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遷西作為革命老區,在抗戰時期湧現出了王平陸、魏春波等一大批抗日英烈,他們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做出的貢獻彪炳史冊,他們捨生取義、頑強戰鬥的精神光耀千秋。一個國家不能沒有英雄,是英雄們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是英雄引領了進步的潮流。為緬懷革命英烈,弘揚英烈精神,激勵全縣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力投身「三創四建」、「兩區」建設的時代潮流,凝聚起決勝全面小康、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本發布從即日起開闢「遷西英烈」專欄,深度報導遷西英烈們的感人事跡,敬請關注。
在河北省遷西縣興城鎮西莊村坐落著一處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魏春波烈士紀念館。紀念館大門兩側鐫刻著原冀熱遼軍區領導人李運昌、張明遠、蘇林燕、詹才芳、李中權於1946年聯名敬獻的輓聯:為革命犧牲一切,毀家紓難,死兄死弟死妻侄,鮮血灑遍燕山麓;與倭奴搏鬥數年,捐軀殉國,成仁成義成英烈,勳獻洋溢灤水濱。這幅輓聯,形象而生動地概括了魏春波烈士穿越血色的悲壯革命歷程。
魏春波,原名魏長河,1890年生於今西莊村一個農民家庭。經過數年商,做過刀筆吏,為人仗義,剛直不阿。1928年,因幫鄉親打官司受地主惡霸陷害,蹲過一年半監獄。在押期間,他悲恨交加,大病一場,僅一夜光景,頭髮就全部脫光。出獄後,他積極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1930年冬天,魏春波與時任中共遷安縣委委員的王平陸等結成好朋友,找到了追尋已久的挑燈人。1933年春,長城抗戰爆發。魏春波主動與王平陸等遷安縣委成員取得聯繫,在黨的領導下開始了抗日救亡政治宣傳,並動員親友和鄉親投入抗日救亡的民族鬥爭。當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被任命為遷安、遵化交界地區的黨支部書記。1933年冬,灤河北岸上梨樹峪一帶的農民暴動失敗,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縣委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灤河南岸,在西莊魏春波處、黑窪萬國來處設立了新的秘密工作機關。魏春波先後發展妻子徐桂芝、大哥魏長勝、三弟魏長慶、堂弟魏長志等人入黨,把全家人帶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6年上半年,中共北方局組織部長彭真來到冀東巡視黨的工作,到西莊村受到魏春波及其全家人的熱情招待。彭真巡視期間,主持成立了王平陸為書記的冀熱邊特委,傳達了黨中央瓦窯堡會議精神。魏春波信心倍增,決心在特委的領導下擴大組織,蓄積更多的抗日力量。同年9月,魏春波發展小學教員徐振鐸入黨,並決定由他出面,在豐潤縣巖口村設立了一個地下交通聯絡站。此後,魏春波接連發展了長山溝村王老品三兄弟,才莊村才永昌、趙明海、陳莊子村陳明久,沙嶺子村陳玉澤,孫家峪村李瑞紅,興城警局的王冠卿和本村的何文全等數十名親戚朋友入黨,在灤河以南地區建立了10多個黨的分支部。他還精心謀劃,建立西莊村通往天津、古冶、洪山口、灤河北及長城口外數條秘密交通線,為爾後發動大規模的抗日武裝起義創造了條件。當時的西莊村,已經成為王平陸、閻達開、蘇林彥、王大中等冀熱邊特委成員的常住之地。同志們一到,魏春波總是熱菜熱飯好招待,站崗放哨保安全。其赤誠之心、關懷之舉,使同志們深受感動。
1937年深秋,魏春波和王平陸、老紅軍幹部孔慶同等在豐潤縣腰帶山麓開辦黨員訓練班。他帶頭出賣自家數畝養家的上等地籌款買槍。12月底,他積極籌劃,協助特委在黑窪村創建了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支冀熱邊抗日武裝—華北人民抗日聯軍第三軍區第一支隊。翌年元月,王平陸壯烈犧牲後,魏春波堅決把隊伍拉下去,把革命幹到底。1938年2月,他親自把16歲的三侄魏順興送到部隊。在攻打興隆縣藥王廟據點戰鬥中,魏順興的胳膊被打斷受傷。
