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中級法院與市生態環境局建立聯動機制

2020-08-27 政法在線

近日,常德市中級法院與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出臺聯絡室工作規則,旨在健全生態環境部門與人民法院共同打擊生態環境違法犯罪的聯動機制,共同守護常德的碧水藍天。

工作規則共六項內容

1、共同做好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案件前期協調工作;

2、開展聯合調查和督辦,必要時,可以進行掛牌督辦和聯合督辦;

3、開展業務指導和調研,針對性地對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調研;

4、建立聯席會議機制,不定期協調相關部門召開聯席會議,通報、分析情況,對疑難複雜案件共同探討,統一執法思想和尺度;

5、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6、建立行政執法檢查與指導機制。

據悉,這是繼7月初常德市中級人民法院駐市生態環境局法院聯絡室掛牌後的又一重要舉措,成立聯絡室並出臺工作規則,重點是對違法情形嚴重、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犯罪案件,以及上級領導交辦、督辦的重大案件等,根據需要適時開展聯合檢查和專項執法活動,加大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制裁和懲處力度。


【來源:常德市生態環境局】

聲明:若是轉載文章,如有冒犯原創權益,敬請聯繫我們更正或刪除。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濱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建立執法聯動工作機制
    3月30日,記者在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與稅務部門的協作配合,更好地處理各類案件辦理中的涉稅問題,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共同研究制定了《關於建立執法聯動工作機制的意見》,在全市開展執法聯動工作。
  • 深圳中院與市司法局籤署備忘錄,建立健全八項工作機制
    為進一步增進行政與司法的良性互動,促進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法治城市示範建設,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合作進一步共同深化府院聯動機制建設。7月3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和作為市政府代表的深圳市司法局在深圳行政審判中心舉行《關於深化府院聯動機制建設的備忘錄》籤字儀式。
  • 京滬兩地法院建立執行聯動機制
    京滬兩地法院建立執行聯動機制本報訊 記者徐偉倫 近日,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與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籤署《建立異地財產聯動處置與聯合執行機制合作協議》,雙方就建立異地財產處置聯動和聯合執行機制達成一致意見,合作協議包括聯合執行範圍
  • 司法保護長江上遊生態 雲貴川渝建立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作為當日啟動儀式的一大亮點,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四省(市)高級人民法院正式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框架協議。  據知,這一框架協議的籤署旨在通過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進一步推動環境司法保護從單一分散、地緣聯繫、臨時隨機的合作向系統整體、制度協作、常態規範的合作轉變,凝聚司法合力,共築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屏障。
  • 牡丹江中院與市移動公司建立執行協作聯動機制
    為加強牡丹江中院與市移動公司協作聯動機制建設,進一步暢通被執行人查找渠道,破解執行工作中「人難找」難題,9月9日,牡丹江中院與市移動公司聯合籤發《關於加強協作聯動機制的若干意見(試行)》。被執行人難找,一直是法院執行難的關鍵因素,為攻克這一阻礙公平正義的頑瘴痼疾,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牡丹江中院黨組高度重視,黨組書記、院長宋殿寶安排部署,要求執行局牽頭負責推進。
  • 多方聯動的保護機制 貴州綠色發展的司法邏輯越來越清晰
    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017年12月,該案肯定了生態流量的重要價值,維護了生態流量受益方的合法權益,對於人民法院審理水資源開發利用案件具有指導意義,入選長江流域環境資源審判十大典型案例。此後,該案又被選為首批十大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被提供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向世界發布。
  • 北京海澱法院與海澱區稅務局建立聯動機制
    對於法院執行來說,納稅信息是人民法院查人找物,實施聯合信用懲戒,加大對被執行人日常監管時,極為關鍵的線索。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11月20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執行局與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海澱區稅務局舉行工作聯動機制籤約儀式。
  •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完善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落實...
    作為全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試行省市,重慶市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例實踐,大膽探索,積極創新,構建了實施方案和配套的事件報告、鑑定評估、賠償磋商、損害修復、資金管理、司法銜接等「1+10」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框架,建立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專家支持機制、聯合指導機制、動態管理機制、司法銜接機制,助力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在重慶落地見效。
  • 鐵軍風採⑪ | 西安市生態環境局高陵分局:厲兵秣馬 砥礪前行
    西安市生態環境局高陵分局執法人員2019年,西安市生態環境局高陵分局以大練兵為抓手,強素質、練隊伍、建機制、補短板,生態環境執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被生態環境部評為縣級表現突出集體,2名執法人員被評為表現突出個人。
  • 陝西府谷法院與山西保德法院建立執行聯動機制
