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又讓談理想,顏回子貢不在,誰與子路爭鋒?

2020-12-27 九月風滿樓

1、出場人物

孔子:略。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言必信,行必果。外不畏強權,內敢罵老師。孔門十大傑出青年之一。論語裡的搞笑擔當,有他在,不愁故事不精彩。

曾皙:姓曾,名點,字子皙。生平最風光的事跡,就是曾把儒家五聖之一的曾子揍個半死,揍暈過去的曾子甦醒後,還得給曾皙嗑頭:「老爸您消消氣哈。」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孔門十大弟子之一,唯一把孔子氣得要「開除」師門的弟子。曾帶領魯國軍隊,大敗齊國進攻,從而贏得當權者信任,才把流落江湖的孔子復又接回魯國。

公西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此人精通各國禮儀,能言善道。乘肥馬,衣輕裘,出使齊國,好不風光。扔下自己老母讓冉有照料,害得冉有再挨孔子批評。

2、子路的理想

這一日,孔子上課,又讓大家講各自理想。半天沒人舉手。於是說:「不要因為我孔丘比你們痴長几歲,就當我是個老師,就當普通朋友閒聊,隨便說說就行。」

還是沒人說話,估計這一套不靈了。

「天天念叨『沒人理解我呀,沒人理解我呀』,現在讓你們說又不說了?假如有人理解你們,願意用你們,你們準備幹些什麼呢?」

「我先!」果然又是勇敢的子路率先應答,「我可以管理一個千乘大國。」

只聽「撲哧」,孔子輕笑了一聲,又連忙擺手:「你繼續、你繼續。」

子路假裝不見,繼續侃侃而談,「假如這個國家夾處大國之間,外有欺辱,內有饑荒,我仲由若來管理,三年可成,人民英勇善戰、百姓有禮有節。」

3、冉求的理想

「小求同學,你呢?」孔子把目光拋向了冉有。

「呃,千乘之國大了些。方圓六七十裡,或者五六十裡吧,若讓我來管理,三年後,可讓人民吃穿不愁。至於禮樂方面,恐怕還要等君子前來教導。」

明顯這個冉有比起子路謙虛了不少。

4、公西華的理想

孔子並不置評,轉頭問公西華:「小赤,你呢?」

公西赤同學整了整衣冠,深深一禮到:「弟子不敢說自己能做到,只當是學習鍛鍊吧。若有宗廟祭祀,或者國家會盟,我願穿起禮服,當個小小司儀。」

這個說法貌似更加謙虛了。

5、曾皙的理想

「點點同學,該你了」,孔子說。

點點同學一直在彈著琴,為大家伴奏。等等,上課彈琴,老師不應該罰站的嗎?好吧,並沒有。

只聽「鏗」的一聲,曾點罷了手,仍覺餘音繞梁,令人渾然神往。

「我跟他們仨可能有點不一樣」,點點施了一禮說。

「沒關係,大家都是隨便談談,說吧」,孔子心說,這不廢話嗎,你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老師在這裡,在這裡等你……停,若非伴奏停止,只怕要唱出來了。

曾皙目光溫柔起來,凝視遠方,充滿了想像,「春光明媚的季節,大家換上春天的衣服,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去沂河裡洗澡,舞雩臺上吹風,一路唱著歌,結伴而歸,那該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呀。」

