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事件頻發,逆商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能力?

2020-08-27 哈巴父母

前不久,最讓人揪心的新聞,恐怕就是常州小學生繆可馨的墜樓事件了,她在上完兩節作文課後,跑出教室跨越欄杆跳了下去,結束了年僅10歲的生命。


無獨有偶,也是前一陣,山西一位大二學生因為參加補考時作弊,被監考老師發現沒收了試卷,該生走出考場後就墜樓身亡。


據統計,疫情複課後,僅短短一周,上海初高三跳樓自殺的孩子就多達24人。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研究所曾發布《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冰冷的數據令人震驚:平均每5個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較上個世紀相比,青少年自殺率提高了60%。


兒童自殺率如此高居不下,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我們不禁思考,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死那麼容易嗎?


有人說,現在孩子太脆弱了,嬌生慣養,吃不起苦,一點事情就去跳樓。


然而,死那麼容易嗎?


想像一下,你站在十幾層的高樓上往下看。

跳下去,需要多大的勇氣?


一個人從想死到真的自殺,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它要經過至少三個階段:


1、 產生自殺意念:感覺生活無趣,無愉悅感,自我評價低,感覺無用,無能,且持續時間會長達好幾個月。


2、 制定自殺計劃:自卑感明顯,總覺得自己不被理解,朋友少,不願與父母交流。


3、 採取自殺行為:冷靜平和,甚至有馬上就要解脫的快感。



這三個階段的發展,少則幾個月,多則數年,這當中,如果親近的人及時發現並幹預,都有可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在繆可馨事件中,隨著調查的深入,我們知道,繆可馨的自殺看似是因為語文老師批改作文時的一句評語,但實際上這只是終導火索。孩子因為拒上老師開的補習班,長期在遭受老師的欺凌,甚至當眾被打耳光。


這種羞辱性的做法,對孩子的傷害是難以磨滅的。即使是再活潑開朗的孩子,長期獨自承受這份壓力都會崩潰。


一個朋友曾說起她的故事:小學三年級時,有一次數學老師讓她去黑板前完成一道題目,朋友走上前,因為一時緊張沒算出來,愣在那裡。老師一個健步衝過去,奪過她手中的書狠狠扔在地上,那一刻全班鴉雀無聲,朋友無地自容。


從此以後她每天上學都覺得烏雲蓋頂,沉重得抬不起頭來。終於有一天,她哭著對父母說,自己不想再上學了。幸好後來,父母及時與老師溝通,也安慰了孩子,但即使這樣,朋友活潑開朗的性格也完全變了。


學校和家庭,可以說是孩子的整片天空,當天空烏雲密布,而孩子對於情緒的自我調適並不成熟,又沒有得到其他幫助時,壓力便如滾雪球一般不斷累積,成為生命的隱形殺手。



有關逆商


有人說,要防止孩子自殺,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逆商,多一點磨難,淬鍊出他強大的內心。


逆商是人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難和超越困難的能力。逆商的確很重要,它也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備品質。


磨難是一個人成長的催化劑,但它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


我們來看看,享譽世界的心理學家米爾頓·埃裡克森的故事就明白了。



米爾頓·埃裡克森17歲時因為身患小兒麻痺症,全身陷入癱瘓,除了說話和眼動外,不能做任何事情。


家裡接連請了三個醫生,都說這孩子沒有指望,活不到明天了。但埃裡克森對自己說,一定不能讓醫生們的斷言實現。結果他活了下來。


接著醫生又斷言,這孩子即使活下來,也是終生癱瘓,永遠站不起來。


同樣,埃裡克森憑藉內心的力量和積極的心理暗示,又擊碎了醫生的斷言,經過長期艱難的努力,不但奇蹟般的站了起來,還可以和家人去划船露營。


命運給了埃裡克森一手爛牌,他還患有色盲、音盲、閱讀障礙……但這些沒有阻礙他實現自己的夢想,反而促成了他發明了催眠療法,成為一代重要心理學流派的開山鼻祖。



埃裡克森的超高逆商是怎麼來的?是父母刻意培養的結果嗎?


