓縮設計的方法來考察DSP解碼的性能與表現,介紹了基於心理-聲學的音頻壓縮解碼概念,並給出了基於心理-聲學的DSP性能分析。
  • 腦科學日報:自主調節血糖的神經元;糞便可用於帕金森病早期診斷
    這群受微生物影響的神經元可自主調節血糖來源:小柯生命美國洛克菲勒大學Daniel Mucida、Paul A. Muller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微生物群調節的CART+腸神經元可自主調節血糖。研究成果於2020年8月27日在線發表在《科學》上。
  • 研究發現:指紋的水分調節機制加強了人類的觸覺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人類指紋有一種自我調節水分的機制,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手機掉落,而且可以幫助科學家開發更好的假肢、機器人設備和虛擬實境環境。包括人類、猴子和猿類在內的靈長類動物在手腳上進化出了表皮脊,其汗腺密度高於身體其他地方。
  • 人類所遭受的最大折磨是:心理問題
    問:在幾年前的一場Sathsang上你提到過人類所遭受的最大折磨是心理障礙。是什麼造成了一個人突然有心理問題?他們有沒有任何可能或者希望能從問題中走出來並且停止用藥?為什麼我想要回到曾經存在於這片土地上的文化,是因為在200-300年前,這個國家很少有心理疾病患者,而這僅僅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結構。逐漸地,不知不覺地,這種結構被我們瓦解了。今天,甚至在鄉下都存在著患心理疾病的人,這在過去從未發生。即使有,也是小到可以忽略的比例。這個比例正在上升。你可以明顯地看到在那些所謂「富裕」的社會裡,這個比例相當高。這是因為人類是社會動物,除非他超越某些東西。
  • 研究新發現!人類記憶中特有神經「指紋」解碼
    雖然人類大腦的一般結構和組織是普遍的,但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可通過大腦活動觀察並量化人們重新構想常見情景之間的差異,這些獨特的神經系統特徵最終可用於理解、研究甚至改善諸如阿爾茨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療。當人們想像相似類型的事件時,每個人都會做不同的事情,因為他們有不同的經歷。
  • 水生所揭示益生菌對水環境汙染物的毒性效應的調節作用
    最近,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聯國團隊首次揭示了益生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調節PFBS暴露引起的脂質代謝紊亂的能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科學領域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準媽咪預產期肚子沒動靜,打了催產素,為什麼卻被剖腹產?
    生活中不乏這種情況,明明打了催產素,最後經歷了陣痛,卻以剖腹產收場。這是怎麼回事?催產素的作用催產素,也就是縮宮素,是一種常用的激素,目的是使子宮平滑肌興奮,促進子宮收縮,具有「產前引產、產中催產、產後催乳、止血」的功效。
  • 新發現:除了XY,決定性別還有另一種關鍵基因
    據科技日報8月20日報導 ,男人和女人有許多明顯不同的地方,以往認為所有這些不同背後的本質原因隱藏在我們的第23對染色體——X和Y染色體中,過去的絕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這兩個基因是怎樣編碼蛋白質從而決定性別的。最近,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科學家發現,還有一種非常小的亞基因單位能編碼一種短RNA分子(miRNAs),在區別兩種性別方面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 難以拒絕的愛情靈藥 | 化學物質能否左右情感關係
    2008年,本文作者之一朱利安和我的好朋友及同事安德斯·桑德伯格(Anders Sandberg)發表了一篇論文,首次探討了用化學方法增強愛與感情關系所涉及的科學與倫理問題。這篇論文著重關注一種可能性:利用生物化學維繫良好且有價值的感情關係,避免不必要的感情破裂。一年後,神經生物學家拉裡·楊(Larry Young)在《自然》雜誌上撰寫論文,提出了利用化學療法將感情關係朝相反方向推進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