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場人物
孔子:略。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言必信,行必果。外不畏強權,內敢罵老師。孔門十大傑出青年之一。論語裡的搞笑擔當,有他在,不愁故事不精彩。
曾皙:姓曾,名點,字子皙。生平最風光的事跡,就是曾把儒家五聖之一的曾子揍個半死,揍暈過去的曾子甦醒後,還得給曾皙嗑頭:「老爸您消消氣哈。」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孔門十大弟子之一,唯一把孔子氣得要「開除」師門的弟子。曾帶領魯國軍隊,大敗齊國進攻,從而贏得當權者信任,才把流落江湖的孔子復又接回魯國。
公西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此人精通各國禮儀,能言善道。乘肥馬,衣輕裘,出使齊國,好不風光。扔下自己老母讓冉有照料,害得冉有再挨孔子批評。
2、子路的理想
這一日,孔子上課,又讓大家講各自理想。半天沒人舉手。於是說:「不要因為我孔丘比你們痴長几歲,就當我是個老師,就當普通朋友閒聊,隨便說說就行。」
還是沒人說話,估計這一套不靈了。
「天天念叨『沒人理解我呀,沒人理解我呀』,現在讓你們說又不說了?假如有人理解你們,願意用你們,你們準備幹些什麼呢?」
「我先!」果然又是勇敢的子路率先應答,「我可以管理一個千乘大國。」
只聽「撲哧」,孔子輕笑了一聲,又連忙擺手:「你繼續、你繼續。」
子路假裝不見,繼續侃侃而談,「假如這個國家夾處大國之間,外有欺辱,內有饑荒,我仲由若來管理,三年可成,人民英勇善戰、百姓有禮有節。」
3、冉求的理想
「小求同學,你呢?」孔子把目光拋向了冉有。
「呃,千乘之國大了些。方圓六七十裡,或者五六十裡吧,若讓我來管理,三年後,可讓人民吃穿不愁。至於禮樂方面,恐怕還要等君子前來教導。」
明顯這個冉有比起子路謙虛了不少。
4、公西華的理想
孔子並不置評,轉頭問公西華:「小赤,你呢?」
公西赤同學整了整衣冠,深深一禮到:「弟子不敢說自己能做到,只當是學習鍛鍊吧。若有宗廟祭祀,或者國家會盟,我願穿起禮服,當個小小司儀。」
這個說法貌似更加謙虛了。
5、曾皙的理想
「點點同學,該你了」,孔子說。
點點同學一直在彈著琴,為大家伴奏。等等,上課彈琴,老師不應該罰站的嗎?好吧,並沒有。
只聽「鏗」的一聲,曾點罷了手,仍覺餘音繞梁,令人渾然神往。
「我跟他們仨可能有點不一樣」,點點施了一禮說。
「沒關係,大家都是隨便談談,說吧」,孔子心說,這不廢話嗎,你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老師在這裡,在這裡等你……停,若非伴奏停止,只怕要唱出來了。
曾皙目光溫柔起來,凝視遠方,充滿了想像,「春光明媚的季節,大家換上春天的衣服,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去沂河裡洗澡,舞雩臺上吹風,一路唱著歌,結伴而歸,那該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呀。」
只聽孔子長嘆一聲,「唉,我同意曾皙的想法呀。」
6、孔子的評價
下課了,三位同學都跑出去玩,曾皙留了下來,請教老師:「老師老師,他們仨的理想你還沒評價呢。」
孔子瞥了他一眼:「各言其志,隨便聊聊,評什麼價?」
「那為什麼您聽了子路的話,笑了一聲呢?」
看來這個曾皙當時也沒專心彈琴,連孔子笑一下他都知道。
「治理國家要懂得禮讓,子路毫無謙讓,所以笑他。」孔子耐心解釋。
「那冉有呢?」
「冉有嘛,他過謙了。還方圓五六十、六七十,小國就不是國嗎?」
「公西華呢?」
「宗廟之事、諸侯會盟,還小小司儀,這要算小事,還有什麼是大事的?」
曾皙吐了下舌頭,悄悄退了出去。
上文出自《論語》。原創不易,歡迎關注【九月風滿樓】,關注可以講給孩子聽的傳統文化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