並不是。


他的父母,尤其是媽媽,只是始終給予他全然的支持和信任。


哪怕在醫生們斷言孩子活不到明天時,媽媽也沒有放棄,相信孩子的生命本能。


埃裡克森曾說:「母親的凝視,以及從眼神中傳遞出來的讚賞、信任和愉悅,激勵著我的一生。」


究其根本,逆商源自一種堅韌的內心力量。這份力量的源頭來源於孩子與重要他人(通常是父母)的情感聯盟。



提升逆商,並不是讓孩子年幼時就獨自面對許多挫折或刻意為他製造困難,這樣反而會增加孩子內心的孤獨和無助感,消解他的自信心。


許多自殺的孩子,並不單單是因為事件本身促成的。而是長期以來,在孩子內心深處,沒有與他人深厚的情感聯結來支撐自己。


情感連接


作為父母,要如何最大程度的保護孩子,防範自殺,最必要做的就是建立與孩子之間深厚的牢不可破的情感連接。


每個人活下去的意義在於:這世上有人愛著你。



有個朋友說起她的一段經歷,非常有感觸:


14歲時,她因為轉學遭到同學的排斥,成績下滑,老師也冷漠以對。恰逢那時她又摔傷了手臂,右手骨折。她一下子陷入到深深的抑鬱之中,上學對她來說艱難無比,她甚至想到了自殺。


她的父親注意到了女兒的情緒低落,於是每天陪同她上學,父親知道自己不太會開導孩子,於是就給她講故事,唱兒歌。雖然,她現在想來,父親對一個這麼大的孩子唱《兩隻老虎》顯得非常滑稽,但在那些寒冷的冬日清晨,朋友感到自己被冰凍的心一點點在回暖。為了父親的這份關懷,她決心一定要好起來。


最後她如願走出了抑鬱,交到了新的朋友,成績好轉了。



著名心理學家克裡斯多福·孟說:「孩子在一生中,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麻煩或困境,我們無須,也做不到替他們剷平道路,但我們可以用欣賞、接納、鼓勵孩子的方式成為他最堅強的後盾。」


因為深厚的情感連接會帶來信任,信任則會帶來更開放的溝通。於是孩子就會願意把內心的痛苦與父母交流。這樣,情緒的壓力能夠被釋放,解決問題的窗口也得以打開,孩子就不再是孤軍奮戰。


