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短板?

2020-12-16 無蓑煙雨

一、評價標準單一

我們現在的升學考試,都是一「紙」定音,一張試卷定終身。所以造成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只停留在學習方面。現在的孩子沒有出生就開始學習,從胎教、早教、幼兒園一直到大學,我們對孩子的評價都是談學習怎樣。「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恨不得孩子在肚子裡就開始背唐詩。家長評價一個學校好不好,也是看這個學校的考試成績。小孩子認識的字多,家長就認為這個幼兒園好。單一評價思想「深入人心」,家長和老師覺得和學生談學習以外的話題就是不務正業、浪費時間。

2019年10月24日晚7時許,成都市九年級學生王某在家跳樓自殺,男孩的媽媽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她和兒子的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語文默寫如何?」男孩正常地答:「全對。」我們家長和老師多久沒和孩子聊學習以外的心裡話了?我們打著「都是為你好」的旗號,與孩子說的話更多是一種單向的指令,而且內容多數是關於學習的,不涉及他們心靈的感受。

2020年6月6日下午,山西中北大學大二學生時某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時某作弊被抓後在考場哭了近20分鐘,把頭髮抓得賊亂。很多人不理解時某的行為,都上大二了,還是這樣的玻璃心。這其實就是單一評價方式造成的惡果。時某到大學了,依然覺得學習成績是他的全部,補考作弊被抓,監考老師收走的不僅僅是他的試卷,還有能夠證明自己的全部,對他來說就像天塌下來。但他的母親怎能理解當時兒子的心情,母親的一句「又咋了」,錯過了兒子向他傾訴的機會。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

咱們看看70年代80年代的孩子,特別是農村的,幾歲才去開始上學,家長只看重孩子的學習嗎?和現在的孩子比比就知道了。

二、缺乏真正的挫折教育

現在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挫折教育是原因之一。但什麼是挫折教育?不滿足孩子的要求,不聽話了就打,幾個嘴巴子下去,孩子就變乖了,張口就罵抬手就打,這難道就是挫折教育?我看不少人包括教育界的人士都這麼認為,總拿以前的孩子作比較,以前打罵出來的孩子多皮實,一個個鐵羅漢活金剛似的。把「打罵孩子」當做挫折教育就大錯特錯了。

心理學家認為:挫折,就是個人從事有目的活動時,由於遇到障礙和幹擾,其需要不能滿足時的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不要認為現在孩子生活條件好了,就沒有挫折了。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從來都不缺乏挫折,比如積木擺不好、學習問題、被小朋友欺負、受傷、沒能達成自己的目標等,所有這一切都能給孩子帶來挫敗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挫折",所以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的教育引導很重要。

抗挫折能力強弱與否,更多取決於個人的心態。所以挫折教育的重心在於改變消極心態,培養積極心態,因此父母要讓到孩子看到事物背後積極的意義,讓他有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勇氣。

不斷地給孩子增加困難和挫敗,逆著孩子的意願做事,對孩子非打即罵,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這不是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並非忽略孩子的感受與情緒,相反,家長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感受與情緒,一旦他有挫敗感,就及時跟孩子溝通,表達對他的理解和關愛。

三、不識廬山真面目

老師和家長沒有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朱永新說,人生活在三個世界裡:物質生活世界、社會生活世界和精神生活世界。前兩個生活世界,許多動物也有,但是只有人才要過精神生活。個人的精神生活,相對超脫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成為人最好的家園和避難所。所以,精神生活的世界,是最能夠給人安全感、寧靜感和幸福感。

當精神生活不能給我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就變得痛苦了。

但看過王某寫給媽媽的遺書,我們就會明白,其實媽媽並不了解自己的兒子,估計這位媽媽對兒子評價和同學的感受一樣。兒子的孤獨難受,媽媽知道嗎?王某說,他自從上了初中,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已經到九年級了,孩子的這種心理老師知道?父母知道嗎?

我們家長總是習慣性地認為,你們這些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上個學哪有什麼事,有事也是無病呻吟。青春期的孩子,外面世界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引發他們內心翻江倒海的變化

最後,用蘇霍姆林斯基一句話作結:「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但卻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會滾落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心靈,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師的倍加呵護。」

