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殺頻發,拷問中國教育的方向

2020-08-28 趙州茶話


小學生繆可馨自殺事件仍在發酵,這裡先不討論老師是否有責任等話題。因為筆者聯想到另一則相關新聞,認為有必要探討一下更為普遍性的嚴峻的問題。

這則新聞令人痛心:這學期復學以來,各地陸續都有學生自殺的消息,或者擔心學習跟不上,或者跟家人爭吵,或者是補考被抓想不通,至少已有十幾個學生走上絕路。

當代中國學生心理如此脆弱,是應該引起廣大家長和社會的極大重視了。如此多的自殺案例,顯然是帶有普遍性質的。

俗話說七歲看大。小小年紀思想就會如此容易走進死胡同,由此可見從小在家庭裡是經歷著怎樣的成長環境。

學校主要是學習知識、智商成長的地方,在孩子的情商建設上,父母的角色、家庭的氛圍是關鍵的。老師在孩子人格建設上當然負有責任,但是作為陪伴孩子時間更多的父母和家庭,則更為關鍵。

在一個個走向極端的幼小心靈背後,可能是持續的分數壓力,可能是親子關係很僵,可能是父母對孩子的心靈漠不關心,可能是孩子被溺愛到極點而不能接受一點點的批評。總之,在引導孩子方面,家長的不作為或者亂作為,是問題的核心。

如果父母認識到自身對於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並承擔起應盡的責任,那情況會非常不同。那麼,即使孩子在學校遇到一些挫折,比如受到老師的打擊,如果有父母及時開導、鼓勵,孩子也不至於走進死胡同。愛因斯坦小時候因為學習反應慢,備受老師的打擊,但是媽媽總是告訴小愛因斯坦,「媽媽相信你是有才華的孩子」。這給了愛因斯坦面對生活的信心。來自父母的鼓勵,在孩子的天地裡,就有如此重要。

培養一個心智健全的孩子,遠比學習成績好要重要。現在中國社會的情況是顛倒的。太過於重視成績,太過於重視孩子將來找到掙錢的工作,這些功利的東西從小讓孩子負累重重,孩子沒有什麼自由嬉戲玩耍開拓思維的時間和空間,中國孩子的靈性普遍受到極大壓抑。同時電子及遊戲產品的流行,讓孩子童年也更加封閉。現在的孩子,物質上十分豐富,但是心靈相比幾十年前物質比較匱乏的時代,卻更加苦惱。可以想像,這樣壓抑狹隘的心靈,又如何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如何經歷未來生活的風雨?

不是說不要進取心,而是父母要引導孩子,少些功利心。不要一開始就把學習必須冒尖、將來工作必須體面賺錢多作為目標,這在筆者看來,都是功利的目標。如果我們把目光更多投向一些人生更基本的東西,也許生活學習更輕鬆一些,但是長遠來說更有益孩子的快樂和健康成長。比如,不要太重視分數,但是要培養愛好動腦、主動學習、主動改錯的習慣,不要太重視將來必須掙多少錢職業多光鮮,但是要注重培養孩子踏實做事、自食其力的習慣。

以筆者的實際體會來說,作為父母,我們不給孩子以任何分數的壓力,孩子有時候分數考低了感覺有點低落,我們會勸她不要糾結,但是對於為何沒有考好的原因,我們會引導孩子重視一下,是不是馬虎了,或者沒有弄懂,要自己心裡有數。在完成了基本的功課之後,我們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玩耍的時間,做她喜歡做的事。「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缺一不可。有空時主動跟孩子溝通交流,聽孩子講講自己的高興事和煩惱事(再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的苦惱糾結的),讓孩子的苦惱及時釋放疏導。