孩子的成長之路已多風雨,與其以憤怒、焦慮的管教為他們平添風浪,不如用心築造溫暖的港灣,容他們歸憩。


因為心中有愛的人,都捨不得死。


文| 哈巴貓

相關焦點

  • 小學生自殺事件頻發!
    近年來,小學生自殺事件頻頻發生,令人震驚!網曝:9歲男童上吊自殺、13歲少女跳樓自殺、還有喝上農藥自殺等等,其自殺原因有時候僅僅是一句批評、一個指責、一場考試失利、不堪學業重負、不忍父母打罵......不管小學生自殺的動機、原因如何,可悲的是一朵朵剛剛綻放的生命之花就無聲無息地凋謝了,怎能不令人痛心和惋惜呢?
  • 學生跳樓事件頻發,愛運動的孩子卻是例外?
    複課後學生跳樓事件頻發,全國各地紛紛傳來了震驚的消息。這些孩子小到小學生,大到初中,高中,大學生。讓我們痛心不已的同時不禁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堪重負,放棄自己的生命? 在這些悲劇的背後,雖然原因各種各樣,但是有一個共同點,這些孩子的抗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低,簡單來說,就是逆商很低。
  • 學生跳樓事件頻發,該如何保護我們的孩子。
    複課後學生跳樓事件頻發,全國各地紛紛傳來了震驚的消息。這些孩子小到小學生,大到初中,高中,大學生。讓我們痛心不已的同時不禁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堪重負,放棄自己的生命?在這些悲劇的背後,雖然原因各種各樣,但是有一個共同點,這些孩子的抗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低,簡單來說,就是逆商很低。
  • 半月談|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半月談日前,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一事引發網絡關注和熱議。近期,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在旁人看來可以承受的挫折,卻最終轉化為不可挽救的極端後果。許多網友在問:孩子們為什麼要以如此輕忽的態度對待生命?其背後的癥結在哪裡?學生內心的真實世界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家庭和學校用心呵護培養的孩子,其心理承受能力有時卻「不堪一擊」?
  • 半月談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半月談日前,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一事引發網絡關注和熱議。近期,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在旁人看來可以承受的挫折,卻最終轉化為不可挽救的極端後果。
  • 近幾年,研究生自殺事件頻發,深層原因是什麼?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在百度上搜索「研究生自殺」幾個字,會蹦出一連串的相關新聞事件。為何研究生自殺事件頻發?原因到底是什麼?一、很多高學歷的研究生,只會學習,缺少耐挫能力,習慣做「老好人試想一下,這幾位研究生如果從小懂得拒絕不合理的事情,擁有獨立的人格,敢於向權威說「不」,就不會因為內心積壓太大的壓力而導致崩潰自殺。二、我們的學校教育中缺乏對生命的教育。長久以來,我們的學校教育一直唯分數是從,重智育,輕德育,對生命的教育更是幾乎為0。
  • 中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拷問現代教育心理健康疏導
    4月26日凌晨3時,安徽省郎溪縣教體局就該縣惠園學校初中女生宿舍樓墜樓事件進行通報。緊接著,就在同日上午7點18分合肥市某公安局接到報警稱:某中學高一年級一男生從自家樓下跳下身亡。這兩起事件都有一個共通點,中學生輕生自殺。青春期的孩子本該充滿活力,陽光向上,卻為何輕易自殺,這不禁拷問現代教育的心理健康疏導?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我們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初雪|文近期,學生自殺事件頻發: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樓,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孩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湖南長沙一中學男生疑因考試作弊被抓寫遺書跳樓……一條條活生生的生命告別這個世界,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眨眼間變成了冰冷的屍體
  • 面對壓力孩子自殺?逆商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們一定要知道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能順風順水,不用經歷太多挫折磨難,也因此,在對孩子的教育時,往往會忽視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孩子的逆商教育。逆商相對於情商、智商而言,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是一個出現頻率相對不是那麼高的詞彙,逆商簡單說來就是面對逆境時,一個人的應對能力。
  • 因為逆商較低,提高孩子逆商可以這樣做
    也是人們最為看重的,但是要想達到事業成功的頂峰,最重要的一種『商「卻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逆商」。智商,情商,逆商,是金三角關係,缺一不可。所以,今天我們來談談逆商,可是,關於逆商,我們又了解多少?一、善於逆商1,高考失利自殺是教育之殤,也是逆商之燼上 3最近被高考刷屏了。新聞也都是鋪天蓋地的關於高考的報導。但最為觸目驚心的是,一個復讀學子第一天考完出來就跳樓自殺身亡……每年這個時候,總是會看到類似的高考完跳樓自殺的悲劇新聞。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逆商
