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分享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一起燃燒教育的小宇宙
歡迎點擊上方關注,訂閱小宇宙聊教育
遇到「的」、「地」、「得」時,你會不會區別?相信不少大人也會對這三個甘拜下風。特別是小學低段的小朋友,這更成為了他們的苦惱。因為大多數人在用這三個「de」時總是要搞錯,有的小朋友乾脆所有「de」都用「白勺的」來代替。
「的」、地」、「得」到底要不要分?網民有兩個觀點:
一定要分!這是中國語言文化的一部分,
「不分也無妨」,反正讀音都一樣。
我認為: 「這三個字一定要有區別地使用。」其實「的」「地」「得」有一個最簡單的區分方法,那就是看它們的使用。最常見的有:名詞前面有定語,定語和名詞之間用「的」,如「火紅的太陽」。動詞前面有狀語,狀語和動詞之間用「地」,如「認真地寫字」。補語前面用「得」,如「唱得好」。但是什麼是定語,補語,狀語,別說小朋友了,就連大人也一頭霧水,原本我只是三個「de」搞不明白,現在,我啥都搞不懂了。
所以,我們把方法再簡化一些,不僅是大人能明白,就連小朋友都能很快搞懂。
我們來看下面三組填空。
潔白( )雲朵 整潔( )房間 好看( )裙子
認真( )寫字 高興( )說 慢慢( )走
坐( )端正 紅( )鮮豔 氣( )發抖
第一組填的是「的」,第二組是「地」,第三組是「得」。
跟上我的思路,我來問,你來回答。
潔白的什麼?潔白的雲朵。怎麼樣的雲朵?潔白的雲朵。
整潔的什麼?整潔的房間。怎麼樣的房間?整潔的房間。
第三個你能提問並回答嗎?對了,是好看的什麼?好看的裙子。怎麼樣的裙子?好看的裙子。
你發現什麼規律了嗎?以後在用de的時候,先在心裡提問一下,如果是用「怎麼樣的什麼」來提問的,就用「白勺的」,比如碧綠的小草,美麗的風景。我們說得稍微再深入一些,你發現了嗎?雲朵,房間,裙子,小草,風景,這些都是什麼詞呢?沒錯,它們都是名詞。和什麼狀語定語補語比起來,孩子名詞這個概念接受度要高得多,畢竟它表示人、事、物、地點或抽象概念的名稱。那麼,這個結論就是,一般來說,在名詞之前的「de」,我們用的是「白勺的」。這樣,我的鉛筆,他的文具盒,這類詞組中「de」的用法也解決了。
現在,學著我的樣子,你能給第二組提問嗎?如果你能自己就發現第二組的規律,肯定會印象更深刻。認真地幹什麼?高興地幹什麼?慢慢地幹什麼?都是「怎麼樣地幹什麼」。寫字,說,走,這三個詞又是什麼詞呢?小朋友肯定不陌生,他們都是動詞。所以,這一組的規律是「怎麼樣地幹什麼」,一般來說,在動詞之前的「de」,我們用的是「土也地」。也試著自己在說幾個這樣的詞組吧。比如,你現在就在聚精會神地看這篇文章,聚精會神地看,就用的是「土也地」。
最後一組,就是坐得怎麼樣? 紅得怎麼樣?氣得怎麼樣?「得」字後面一般跟的是怎麼樣。比如,你看得怎麼樣呢?是的,你看得很認真。
怎麼樣,「的」、「地」、「得」是不是沒有那麼難了。來,趕快檢驗一下自己是否掌握吧!我會在評論裡留下正確答案,答對的朋友可以跟帖留言喲!
太陽慢慢( )落山了,收起了刺眼( )光芒。連綿起伏( )西山,披著夕陽( )餘暉,顯( )十分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