相關焦點

  • 中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拷問現代教育心理健康疏導
    這兩起事件都有一個共通點,中學生輕生自殺。青春期的孩子本該充滿活力,陽光向上,卻為何輕易自殺,這不禁拷問現代教育的心理健康疏導?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他們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 半月談|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半月談日前,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一事引發網絡關注和熱議。近期,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在旁人看來可以承受的挫折,卻最終轉化為不可挽救的極端後果。許多網友在問:孩子們為什麼要以如此輕忽的態度對待生命?其背後的癥結在哪裡?學生內心的真實世界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家庭和學校用心呵護培養的孩子,其心理承受能力有時卻「不堪一擊」?
  • 半月談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半月談日前,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一事引發網絡關注和熱議。近期,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在旁人看來可以承受的挫折,卻最終轉化為不可挽救的極端後果。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我們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初雪|文近期,學生自殺事件頻發: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樓,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孩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湖南長沙一中學男生疑因考試作弊被抓寫遺書跳樓……一條條活生生的生命告別這個世界,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眨眼間變成了冰冷的屍體
  • 近幾年,研究生自殺事件頻發,深層原因是什麼?
    2020年5月1日下午6時,中國傳媒學院2017級動畫藝術生研究生黃靜怡同學在家選擇墜樓身亡。2018年12月️13日,同濟大學醫學院研究生陸經緯因常年被其導師壓榨,不堪重負,跳樓身亡。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在百度上搜索「研究生自殺」幾個字,會蹦出一連串的相關新聞事件。為何研究生自殺事件頻發?原因到底是什麼?
  • 小學生自殺事件頻發!
    近年來,小學生自殺事件頻頻發生,令人震驚!網曝:9歲男童上吊自殺、13歲少女跳樓自殺、還有喝上農藥自殺等等,其自殺原因有時候僅僅是一句批評、一個指責、一場考試失利、不堪學業重負、不忍父母打罵......不管小學生自殺的動機、原因如何,可悲的是一朵朵剛剛綻放的生命之花就無聲無息地凋謝了,怎能不令人痛心和惋惜呢?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
    來源:半月談網日前,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一事引發網絡關注和熱議。近期,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在旁人看來可以承受的挫折,卻最終轉化為不可挽救的極端後果。許多網友在問:孩子們為什麼要以如此輕忽的態度對待生命?其背後的癥結在哪裡?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 誰該多反思?
    當今大學生自殺率上升,跟大環境有關,跟獨生子女的養育環境也有關,但是,有些以教書育人為業的大學和大學教師,也的確對本業馬馬虎虎,看重評價考核指標,重科研、輕教學、輕育人。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5月8日至17日,短短數天內,北京已相繼有5名高校學生墜樓身亡。
  • 學生跳樓事件頻發,愛運動的孩子卻是例外?
    複課後學生跳樓事件頻發,全國各地紛紛傳來了震驚的消息。這些孩子小到小學生,大到初中,高中,大學生。讓我們痛心不已的同時不禁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堪重負,放棄自己的生命?,在開學第一天竟跳樓自殺,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 學生跳樓事件頻發,該如何保護我們的孩子。
    複課後學生跳樓事件頻發,全國各地紛紛傳來了震驚的消息。這些孩子小到小學生,大到初中,高中,大學生。讓我們痛心不已的同時不禁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堪重負,放棄自己的生命?6月6日,山西太原,一名大學生因考場作弊被發現,哭泣20分鐘後跳樓自殺;6月1日,河南信陽,8名小學生因為抑鬱、壓力大相約輕生自殺,幸好被家長及時發現阻止了;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的女孩,在開學第一天竟跳樓自殺,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 日本校園暴力事件頻發 學生遭欺凌成普遍現象
    中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報導,近期日本頻發校園暴力事件,福岡市某專門學校的學生被學長逼迫跳河身亡;茨城縣發生了中學生自殺事件;而一起被隱瞞了將近一年的醜聞更令人震驚:滋賀縣一名13歲男生因不堪忍受校園暴力而自殺。他遭到同學各種欺凌,被強迫偷東西、還被頭巾勒住脖子、甚至被迫「練習自殺」。