只聽孔子長嘆一聲,「唉,我同意曾皙的想法呀。」

6、孔子的評價

下課了,三位同學都跑出去玩,曾皙留了下來,請教老師:「老師老師,他們仨的理想你還沒評價呢。」

孔子瞥了他一眼:「各言其志,隨便聊聊,評什麼價?」

「那為什麼您聽了子路的話,笑了一聲呢?」

看來這個曾皙當時也沒專心彈琴,連孔子笑一下他都知道。

「治理國家要懂得禮讓,子路毫無謙讓,所以笑他。」孔子耐心解釋。

「那冉有呢?」

「冉有嘛,他過謙了。還方圓五六十、六七十,小國就不是國嗎?」

「公西華呢?」

「宗廟之事、諸侯會盟,還小小司儀,這要算小事,還有什麼是大事的?」

曾皙吐了下舌頭,悄悄退了出去。

上文出自《論語》。原創不易,歡迎關注【九月風滿樓】,關注可以講給孩子聽的傳統文化小故事。

相關焦點

  • 在孔子眾多弟子中,哪個弟子對孔子的貢獻最大?子路?子貢?
    要說對孔子幫助最多最大的弟子是誰,很多人有不同的說法。有的人說是顏回,有的人說是子路,還有的人說是子貢,更有人說是曾子等。好玩的國學認為,對孔子幫助最大的弟子,是子貢。我們先說顏回。在眾多弟子中,孔子對顏回達到了偏愛的地步,但是顏回這個人甘於淡泊,在理論上並沒有新的創見,而且去世太早,所以對孔子的幫助並不算大。子路也是孔子比較喜歡的弟子,雖然他隔三差五就要大罵子路一頓。但子路對孔子的幫助,只是生活上的,比如周遊列國時候做駕駛員;找不到路了去問路;沒有飯吃了子路去找吃的;孔子不開心了,子路就去做做思想工作等。
  • 子貢是瑚璉之器,顏回有浩然之氣,孔子說顏回隨我來
    據傳孔子門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而顏回和子貢同列孔門十哲,是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有一次,孔子問子貢「你跟顏回比起來怎麼樣」,子貢回答說「我哪裡比得上顏回啊」。《論語》原文是這樣記載這段對話的:【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
  • 子貢與顏回——孔子的富學生與窮學生
    這種矛盾和衝突在孔子自己身上就有所體現,在孔門弟子身上則體現得尤為明顯——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有的學生比較理想——其典型代表就是顏回,有的學生則比較現實——其典型代表就是子貢。孔門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這七十二人中,子貢與顏回自又屬最優秀者之列。在《論語》中,孔子對顏回評價最高,褒獎最多。比如,孔子說:「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 孔子:我為什麼喜歡顏回
    顏回雖不是書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弟子,卻是受到孔子讚譽最多的弟子:孔子問子貢:「你和顏回比,誰更好呢?」子貢回答說:「我怎敢和顏回相比?顏回他聽到一件事,就能推曉十件事;我知道一件事,只能推曉兩件事。」孔子點頭說:「你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 孔子為什麼老罵子路,卻喜歡形象呆板的顏回?
    相對於那些倒黴催的幾位弟子,顏回算是幸運到了極點,跟隨孔子二十年,從來沒有挨過罵,相反,他被孔子捧上了天。有趣的是,從歷史勾勒的人物形象來看,子路是孔門弟子中最接地氣、最可愛、為孔子奉獻最多的人之一。而顏回除了孔子的讚許外,所留言行並不多,也沒有太多生動的事跡,甚至終其一生除了學習外,無所作為,總之,給人留下的形象呆板,毫無生氣。
  • 孔子的兩個弟子:最不像孔子學生的子路與最像孔子學生的顏回
    孔子為萬世師表,座下七十二賢中,子路是年紀最大的,而且在這些弟子中最像孔子的是顏回,而最不像孔子的就是子路。子路在論語中也是出現次數最多,經常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所以這師徒之間也最有故事。最不像孔子的子路與最像孔子的顏回子路相說子路最不像孔子是因為子路看起來是一個莽夫
  • 難怪孔子喜歡顏回,週遊被圍7晝夜絕望時,顏回一句話夫子釋然
    孔子表面上不為所動,照常鼓瑟調琴、講經說道,但生存危險和學說遭到質疑,孔子不可能做到心無旁騖,他讓弟子們發表對於當下的看法:子貢說:夫子的學說太淵博宏大,沒有國家能理解到深透,夫子可以降低一下標準嗎?孔子說:子貢你不好好修習學問,反而降低自己去迎合,如此你的志向太不遠大了。
  • 孔子與顏回之好學
    他的弟子都認為,夫子是做到了,我們從另外一章可以證明:「葉公問孔子於子路」,葉公問子路說,你們老師是何等人物啊?「子路不對」,子路居然不回答。為什麼不回答呢?這裡應該是有原因的,或許子路比較笨拙,如果是子貢,就會回答了,因為子貢聰明;或許是子路不敢說,他怕說得不夠,把老師說低了,子路對老師的尊重到了這個地步。
  • 寧陽人顏回:孔子的「首席」大弟子
    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孔廟四配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顏回跟隨孔子周遊列國,過匡地遇亂及在陳、蔡間遇險時,子路等人對孔子的學說都產生了懷疑,而顏回始終不渝,並解釋道;「老師的理想很高,學問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採用,這正是他們的恥辱。」孔子聽了很高興。顏回素以德行著稱。嚴格按照孔子關於「仁」「禮」的要求,「敏於事而慎於言」。
  • 細讀論語——顏回之死與孔子的選擇
    孔子對顏回的看重還體現在當所有的弟子面對困難絕境時對自己的信仰表示懷疑時,顏回所表現出來的堅定不移,如孔子被困在陳蔡之間時,面臨困難絕境,孔子與自己的三位得意門生,子路、子貢、顏回的對話: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 顏回剛毅且木訥,但孔子對他的讚揚最多,死時孔子竟然仰天痛呼