相關焦點

  • 半月談|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半月談日前,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一事引發網絡關注和熱議。近期,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在旁人看來可以承受的挫折,卻最終轉化為不可挽救的極端後果。許多網友在問:孩子們為什麼要以如此輕忽的態度對待生命?其背後的癥結在哪裡?學生內心的真實世界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家庭和學校用心呵護培養的孩子,其心理承受能力有時卻「不堪一擊」?
  • 半月談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半月談日前,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一事引發網絡關注和熱議。近期,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在旁人看來可以承受的挫折,卻最終轉化為不可挽救的極端後果。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暴露了多少教育的短板?
    來源:半月談網日前,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一事引發網絡關注和熱議。近期,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在旁人看來可以承受的挫折,卻最終轉化為不可挽救的極端後果。許多網友在問:孩子們為什麼要以如此輕忽的態度對待生命?其背後的癥結在哪裡?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我們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初雪|文近期,學生自殺事件頻發: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樓,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孩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湖南長沙一中學男生疑因考試作弊被抓寫遺書跳樓……一條條活生生的生命告別這個世界,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眨眼間變成了冰冷的屍體
  • 小學生自殺事件頻發!
    近年來,小學生自殺事件頻頻發生,令人震驚!網曝:9歲男童上吊自殺、13歲少女跳樓自殺、還有喝上農藥自殺等等,其自殺原因有時候僅僅是一句批評、一個指責、一場考試失利、不堪學業重負、不忍父母打罵......不管小學生自殺的動機、原因如何,可悲的是一朵朵剛剛綻放的生命之花就無聲無息地凋謝了,怎能不令人痛心和惋惜呢?
  • 近幾年,研究生自殺事件頻發,深層原因是什麼?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在百度上搜索「研究生自殺」幾個字,會蹦出一連串的相關新聞事件。為何研究生自殺事件頻發?原因到底是什麼?有些高分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只顧埋頭苦學,不問世事,生活中遇到挫折,不知所措,也不會和其他人溝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忽視對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很多家長在孩子回家的第一句話往往就是「今天考了多少分?在班級裡面排第幾名?」絲毫不關注孩子在學校過得怎麼樣,開心嗎?
  • 中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拷問現代教育心理健康疏導
    4月26日凌晨3時,安徽省郎溪縣教體局就該縣惠園學校初中女生宿舍樓墜樓事件進行通報。緊接著,就在同日上午7點18分合肥市某公安局接到報警稱:某中學高一年級一男生從自家樓下跳下身亡。這兩起事件都有一個共通點,中學生輕生自殺。青春期的孩子本該充滿活力,陽光向上,卻為何輕易自殺,這不禁拷問現代教育的心理健康疏導?
  • 學生自殺事件的發生警示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講究一些策略!
    對於這些事件的評論,各界人士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更多的把矛頭指向廣大教師,這也不奇怪,因為對於青少年來說大多都是學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校園,無論孩子因為什麼原因自殺,首先懷疑的就是學校老師是否對學生進行了不恰當的教育或體罰,如果孩子在自殺之前有被老師教育或體罰的經歷,那麼老師就會被推上風口浪尖,甚至有人認為孩子的自殺就是老師造成的。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 誰該多反思?
    當今大學生自殺率上升,跟大環境有關,跟獨生子女的養育環境也有關,但是,有些以教書育人為業的大學和大學教師,也的確對本業馬馬虎虎,看重評價考核指標,重科研、輕教學、輕育人。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5月8日至17日,短短數天內,北京已相繼有5名高校學生墜樓身亡。
  • 日本校園暴力事件頻發 學生遭欺凌成普遍現象
    中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報導,近期日本頻發校園暴力事件,福岡市某專門學校的學生被學長逼迫跳河身亡;茨城縣發生了中學生自殺事件;而一起被隱瞞了將近一年的醜聞更令人震驚:滋賀縣一名13歲男生因不堪忍受校園暴力而自殺。他遭到同學各種欺凌,被強迫偷東西、還被頭巾勒住脖子、甚至被迫「練習自殺」。
  • 學生自殺事件頻發,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忽視這些重點?