    2020年12月15日,陝西省府谷縣人民法院與山西省保德縣人民法院就建立異地財產處置聯動和聯合執行機制達成一致意見,並籤署《建立異地財產聯動處置與聯合執行機制合作協議》。同時,兩地法院將根據實際工作進度,推進異地執行聯動機制長效發展。
  • 南通市市縣兩級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揭牌
    11月20日,南通市生態環境局舉行南通市市縣兩級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揭牌儀式。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編辦主任吳陳鋼,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程煒出席儀式並講話,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軍主持儀式。
  • 京滬兩地法院聯手,建立異地執行和財產處置聯動機制
    8月25日,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與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籤署《建立異地財產聯動處置與聯合執行機制合作協議》,雙方就建立異地財產處置聯動和聯合執行機制達成一致意見,合作協議包括聯合執行範圍、輻射區域、溝通平臺、協助流程、工作方案、聯絡機制等事項。雙方分管執行工作的副院長、執行局負責人以及幹警代表出席籤約儀式。
  • 「執法大練兵」鄂爾多斯市東勝區著力強化執法大練兵,努力鍛造生態...
    為推進東勝區生態環境執法隊伍建設,進一步規範生態環境執法程序,提高執法水平,增強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能力。按照鄂爾多斯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要求,鄂爾多斯市生態環境局東勝區分局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採取有效舉措,在全區開展環境執法練兵活動,努力實現精準執法。
  •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今日掛牌
    10月23日,重慶市副市長陸克華為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揭牌。新華網李相博 攝10月23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正式掛牌亮相。按照《重慶市機構改革方案》要求,重慶組建市生態環境局。將原重慶市環境保護局的職責,以及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汙染職責,重慶市水利局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汙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重慶市農業委員會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汙染治理職責等整合,組建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作為重慶市政府組成部門。不再保留市環境保護局。
  • 綿陽鹽亭生態環境局守護綠色生態
    2020年12月3日,筆者從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生態環境局了解到,該局規範了突發性生態環境汙染事件應急工作,統一指揮、快速反應、協調聯動的原則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確保公眾生命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鹽亭生態環境局接到該縣某醫院緊急電話,稱醫院放射科設備間進水。幾分鐘後,鹽亭「環保110」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發現洪水漫進醫院一樓放射科設備間,水位約40公分。鹽亭生態環境局立即召集醫院、衛計、應急管理等部門共商對策。經一系列防洪措施,放射設備完好,保存安全。經監測,其設備安全,性能較好,杜絕自然災害導致次生環境安全事故。
  • 平原縣人民政府與縣人民法院建立企業破產府院聯動機制
    大眾網·海報新聞通訊員 王振潔 平原報導  為落實「重點工作攻堅年」任務目標,進一步推進平原縣企業破產處置工作,建立政府主導風險管控與事務協調、法院主導司法程序的府院聯動機制
  • 市生態環境局對「洞庭清波」掛牌督辦問題實施一旬一調度
    市生態環境局對「洞庭清波」掛牌督辦問題實施一旬一調度 2020-08-03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市生態環境局:書寫以人民為中心的綠色篇章
    今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始終把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凝心聚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解決老百姓關心關注的環境問題,著力提升行政辦事效能,努力書寫以人民為中心的綠色篇章。用持續改善的環境質量奉獻於民面對年初空氣品質不利的情況,市生態環境局迎難而上,積極組織實施「七大工程」28項治理措施。推動完成總投資52億元310個工業深度治理工程,有色、焦化、化工、水泥行業全部達到特別排放限值標準,完成30臺9365兆瓦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率先在自治區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
  • 鐵軍風採丨厲兵秣馬 砥礪前行——陝西省西安市生態環境局高陵分局...
    近日,生態環境部通報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活動評審結果,陝西省西安市生態環境局高陵分局在大練兵活動中表現突出,獲縣級表現突出集體榮譽。2019年,西安市生態環境局高陵分局以大練兵為抓手,強素質、練隊伍、建機制、補短板,被生態環境部評為縣級表現突出集體,2名執法人員被評為表現突出個人。
  •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掛牌 整合多項職責
    重慶市副市長陸克華(右)為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揭牌。彭國威 攝         人民網重慶10月23日 (彭國威) 10月23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正式掛牌亮相。         按照《重慶市機構改革方案》要求,組建的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將市環境保護局的職責,以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汙染職責,市水利局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汙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市農業委員會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汙染治理職責等整合,作為重慶市政府組成部門。不再保留市環境保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