  • 高校學生自殺事件頻發,他們該向誰求助?
    「越是好學校,好學生,可能被發現出現問題的越多。」其中有這些學生能夠更早意識問題並願意解決的原因;也有一些在於,重點院校的學生習慣向特別優秀的人對標,給了自己很大壓力。「 TA 們不知道自己可能在全社會已經排名前 1% ,只是覺得,誰比我強,我就看著誰。」「內卷」「績點為王」一度是高校裡的熱頻詞彙。
  • 滕州近期頻發青少年自殺事件,聽聽二中學生同齡人對此的看法!
    從大數據中調查顯示得知,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16%的中國學生考慮過自殺;自殺是中國第五大死因,中國平均自殺率為23/10萬,每年自殺死亡人數近30萬;自殺是中國15至34歲人群第一位重要的死亡原因; 5~24歲的自殺人數每年竟高達15萬人以上;除了自殺成功者,每年還有約250萬的自殺未遂者。
  • 從浙大博士跳江到留學生自殺頻發:不要讓過分「正能量」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遇言姐本月初,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曼哈頓東村地鐵L線第一大道站臥軌身亡,年僅18歲。據悉,該名學生在紐約大學就讀一年級。這是紐大今年發生的第二起中國留學生自殺事件。在此之前,今年5月,一名醫學系放射科的中國女生安德裡亞·劉在宿舍自縊身亡,年僅26歲。▲由於自殺頻發,2012年,紐約大學在圖書館加裝了保護欄這早已不是留學生自殺案例首次登上新聞了。事實上,近年來,出國求學人口數量日趨攀升,年紀日趨低齡,留學生的心理問題卻一直未能引起重視。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短板?
    所以造成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只停留在學習方面。現在的孩子沒有出生就開始學習,從胎教、早教、幼兒園一直到大學,我們對孩子的評價都是談學習怎樣。「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恨不得孩子在肚子裡就開始背唐詩。家長評價一個學校好不好,也是看這個學校的考試成績。小孩子認識的字多,家長就認為這個幼兒園好。單一評價思想「深入人心」,家長和老師覺得和學生談學習以外的話題就是不務正業、浪費時間。
  • 開學兩天上海4起學生墜樓事件拷問
    開學兩天上海4起學生墜樓事件拷問 2008年09月04日 10:31 來源:解放網-新聞晨報 衛生部公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至少有25萬人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青少年人群和女性人群是自殺的主要群體。相關部門舉辦的「第二屆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論壇」則提示,近年來,網癮、吸毒、自殺、性犯罪、早戀、自殘、厭學、虐待動物等行為成為青少年成長中出現的幾大問題,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大學生普遍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問題、青少年摧殘異類生命等現象日趨嚴重。
  • 教育熱點話題 青少年自殺問題應得到重視
    教育熱點話題【 青少年自殺問題應得到重視】 洞見計劃 陝西師範大學 校長、中國心理學會原理事長遊旭群:今年開學以來,學生自殺事件頻發,令人深感痛心。儘管各種心理防護與生命教育日益受到重視,但這些只能對負性心理因素的改變產生有限的影響。兒童及青少年的自殺問題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 兒童自殺頻發,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尤其是自從復工開學和近期高考結束後,陸陸續續看到不少孩子自殺的新聞報導,有高中生、初中生,也有小學生。說實話,我之前並未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總感覺這是小概率事件。但是,當這樣的新聞報導越來越多,身邊孩子自殺的事情也屢見不鮮,尤其是現在學生當著我的面直接說出想要自殺時,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驚。我認真查閱了很多關於青少年兒童自殺的數據和資料,心情愈發沉重。
  • 開學兩天上海4起學生墜樓事件的拷問
    衛生部公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至少有25萬人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青少年人群和女性人群是自殺的主要群體。相關部門舉辦的「第二屆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論壇」則提示,近年來,網癮、吸毒、自殺、性犯罪、早戀、自殘、厭學、虐待動物等行為成為青少年成長中出現的幾大問題,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大學生普遍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問題、青少年摧殘異類生命等現象日趨嚴重。
  • 青少年自殺頻發,如何讓悲劇不再重演?丨心悅教育周刊
    【編者按】近段時間以來,因為厭學,與父母鬧矛盾等問題,一個個孩子自殺的壞消息接踵而來,他們生前遭遇的困境在我們成年人眼中遠沒有到放棄生命的程度,但面對生活,他們卻都選擇了自行退出的方式。為了類似的悲劇不再重演,《心悅教育周刊》號召大家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本周我們特邀心理專家曹冉老師和我們談談「青少年自殺行為的原因分析和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