    近日,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一事引發網絡關注和熱議。類似事件已發生多起:合肥15歲女孩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爭吵後欲跳樓後獲救、河北9歲男童因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學生內心的真實世界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家庭和學校用心呵護培養的孩子,其心理承受能力有時卻&34;?我們社會有一個焦慮傳遞系統,最終很容易傳到孩子這兒。精神分析大師比昂一句話得聽:關係的實質是誰製造焦慮,誰容納焦慮。如果真想愛孩子,請不要向孩子傳遞太多焦慮,並請容納化解孩子的焦慮。
  • 面對頻發的未成年人自殺事件,生命教育要從小事做起
    居家的網絡學習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孩子的學習難題,但是由於很多孩子學習自律性不足,網絡學習自身的問題,親子關係以及孩子的學業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疫情結束後,各地出現的未成年人自殺現象讓人扼腕不已。 有人將問題推給學校老師,有人認為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其實自殺從來都是一件多因一果的事件,與其互相指責不如想辦法解決,比如從現在開始就加強孩子的生命教育。
  • 學生自殺事件多發 這塊短板亟待補齊
    開展挫折教育、生命教育要靠合力已取消的證明還要開是一種懶政怠政法院公布法官家屬名單好比設了一道「物理隔離屏障」設置「吐槽找茬窗口」有助於各方擺正位置盲人練字辦離婚折射無障礙服務缺失……新聞速遞:日前,中北大學大二學生補考作弊被抓後墜亡一事引發網絡關注和熱議。
  • 學生自殺頻發,拷問中國教育的方向
    小學生繆可馨自殺事件仍在發酵,這裡先不討論老師是否有責任等話題。因為筆者聯想到另一則相關新聞,認為有必要探討一下更為普遍性的嚴峻的問題。這則新聞令人痛心:這學期復學以來,各地陸續都有學生自殺的消息,或者擔心學習跟不上,或者跟家人爭吵,或者是補考被抓想不通,至少已有十幾個學生走上絕路。
  • 學生跳樓事件頻發,愛運動的孩子卻是例外?
    複課後學生跳樓事件頻發,全國各地紛紛傳來了震驚的消息。這些孩子小到小學生,大到初中,高中,大學生。讓我們痛心不已的同時不禁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堪重負,放棄自己的生命?,在開學第一天竟跳樓自殺,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 學生跳樓事件頻發,該如何保護我們的孩子。
    複課後學生跳樓事件頻發,全國各地紛紛傳來了震驚的消息。這些孩子小到小學生,大到初中,高中,大學生。讓我們痛心不已的同時不禁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堪重負,放棄自己的生命?6月6日,山西太原,一名大學生因考場作弊被發現,哭泣20分鐘後跳樓自殺;6月1日,河南信陽,8名小學生因為抑鬱、壓力大相約輕生自殺,幸好被家長及時發現阻止了;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的女孩,在開學第一天竟跳樓自殺,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應該以哪一種為主
    性在很多家長的心中是一個難以啟齒的話題,還不如孩子們的思想開放,但是性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必不可少的教育。家庭教育的缺乏,使得現代很多少男少女都缺乏正確的性觀念,這也導致了我國未成年少女懷孕事件頻發。家長們難以啟齒,就想把性教育推給學校,學校的教學任務重,只是簡簡單單的上了兩節課,應付過去。其實,學校教育在性教育方面也有它的難處,畢竟學校教育是大眾教育,對每個學生不能面面俱到,即便上無數堂性教育課,老師千叮嚀萬囑咐,也無法使所有學生抵擋住外界社會的誘惑。
  • 青少年自殺頻發,如何讓悲劇不再重演?丨心悅教育周刊
    然而,就在這如花般美好的時期,一些青少年採取了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花樣生命還未綻放就已黯然凋零,帶給周邊無法形容的痛苦、無限惋惜的感嘆。更沉重的是,近年來,青少年自殺率在逐年增長,自殺行為呈現出低齡化趨勢。青少年自殺行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看著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實,綜觀各種青少年自殺事件,是什麼導致這些年輕的生命做出無法挽回的選擇呢?
  • 女大學生遇害事件頻發,生命安全教育亟待加強
    結果讓人難以接受,我們不得不反思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一是沒有及時釋放壓力。黃雨蒙生前為南京航天航空大學飛行員專業「六朵金花」之一,外號「傻大姐」。近年來,女大學生遇害事件頻發,帶給家庭和社會難以消解的傷痛。高校應重視安全教育,提高女生出行自我保護意識。不可否認,女生單身出行,的確要比男生承擔的風險多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因家長們從小到大的細心呵護,導致現在很多大學生、尤其女生學習能力強,但生活自理能力差。很多學生直到上大學才第一次真正離開父母,獨自生活。進入一個新環境後,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防禦風險的能力更是薄弱,令人擔憂。
  • 該怎樣預防學生自殘自殺行為?教育學生要敬畏生命
    近年來,學生自殺事件屢屢發生,給學生本人及其家庭造成了極大傷害。倘若發生在校園裡,也會給學校造成很大傷害。這些自殘、自殺事件,多由生活中的小挫折引起。    因此,作為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極為重要。在相當多的情況下,青少年自殺都是家庭教育失敗的結果。家庭教育的不成功,部分學生從小嬌生慣養,依賴性較強,情商低,適應能力極差。對自殺的學生的父母的調查表明,不少父母對孩子愛的太過分。家庭出身與自殺沒有直接關係,但我們應看到一些家庭與自殺的統計結果似乎有分層的顯著差異,那是因為「家庭教育造成的自我定位與社會認知是否協調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