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兒童身高標準表明:對於男孩而言,1歲時的身高中位數達到了76.5cm;3歲時的標準身高是96.8cm;10歲時為140.2cm;18歲時則達到了172.7cm。
對於女孩而言,1歲時的身高中位數是75cm;3歲時的標準身高是95.6cm;10歲時為140.1cm;18歲時則達到了160.6cm。
讓孩子高挑出眾,每個家長可謂是都絞盡了腦汁。父母快來對照下,你家的孩子達標了嗎?
影響孩子長高的因素
1、良好的睡眠質量
相關研究曾認為:促進孩子骨骼生長最快的時間段分別是在5;00--7;00和21;00--1;00。
這也就是說,如果孩子無法保證充足的睡眠,那麼孩子的身高發育自然也將無法得到保證。
想讓孩子身高達標,首先就要保證孩子的睡眠質量,給予孩子一個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
同時,父母也需要避免在睡前同孩子玩一些激烈的遊戲,控制好孩子白天午睡的時間等等,這樣,孩子才能夠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維護好身體的成長規律。
2、多運動
想要促進孩子的身高發育,父母還需要多帶孩子做一些運動。比如,帶孩子跑跑步;打打羽毛球;跳繩;遊泳等等。孩子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不僅可以增加孩子的免疫力,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鍛鍊孩子的筋骨,拉伸孩子的韌帶和肌肉,對孩子的骨骼生長有著很大的幫助。
千萬不要讓孩子沒事就宅在家裡看電視或者玩遊戲。要知道,缺乏運動的孩子不僅容易發胖,還容易變得越來越懶,骨骼成長自然也就會發育遲緩,孩子也就會不容易長高。
3、遺傳
相關科學研究曾表明:孩子的身高70%都與父母的基因遺傳有關。這也就是說,如果父母二人都是高個子,孩子一般也不會矮。
這裡有一個公式可以幫助家長預測孩子的未來身高:
男孩身高=【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3)】÷2±7.5cm;
女孩身高=【(爸爸身高-13)+媽媽身高】÷2±6cm。
當然,這種遺傳因素有時也不是絕對的。因此,即使父母身高很高,也還是要注重孩子後天因素的培養。
相關調查研究也曾表示過:在我國,大約有55%的孩子還未達到遺傳身高,80%的孩子身高都達不到家長的預期。
孩子生長的三大階段
1、4-6歲——基礎階段
4-6歲是孩子身高發展的基礎階段。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為孩子打好骨骼發育的基礎。這就需要家長從孩子生活的各方面來引導孩子。
比如,幫孩子改掉挑食的壞習慣;讓孩子養成每天喝一杯牛奶的習慣;帶孩子多出去運動等等。這樣,孩子才能夠擁有強健的骨質,為後期的骨骼發育打好堅實的基礎。
2、7-16歲——快速發育階段
孩子到了7-16歲時,身高的發育可謂是「肉眼可見」的。同時,孩子的各方面需求也會隨之增加。比如,孩子的飯量;睡眠要求等等。
對於處在「快速生長期」的孩子來說,父母一定要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各方面需求,給孩子多吃一些有營養、易於骨骼和腸胃吸收的食物。這樣孩子在生長的關鍵期才不會被同齡人落下。
3、16歲以後——衝刺階段
等到孩子過了16歲,身高的發育將不再會有非常明顯的變化,而是變為小幅增長了。所以,家長可以利用孩子身高發育的最後階段,給孩子再「拔拔高」。
父母可以在每天飯後帶孩子去公園散散步,促進孩子的腸胃蠕動和營養吸收。也可以給孩子適當喝一些營養保健品,維持孩子的成長所需等等。這樣孩子的身高才能夠「更上一層樓」。
健康的孩子離不開細心培養的父母,家長應該做好孩子成長的「推進器」。針對最新一年的兒童標準身高表,你家的孩子達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