1938年夏,中共冀熱邊特委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冀東抗日大暴動,十萬抗聯將士與挺進冀東的八路軍第四縱隊勝利會師,把冀東的抗戰形勢推向高潮。魏春波的家鄉西莊村就是暴動的主要策源地之一。當時,中共冀熱邊特委書記胡錫奎和冀東抗聯副司令兼二路軍總指揮李運昌的指揮機關就駐在西莊村。魏春波被任命為抗聯第二路軍顧問。他通過各種渠道,把各階層的愛國志士吸引到抗日旗幟之下。
1938年7月7日,魏春波直接參加領導了著名的巖口暴動,成立了400多人的冀東抗聯第四總隊。他和總隊長孔慶同等指揮部隊攻克了遵化縣玉皇廟等處據點,連戰皆捷,又擴編出第十、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等總隊。在暴動初期,魏春波協助李運昌司令和胡錫奎主任,調兵遣將,擴編部隊,頒發布告,籌糧籌款,日以繼夜而無倦意。
1938年秋後,日軍調集重兵圍攻暴動部隊,冀東數萬抗聯西撤受挫,大部被打散。暴動中心區域又成了日偽軍的天下,魏春波家宅被焚毀,他和他的家屬成了日偽重點捉拿的目標。面對白色恐怖,魏春波不灰心,不動搖,投入了收攏舊部、重整旗鼓、創建冀東抗日遊擊根據地的艱苦鬥爭。12月25日夜,魏春波回到家中,把文件和槍枝交給妻子秘密掩藏起來,並交代了與他聯繫的地址。因有漢奸告密,第二天,駐興城據點之敵突然包圍了西莊村。妻子徐桂芝挺身而出纏住搜查的敵人,周圍群眾也全力掩護,魏春波得以脫險。徐桂芝、三弟魏長慶等人被押到興城據點,任憑敵人毒刑拷打,二人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最後慷慨就義。
噩耗傳來,魏春波猶如五雷轟頂。他把巨大的悲痛埋在心底,又繼續忙於開闢根據地的緊張工作。1939年上半年,魏春波整訓抗聯,剿匪安民。次侄魏順德因不願過危險而艱苦的部隊生活,擅自離隊,打著抗日的旗號,借著魏春波的名義收捐詐財,亂搞女人,嚴重地毀壞了抗聯部隊的聲譽。為了嚴明軍紀,魏春波將其歸案正法。行刑之前,親戚朋友和本地幹部紛紛出保求情,勸他看在叔侄(實為他的過繼之子)情份上放魏順德一條生路。魏春波不允,嚴肅地說:「我最恨的就是徇私枉法!越是這種關係越得嚴辦,要不還算什麼共產黨員?還怎麼服眾!」
1939年下半年,冀東抗戰形勢走出低谷。10月,黨在東部豐潤、灤縣、遷安(今遷西)三縣交界山區根據地創建了冀東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豐灤遷聯合縣政府。為開闢該縣初轄的抗日基本區,魏春波殫精竭慮,做出了重要貢獻。1940年2月,首任縣長盧啟明上任僅四個月就犧牲了,50歲的魏春波二話沒說,又一次受命於危難時刻,鄭重地接過縣政府的大印。
1940年4月17日,新庄子據點之敵「掃蕩」西莊,擔任縣政府秘密交通員工作的大哥魏長勝中彈犧牲。4月29日拂曉,魏春波的大侄子(魏長勝的長子),曾任軍分區供給科長的魏順龍,也犧牲在父親倒下的地方,爺倆先後犧牲僅隔12天。
在不到一年半的腥風血雨中,日本侵略者奪走了魏春波四位親人的生命。魏春波的革命意志沒有被摧垮,他像磐石一般屹立在眾多日偽據點包圍中的豐灤遷抗日根據地。他多次鼓勵愛侄魏順興,繼承父兄們的遺志,化悲痛為力量,傷好後重返部隊奮勇殺敵(後於1948年犧牲)。他還親自把年僅14歲的小女兒魏淑敏送到戰地醫院,叮囑她要像媽媽那樣為黨工作。
在敵強我弱的惡劣環境裡,魏春波奔走於深山老林之中,穿插於日偽據點炮樓之間,他不只一次地在以5000塊大洋懸賞他人頭的通緝令前駐足,看後付之一笑。
1940年6月8日晨,忙了一夜的魏春波從豐潤縣小劉莊村向北山轉移,突然與新庄子據點外出討伐之敵相遇。敵人的機槍一頓狂掃,魏春波捐軀殉國,血染青山,終年50歲。
為緬懷這位燕山之雄,激勵後代子孫,中共遷西縣委、遷西縣人民政府於1988年在西莊村修建了「魏春波烈士紀念館」。2015年,魏春波被國家民政部列入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錄。「魏春波烈士紀念館」已被命名為唐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青少年學習傳承革命傳統的重要陣地。每逢清明,都會有大批群眾和黨員幹部前來參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供稿張書明 趙振宇)
鄭重聲明
本公眾號系遷西縣融媒體中心重要網絡宣傳平臺,其他媒體和個人不得盜用本公眾號信息。如轉載,須註明信息來源於「遷西發布」。
原標題:《【遷西英烈】魏春波:毀家紓難,為革命犧牲一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