    顏回雖然也沒有說話,卻在那裡掩著嘴微微地發笑。孔子問道:"回呀,你為什麼不說話,你的這些師兄師弟們都在擔心子貢,你為什麼發笑呢?"顏回回答說:"我以為子貢會回來的。"孔子又問:"你是怎麼知道子貢就會回來的?"
  • 君子不行陌路,孔子的弟子子路,並非不得好死
    子路第一個跳出來說我要回去幫助魯國打齊國,孔子連忙阻止了他。再有一次,孔子問顏回和子路,你們的理想是什麼?子路首先站出來說我的理想是什麼什麼。總之,似乎只要有什麼事,子路都會第一個跳出來。孔子又想去,子路又不開心了,冷嘲熱諷道,「好像誰誰說過,帶頭做壞事的人,君子是不會跟他成為同夥的。」孔子也生氣了,「我是這麼說過,但是我也說過,堅硬的東西是磨不薄的,潔白的東西是染不黑的。我難道是只能看不能吃的匏瓜嗎,怎麼可以老是掛著卻不給人吃呢?」
  • 孔子學校選班委,猜猜學習委員是誰?
    讀《史記·孔子世家》,為孔子學校選班委會成員。子路憑藉著自己先天的身體條件、不斷精進的道德修為以及出色的管理才能被推薦擔任體育委員這一職務。今天我們來討論學習委員的人選,你心目中的學習委員是誰呢?我推薦一個學習委員人選——顏回。
  • 孔子為什麼不同意子貢的「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的話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太宰問子貢:「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答「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但是孔子聽說這件事後表示,「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孔子與子貢的對話,是在回答子貢認為自己的老師是:「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告知子貢不管是什麼人,都能學到文化知識,而且人的學問是學而知之的。你看我,青少年時期做過許多雜事,但那是因為生活所迫:吾少也賤,固能多鄙事。孔子接著又說:「君子多乎哉,不多。」
  • 孔子對六位弟子的評判唯獨對顏回青眼有加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本章孔子老師指出五個弟子各有所失,表揚了顏回。孔子的這六個弟子各有特點,柴是高柴。《朱子集注》中說,「柴,孔子弟子,姓高,字子羔。愚者,知不足而厚有餘。家語記其『足不履影,啟蟄不殺,方長不折。執親之喪,泣血三年,未嘗見齒。避難而行,不徑不竇』,可以見其為人矣。」高柴字子羔,智慧有時候不足,有點笨笨的,但是為人十分厚道。
  • 顏回啟示錄:只顧別人的感受,壓抑自己的訴求,這樣的人生,太苦
    本來,我還想多談一會兒的,結果經理的一個客戶來訪,臨時打斷,我們也就沒有再深談下去。我就此告辭。這件事,讓我想起了看過的一本書,一本在豆瓣評分高達9.0分的、陳舞雩寫的書——《孔子,人生不苦旅》。在這本書裡,我不僅更多地理解了孔子,也理解了孔子的眾多學生,尤其是那個三好學生——顏回,讓我久久難以忘懷。為什麼?
  • 《論語》中的顏回
    簞食瓢飲,狹屋窄巷,別人不堪其憂苦,他能不以為意,一心向學修德,積極進取,「不遷怒,不貳過」;其他弟子為「仁」,偶達其境,他能「三月不違」;他學而不厭,為之不倦,是孔子心目中最優秀的學生。其為人,最接近孔子的人格理想,所以最為孔子欣賞。顏淵對孔子也最為崇拜,他曾深切地感嘆說:「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 耿直勇敢的孔門大弟子子路,跟孔子關係到底有多鐵
    這一則是孔子和他的一個很重要的弟子仲由,也就是子路的一次對話,這段話是這樣說的,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酵種油,I大家講到中油,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腫瘤是誰,那麼我們換一個說法,他信中明油字子路講到子路,我們很多人肯定就知道了很有意思,我們確確實實我們很多人對論語裡面所出現的孔子的弟子,我們對他們的姓和名往往是不知道的,但是我們都對他們的字卻很熟悉,為什麼?
  • 顏回最沒出息,孔子為何最喜歡?為何老師都喜歡顏回似的學生
    要講孔子學生中最沒出息的人,莫過於顏回了。但是顏回卻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一個最沒出息的學生,卻深得老師的喜愛,這是一件非常讓人不理解的事情。而且,孔子對顏回的喜愛,影響了後世的幾千年。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也就是為了謀一個一官半職,以此通過當官,來改造社會。但顏回不這樣做,實際上他也就沒有實現儒家的目標。其二,在經濟上,顏回沒有從事過經濟活動。顏回從來沒有研究過經濟,也沒有從事過經濟活動。顏回是孔子弟子中最窮的,整天就是「一簞食一瓢飲」。且不說贍養父母,幫助別人,連他自己的老婆孩子他也養不活,日子過得相當慘。
  • 子路為什麼會被砍成肉醬,因他在戰鬥前,做了孔子教他的這個動作
    子路為什麼會被砍成肉醬,因他在戰鬥前,做了孔子教他的這個動作都說孔子的弟子無數,門下弟子3000,但是真正意義上受到孔子教導的只有72個,那麼在這些弟子中誰最受孔子重視?有人說是顏回,有人說是子貢……其實最受孔子喜歡的是子路,子路是眾多弟子中年紀最長的,並且追隨公子的時間最長,他只比孔子小了9歲,雖然不像個讀書人,可是孔子一直喜歡他。子路的作用大多數情況下是保護孔子,教育師弟,在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他充當了孔子的保鏢,並且還是心甘情願的辭官跟隨。