    智商(IQ)、情商(EQ)、逆商(AQ)、道商(MQ)、心商(MQ)、德商、錢商……智商(IQ)就是智力商數,智慧,也叫智能。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力包括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
  • 開學沒幾天,全國發生多起學生自殺事件!孩子的逆商到底有多重要
    《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指出:中國兒童自殺居世界第一,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10分鐘就有2個孩子死於自殺,8個自殺未遂。(人民網)師生衝突、家庭衝突、學業壓力、抑鬱症、都是致孩子瞬間崩潰,自殺的典型誘因。基於今年疫情原因,孩子們經過漫長的居家網課學習方式,面對開學,難免有些不適,再加上學習壓力大,才導致這一次一次悲劇的發生。
  • 輕生的人大部分缺少一種能力,這種力是逆商
    如果這位這麼優秀的女孩具有逆商的能力,應該又是另一個結局。什麼是逆商,有本書名就是《逆商》的書中提到,所謂逆商就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它與智商,情商不同,有智商有情商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平庸的人,因為他(她)難以忍受困難。一生中一個人再順利都會遇到挫折壓力,來自生活的,社會的,交際的,學業的等等,壓力這麼多,那怎麼來自我消化這些壓力呢?
  • 《逆商》90%的成功人士身上,都具備這一種能力
    文/鏡曉嫻90%的成功人士身上,都具備這種能力所有成功的人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能力,這種能力就叫做逆商。什麼是逆商?就是在面對逆境時,處理各種問題的態度和思維方式。比如,早些年我在創業的時候,連續多次創業失敗,而每次失敗,就是一種逆境。如果我遇見逆境和各種磨難就放棄了,今天肯定無法把公司做起來,更加不可能把閱讀教育做好。但80%的人,面對逆境時可能會選擇逃避,或直接放棄。
  • 對三起自殺(失聯)事件的思考:只有重視學習能力不行,還要重視
    近期,至少有三起自殺(失聯)事件,引起廣泛了關注:成都大學的書記、大連理工的研究生、峨眉金頂的失聯女。那麼,既然人生的道路選擇很豐富,甚至多彩,為什麼有人想不開而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悲劇頻發的局面?我想,這些人缺少的是一種能力。
  • 考試失敗後自殺:這些組團自殺的孩子,連後果都想好了
    什麼樣的孩子會自殺青少年的自殺事件高發心理學家把應對挫折、接受失敗、從困境中解脫的能力稱之為逆商,這是極其重要的一種能力。可一些父母和某些學校過於強調成績,卻忽視了培養孩子的逆商。然而,缺乏逆商的,可能不止是這些選擇自殺的青少年。經濟危機時,華爾街跳樓的金融才俊們,哪一個不是情商、智商雙高的商業精英,還是沒能熬過挫折這一關。
  • 孩子蛋殼心理,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逆商」,父母這樣做很關鍵
    導讀:孩子蛋殼心理,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逆商」,父母這樣做很關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蛋殼心理,抗挫能力差,提高孩子「逆商」,父母這樣做很關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未成年人自殺事件頻發,真的是因為抗壓能力差麼?
    據2019年《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數據顯示:在我國,每年約有近十萬的未成年人死於自殺;平均每分鐘就有2個人失去自己的生命,8個自殺未遂。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兒童自殺第一大國。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一閃而過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佔15.23%;有5.85%的孩子曾計劃自殺;並有1.71%的中小學生自殺未遂。數據觸目驚心。究竟是什麼導致這些本應天真爛漫的花季少年,做出如此決絕的舉動?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
    近期,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在旁人看來可以承受的挫折,卻最終轉化為不可挽救的極端後果。許多網友在問:孩子們為什麼要以如此輕忽的態度對待生命?其背後的癥結在哪裡?學生內心的真實世界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家庭和學校用心呵護培養的孩子,其心理承受能力有時卻「不堪一擊」?
  • 四川小學生墜亡:青少年逆商培養不應被忽視
    近年來,青少年學生自殺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人們在感到無比惋惜的同時,也不應忽視該如何培育青少年逆商的問題,從而使青少年在身處各類逆境時能夠從容面對。12月4日,安徽省望江縣一名17歲高中女生跳河自殺的事件曾引發輿論熱議,僅僅過去一周時間,有媒體又爆出四川省一小學生跳樓自殺,人們在感到無比痛心的同時,也在反思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本應朝氣蓬勃、對未來充滿希望的青少年學生選擇過早地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面對這些年輕生命的逝去,的確讓人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