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凌晨3時,安徽省郎溪縣教體局就該縣惠園學校初中女生宿舍樓墜樓事件進行通報。緊接著,就在同日上午7點18分合肥市某公安局接到報警稱:某中學高一年級一男生從自家樓下跳下身亡。這兩起事件都有一個共通點,中學生輕生自殺。
青春期的孩子本該充滿活力,陽光向上,卻為何輕易自殺,這不禁拷問現代教育的心理健康疏導?
很多家長認為這是一種生命教育的缺失,生命教育一直在倡導,家長在安全問題上也一直都戰戰兢兢,上學接送,下課接送,手機電話隨時監控,可是這些只能防止孩子被外界危險所侵害,如果威脅孩子的是心理問題家長又該如何解決呢?
因此,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關係重大。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 孩子應該進行適當的心商教育
「心商」是指維持心理健康,緩解心理壓力,保持良好心理狀況和活力的能力。心商即「心態」,即積極開朗的人生態度。青春期的孩子心態變化起伏,應該積極開導,及時的心理疏導能夠避免更嚴重的結果發生。
2.孩子應該進行適當的「健商」教育
「健商」教育是加拿大醫學博士謝真華教授提出來的,他指出「健商」包括自我保健,健康心理等。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健,珍惜自己的生命。「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
3.孩子應該進行適當的「逆商」教育
「逆商」是指人們在面對逆境時的反應,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父母在教育子女過程中應該教會孩子困難、逆境都只是暫時的,要學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積極面對才能轉逆為順。
教育界對心理健康如何疏導早有定論: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任務,具體內容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他們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減少和避免各種不利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其重點是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
下面我們以初中年級和高中年級為例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進行說明:
初中年級:幫助學生加強自我認識,客觀的評價自己。認識青春期的生理特徵和心理特徵;適應中學階段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發展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積極與老師及父母進行溝通,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情緒體驗與表達,並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有效管理,正確處理厭學心理,抑制衝動行為;把握升學選擇的方向,培養職業規劃意識,樹立早期職業發展目標;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著重培養應對失敗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級: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樹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掌握學習策略,開發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積極應對考試壓力,克服考試焦慮;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際關係狀況,培養人際溝通能力,促進人際間的積極情感反應和體驗,正確對待和異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誼和愛情的界限,嚴厲禁止早戀行為;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承受失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在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特長和社會需要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職業志向,培養職業道德意識,進行升學就業的選擇和準備,培養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在一份全國中小學生自殺報告的分析圖表中,可以看出,從小學六年級開始,自殺率開始攀升,初中最高,幾乎佔到全部的一半,高中次之。儘管媒體報導的自殺案例有些只是大約的年齡,但比照年齡和年級,發現青春期是自殺敏感期,因此,家長和教師必須充分認識青春期心理健康疏導的重要性,讓孩子順利克服敏感、脆弱、自尊的青春期焦慮。
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疏導關鍵在青春期,家長和教師就應該在孩子青春期前做好各方面的心理建康預備工作。
第一:生命健康課程。
生命健康課程至關重要,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不能重啟。生命的寶貴讓我們不得不將孩子的「生課」作為一個重要的課程內容。首先,孩子得敬畏生命。其次,孩子要認識身體。最後,孩子要珍惜生命。應該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早期「生理教育」,引導孩子愛惜身體並珍惜生命。
第二:心態健康課程。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學會用辯證思維看問題,很多成功人士或者幸福指數高的人都是辯證思維論者,能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也能看到事物積極的一面。一個心態積極的人總是能用樂觀豁達的心態面對問題,也總能把事情朝著好的一面發展。青少年應該在樂觀積極的心態下慢慢培養自信心,從而一步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體育運動課程
體育運動可以更有效地幫助人類學會適應社會生活,身體健康的人心理才能健康,青少年一定要培養對一兩項體育運動的持久愛好,在運動中學會挑戰自我,不斷進取,並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除此之外,體育競技能讓人長期保持一種自律,追求的精神狀態,為青少年日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奠定良好的基礎。
說到底,還是要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各方面都具備的綜合性人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培養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在學校教育中,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專門設立心理健康疏導的課程,幫助青少年平穩度過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