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日下午6時,中國傳媒學院2017級動畫藝術生研究生黃靜怡同學在家選擇墜樓身亡。
2018年12月️13日,同濟大學醫學院研究生陸經緯因常年被其導師壓榨,不堪重負,跳樓身亡。
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楊寶德被發現溺亡在西安灞河,後期聊天記錄表明,導師讓其澆花、打掃辦公室、拎包、拿水、陪逛超市,並稱其為「臭小子」,用詞曖昧,經常在網上夜晚十點以後找楊聊與學術無關的瑣事。
天啊!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在百度上搜索「研究生自殺」幾個字,會蹦出一連串的相關新聞事件。為何研究生自殺事件頻發?原因到底是什麼?
有些高分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只顧埋頭苦學,不問世事,生活中遇到挫折,不知所措,也不會和其他人溝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忽視對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很多家長在孩子回家的第一句話往往就是「今天考了多少分?在班級裡面排第幾名?」絲毫不關注孩子在學校過得怎麼樣,開心嗎?其實,孩子的內心情感世界同樣值得我們關注,一個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遇到問題能想辦法去解決,遇事喜歡溝通,敢於對一切不合理的事或人說「不」的孩子,遠比一個只會死讀書的孩子將來更容易獲得幸福。
我上高三時,我同桌給我講,他以前在其他高中讀書時,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績非常棒,就是有一個讓人很不理解的習慣,經常早上起來不刷牙、洗臉就進教室去學習,甚至連他坐了一年的同桌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試想這樣的學生,將來怎麼能夠有健全的身心呢?人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學習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絕對不是人生的全部。試想一下,這幾位研究生如果從小懂得拒絕不合理的事情,擁有獨立的人格,敢於向權威說「不」,就不會因為內心積壓太大的壓力而導致崩潰自殺。
長久以來,我們的學校教育一直唯分數是從,重智育,輕德育,對生命的教育更是幾乎為0。作為人這樣一個個體,要知道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沒有什麼比好好活著更重要,要學會珍愛和敬畏生命。試想一下,就算你不聽導師的,導師故意刁難你,不讓你畢業,那又如何?這張畢業證的分量難道值得我們用生命去搏?我們可以跟父母溝通,可以通過走法律程序去起訴他們,把這些導師隊伍中的害群之馬清理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真面目。
作為研究生的「導師」,不僅要能在專業上指導他們學習,讓他們學業有成,更要成為他們的「人生導師」,利用自己閱歷為他們解答人生中的困惑。絕對不能利用手中的權力,故意打壓、刁難學生,但是就有個別導師,不配為人師表,說難聽點,「禽獸不如」!
國家有關部門應該釋放研究生導師的權力,研究生畢業時,論文答辯等各方面硬性要求,可以選擇其他的導師來評判打分;或者成立導師委員會,一旦有研究生舉報導師,必須嚴查、徹查,結果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的監督。
總之,近幾年,研究生自殺事件頻發,給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必須要引起重視。這是一個牽扯教育面廣、層次深的問題,需要我們全方位去思考和改變,讓類似悲劇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