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醫護日記 | 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只記住今天是什麼班)
穿上防護服的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舉起拳頭為病人和自己鼓勁加油。
2020年1月28日,晚上21:30。
2019年12月以前,相信全中國很少有人知道武漢有金銀潭醫院,但是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以後,全世界都知道了武漢,知道了金銀潭,知道了我們上海醫療隊馳援武漢進駐的地方。
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金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護師張莉蓮(右一)在武漢金銀潭醫院
1月25日凌晨,上海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機場,下午進行動員大會,進行專業的培訓。
1月26日中午12點,我和顧美萍得知自己將作為上海醫療隊第一批踏入金銀潭醫院北二樓病房的醫護人員後,我們就不敢喝一滴水。穿好整套防護服得花二十分鐘,走路很吃力。
17:30進入病房,踏入真正的疫區中心區域,我們對視了一眼,看到了對方眼裡的淚水,我們是真的害怕甚至恐懼,但是站在這裡了,還能怎麼樣?除了往前走也只能往前走。
北二樓雖說是普通病房,但是30個病人有12個病重、1個病危、10個高頻吸氧,全部是一級護理。隔離病人沒有家屬,沒有護工,我們在承擔治療的同時,還得做好病人的生活護理,真正意義上的把尿端屎。
病房分兩條過道,每條過道大約有五十米,共8個房間,每個房間2-4張床位。我和美萍、還有金山醫院ICU的一個小夥伴一起負責50張床位、30個病人,工作量很大,比在醫院急診時的工作量大了近十倍。病房不開空調,為了空氣流通,所有的窗戶必須全部打開。武漢的夜晚零下2度,冷風直貫進來,縱使我們裡三層外三層的防護,也凍得嗦嗦發抖。
穿上防護服的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舉起拳頭為病人和自己鼓勁加油。
整整九個小時,凌晨一點半,與我院的顧培珩、沈妍交接完畢,接下來將是她們開始工作。長舒一口氣的同時,又深深地心疼她們。沈妍是「90後」,我們的小妹妹,在她身上看不出任何的「嬌驕」二字,我只看到了堅韌和勇敢。我和美萍花了十分鐘脫完防護服,摘下口罩的一剎那,看到彼此被N95勒得變了形的臉,鼻梁上深深的壓痕,輕輕的觸碰都火辣辣地疼……
在這裡,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睡著的時候就夢到自己被感染了,每天回酒店就怕過門口的紅外線探測儀,因為(紅外線探測儀)異常呼叫就要被隔離。累點倒無所謂,主要是精神壓力太大,心心念念防控。在這裡我們沒有正月初幾和星期幾的時間概念,只記住今天是什麼班,明天是什麼班,鬧鐘開兩個,就怕睡過頭。
今天抽空給女兒打了個電話,我說:「媽媽估計回來都不像個人了。」她回我:「能平安回來就好。」 女兒的話讓我眼眶不由一熱,每個人心裡都藏著個寶貝,因為他們,我們再難也不會有淚。
一聲召集令,我們義無返顧,馳援武漢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都將給我們烙下一生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